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间博物馆

时间:2024-05-04

文|樊北溟

这里有餐盘而无食欲。

有结婚戒指,然爱情至少已三百年

未获回报。

这里有一把扇子

——粉红的脸蛋哪里去了?

这里有几把剑

——愤怒哪里去了?

黄昏时分鲁特琴的弦音不再响起。

因为永恒缺货,

一万件古物在此聚合。

每次走进博物馆,心里总会响起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这首《博物馆》。人们钟爱在博物馆里流连,看那些逝去的过往,寻那些流逝的时间,叹己身如沙、似芥,感往事如雾、如尘,然而在那灰烬的深处,总有余温。

心碎博物馆

心碎博物馆留言本

“心碎博物馆”位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市市中心,有人把它的名字翻译成了“失恋博物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前者。2006年,克罗地亚的一对艺术家情侣分手之后,选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他们的这段恋情——他们发起了一个展览,展示那些恋旧的人不忍丢弃的东西,心碎博物馆由此诞生。后来,这个展览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自发捐赠,把各种曾令他们心碎的物件留在了这里。

大到自行车、跳伞服、一整扇门,小到面包机、布偶和半张没写完的便笺纸;甚至还有被车碾过、斧头砍过、步枪射过、大火烧过的父亲再婚的婚礼录像带,以及一整束留了很多年的长发。这些奇怪的物件曾是很多人数年里最珍贵的宝物,也可能是曾经横哽在喉间的一根刺,又或者是藏在鞋底的细沙。但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人们不再需要它们了。它们被留在了这里,展示给更多的目光和闪光灯。

“献给每一个曾经看见爱的火花如昙花一现又转身即逝的人。”在与博物馆同名的书籍扉页上,博物馆的创办者——这对昔日的恋人这样诠释自己创办博物馆的初衷。他们曾经心碎过,如今伤口弥合,真实的人间故事却如退潮的海水,在粗粝的沙滩上留下了自己曾经存在过的证明。而那些展品,也早已跃出了个人的悲喜,成功触动更多人的心神。说到底,人类的情感其实都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曾在心里或多或少地走过一段相似的长路。想清楚这一点,人们便也不必过分顾影自怜,其实我们并不特殊,也并不孤独。或许,这也正是心碎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吧!

我不喜欢叫它“失恋博物馆”,因为这里的展品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还关乎父母、子女、朋友间的茫然散失和匆匆告别。曾经许诺的地久天长,曾经以为的日影漫长,却在忽然迈进某一扇门后,再也见不到了。

每一个物件旁边都附有长长的故事,而这些长长的故事,最终组成了许许多多人漫长的一生。“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这样写道。只是参观到最后,你忽然发现,最刺痛你的并不是那一身从未被试穿过的崭新的婚纱,也不是那部因为再也不想接到对方的电话而被送出去的手机,而是一条一直没有被磨坏的假肢。“我从战场上回来,失去了一条腿。她帮我找到了这种做假肢的材料,只是我们的爱没有这假肢持久。”刻骨铭心的用力拥抱最终败给了保持距离的礼貌客套,人们为什么会用“塑料”来形容虚假的友情、爱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塑料有时比感情更耐得住时间。

整座博物馆分为“前路崎岖”“切肤之痛”“旧梦出土”“尘封待起”“苦中带甜”“微笑离开”几个部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用自己母语印制的导览册——毕竟只有读懂了故事,才能读懂人。这里的门票也设计得很让人心碎,两折页的门票合起来显示的字样是“forevermore(永远地)”,打开却是“nevermore(不再)”。店里还售卖很多“合则唯一,拆则两半”的纪念品,甚至还有印着“bad memories eraser(坏记忆橡皮擦)”的橡皮擦,用心得近乎残忍。参观完以后,各怀心事的游览者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情。心碎博物馆里有很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但它讲述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整个人间的悲喜剧。

