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耸立在心湾的潇江湾(外二篇)

时间:2024-05-04

黄忠美

山青水秀,林木葱茏,坐落在其中的村子,如诗如画。潇水,在村前俏丽地跳了一个“之”字形舞,悠缓地淌过。村子名曰潇江湾,面朝潇水,背倚后龙山。

潇江湾村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最北端的沱江镇,与道县毗邻。距离县城只有十八公里,离207国道、洛湛铁路、道贺高速只有六七公里远。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潇江湾,乡土俗名——潇湾。顾名思义,潇水在这里拐了个弯。历史上,潇江湾村除了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八八年底属江永县管辖了几年外,一直属于江华县管辖。

潇江湾村全为唐姓,先祖唐太仂曾任山东兖州通判,明朝洪武31年,唐太仂慧眼识珠,选中了这块山青水秀、远离尘嚣的幽静宝地,在这里扎根定居创业,繁衍生息。至今有600多年历史。繁衍了一千八百多人。

进入潇江湾,后龙山古木参天,植被茂密。古民居以古民居宗祠为中心,整个村子左、中、右各有三条主巷道贯穿全村。房屋大部分都是帶天井的两进、三进的四合院。青一色的砖瓦,一个模式的飞檐,徽式飞檐马头墙,粉墙上的壁画亮丽如初。脚下被踩得锃亮的石板路,曾经亲吻过不少放排工、贩卖客商、古道水路客人的脚步。那原始的油榨作坊,杂草丛中的碓臼石磨,被细尘覆盖着的风车、纺车、织机、簸箕等下岗待业的生产工具,依稀可辨的水车遗址,都是潇江湾发展的缩影和勤劳的村民智慧的结晶。

保存较完整、规模宏大的50余座古民居全部为青砖砂浆夯实结构、黑瓦盖顶,屋内精美屋梁雕刻、壁画精美。石刻10多块和雕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清代鱼缸,叙说着唐氏先祖的喜好和高雅的品位。

“沱川一派是湘源,浩瀚洄旋碧浪掀。蟠到襟前添数曲,浑如角带绕东园。”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潇水河在一米阳光逆照下,水天一色,俏丽无比。像珍珠在闪闪发光,如繁星在眨眼,“万顷波光皴麦浪,千山碧影托丹阳。”就是真实的写照。河的对面、左右屏山并峙,长达500米的石壁斧劈刀削,耸立对岸,犹如案前笔架,气势非凡,这就是村景之二“榜山并峙”。正如诗曰:“山屏似榜日相当,石浮淋漓翰墨香。知是何年来揭晓,此间人士应名扬。”

江华县出版的《江华历代诗文选》中记载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文人墨客对该村“高石峭壁”“榜山并峙”“秀阁凌虚”等10多首,赞美潇江湾古四景的诗词歌赋。

在村庄的右边,这里便是村景之三“高石峭壁”约三百米长,五十米高的天然屏障,90度的切面,让人抬头落帽,峭壁直插云天,如鬼斧神工,巍危欲倾。看山势,人称“小三峡”,观水域,誉曰“二洞庭”。视野开阔,一碧万顷。时而宁静祥和,水平如镜,时而微风送爽,碧波荡漾,古人赞日:“峭石巉岩势甚高,澄潭倒映影迢遥。江流到此疑无路,惟见云峰锁翠涛”。此时此刻,你游荡在这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怀抱中,你何尝不陶醉,不心仪呢?

靠着“高石峭壁”的末端,即是潇江湾的第四景“秀阁凌虚”,有诗赞曰:

洄湍激水往东流

一阁嵬然居上游

八面玲珑佳气入

此身如到凤凰楼

村长说:原来这山顶有一座盘王庙,和尚道士常驻于此。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晨钟暮鼓,香火鼎盛。

65岁的该村老人唐德果娓娓道来,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在潇江湾住过;舜帝南巡建营寨的传说和抗战时期瑶胞躲避战争的仙人洞的故事。

位于村右前方的水口庙,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占地面积约为一百八十平方米。原为上下两殿,中间为天井的砖瓦结构。解放初期,己拆毁,砖木搬到桥头铺镇建粮所了。现在我们在庙遗址上,只看见由大青石砌成的房基,芳草中卧着的石墩、左边立着的两块古碑,以及用石头制成的石门。在这些石砾中,依稀可见当年水口庙的繁华。

水口庙的前边,有一座座南朝北,占地面积一百八十平方米的文昌阁。青砖黛瓦木结构,面阔三间,前为两头镬耳式亭楼,后为两坡倒水阁楼。文昌阁始建于清代,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阁楼左右墙各设有一砖砌拱门入内,中间有一天井。阁内穿梁斗拱,可惜己毁损严重。那精美的梁枋,精致的雀替,螺旋式的石墩,无不折射出古庙昔日的美貌,无不体现匠人高超的木雕、彩绘艺术水准。整栋文昌阁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大方,样式既有中原的特点,又融湘南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研究实物样本。村民崇尚明礼仪、重伦理、尚文习武蔚然成风。清代时期出进士7人,举人、贡生、禀生、庠生等80多人。从明代到清朝五百年多年历史,文武人才辈出。有唐联光、唐复俊、唐之健、唐步正、唐超万五人荣登团练长、进士,其他贡生、禀生、庠生等生员八十多人。民国期间,潇江湾村有副团级以上军官二人,参加抗日战争的远征军四人,考入湖南一师、三师、七师学习的四人,考入西南大学深造的一人。新中国成立后,潇江湾村莘莘学子考入中专以上院校七十余人,(其中重点本科以上三十多人,清华大学一人,中国科技大学一人,武汉大学三人,获学士学位者四十余人,获硕士学位者十人,获博士学位者三人)。

