时间:2024-04-23
丁健
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这场革命给整个语言学带来了新的理论、思路和方法,形式主义也随之成为了句法研究的主流。形式主义是在继承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但奇怪的是,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对结构主义似乎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而对形式主义却不怎么“感冒”。时至今日,在形式句法的理论背景下研究汉语的学者依然是“曲高和寡”。
上述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此也不打算详细讨论。但以笔者的亲身经历而言,国内很多高校的中文系中,不少教师和学生对形式句法只是一知半解,甚至连一本形式句法的专著都没有完整地读过,但他们却“天然”地对形式句法抱有“抵触”的偏见,不仅自己不愿意接受,还热衷于规劝别人也不要接受。
这种错误的观念之所以大行其道,还貌似很有“市场”,与国内缺乏针对汉语的形式句法参考书不无关系。形式学派鼻祖乔姆斯基的几部代表作《句法结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和《支配和约束论集——比萨学术演讲》等虽有中译本,但研究的都是英语中的问题,又重在理论探讨,行文也比较艰涩,国内读者往往在翻阅一两页之后便“掩卷长叹”,不敢再碰。徐烈炯的《生成语法理论》、宋国明的《句法理论概要》和温宾利的《当代句法学》等虽以教材定位,但对汉语的分析也很少,许多人看的时候还是流露出了畏难情绪。
2009年12月,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黄正德、李艳惠、李亚非等三位美国华人语言学家合著的《汉语句法学》(The Syntax of Chinese)一书,有选择地研究了过去二十五年中有关汉语句法的几个重要论题,每个专题都先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并尽可能给出详细的论证过程,再以普遍语法理论来解释背后的原理。显然,对于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形式句法的中文系学生来说,从具体的母语现象入手来了解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其效果要远远胜于一部满是外语例子的入门性理论著作。正如该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汉语语言学专业的学生也会发现这本书很好懂,只需偶尔从句法教科书或者语言学专业词典那里查阅一下语言学术语”。
2013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和友副教授翻译的中文版《汉语句法学》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出版。该译本不仅尽可能精准地将英文原著的原义传达出来,而且还保留了原著在行文上简洁平实、通俗流畅的语言风格。这就为那些想了解形式句法,但对形式句法的术语不熟悉,或是读英文原著也不大顺畅的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向形式句法的捷径。
汉语语法的形式句法研究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这些成果主要发表在海外的刊物上,国内的学者不太容易全面地了解到。《汉语句法学》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还起到了向国内汉语学界介绍海外汉语句法研究成果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专题都是作者们精挑细选的,短短几十页的篇幅中涵盖了某个专题大量的研究成果,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因此,读者们可以藉此“窥一斑而见全豹”,以免因“夜郎自大”而做了研究的“无用功”。
不论你是否赞同形式学派的观点和理念,只要你对汉语的句法问题感兴趣,或是希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你就有必要读一下这本《汉语句法学》。即便是持反对意见,也必须先知道形式句法究竟是“长什么样的”。如果你连形式句法的面纱都从未揭开过,却在那儿高谈“她是个丑女”,这显然是毫无意义的。■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