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乡的泥土(外二篇)

时间:2024-05-04

杨胜彪

家乡的泥土是有味道的。那种味道氤氲在家乡每一处旯旮角角并随风飘到我家居住的城市,将我带回了家鄉。当我走进家乡的田野里、菜地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弥漫着家乡泥土或浓或淡的味道,微风吹来沁人心脾,感觉身上没有一点疲劳,舒服极了。

家乡的房屋有的是用木头做的,有的是用钢筋和水泥砌筑而成的,家乡人走的路,是用水泥铺成的,家乡人干的活大多是泥土里的活,吃的食物大多是泥土里种出来的。房屋周围是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水泥硬化巷道,坎上坎下是一块块菜地、各种各样的果树、茂密的竹林、大大小小的长青树……有人说,家乡是用泥土做成的。家乡的亲人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泥土给家乡生命和呼吸,泥土赋予了家乡人的灵魂,家乡人的精神。

泥土是大地的母亲,是大地上最朴实无华、平凡卑微,也是最坚实、热情和无私的母亲。她孕育万物,又包容万物。它用平凡、朴素的内心向世人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即使你没有漂亮的外表,只要你有一颗纯朴、热情、无私又坚实的心,你就会有宽大的胸襟,你也会创造奇迹。朴实的泥土,其孕育的及赖以生存的生命多么朴实。无论是漫山遍野的青草树木,还是四野里的五谷杂粮、青菜;无论是满山遍野的牛、羊,还是终日耕作在地里的家乡人……他们的身上无不散发着泥土的味道。这些味道带着大自然的况味或者说带着大地上万事万物的生命。可以说,泥土的味道是大地上最真实、质朴也是最清新自然的味道。

当然,泥土的味道也并不是特定的,她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味道。比如季节不同,环境不同,泥土所散发的味道也不同:当我走进一片田野时,田野的风就会带来庄稼的清香;当我走进一片荒野时,荒野的风就会带来青草野树的芳香;当我走进一片茂密的丛林时,穿过丛林的风就会带来古老树木的幽香;当我走进一座丰收在望的果园时,果园的风就会带来累累果实的芬芳……然无论如何,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是最熟悉泥土的味道,热爱土地,热爱大自然的人也一定是最喜欢泥土的味道。而且,热爱土地喜欢泥土气息的人也一定受益于泥土,感恩泥土。

就拿我的母亲来说,从我懂事起,就知道母亲是一个一辈子都不曾离开土地离开家乡的本色农民。一辈子受泥土味道的熏陶和浸润,她对泥土的虔诚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她对泥土的味道依赖和依恋已经到了离不开的地步。我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到家乡,看见已驼背的母亲,每天清早起来,她就到地里与庄稼、蔬菜打交道。每次早饭后洗完碗筷,她又扛着锄头到地里劳动。黄昏的时候从地里回来,她又裹着一身泥土回到家中。每天的夜晚,她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总是想着她辛勤耕种的泥土快点长出好蔬菜送给儿媳,在城里少支出一分钱。可以说,母亲把泥土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对待儿女她没有万贯家财,只有在她深爱的泥土里,用她的双手培育出的芬芳表达对儿女的关爱蕴藏着对儿孙们的亲情。

一辈子不曾离开泥土的母亲,从年轻直至老年,她的身体一直都还不错,偶尔身体不适,喝点姜汤就消除了,从来没有打过针吃过药,也许这就是母亲经常与泥土打交道的缘故。

社会发展了,人类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城市生活的人喜欢上了农家菜,喜欢上了农家饭,可是有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随着环境的改变却对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另眼相看,有人说这些人脱离了劳动人民本色,我认为这不仅是褪了本色的问题,而是忘记了初心的问题,是接不上“地气”的问题。这些从泥土里始终走出来的农村人,心里很清楚社会怎样发展,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父母,可是又有谁知道我们离开了泥土怎么生存,又有谁知道经常与泥土打交道能使自己静心除疾,又能在泥土中能够感知万物。