唐三太爷是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二十来岁,便是一个放排的好手了。潇江湾村前面的潇水河,就是他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岗位。唐三太爷在太平天国时期,就把本地豆角等特产收集起来,用木排沿潇水下沱江,过道州,穿零陵,抵长沙把特产卖了,又捣腾回一船的盐回本地卖,实现了来回两头挣钱的经营模式。他省吃俭用,渐渐就有了一定财力。并建下一座大屋,大屋分上中下三个厅堂,左右各有一栋横屋,天井五个,占地面积近三千个平方。

唐三太爷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建的房子就很有文化品位。正大门、左右横屋的大门都有门枕石、石门槛。横屋的门帮是木制的,上面有门罩。下厅堂正大门尤为精致。门枕石有浮雕的狮子头、花卉、鱼翔浅底的动人画面。门槛石上的图案己模糊不清。石门帮上有一对浮雕花纹镶边,内有浮雕字体的对联:门迎沱水观龙躍,户列屏山听凤鸣。字里行间流露出当年潇水、沱江船舟繁忙,货如轮转,商贾云集的热闹景象,也写出了放排的船家财源广进,夫贵妻荫,安居乐业的生活。

进入下厅堂大门是过厅,大门对面用木板隔成屏风。屏风左右各有一木柱,立在石门墩上。木柱旁边是拱形的门可进出下厅天井。用青石砌成的天井两侧有左右厢房。全用木板制成隔墙。上了中厅是用木柱穿梁斗拱而成的两坡倒水,歇山顶房。地板用青砖铺成。房间用木窗棂隔成。那木窗棂,历经沧桑,仍保鲜成旧时模样,瞧那四朵水灵灵的浮雕花儿,拱着一轮明月。明月中是镂空的飞鸟,正从花丛中探出大半个身子。也有的窗棂左上角、右上角各雕一只蝙蝠,中间左右两侧各镶一朵花儿,左下角、右下角各雕一扇形的花儿。中间是用娴熟的透雕手法,刻上喜鹊登花枝的美图,让人叹为观止。

中间人字坡檐下,用木板拱成的“万户朝笏”式样。左右两侧的樑枋上有精美的浮雕花卉、龙凤呈祥的浮雕图案。左右两侧有木门通往横屋。横屋屋顶己近损毁。只见前后为马头墙,侧墙下半部为四层青石夯基,上面用青砖砌成墙。墙顶用砖砌成“凸”字形一字排开,而瓦槽从砖孔中接出流屋檐水。砖孔上用砖和瓦片压脊。

穿过中堂屋,又见一长的“回”字形石砌天井。穿过天井便是三间堂的上堂屋。左侧有一木门通往屋后的巷道。

唐三太爷建的古宅院前面是一座一层式门楼。门楼左右各有一间两坡倒水的青砖小瓦房。中间是两头马头墙,中间两坡倒水的门楼,门楼前后各有两根木柱,上面穿梁斗拱。门楼中间是用木板隔成的门和墙。门楼的门枕石右边正面是“麒麟吐宝书”图案,侧面是“莲花朵朵开”。左边的门枕石正面用浮雕的的手法雕刻着“雄狮凯旋”,侧面是花开富贵的形象。门楼的门槛石方寸之间,刻了三幅画。左右图案为花卉,中间图案为“麒麟献瑞”。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巷道,穿过门楼联接村民的民居。门楼前是用青砖砌成的单檐马头墙式的照壁。照壁上有白底蓝字的“天赐鸿禧”四个大字。照壁前有一口半亩见方的水塘。

唐三太爷的孙子建的大屋在下方。离唐三太爷建的大屋千多米远。孙儿建的房子规模比他建的房子小得多。只有“两进一天井,一右横屋”。房子样式模仿唐三太爷的房子。大门居中。门槛石,门枕石没有雕刻图案。右侧马头墙下有一大门可入横屋。进入下厅堂大门,是由四扇木门组成的影壁。左右两根立柱于处。从影壁两侧的拱门,可进入天井。天井左右两侧,各有一间两坡倒水的厢房。穿过天井,便是三间堂的堂屋。上堂屋内,左右各有三根立柱,并用木板隔成墙,建成左右厢房。现在有唐学政老人在里面住。

唐步麟的祖屋系上下厅堂,中间套一个天井,回字形院落。大门的石门枕、石门槛均无图案。大门上方有门罩,雕龙画凤的木雕让人羡慕,可惜己被人盗走。门盖下的木攒,雕有龙形。推开厚实的木大门,四扇木窗棂组成的屏风,让人眼前一亮。从左右两侧可进入天井。这里还曾是江华县桥头铺镇消江湾村党支郭,村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办公楼。

