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童 铃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在单位的称呼从“小萌”变成了“萌姐”。产品经理辞职后,我晋升为公司的“老六”,不是职位上的“老六”,而是年龄上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年纪不小了,从19岁上大学开始算,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整整14年。
我是个普通的测试工程师,在一家规模不大的科技公司里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年轻的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说,没钱没关系,这不还有大把的年华创造未来吗?可是33岁时我再观望自己的人生,没房、没车、没男朋友,多少会有些悲伤。观望周围的朋友,有的结婚了,有的生娃了,有的晋升了,有的出国了,生活都在往前推进,只有我还停留在原地。10年是个节点,我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在北京努力了这么久,有多少东西沉淀下来了?不仅是精神上的,也得是物质上的,我不想和任何人攀比,只期盼能有一点儿成绩,证明我的打拼是取得成果了的。
我有一阵子琢磨着买房,高档住宅咱够不着,3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也行啊。我每年拿到手的薪酬大约20万元,短时间内升职加薪不可能,既然无法开源,就节流呗。
为了减少支出,我在河北燕郊租了个一居室,便宜是便宜,可每天上下班6个小时的路程把我累得够呛。我早上5点起床,5点半之前赶到公交车站等头班车。那时已经有不少老头儿、老太太在排队了,他们为了让子女们多休息会儿,上车后有个座儿,通常5点不到就来占位子,等子女赶到,他们再回家休息。我第一次看到这些老人的时候,感慨万千,在北京太不容易了,一个人打拼还不够,得把全家人都拽上。
这种“双城生活”我只坚持了一年。我们部门接到新的项目,工作一下子繁忙无比,加班成为家常便饭,我回到家都晚上11点多了,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站着都能睡着,实在吃不消了,只得在公司附近租了个单间住。
以前我很喜欢北京这样充满变数的环境——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随时有惊喜,也随时有惊吓,喜欢的人特别喜欢,讨厌的人特别讨厌。可是没关系,他们都匆匆而来,匆匆而走,换个工作,同事全变了;搬个家,邻居又换成陌生面孔了。对我这样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才是生活新鲜有趣的地方。
年纪大了之后,可能是折腾不动了,我开始向往稳定的生活,包括稳定的收入、稳定的住处,甚至稳定的朋友圈。
刚毕业那会儿我还常和大学室友一起K歌,后来大家各有各忙,北京又那么大,见一次面不容易,慢慢地也不约了。有个同事特别要好,5年前她回广西老家去了,这一隔就是大半个中国,我们再没见过面。想起这些,心里会很伤感,那些见证彼此青春的人,那些抱团取暖的人,总有一天各自天涯,谁也无法预料哪一次见面就是最后一次,所望去的那一眼是最后一眼,在我以为来日方长的时候,缘分已经进入倒计时。
有一次回家,我妈说:“妈妈年纪大了,见一次就少一次啦。”我眼泪刷地下来了,我妈吓坏了,说她只是开玩笑,她和我爸身体都好着呢。可我就是很难过,父母的衰老肉眼可见,我离家的时候,我妈能一口气不歇地爬上5层楼,现在上一层就得歇一歇。
这么多年以来我没好好照顾父母,在北京也没混出名堂,那在北京待着有什么意义呢?既然我注定是个平庸的人,那就回老家去,至少能尽孝,让人生少一点儿遗憾。
在犹豫了几个月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北京的工作。走之前,我又把司马台长城、古北水镇、国家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逛了一遍。要说北京好不好,我觉得真好,那种文化上的滋养别的地方给不了,话剧、歌剧、舞剧四季常有,公园里总有人在大声朗诵诗歌,也总有人在跑步,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生活。
我觉得当年既然坐火车来,走也应该坐火车走,我特意选了个硬卧上铺,和当年一模一样。来的时候是9月,南方还热着呢,北京已有凉意;走的时候是春节前夕,北京的树光秃秃的,叶子掉得一片都不剩,家乡的树木枝繁叶茂。看着窗外的风景,我的眼眶湿润了,14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青涩无知的小女孩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测试工程师,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如果可以,我真想留下来,带上父母,春天去居庸关看遍野的山花,夏天去南锣鼓巷喝老北京酸奶,秋天在钓鱼台欣赏浪漫的银杏林,冬天在什刹海坐冰车。