现在有些人在城市里住久了,面对城市的嘈杂喧嚣,非常向往田园生活,向往田园风光,向往农村纯净的天空,绿色的田野,葱郁的林木,澄澈的泉水,和畅的山风,袅袅的炊烟以及那纯朴的乡情乡音……但他们只是停留在嘴上,只是在空闲时间去公园走一走,郊外逛一逛,却使终不愿带着儿孙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重新认识家乡的泥土,感觉家乡泥土上发生的变化,品尝家乡泥土的味道。

虽然有些人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或移民生存了几十年,有了另外一个家乡,有了另一片生存的土地,可我却觉得即使我们有的父母亲不在世了,可是家乡还有我们还有割不断的亲人,弟兄叔侄,即使我们跑到天涯海角,家乡这片泥土依然非同寻常,纵使你和你的儿孙离开家乡千年万年,可是家乡的泥土孕育出的那种最质朴、最纯粹、最洁净、最能净化心灵的味道与我们永远紧紧相连。因为家乡的泥土最具生命力,家乡的泥土是我们生命的原乡,也是我们每个人血与脉,筋与骨,灵与魂的最终归处。

让乌江里的浪花洗涤我的灵魂

小时候,家乡虽然离乌江只有五公里,由于隔着几座山,我却从没有见过乌江的模样,乌江里的浪花。只是在虚幻的梦里一次次描摹乌江的壮美与雄奇。

十二岁的时候有一个周末,父亲进县城办事,将我带在一起一同进沿河县城,终于在沙沱渡口见到了汹涌澎湃的乌江,第一次见到母亲河,我贪婪地呼吸乌江清新的气息。蓝蓝的江面上,大小滩头的浪花飞舞使我心潮起伏。站在渡口的边沿,沙滩背面浪花一波一波腾空而出向岸边涌来,好像要把过河的人拽进怀里感受它的浪漫。

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从县城返回家的时候,又来到乌江沙沱渡口,一群男女躺在渡口不远处暖暖的沙滩上晒太阳,有十多个小孩在乌江里嬉戏追逐,吨船上有位老船工和一位远方的客人说,这些乌江边岸的人,每一年的夏天都会在下午到乌江里洗澡,享受河沙的清凉,此时,我和父亲多想钻进乌江洗掉身上的污垢后,躺在沙滩上享受一下河沙裹在身上的感觉,可惜都是旱鸭子,只能将那点渴望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我爬过家乡很多座山,见过很多口山泉,见过很多飘逸的云,却从没有感受过乌江的雄奇险秀。此刻,我多想把自己相融在乌江与山峡两岸的蓝天之间。

乌江山峡里的浪花、沙滩、帆船、白鹭……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在我的心中乌江是一片神秘的境地,让我神迷、局促、喘息、向往……

面对乌江飘逸的情境,我多想剪一叶河风,拭去父亲为家庭奔波的疼;摘一朵浪花,洗去父亲暗藏的殇。乌江滚滚,浪花朵朵,在灵魂的暗夜里,我多想点燃一盏盏渔火,把家庭的阴霾拨开。把儿时紧闭的快乐之窗匍然打开,让日益纷繁沉重的心事、记忆中的尘埃、郁结的苦闷……像乌江鱼一样从胸腔蜂拥而出,然后被心灵的宁静收藏。

面对乌江,我的矜持不在,而是以欢呼,以跳跃,以屈膝下跪的姿势,找回儿时的童真与纯朴。

乌江两岸的河沙坝,一枚枚小小的鱼蛋壳,是大自然恩赐乌江的礼物,我来不及惊叹,来不及捡拾,一朵朵浪花猛然扑来,瞬间将我的心绪带走。我多想抓住一朵浪花,可它却突然碎了,从我张开的手指间,翩翩地飞去。只有一个浪,一个浪从我的身边奔向河心。一个浪,一个浪,向大海奔流。

长大后,才知道尘世飘逝的云烟、每一秒的渴望,人的一生会不会如同乌江里的浪花,退去了再次涌来。

在乡镇工作了十幾年,终于调进了县城,随着年龄增长,回味今生遇到的许多事情,比如梦想,比如友情亲情,比如工作生活,比如家庭琐事,有时总会被猝不及防猛然带走,那些或喜或悲的往事,就像浪花退去后的沙滩,只留下残缺不全的鱼蛋壳,美丽而易碎。