从天井可以看到左右厢房的花格门窗,是木匠镂空雕技的大写意。花卉、飞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堂屋右侧的樑枋上,有美仑美奂的雕饰:中间是阴刻花卉。两旁有阴刻字联“水如碧垂,山如黛;鸟飞高梧,鹤飞松”。那龙形的牛腿,龙尾上翘,抵住横梁,龙头扎进立柱之中。可惜左侧对应部分己崩塌。

旁边的另一座房子的样式与唐步麟的祖屋大同小异。但神龛前的神台桌子,正面的木浮雕图案系四幅花卉圖精美绝伦。这座古宅后也有一座上下两进,中间一天井的古民居。其门枕石下方有花纹,上方有四枝荷花浮雕图案。右边门枕石下方也系花纹,上方是花开富贵图。门槛石中间是一轮圆月,里面是一枝梅花鹿。嘴含一朵荷花。寓意“福禄双全”。

这座古宅的旁边是两座古宗祠。沿着四级石台阶就到了上房宗祠门口。石阶左右各有一头约为一米六高,威风凛凛的雄狮。宗祠左边的门枕石正面图为雄狮,侧面下方为花纹,上方为象吐宝剑圆。右边的门枕石正面图案与左侧一样。两狮对应。侧面下方为花纹,上方为“麒麟吐宝剑”图。门枕石左为喜鹊登枝,中间为蝙蝠,右侧为花开富贵图。门槛石上,中间的三角形中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左右各有一只凤凰。寓意:旭日东升,双凤呈祥。宗祠下厅天井前,左右各有一根木柱。上殿堂左右各有三根柱子,立在精美的石墩上,穿梁斗拱,构成两坡倒水歇山顶的样式。

旁边的下房宗祠样式与上宗祠相仿。前方面侧为马头墙,大门居右边马头墙下,沿八级石阶可上到大门。这座宗祠的门枕石也很有特色。左边的门枕石图案:下方是蝙蝠临门,上方为雄狮戏珠。侧面下方为花卉,上方为“龙腾盛世”图。右边的门枕石与左边一样,对称遥首相望。侧面下方为祥云,上方为“麒麟吐宝书”。中间的门槛石的图案也美不胜收:左边为喜鹊登枝,中间为“蝠(福)倒头”,右边为“花开富贵”。

大门楼门口前方有两个石鼓,左右两个石鼓图案一模一样,遥首相对。石鼓的基础,正面是浮雕的双鹤,右侧为金犬,左侧是如意。中间是元宝形,莲花绸缎盖儿。最上层就是图形的石鼓,右侧面是麒麟的图案,左侧图案为宝葫芦。站在石鼓处仰望,大门楼左右为马头墙,前后各有两根木柱立于石墩之上。中间有门板隔墙,上面穿梁斗拱。木板隔墙左右对称,图案一致。下图为麒麟,中间为蝙蝠,上图为双鹿出竹林。大门楼左前方有三块石碑。分别为:民国十四年腊月立的《重修路碑》;道光年间立的《新修路碑》;嘉庆五年十二月初六日立的《修水埠头碑记》。

门楼口右侧有一座最小一房人的宗祠。样式与上、下宗祠差不多。沿五步石阶可到大门。大门由门枕石,石门槛、双重木门框,四重门楣组成。呈递进式。右边的门枕石,正面图案是三角形里,倒立的浮雕蝙蝠,寓意“福到头"。上面为浮雕的“雄狮戏珠”。侧面下方为飞鸟,右为花开富贵。左边门枕石正面图案与右边一样,不同的是,侧面的图案,三角形中是浮雕的“瑞兔呈祥”。上面左为麒麟,右边为翼龙图案。

大门楼的左后方,有一座总祠。为两进,一天井,青砖小瓦,两坡倒水歇山顶房。中间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唐氏廿六世孙唐德国,二零二零年仲秋书写的“唐氏宗祠”匾额。左边有光绪癸卯年,唐拱辰立的“进士”匾一块。右边是光绪壬午岁进士唐選青立的黑边框,红底黄字“进士"匾一块。总祠内,有大清光绪十二年丙戌仲冬月,钦命翰林院纂修提督湖南全省学政加十级纪录十次陆宝忠,为例贡生唐選青,庠生赵程之继母,例封太孺人陈氏六句晋一寿庆题写了一块匾额“慈良笃祜”。

潇江湾村以前百分之九十的青壮年男子,都放过排。如唐全德,唐全室,唐全辉,唐全斌,唐德玖等老人。今年八十多岁的唐全德老人,从二十岁起就当放排工,他放的是三节排,一般二至三人同往。出发时,带上柴米油盐,在排上煮饭,住在用木皮盖的棚子里。夜里,就把排停泊在水流平缓的河床上休息过夜。那时,他的工作就是去县采育场拉杉树下沱江,两至三天后,才一路顺风顺水,再到达终点站道县。有时候,也把货放排到零陵,在潇水上得漂泊七天才到。放排比较危险的河段叫涔江渡(即潇水与永明河汇合处)。唐全德老人现在讲起来,还心有余怯。这“浪里白条”的放排工作,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放排了,住进了两三层高的平房里。昔日祖上用放排的汗水建的房日渐式微,颓废了,有的片瓦无存,有的断檐残壁,有的摇摇欲坠……让人看了悲从心来。

总祠内,原有的二十几块匾己毁,大门楼的老石鼓己毁,二十二个栓马石己荡然无存……潇江湾失去的古物太多大多。

只有到了大端午节,潇江湾的年轻人一划上龙舟,才体会到祖先当年在潇水河上讨生活的艰辛!