纯真博物馆

1975年,已有婚约在身的富家少爷凯末尔爱上了自己的远房表妹芙颂,于是故事开始了。

炽热地相爱后,凯末尔毅然决然地解除了自己的婚约,却发现芙颂已悄然离去。黯然神伤的凯末尔接受不了爱情得而复失的事实,他像手脚都沾满了蜜糖的小熊,深陷在过往甜美的记忆里无法自拔。这个痴情而忧郁的男人反复追忆着两个人在一起的每一处细节,以痛苦抚慰痛苦,用遗憾书写遗憾。

芙颂成功淡出了凯末尔的生活,像杯子掉落在厚厚的地毯上,消失得悄无声息;像那枚被芙颂遗落的耳环,没有留下一点儿线索。凯末尔开始疯狂找寻芙颂的痕迹,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她用过的、爱过的,哪怕只是触碰过的,盐瓶、摆件、别针、发卡、笔、纸牌、钥匙、香水瓶、胸针、手帕、烟灰缸、门把手、笔、顶针,甚至是4213个烟头……

以上叙述的是小说《纯真博物馆》的故事情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用文字为我们构筑了一个这样的文学世界;然而更巧妙的是,帕慕克用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携梦想走进了现实,他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市欧洲区的一栋3层小楼里,打造了一座和小说情节完全对应的、真实存在的纯真博物馆。

“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帕慕克曾经向他的读者这样介绍他的这部爱情小说。而这座真实存在的博物馆,忠实地再现了小说《纯真博物馆》和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于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半个世纪间的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值得尊敬的,这些日常物件需要留存下来。这并不只是对过往的缅怀,这是对普通人和他们生活中物件的记录。”帕慕克说。博物馆内的83个小展区对应着小说的83个篇章,小说中的句子也被巧妙地嵌在展区的连接处。与其说这里展示的是凯末尔的“独家记忆”,倒不如说这是属于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大家共有的一段民间记忆。

更妙的是,博物馆的门票就藏在小说里——在小说的末尾,印有纯真博物馆的地图。游客携带任何一种语言的原著译本来这里,都可以免费兑换一张门票。检票的时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在书里的相应位置盖上检票的图章,而图章的图案,正是芙颂丢失的那枚蝴蝶耳环。

轻轻推开博物馆的门,人们走在亦真亦幻的世界里,不断穿梭在小说章节和文字之间。站在一个个小小的展柜前,人们小心地探看凯末尔的执念,这里展示的是他一个人的痴情……更多的人从世界各地而来,参观、翻检属于自己的极端记忆。

面对展馆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展品,人们兀自出神。事实上,纯真博物馆展览的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展示一个人,如何努力地辟出一方小小的天地来,虔诚地安放自己的“纯真”。“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人生也是如此,逝去了的,就永远不会归来。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展馆的起始处,印着小说的开头。灯光被调节得昏暗,《纯真博物馆》不同语言的译本被随意放置在各处,放在简朴的木制座椅上,或躺在黑丝绒帷幕里,这里适合感受、抚慰,更适合翻检自己的心情。在书页的空白处,人们用各种语言写下自己不同的心情。在爱面前,每个人都是天真无邪的人,每一个受伤的人,都是纯真的无辜者。

一枚遗落的耳环,串起哀婉的故事;4213个烟头,记录的是2864天,409个星期,整整长达7年10个月的煎熬。

纯真博物馆真的太特别了!它让你行走在文学和现实之间、他人和自己之间、过往与现在之间……

“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不知不觉间,我来到阁楼。故事结束了。

走出这栋毫不起眼的3层小楼,这本被打开的小说,却在我心里合不上了。

纯真博物馆馆内展品

瓦萨沉船博物馆

一提起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心理学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其实,这座高纬度城市还有一座动物园岛,岛上没有动物,却有好多丰富多彩的博物馆。

