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林娘
那一年的盛夏,我们一行十多位“著名作家”,身上染透了历山远古的神奇绿韵,心中装满了“三皇五帝”一个又一个灵动的神话,一路盘旋西下,来到了中条山抗战纪念馆。
这是“名家看舜乡”活动的最后一天下午,正值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七月二十一日)。我们不能不去中条山,郑重地瞻拜一下那些为抗击倭寇而英勇牺牲的英烈们。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条山是我国山西南部主要山脉之一,东北——西南走向,南临黄河,位于秦岭与太行之间,因为山势狭长而得名。整条山脉划开了中原与西部,是一道磅礴的天然门户。
就古人而言,中条山意味着两个重要意义:金库与兵器库。中条山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之一,历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尧、舜、禹、汤都曾活跃于此。山下的运城盐湖,曾经囊括了“九分天下盐”,谁占据这里,就意味着谁掌握着天下的命脉。所以,从黄帝时代一直到唐、宋、明,所有的统治者都派重兵要臣守护这条山脉,捂紧自己的钱袋。
将中条山占据为后勤基地,进可图中原,退可守关中——这是华夏崛起之时,周武王姬发的战略规划。与姬发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文公,晋国占据运城盆地,借助中条山快速发展,得以率军向南进入黄河谷地,图谋中原;而魏国凭借中条山的铜矿,率先崛起于战国七雄之中。
到了近代,尽管,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远去中条山失去了往日辉煌。但是,由于地处晋豫交界的要地,它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意义却从没有下降,甚至变得比以前更为重大。
中条山如何叫我放得下?就中条山的历史功绩地理位置和而言,它本身就像一座巍巍的丰碑,矗立于中华大地,也矗立在我们心中。何况还有那场举世闻名的、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的、谜一样的“中条山战役”,无论如何都要去看看——这是我出发历山时就向往的!
在抗日战争中,它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中国军队(国共两党)视它为关中门户,日本人想打进西安,必须先拿下中条山。而日寇在占据中原后,将中条山称为“盲肠”,他们当然不愿得“盲肠炎”。
于是,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日本人13次围攻中条山,但都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击退——当时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群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他们血战三年,用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把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一直拒阻在潼关以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企图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被扼杀于胎中。
带洁净的探索之心,带着虔诚的祭拜之魂,带着无限的敬仰之崇,我们来了。我们来自华夏大地的四面八方。
在这个庄严肃穆的瞻拜大厅里,环顾四周,除了花圈,还有祭台,我轻轻地走过去,拈一炷清香点燃,在插入香炉的瞬间,我抬头看到了上方有一篇祭祀长文……不由得心潮激荡,热泪潸然,情不自禁地朗声诵读……
祭拜这一个个不屈的铁血英灵,祭拜这奇峻英挺的中条山,祭拜这巍峨耸立史册的不朽丰碑。神圣的瞻拜大厅里,没有红尘世俗的贡品,没有哀婉缭绕的烛烟,没有翩翩飞舞的灰蝶,只有我的热血在沸腾,我的热泪在挥洒,我的热忱在奔涌!
那时刻,我就像一个女儿在跪拜自己的父亲,像一个妻子在呼唤自己的丈夫,像一个妹妹在寻找自己的哥哥,像一个姐姐在招手自己的弟弟,像一个母亲在翘首自己的儿子……然而,我更像一个呐喊着冲向壕堑的战士,气血翻涌,豪气云干,诵出了勇士们的生生呐喊,诵出了中条山的魏然浩气,诵出了一个不屈民族的铮铮铁骨,诵出了一个英魂耸立的千古丰碑!
走进一个个展厅,就像打开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日本人下死命要割掉这段“盲肠”,以七个师团的优势兵力,分九路三面向中条山进攻,来势异常凶猛。飞机配合地面的大批坦克、战车和骑兵,潮水般地朝中国军队的阵地扑来,很快突破了守军前沿阵地。然后分割包围,一路日军迂回到中条山侧后黄河岸边,并占领了渡口,切断了守军的退路。
敌我双方展开了惨烈悲壮的殊死搏斗,大部分山头被敌机削平。三百里的中条山上,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都在怒吼,都在流血!守军的各集团军总司令以下各级将官,都在第一线战壕里同敌人浴血奋战。虽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他们仍誓死坚守在山上,没有一个后退的。
随着参观的深入,我注意到了,血战里有一个八百壮士投身黄河的细节:
某一个师新兵团的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日军包围,经过拼杀剩下的800余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绝壁上。夜色浓重,雷电交加,风狂雨骤,黄河水掀起了滔天巨浪。这800士兵心里也带着滔天的巨浪,跳下了被称作母亲的黄河。黄河以母亲的慈爱襟怀,接纳了群誓不投降的关中“冷娃”。他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
他们集体投河那悲壮的一幕,被一个山民看见了。他尤其清晰地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他的双手高擎着军旗,尽管那已经被枪弹撕裂,被硝烟熏染,他吼着秦腔《金沙滩》杨继业的两句——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俱——死——生啊……举行公祭时,突然有人发现水浪里有一杆军旗,下河打捞时,拖出两具尸首来。发现旗杆是从一个人日本兵的后背戳进去的,上边紧紧握着旗杆的是中国士兵,就是那个吼着秦腔最后跳入黄河的旗手。
声声礼赞,礼赞声声。如峻峰耸立,横空出世;如大河奔流,纵横大地——是烈烈硝烟中唐淮源将军毅然饮弹忠贞殉国的身影,是寸性奇将军誓死拼杀带伤自刎的怒吼,是一个穿破草鞋小战士的最后一声带血的冲杀……
如诗如歌,如泣如诉。激荡浩浩九霄,响彻朗朗五岳——就像林则徐虎门硝烟的腾腾烈焰,就像关天培手执长剑的声声呐喊,就像邓世昌驱舰冲敌的阵阵呼啸,就像倒在日寇刺刀下无辜者的哀哀呻吟……
那慷慨悲壮的歌声还回荡在耳畔:余将以血肉之軀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这是一家有模有样的民办“纪念馆”,十几个展出部分,把“中条山战役”的前因后果,叙述得井井有条,详尽动人。馆长也是作家——一个质朴的农村作家:张开生!问他为甚开办这个纪念馆,他说:为了那些宁死也不可屈服的英雄们,为了那些死在抗日战争中的亲人们……
丰碑伫立七十四年了,这是七十四年来我第一次,堂堂正正为巍峨壮丽的中条山抗战而祭拜,光明磊落为英勇搏杀的报国英雄而祭拜,为顽强不屈的华夏灵魂而祭拜。
热血点燃光明的英灵们啊,此刻,你们可听见了和平的欢笑,你们可听见了民族的呼唤,你们听见了后辈的感念?五千载华夏的不灭精魂,百余年中国的不摧脊梁,十四年全民族浴血奋战的不屈自强!
“亲人们啊,今天就让这份姗姗来迟的赤诚仰望,深情思念,化作热血九天的感恩,化作叩首三千的跪拜!就让这份难以言表的心语,化作江河万里的斟酒。英雄们啊,亲人们啊,请饮下这一杯杯浊酒,静静地长眠吧!你们的英名忠魂,与日月星辰永远同辉,与巍峨的中条山永远常青!”声声回响,萦绕在每个人耳畔,交响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激荡在中条山的长天高空。
这次的参观祭拜,是我填补了不曾寓目的爱国篇章,是我终生的教科书,是我心灵中永远铭记的巍巍丰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