潇江湾二月初一赶鸟节、四月初八牛生日、六月初六尝新节、七月半鬼节等节日,与瑶族其他村子大同小异。

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是潇江湾独具特色的大端午节。这一天,潇江湾村家家户户都准备了酿大豆腐,杀鸡宰鸭,杀猪宰羊,煮鱼、备上牛轭酒。酒菜准备好了,在桌子上散发出香喷喷的气味。邀请七大姑、八大姨、外家人、两亲家、未过门的儿媳妇、九亲六眷等等客人,都来潇江湾村看大戏,看划龙舟过大节。彼时,戏迷们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中过三五天戏瘾。在热情的潇江湾人拐弯抹角,套着尊贵的客人多喝酒的推杯换盏中,体会牛轭酒的味道。当你用筷子夹着形状象面包,外形用茶油炸成外面香喷喷,中间嫩脆,酿肉酿心可口的豆腐丸时,食欲大振,一饱口服……

和煦的风吹皱了一湖碧水,潇江湾的年轻人跨上龙舟,一如先祖登上放排的三节排上。他们要在这潇水河上来个表演赛,给到场的亲朋好友看看,昔日先祖们在潇水河上摸爬滚打,如履平地,镇定自若。

今天,他们也要展示一下“浪里白條”的秉性。只见打鼓人像乐队的指挥一样,“咚咚地”敲响了欢快的鼓点,鼓声匀速,绕河三匝。在“咚咚”的鼓声中,舟上的划桨手“嗨!嗨!”地喊,声音铿锵有力,桨在水里整齐划一,上下翻飞。掌航手娴熟地操控着龙舟。龙舟像离弦的箭,飞驰在潇水河上。

端午的节日气氛达到了高潮……

贺州铜钟

曲径通幽的阶梯下,有一弧形的钟廊,红柱碧瓦,美仑美奂。在各式各样的基座上,土黄色的古钟,锈迹斑斑,如一尊尊罗汉,牵着一条铁索,这一条来自当年横渡贺江的渡船拉动时用的铁链。古钟手拉着手般一溜儿,在贺州市博物馆主体大楼对面的留趣山上排排坐。

这些陈列的古钟最早的一件是五代十国之一——南汉国的大铜钟,其余的古钟均是明清两代的铁钟。

这些古钟,铸造技艺娴熟,流线型的外表给人以美的视觉。雕工精细,精巧剔透,多为上乘之作。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有的土黄色的钟体顶上是挂铜钟的悬钮,上面有两条如龙似虎的连体兽,弓着身子立着,它们四只锋利的爪子牢牢地抓住钟体。铸造者匠心独运,设计得既美观又科学。

古钟上的铭文,内容包含铸钟缘由、祝福、庇佑、寄托话语、捐赠芳名、铸造匠人、铸造时间等等。

那古钟上的钟志铭文,笔遒有力,錾刻行云流水,坚挺有力,潇潇洒洒。体现了制造模具,灌注铜或铁液体等等流程的高超技术。钟志铭文,是人们了解古钟的窗口之一。它既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每当我用手触摸这些古钟精灵的时候,感觉每一件古钟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等待人们去打开它的密码,等待人们去揭开神秘的面纱。

这些古钟,像一个个栉风沐雨的长者,见证了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粤文化、珠江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岭南文化、古道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壮族文化等等的变异和融合,交流和碰撞。它们深深地烙印着当时的冶炼历史,经济的兴衰,宗教的文化……

在一座六角飞檐翘角、琉璃碧瓦生辉的古亭内,悬挂着一口让人眼前一亮的南汉大铜钟。那件重一千五百市斤,高一米六的南汉大铜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汉大铜钟铸造于南汉大宝四年(九六一年)。我目睹这件南汉大铜钟,它憨厚的身上,钟表面镂刻有阳文。錾刻镌文一千二百八十八个汉字。内容包含诸如:乾亨寺的僧人(主持)的姓名,西头供奉官,都护贺州防招应援守,内省侍,内府局,令赐紫金鱼袋梁廷康等。还有女弟子蒋氏六娘,黄二娘,徐十四娘,欧阳十八娘,峡山大德从惠,铸造匠人梁道崇,书人区昱,镌字匠齐延齐握,还有桂岭县事欧阳忠,冯乘县事孟汉稚,连山县程崇珪,富川县知梁珠,荡山县科敬(或许是官名)杨蕴,试读孔目钟全义,另外还有临贺县耆宿虞师岳、陈子璩,桂岭耆宿李罕馀,富川耆宿王汉膺、黄仁兴,冯乘县耆何仁富,荡山县耆宿黎霜層等内容(这是,依据民国廿三年(1934年)出版的《贺县志》记载的)。这些钟志铭文,为研究贺州佛教史,贺州地方史,对于研究五代十国岭南地区生产力水平,冶铸工艺,南汉官职等等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像西头供奉官、西头高品、西上閣门使、管甲指挥使、后类都押衙、各种孔目官、都行耆寿等等、许多职官名目是《十国春秋》百官表中所没有记载的。铭文中涉及的寺院还有善慧寺、胜果寺、峡山寺、灵化寺。表面当时寺与寺之间已经相互频繁交流,友好往来。一些僧侣名称在其它地方也没见过。铭文中谈到的地名,依据专家考证,临贺县在(今贺州市贺街镇);桂岭县在(今贺州市桂岭镇);富川县在(今钟山县钟山镇);冯乘县在(今富川县麦岭镇);连山县在(今属广东省管辖);荡山县在(今昭平县富罗镇)。