瑞典历史博物馆、北欧博物馆、斯堪森博物馆、六月坡儿童主题博物馆……动物园岛上的博物馆实在太多了,一不留神,你就深陷在时间里了。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是一代王朝的名字,也是一艘战舰的名字。在与劲敌丹麦、波兰对抗,企图称霸波罗的海的年代,当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二世下令建造了它。国王的要求是,这艘战舰航速要快,火力要强,装饰要华丽,以此显示瓦萨王朝的权力、财富和战斗力。于是,1628年8月10日,这艘承载扬威海上的希望的战舰,在斯德哥尔摩海湾扬帆启航。

这是一艘长69米、宽11.7米,从龙骨到主桅杆的高度达52.5米的豪华战舰,共有5层甲板,配有64门大炮。在当时,它是全欧洲装备最齐全、武装程度最高的三桅战舰。

一进瓦萨博物馆的门,首先闯入视野的就是第一斜桅下蹲着的那只巨大的金狮塑像。从它坚毅的神情和轩昂的气宇上,人们不难想象瑞典当时国力的繁盛和声名的煊赫。战舰的内饰也极尽奢华,为了建造它,人们用掉了数以千计的高大橡树。“瓦萨号”完美地呈现了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艺术风格:仅整艘船的船尾龙骨就有6层普通楼房那么高,除了实用价值以外,船上还拥有700多件涂色或镶金的奢华雕塑品,这哪里是舰船呢,分明是一座移动的宫殿!

然而令人悲伤和震惊的是,这座承载着万众期待的战舰刚刚出航数百米,就连人带船沉入了30多米深的海底。冰冷的海水像一场苍凉的大梦,这艘战舰在水底一睡就是3个多世纪。直到1961年,人们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它打捞出来,仅打捞这一环节,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后续的修复又延续了近20年。如今的瓦萨沉船博物馆,正是由这艘世界上被打捞起来的最古老的战舰改建而成的,它静静地屹立在老城外的动物园岛上,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霸业和野心。

瓦萨沉船博物馆馆内模型

博物馆里展出了大量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实物,瑞典人也事无巨细地对当时的历史现场进行了还原。全盛时代的辉煌、船体装饰的华丽以及17世纪人们的生活场景一一浮现在人们的眼前。置身其中,人们似乎也为巨船在一瞬间沉没而感到错愕、悲伤和惋惜……反思过往,建筑未来,瑞典人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想要了解展馆里的文物实在太轻松了。点击博物馆官网,就可以轻松找到远比现场参观还清晰的画面。可是人们为什么还要远道而来呢?在被誉为全球旅行宝典的《孤独星球》杂志里,作者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总有一些毛茸茸的体验,是在书里读不到的。”的确,置身其中,我们感受到的、体验到的、思索到的,远比坐在屏幕前要多得多。更巧妙的是,博物馆里还设计了很多参与和互动环节:亲历考古现场、体验相机成像、现场素描、搭配服装……我好像终于理解了,在瑞典,为什么博物馆、美术馆里的人总比商场里的人多。而借由瓦萨博物馆传达出的北欧理念和北欧风格,便是构筑在富足生活上的平和与丰富。

坐在瓦萨沉船博物馆的餐厅里,大片大片的雪花从高空中不紧不慢地落下,远处的船舶安静地卧在港口里,耳边舒缓的音乐仿佛轻声哼起的眠歌,让周遭的世界如同被消音了一般,安详而静谧。历史其实从未走远。

泰坦尼克博物馆

泰坦尼克号历史图片

泰坦尼克博物馆位于北爱尔兰的首府贝尔法斯特市,为了筹划它的参观之旅,我们早早就在网上买好了“船票”,为此还额外支付了1英镑的预订费用。

“总比现场排长队、一票难求的好。”我们自我安慰道。票面上显示15分钟为一个入场间隔,有了它,我们才可以顺利“登船”。我们紧紧握住手中的票根,像偶然的命运一下攥紧了很多人的一生。

来到现场,售票窗前的人并未如预想中多,票源也十分充足。今天,人们再也无须像100多年前那样,仰仗地位和权势,或者靠打牌来赢取这张薄薄的凭证了。“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船票和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谁更轻飘呢?