浪花时而沉默,风平浪静,骤然间又高亢激昂,波涛汹涌。面对乌江的静蓝、幽深,我的胸口有时感到像鹰翅和马蹄那样震荡。

现在,每一天跨过乌江,每一次行走在乌江湿地公园,当我面对乌江静听浪花声音的时候,我感到我是多么渺小,一些愿望和憧憬又是多么的浅薄和卑微,那种有时看不起人,藐视一切的行为是多么可悲可怜。

每当我看见乌江里一朵朵欢跳的浪花,我的灵魂又被浪花的旋律引领,好像冲出一扇禁锢的门,撕开蓝天,以膜拜的方式升华成生命的一面旗帜,蔑视尘世间的一切沧桑。

在人生的命脉中,当我面对乌江里浪花欢畅的那一刻,所有的伤感、抱怨都会绝尘而去。

在乡下与初秋相逢

交秋已经二十多天了,县城的气温一天比一天火辣,热浪比夏天还要厉害,没有一点退凉的感觉。七月十五日这天恰逢周末,我回到老家陪母亲过中元节,空闲时,我在村里和村比邻的山上溜了一圈,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一缕缕清凉的风吹在身上,舒服极了。此时,我才感到城里的初秋和乡下的初秋大不相同。

乡下的初秋,就像一幅山水画,空灵透明,清韵不染;像一首诗,隽永清丽,婉丽脱俗;像一杯酒,清冽芬芳,馥郁甜美。

第二天早晨,我看见爬在大大小小的土坎和庭院里的各种各样的菊花,一阵阵清风吹来,在高兴地迎接着它们心中的天神,面对这满山的素雅,我不得不说,初秋就是神笔马良的成功之作,她们用素描素画,向世人展示初秋的静美。

中午,田野里一只只蜻蜓在一片片金黄的稻谷上面翩翩起舞,好像在炫耀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天上有几只大雁,在尽情地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好像被乡下迷人的风景迷住,不愿飞到另外一个地方,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瓜棚架下,成群结队的蜜蜂和蝴蝶还热热闹闹地在花间穿梭,相互追逐,有些乡亲的瓜棚中时不时传来小鸡哼着的小曲,有几只小黄狗摇着尾巴盯着小鸡,好像被小鸡美丽的歌声吸引。特别是自家门前的瓜棚,满架都是丝瓜、苦瓜、南瓜、西红柿和弧儿,在阳光下曲拥着,支撑着,在浅风中微微摆动,相互攀比,好像是在感谢母亲的栽培。

黄昏的时候,有的乡亲在宽敞的水泥院坝里忙着吃夜饭,有的早就聚集在文化广场跳起了摆手舞,有的老人躲在屋檐下摆起了龙门阵,有的才从山上赶着牛羊回到家中。此时,西边的夕阳把满山照得绯红,把村里的房屋映照得非常漂亮,挂在天上的一朵朵彩云好像被村里的欢笑声吸引,久久不愿离开。此时的我看着此情景,深感乡下的初秋比城里的初秋更加美丽,更加醉人。

回到城里,我才感到,在城里为何感觉不到初秋的到来,原来是长期孤在城里,分不清春夏秋冬的错觉。有人说,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逢。而我想,人生最美好的,应该就像在乡下与初秋重逢,与大自然相遇,与亲人相亲。相逢就像一朵隔年的花,开成初见的模样,只为重逢时那一眼温柔相知相认。

在初秋的季节,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果实,都能进入我们感念的眼帘。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要像初秋的凉风那样干净,像初秋的果实那样充满欣悦让人期待。

初秋来了,在春天和夏天发生的很多往事,都会被一树落花纷沓。所有的悲欢,我们只能写在细细浅风里。只有把准心的方向,沿着前方的路去感受丰硕的深秋,仰望生命天空的信仰。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