南汉大铜钟原来悬挂在南汉属地贺州市桂岭镇乾亨寺。曾是乾亨寺众僧起居,功课报鸣,信众撞钟用的大铜钟。它承载着潇贺古道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贺州千年的记忆。可是,这样的一件宝贝,却遭遇颠沛流离。

乾亨寺变为废墟以后,南汉大铜钟像一个流浪汉一样,流浪到了离乾亨寺几里之遥的龙珠观。后来,它又被人们用船顺风顺水运到贺县县城贺街的三乘寺。再后来,三乘寺改为学校,南汉大铜钟又流浪到县中山公园复以塔。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汉大铜钟被贺县城厢小学当作上、下课的报时司钟使用。直到一九六三年,它最后一次流浪到贺县八步公园。

可以说,这些迁移,南汉大铜钟都是受尽委屈,都是寄人篱下,都是满腮的泪水,苦不堪言。直到它入主贺州博物馆,登上大雅之堂。南汉大铜钟才觉得扬眉吐气;南汉大铜钟才觉得走在春风里;南汉大铜钟才觉得物尽其用。

今天,我们能够在博物馆一睹南汉大铜钟的风采。得益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它的馆藏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他们真是劳苦功高!

走近南汉大铜钟,让我用心感悟它的秀美与敛颖吧!我仔细端祥这件南汉大铜钟,感觉自己是在用心灵聆听远古历史向我诉说的一场对话。

我不得不穿越时光,回到南汉国那段历史风云中。917年,刘岩身披龙袍在广东登基称帝。国号大越,定都兴王府(今广州),918年,改国号为汉,历史上把它叫做南汉。它是五代十国的一个封建地方割据政权之一。管辖的是岭南一带物产丰富的疆域。位于现在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疆域东至广东福建之交,北抵湖南郴州,西控广西大部地区,南逾海南岛,周边与闽南唐,楚国和少数民族政权大理等地方政权相邻。在十国中,南汉国疆域最大,经济最强。据史料记载,南汉后期,全境共辖六十州,二百一十四个县,拥有一万七千零六百二十三万户。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到开宝四年(971年)被宋朝所灭时止。经历了四帝。国祚为五十五年。南汉国建国初期,社会稳定,国库充实,国力强盛。特别是南汉国君主信笃佛教,佛寺庙刹遍布全国各地。铸造铜钟置于寺内,就是其中重要的赏赐形式。

南汉乾和六年(公元948年)八月,南汉主刘晟为结姻亲,派遣制浩钟允章到楚国求婚,遭到对方拒绝。在得到楚孝王马希萼起兵武陵,正与楚王马希广决一雌雄的情报后。刘晟审时度势,乘此良机,以求婚遭拒为由,悍然派兵进攻楚国。一时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刀光剑影。终于南汉军大败楚军。史称楚汉贺州之战。攻克贺州城后,南汉军马不停蹄,一鼓作气,将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收入囊中。贺州南汉大铜钟就是在这些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贺州南汉大铜钟是在攻贺州城十三年后铸成的。

当我又把目光投向这件南汉大铜钟时。我的目光在寻找,我的脑海在波涛汹涌般回忆。这贺州博物馆馆藏南汉大铜钟与以前合瓦式的乐钟不同,采用顶部隆起,腹腔横截面为正圆的形制。钟体光洁圆滑,字字精美清晰。可见它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地坑泥范法铸造而成。我们难以想象,早在十九世纪的南汉时期,贺州的冶炼技术、铸造水平就己达到这么炉火纯青了!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金属钟,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指商朝、周朝、秦汉时期,这个时候的金属钟铸造匠人,采用合瓦形或者扁圆形结构,以精铜为原材料,制作甬钟、钮钟、镈钟等青铜编钟。主要用途是奏乐,统称乐钟。

第二个阶段指秦朝、汉朝之后,一直到明朝、清朝时期。这个时候的金属钟制造者,原材料除了采用青铜外,还采用生铁。制作朝钟、佛钟、更钟等正圆形的大钟。统称大钟。我国通常将重量大约有一千斤,或一千斤以上的大铁钟称为千斤钟。贺州博物馆馆藏的南汉大铜钟重一千五百市斤,高一米六,口径0.94米。由此可见,贺州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南汉大铜钟系千斤钟无疑。而现存的千斤钟,包括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后期在内,才共有一百叁拾肆件。可见,贺州南汉大铜钟是稀世珍品,不愧为贺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愧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