上船前,我们特意在入口处的餐厅里饱餐了一顿。收银机好像也要刻意显示自己的阔绰和来历不凡,在前台用图示标出各种人们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支付方式,甚至包括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我买了一个名字叫作“Titanic clanger(泰坦尼克的荒唐错误)”的派,酥皮里挤满了丰腴的肉馅,由于馅料太多,整个派近似于“实心”,结实得可以直接拿到船里当沙袋。这是在讽刺“泰坦尼克”号装得太满,最终导致万劫不复的结局吗?对于巨轮沉没的真相,人们历来众说纷纭。可是随着码头上汽笛声忽然间轰然响起,当人们开始奋力奔跑或者尽力挥舞手帕和礼帽,所有的泪水就已经启程了。

贝尔法斯特是英国北爱尔兰最大的海港,这里工业基础雄厚,更是以历史悠久的造船业闻名。近代历史的舞台上风云激荡,从这里出发,似乎推开门,便是北海,便是大西洋了。这艘斥资7500万英镑建成的巨轮,正是在这里设计、制造、入水的。

在贝尔法斯特市,泰坦尼克博物馆的造型颇为显眼,远远看上去,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又如一个寂寞的幽灵,漂浮在苍茫的海上。博物馆的外形仿照“泰坦尼克”号的船头修建,高30.5米,从大小来说,只有原本的一半多,但对于身为参观者的我们来说,也已经太大了。

“永不沉没的轮船!”当时的人们如此骄傲地为它命名。走进博物馆,摸摸麻毛织品的残片,看看精细测算的图纸,就可以窥见这里曾经承载了大英帝国多少雄心!上船前,我们特意以“泰坦尼克”号的历史照片为背景,和这艘造船史上的奇迹合影留念。曾经那些同样站在这艘“梦幻之船”“永不沉没的船”前面合影的人们,会想到自己正身在历史之中吗?他们各自的大结局,早已在远方各就各位了。

电梯把我们直接送到了4楼,免去了昔日人们的攀爬之苦;声光电技术将船舱内部立体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填补了我们想象力的匮乏。船员们各司其职,从容有序地忙碌着;衣着华美的绅士和贵族端坐桌前,惬意地欢笑交谈……“贫穷使我丧失了想象力。”站在一等舱、宴会厅的复原模型前,我才真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奢华、繁复、雍容、野心勃勃,“属于大英帝国的荣光”。

要是时间定格在这一刻就好了;要是船上装载的24万枚鸡蛋、1.5万桶啤酒、8000根雪茄和1412袋装满了信件的邮包能被顺利交付就好了;要是800多名船员能够远航归来,把沿途的所见所闻兴奋地讲给大家听就好了;要是1300多名乘客,都能最终抵达承载梦想的远方就好了……可是如今水波依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只是人间再也没有他们的故事了。

人间真的没有他们的故事了,以至于泰坦尼克博物馆里能够展出的遗物少之又少。但是在设计时,博物馆很注重与参观者的互动性,于是巨轮沉没前后的故事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行在其间,耳畔充满了人声的嘈杂、引擎的轰鸣、海水的激荡、求救的笛声……再加上受那部著名电影的影响,人们的代入感极强。然而这里讲述的是真实的“泰坦尼克”号,这里没有杰克,纪念品店里也不售卖假的“海洋之心”,这里只有无数幽微的细节和真实的命运。

泰坦尼克博物馆3D效果的船舱复原录像

泰坦尼克博物馆模拟的求救信号

1985年,海底沉船“泰坦尼克”号被发现,人们开始对残骸进行勘探和研究,很多人终于等到了“大结局”。人间的悲喜并不相同,但对于历史和情绪的记忆,总是相通。走出展馆,阳光喧嚷,门上用各种语言写着“再见”,让人恍惚,我们好像也在历史中大梦了一场。

辛波斯卡的那首诗还没背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