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柳枝

时间:2024-05-04

南在南方

画中的绿色帽子以柳条为佳,荷叶次之,属胖白小娃戴上去好看。春日,戴个柳条帽子,是不自觉的事情。

唐人段成式说,唐中宗赐内臣细柳圈,戴之可免虿毒。戴柳慢慢成了习俗。清人杨韫华有诗:“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戴柳到这儿已经是好看了。自然,风摆柳也好看,走来一个这样的女子更好看。

折柳一直有象征意义,乐府有诗:“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许多离别诗中,除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赠梅,大多要折柳的。折啊折,那么多留恋,那么多惜别,写不尽。

章台柳自唐以来吟诵不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这是诗人韩翃写给妻子柳氏的。那时韩诗人在长安,和李生交厚,柳氏原是李生的爱妾,割爱了。诗人中举,回乡光宗耀祖,不承想,遭遇安史之乱,一时回不了城,等回来时,柳氏不知所踪,遍寻其人,却发现已削发为尼了,托人送点儿碎银和一首诗,除了问候,还有点儿忐忑。柳氏泪下回他:“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柳氏只是感慨聚少离多,准备蓄发,诗人也准备去迎,柳氏却被番将沙吒利抢去专宠。诗人失魂落魄,有天在龙首冈闲逛,看到一辆车,帘子忽然掀开,是柳氏。柳氏让使女转告他明天去个地方,给他点儿东西”。他去了,柳氏从车里递给他一些香膏,说了这样两句话:“当遂永诀,愿置诚念。”今生再见,再也不见。

再后来,诗人遇到一位侠客许俊,看诗人不乐,问怎么了,诗人便回答。许侠客说,去去就来。酒尚温,接来柳氏。再后来,皇上下诏,他俩得以破镜重圆。

这样的佳话,冯梦龙《情史》里也有一则,说的是宋代事情。

李之问是礼部属官,有一天到京城开封出差,跟美人聂胜琼一见倾心,难分难舍,可是得回家啊。聂美人在莲花楼设宴,抱琴唱了一首词,如诉如泣,末句唱道:“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之问默默放下行李,又住了些时日,还是得回去。

走了一日,如隔三秋。朝思暮想,半個月过去,聂美人写了首词,快马加鞭着人送去。李之问接到词,读之泪如雨下,收进书箱里。回家了,老婆洗尘、收纳,看见这首词,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跟老婆说了,等待老婆发落,老婆忽然一笑:这女子这般才情,给你当妾怎么样啊?

这故事最终的结局,是他老婆变卖嫁妆,李之问把聂美人赎回来了。书上说,她俩终身和睦,以姐妹相待。可惜,李之问的老婆姓啥叫啥,不见记载。而李之问也是因为聂胜琼,才记在书里。

那首聂胜琼的词信《鹧鸪天》收在《全宋词》里: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别个人人第五程”,大约是说李之问想走没走好多次了,这一回真是走了。“别个人人”,语气可爱,她知道是“别个人人”,不是她的“人人”。流眼泪,又下着雨,隔个帘儿,天也哭,我也哭,你哭不哭?

只是聂美人没承想竟然感动了李之问的原配。情之动人,词里是一种,词外是一种。

一些柳在诗词里,一些柳长在村头、渡口、旅店,或者满山遍野,一般人家很少种柳,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鬼拍手”是指杨树,小叶对生,有风时容易“拍手”,夜半听着骇人。至于桑树,因为谐音,不吉利。柳树因为不结籽,也容易让人想着“后继无人”。

从来山水有清音,清明时节,江南有人要在大门上插一条柳枝,没有别的意思,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主要是看天气。

37045005892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