朦朦胧胧之间。我的眼前浮现贺州市桂岭镇乾亨寺的僧侣撞钟,耳边仿佛听到南汉大铜钟所发的铿锵、雄浑、洪亮、有力,清脆悦耳,动人心魄的钟声。东方露出鱼肚白,当僧侣把长木撞击南汉大铜钟时,漫漫长夜已经过去,方圆十里的民众,荷锄而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而众僧则晨起早课,木鱼声声,边翻经卷,诵读经文的情景。白天,善男信女在悠扬古朴,余音绕梁,响彻云霞的钟声中祈祷。有的祈福门庭兴旺,富贵双全;有的祈福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有的祈福早生贵子,人财两旺;有的祈福学业有成,金榜题名;有的祈福早日康復,福寿弥昌;有的祈福平步青云,连升三级……沉静的黑夜,乾亨寺的钟声,让寺里的僧众不忘念经拜佛,不敢懈怠荒疏课业。

贺州南汉大铜钟,你见证了乾亨寺的晨钟暮鼓,香火鼎盛,普度众生;饱览了千年世间万象,沧海桑田。

贺州南汉大铜钟,你凝结了铸造者梁道崇,书人区昱,镌字匠齐延齐握等人,多少的智慧和心血啊!

盈满疫战的人间真情

已亥岁末,庚子年的春节就要到了。

我一直在电视、电脑、手机上关注着“新冠”疫情。不过当时还我天真地认为富川山国离武汉十万八千里,“疫神”是不会光顾的。

老年里,我们学校已经放假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我带着我的儿子观生、外甥浩涵往返到新华、福利、江华写对联、卖对联。年集的摊位比较难找,必须起很早,我每天都在五点起床,那时天还没亮,天际间闪烁着一些星斗,我开一辆五菱荣光,后面的座位早就拆了,堆放着货物。车子开到点上,我开始摆摊:先是撑开一把四脚大伞,然后在伞左右和后面用透明的胶纸围上,接着在里面拉上线,挂上一米六、二米二、三米、四米的黑字、金字的对联。再在伞中用三张凳子铺两张床板,上面摆上晖春、香糊、红包、福字、门神、灯笼、中国结;最后是在旁边摆一张能收放的方桌,摆上笔墨纸砚,开始了一天的营生。

年节很是热闹,太阳把金色的光芒普照大地。街上车水马龙,熙熙熙攘攘的人流往来穿梭。又黄又脆的酥粿;又肥又靓的鸡鸭;又鲜又嫩的青菜;又蹦又跳的鱼虾……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四乡八邻的人们来买年货。挨着的卖对联的小哥,来自麦岭镇,他穿着一身红色的汉服,竟然吸引了不少人去买春联。

我的摊位在十点至一点时也很热闹。买的人不少,让我和儿子一直忙个不停。外甥则在一旁写对联,妹夫裁纸、研墨、拉纸幅。小生意,却也红红火火。

武汉已经封城,所幸我们这里还很平安!

大年三十,我把红红的春联请上了大门两侧,那对八十公分的大红灯笼也长到了屋檐下,节日的气氛扑面而来。我们在老家上坝吃的年夜饭:有油而不腻的白斩鸡;香喷喷的米粉蒸;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草鱼;羊肉炖香菇……从年头苦到年尾,家里人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对吃喝太苛刻了。这不,一到年三十,才整了一桌好菜,犒劳犒劳一下自己。希望来年挣更多的钱,生活更滋润。吃过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嗑瓜子、聊天、看春晚、守岁。子夜的时候,乡亲们放起了鞭炮、燃起了烟花。“噼哩啪啦”的鞭炮声,火树银花的礼花,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爽。

大年初二,人们正在超市买拜年的礼品,准备到外公外婆、舅舅、老表等亲朋好友家拜年。

莫家的三舅打来了电话,说今年的拜年就免了,现在村子己经封村了,来年再来舅舅家拜年吧!

这时候,我注意到朋友圈里、微信群里满是封城、封村的视频消息。新冠肺炎气势汹汹,人们一时如临大敌,风声鹤唳。家乡都这么严阵以待,可见荆楚大地疫情会是多么严重。口罩、双黄连口服液、消毒水一时间炙手可热。

我开始宅在家里,躲进小楼成一统,自行隔离。老老实实的呆在火炉旁看肥皂剧。有时坐久了,就做一下家务,打发一下寂寞的时光。

偶尔也爬到楼顶,透一下气。看看远处的炊烟、山峦、屋宇。看看和在楼顶拔节的蒜苗,抽芽的冬青,绽开的山茶花,观音坐莲的多肉……我房子的后面是市场,往日里卖猪肉的老板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开始杀猪,我在家里睡着就能听到猪嗷嗷叫的声音。六点钟,杀猪佬就把两扇猪肉拉到了肉行,开始吆喝生意。旁边卖鸡肉、卖烤鸭的小贩,卖鱼、卖卤肉的小贩……也三三两两,陆续赶起了早夜,等待来买菜的人们。而此时,活禽市场已经禁市,看过去空无一人。我家屋子左边是一条大路,往西通往莲山镇,往北通往福利镇,往东通往涛圩镇,往南通往河路口镇。往日里的车水马龙,如今都销声匿迹。

