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 _ 吴小丽
周末,跟父母通电话。说父母,其实绝对主力是我妈。近40分钟的通话,从天气问到工作,再到个人感情、健康状况,又将她去公园晨练、买新衣服、学做菜等一一汇报给我听。挂电话前,照例问一句:“我爸呢?”“看电视。”只听老同志不情不愿地过来了—一定又正看抗战片看到紧张处。接下来的对话,只能用“简洁明了”来形容。“最近都好吧?”我爸问。“都好。”我答。“工作怎么样?”“挺顺利的。”“嗯,那就这样。”说话间,已挂了电话……
这样的情景,从我离家上大学起延续至今,10年来似乎从没变过。像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我妈事无巨细都要操心,我爸则永远三两句话把事情说清楚就结束对话。是的,大多数中国父亲都是如此,他们总是严肃的、沉默的。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还会有一些亲昵的举动;等到孩子渐渐长大,彼此之间就有了难以言表的疏离感。很多话,开始通过母亲告诉孩子,而不再当面表达,于是常常能听到从母亲处传来这样的话:“你爸说,这件事他觉得……”“我和你爸商量过了,他的意见是……”而父亲呢?他虽然时刻关注、审视着事情的发展,却只肯站在背后,母亲成了代言人。
他也不再善于随意表达自己的感情。面对日渐成长、成熟,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子女,他的关怀也好,担忧也罢,都渐渐以委婉的方式表现。有时我想,或许他觉得,这是对已长大的孩子的一种尊重。那些关怀和担忧隐藏在细节里,需要细细体味才可感受到,很可能是外出旅游“不经意”带给你的一只你觉得压根儿没法戴的银镯子,也可能是偶尔喝多了酒打来的一个“肉麻”的电话……只可惜,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太忙了,忙得没空去体味,没耐心体味,只留下他暗自失落。
某天,偶然听到一首歌,是台湾歌手江美琪演唱的《父亲,你是安静的》,歌词打动人心:“云是无声的/风是沉默的/路是不语的/你是安静的/手是粗糙的/脚是疲惫的/头发是零乱的/你还是安静的/外面纷扰的/梦是延续的/我是眷恋的/你是守候的/歌还在唱着/世界已变了/我走向远方了/你还是安静的。”
忽然间觉得,这正是大多数中国父亲的写照。寻常日子里,他们沉默不语、不善表达,却在你人生面临转折的时刻,在任何你需要支撑的时刻,毅然挺立在你身后。正如歌中所唱,对于孩子来说,哪怕自己已经强大到足以引来整个世界的目光,父亲依然是心中那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