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 _ 刘燕
我家楼上有几个孩子都被送入附近某单位的幼儿园。那家幼儿园名气大,硬件好,几位父母讲起孩子的幼儿园来都是矜持加自得。但没多久,准确说就是六一前,这些妈妈都很沮丧:幼儿园对所有孩子实行差别对待,演节目时这些“高价生”孩子要么是观众要么演一朵白云或一棵树,本单位子弟方能有几句台词,本单位领导子女的台词就更多一些,最牛的是幼儿园老师的子女,全是主角。
另一个朋友比较幸运,自己单位就有不错的幼儿园,每天吃过早饭走两步路送过去,然后再上班,堵车之类的麻烦跟她根本不沾边。可是有一天她突然张罗着要请幼儿园老师吃饭,因为,她的宝贝儿子已经连续3天被老师罚站了。吃过饭后,你懂的,这个自由自在的小伙子终于可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另一位邻居就无视种种困难,毅然决然地把孩子送到了一家名为“华德福”的幼儿园。我看过某新闻周刊的报道,知道华德福、蒙台梭利等均是近几年风靡全国的西方幼教理念。这对父母为了把孩子送到这家以“全人”(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发展)为教育目标的幼儿园,早出晚归就不说了,每个月光接送孩子的打车费就得一千多。这样就行了吗?又见到有人在网上提问:“蒙氏幼儿园真的好吗?别家都教珠心算了,它们什么都不教。”还有一个妈妈吐槽:“把儿子送到XX幼儿园,想给他一个快乐童年,但他现在上小学了还是没有纪律观念,上课动不动就跑出去。”看来,西方幼教理论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还真不是个案。
看着身边各路人马为了孩子的幼儿园问题操心劳力,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己任,实在是不胜感慨。我们希望孩子被公平对待、享自由童年,又希望他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基本上就是像《小安吉拉的追问》中讲的那样,我们在“向‘无’要‘有’”,“向‘有’要‘无’”啊!
在《美国小学奖励什么样的学生》一文中,这样几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美国教育讲究责任感、提倡参与”“这个评价体系对孩子们的毅力和坚持精神的考验远远超过了对智商水平的考察”“提倡贡献社区和回报社会”“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你有多努力”……
对照一下,我们的教育能给孩子什么?可我们,却想向他们要什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