有时候我窝在被窝里,倾听着社区里大喇叭一遍遍播送着防控疫情的应对措施。有时候在微信群看一下文友们在抗疫情中写下的诗句、散文、评论。时刻关注着全国的疫情不断上升的确诊数字,知道在荆楚大地,有许多身披白袍的白衣天使,面对铺天盖地的阴霾,面对张牙舞爪的新冠病毒,面对亲人的望眼欲穿,面对每天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面对死神的狰狞,毅然决然请缨出征。在一个个确诊、疑似患者、密切的接触者、重症患者中挥洒血汗,广施仁心,把一个个重症患者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雷神山、火神山,请你记住这些名字。东湖水、黄鹤楼,请你记住这些名字。记住舍生忘死的白衣天使,记住华夏的镇疫之功臣的名字。

十七年前,抗击“非典”的战役,老将出马,力挽狂澜。十七年后,江城又有新冠肺炎兴风作浪。七十三岁的李兰娟,披上银色“铠甲”,又一次主动请缨。决心撼走瘟疫。她妙手为重症患者回春,每天只有三个小时的囫囵觉,她的双眼布满血丝,常常盈着泪花。八十四岁的钟南山,仍旧老马伏枥,壮心不已。又一次坐阵江城,“冲锋陷阵”。

羊肠小道上,水村山郭旁,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队伍。他们左手臂上戴着“文明劝导员”的袖章,脖子上挂着工作证,口中戴着口罩。那些是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的文明劝导员。一顶帐篷一张方桌,一块告示一根横木,几把椅子几个路障,还有一面比二月春花还红的党旗,就是抗疫阻击战中应运而生的村级堡垒。志愿者每天三班倒,用一双雄鹰睿智的眼睛,扫描仪般扫视进出的人。一双猎犬般的鼻子敏锐地探查过往的行人,量体温、查身份、询来处。虽然繁锁,但一点儿也不含糊其辞。绝不允许出一丁点纰漏。

“小小的一片口罩就是一张护身符,就是一顶战场上的钢盔就是一件防弹衣……”

他们苦口婆心的劝导,号召人们去执行。看见长寿之乡贺州连续十天无新增病例,文明劝导员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

我的老家上坝也成立了巡逻队,并在村口设卡管控,对进出村人员进行检查,详细询问信息并做好登记,及时派胜辉和名锦对村道进行全面消毒,阻断病毒传播的链条,确保村民的健康安全。保洁员少光这段时间工作量很大,一来大家宅在家里,二来嘛外出务工人员还滞留在村,因而垃圾量比往年多。他每天早早就去清理。农历十七那天轮到我值班守夜。晚上七点,我早早吃了晚饭,洗了澡,过去接班。值班室就在村口。村民外出要进行登记,且不能超过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是外出采購物品的时间。出门时,必戴口罩,必量体温,必查身份证,必询去处,必消毒,必登记……

村里有一个叫旺仔的年轻人,准备正月十六办婚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多么令人欢乐,多么令人翘首以盼的事情。而这喜事遇到这战疫大事,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旺仔只好把婚事往后推迟。旺仔说,甭急!等这场不见硝烟的仗打完了,咱再风风光光的办结婚酒,到时大伙儿再来喝两杯。

我的母亲己八十高龄。平时却很少外出。虽然我们都在外工作,姐姐在广西阳朔县城生活,弟弟在广西荔浦市生活,妹妹在广西富川县城生活。他们曾经热情地邀请母去住一些时日。

但母亲不舍故土,一直在农村安贫乐道。疫情来临后,母亲眼睛久久地注视着老宅那扇窗户。那扇己被烟熏火燎了几百年的窗口己黑咕隆咚,表面黑黑的。窗棂为镂空形,东南西北中各浮雕了一只蝙蝠,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当初先祖建房,其寓意为祈求“五福临门”。作家池莉曾警告人们:人类可以忽视流行病,但是流行病不会忽视人类,我们欺骗自己,是要付出代价的。《论人性》中说,发生在一个无辜人身上的苦难,也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多么值得我们深思。母亲常说,劝君莫杀生,杀生罪不轻。她一生养鸡养鸭养猫养狗,也养过母猪、母牛。孵小鸡时,母亲拿鸡蛋对着光照,检查鸡蛋里小鸡的孕育生长;母猪怀孕后,母亲把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用鱼粉、黄豆浆、骨粉给母猪增加营养;母猪下仔,母亲立在旁边,像侍奉分娩的儿媳妇。母亲说,一怕母猪难产,二怕母猪压坏小猪仔。一年,我家的黄牛早产,母亲却不知情,第二天,看见牛栏四周满是血污,母牛已气绝身亡,只有可怜的小牛犊还在眼睁睁地望着母牛。那一刻,母亲留下了眼泪,母亲说,这母牛昨晚咋就不叫一声?她一定很难受呢!我咋就不来看一下难产的母牛呢?母亲呜咽了很久,自责了好长时间。