我回家后父母高兴坏了,他们就愿意全家平平安安在一起,我妈那几天走路都是飘的。看着他们的笑脸,我觉得我回来对了。
小地方的工作很不好找。北京高科技公司扎堆,凭我的专业能力,进个中小型公司,每月挣一两万元薪水绝对没问题;老家却是个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小县城,服装厂、鞋厂这样的制造业企业遍地开花,唯缺互联网公司。回来前我做好了降薪的准备,却没想到连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都这么难,最后不得不在亲戚的安排下,进了一家太阳能热水器厂当办公室副主任。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应聘过行政助理的职位,不出意外的话,职业生涯的终点会是办公室主任或者行政经理,但我干了两个月就辞职了,这份工作的专业性不强,而我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长,大学学的那点儿东西千万别荒废了。没想到有一天,我又重回这条轨道。
这是一家家族企业,老板娘管财务,老板娘的舅舅管供应,老板的弟弟管生产,多数重要的职位都由老板和老板娘的亲戚担任,关键是两边还时不时发生冲突,互相推卸责任。其他工作人员普遍有种绝望感,无论多努力,你也是个外人。这和北京大不一样,北京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大家都真刀真枪地拼专业,不管你是谁,业绩太“拉胯”就是干不长。当然我也没什么资格批评公司,因为我也是托关系进来的。
和家乡作别14年,实在有太多方面需要我努力去适应。
这里没有沉浸式戏剧,没有画展,没有音乐会,人们都致力于干活挣钱,好的一面是大家都很务实,不空谈,不扯淡;不好的一面是把物质看得很重。大家对财富特别向往,普遍羡慕那些住豪宅、买得起名牌包的人,还明里暗里地攀比。我表弟建议我买辆二手的宝马或者奔驰,说上街的时候特别拉风,我哭笑不得——这么小的地方,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足矣,偶尔去远的地方打车或坐公交车都行。这不能说不好吧,人类追求更好的生活,社会才能向前发展,我只是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工作稳定下来后,爸妈安排了几次相亲,可能是运气不够,我没有遇到一个互相看得顺眼的。我想什么时候遇到合适的人,就什么时候结婚;他们会觉得我年纪这么大还不结婚,多半性格有问题,又是在北京混不下去的,有什么资格挑挑拣拣?其中一个男的给我送了两次花,我道了谢,但完全没有和他继续交往的想法,他对介绍人说我是“奇葩”。
有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以前的同事们去青龙峡团建,我发了条评论:“好想你们啊。”同事们纷纷回复:“快回来吧!”“我们也想你!”“测试工程师的职位有空缺哦。”
我对我妈说,我想北京了。我妈说那怎么办呢。我说如果我再回去,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这人反反复复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妈说不会,不管我做什么决定,她和我爸都支持。我说我放心不下他俩。我妈笑了,说她和我爸还没老到动不了呢,等哪天需要我照顾,我再回来也不迟。
父母的态度特别重要,有了他们的理解,我至少卸下了一半压力。他们让我明白,人这一辈子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追求,跌跌撞撞往前走,直到有一天学会心无芥蒂地接纳生活的不如意。我的人生全靠父母托着呢。
就这样,我又回到了北京,还在原来的公司上班,心情有点儿沉重,和当年来北京上学时那种欢呼雀跃完全不一样。
生活可能就是这样吧,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痛苦,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痛苦,我无法逃避痛苦,只能选择如何承受。我舍不得北京的文化滋养,又放不下家人;在北京买不起房,回老家又不快乐,实在太难了。
我最近在看廊坊的房子,想在高铁站附近买套商住两用房,从这里到公司每天通勤时间大约3个小时,这在北京不算远。结不结婚、升不升职无所谓,但我希望在下个本命年到来之前能有个自己的窝,到时把父母接来,一家三口还在一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