在母亲眼里,四生性命,总是平等。驴骡马,猪牛羊等都是一条命。江河鱼儿在河中美化水府,树头鸦雀在树上美化天空,猪羊鸡鸭在阳间美化家庭……这些生灵,都是人类的伙伴,人类的邻居,人类的朋友。人们都要善待生灵。观其形,闻其声,不忍食其身。是君子,就有不杀牲,有远厨之义;有放生之恩,有不踩蚂蚁之义。母亲常教育我们,石上磨刀猪羊怕,林中张网有禽惊。只因世人常心贪,灾难来时悔也晚。老母亲说得一字一顿,字字珠玑,字字打在我的心头。

我们广西富川盘瑶历来珍惜动植物,有保护生物的优良传统。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就是敬乌鸟一个,又名赶鸟节、招鸟节。那天,家家户户做汤圆、做糍粑,挂到树上喂食鸟类。烧香祈福,希望田里无虫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四月初八是瑶族的牛王节。这一尺,瑶族同胞也做糍粑,用青草包住,给牛吃,用米糠、玉米粉、食盐少许拌成潲水给牛喝,犒劳牛,让它好好休息一天。人们就该遵循道法自然,与生物和谐相处,共生共同,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才能保佑我们自己免受瘟疫残害。

这个春节,母亲过得非常寂寞。往日里,她喜欢走东家、串西家。人家也乐意老人到家喝油茶、唠嗑。母亲东家长西家短的乐此不疲。她有她的快乐。但现在是封村时期,母亲只好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孩子们都在外边,自然不能回来拜年,看看老人。而母亲也不能看到儿子、女儿、外甥、外甥女。她拿着准备好的零钱数了又数,老想着何时,以何样的方式把这笔压岁钱补发出去。

好在我在本地,能够隔三差五地回去看看她老人家。第一次回村,我嘱咐儿子,村里不给进的话,就把车停在路边,打电话叫堂叔出来,把吃的用的帮奶奶带进去。村民认识我们,知道我们没去过疫区,量了体温,登记消毒后,让我们把车放在路边,走路进了村子看望我母亲。

母亲早就在门口伸长脖子望外看。一见我,冒出了一句:美佳回来了!

母亲说,你们也要少乱走动,我一个老人,有吃有穿,好着呢。她又说,世上的凡人怎么就有这么多的苦难!母亲自然是对2003年的非典以及汶川大地震、水灾、猪高热病、新冠肺炎等等的灾难的一次深沉的叹息!对生灵涂炭的嗟叹!

大舅是正月初五辞世的。菜无处买,因为活禽市场己停业。客不能请,因为现在正是禁止串门,禁止聚餐的非常时期。自然响器班子也不能请的。丧事一切从简。当然,八大金刚是不能不请的。母亲说,委屈大弟了!委屈大弟了!三舅为他写了一副挽联:严父功绩留万古,子孙遗接传千秋。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和事,让我感动。李友云是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林桂村一个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家原是立档建卡的贫困户。近年来,他在帮扶人的引导下,种植番茄、莴笋、萝卜等时令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当他得知林桂村里缺少抗击疫情的物质后,把卖菜辛辛苦苦积攒的五百元钱,捐给了村支书周书莲,然后默默离去。

富川县警察唐上京,放弃了春节休假,义无反顾地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深入主次干道、高速路口落实交通卡口管控……二月二日,他母亲突然离世,而唐上京仍战斗在一线,未能见慈祥的母亲一面,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舍小家,为大家,才有我们今天宅家的安宁。

昨天,我又回了趟老家,贺州已经连续十天没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了。有的单位已开始复工。真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母亲想到村外走走。阡陌中,阳光明媚,小草已冒出了芽尖儿,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乡亲们戴着口罩,有的在赶着牛儿耕地;有的正在铲地;有的正在给果树施基肥……旁边还有不少红红的沙糖桔、黄黄的沃柑压低了枝条,因为疫情,虽是硕果累累,但却无人问津。果场的主人愁眉苦脸。母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儿子和女儿正谈论李文亮的事。

母亲耳朵不背,兴许是听清楚了。我听到了母亲嘀咕了一句:李医生是好人!要是我能换下他来,就好了。

回来的路上,我看见家乡的山在一米阳光下,葱葱笼笼。山坡上的李花一树洁白,开得很灿烂。而怀孕的桃树,正碘着鼓鼓的苞儿等待分娩。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向松塘水库。

做好防疫,多保重!着着我们要离开老家时,母亲郑重地说。我为自己不能时时在母亲身边尽孝而愧疚。只能说,娘,我会常回来看你的。

母亲大概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她二十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我参加工作二十几年,母亲就自己生活了二十幾年呀!母亲说,好好过日子,我这把老骨头,希望你们好好的!别让娘失望。

我说,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只要找们做好防疫,一切会好起来的!娘,您放心。

娘还是眉头紧锁,点了点头。

等待吧!寒冬过去,就是春天。等待吧!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等待吧!时艰过去,就是美好的明天。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