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慕尼黑安全会议:重新寻找“敌人”

时间:2024-04-23

谢奕秋

第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前几天,适逢化名“金哲”的朝鲜籍男子在吉隆坡机场遇刺、美总统国安顾问弗林辞职、特朗普呼吁俄“归还克里米亚”并一度拒绝为巴以“两国方案”背书等热点,加上美国副总统、防长、国土安全部长齐齐出席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给会议带来了空前的关注度。

会上中韩外长坦率谈“萨德”,傅莹副外长妙答中国国防预算问题,伊朗遭沙特、以色列及土耳其高官“联合围剿”等新闻,已广泛见诸中国媒体。但在这些碎片化的图景之上,我们还要看到带有普遍性的跨国安全问题的新走势。

确认“主敌”

若论当今世界安全的公认敌人,非“伊斯兰国”莫属。但世界公认的敌人,未必就是一些国家眼中的主要敌人。譬如奥巴马时期的美国,很长一段时间纵容“伊斯兰国”做大,试图用它来“消耗”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后来又让俄军冲上前“死磕”各种圣战组织,以便坐收渔利。

确定“主敌”或涉及外交战略大调整。特朗普就是把“伊斯兰国”当作现阶段的主敌,从而“快刀斩中东乱麻”,放过阿萨德政权和它背后的俄罗斯。但同样是支持阿萨德“反恐”的伊朗哈梅内伊政权,就没有从“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这一逻辑中受益。特朗普的共和党政府,依然将与奥巴马政府签下核协议的伊朗视为劲敌;已被联邦法官冻结的“七国限行令”,原本首要针对的也是伊朗公民(受影响最大的则是逃避战火的也门人)。

一个国家可能面临各种敌人,其中不乏相互为敌者,这样一国为对付主敌,就可能与他方“化敌为友”。以色列与沙特迄未建交,它们之间的“奇怪同盟”就建立在对伊朗核力量的共同恐惧之上。

沙特外相朱拜尔在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称:伊朗“仍是恐怖主义在全球唯一的主要支持者”;其支持叙政府、资助也门胡塞武装,“决意搅乱中东秩序”;且是中东唯一未受“基地”和“伊斯兰国”袭击的国家。而以色列防长利伯曼也在会上指责,伊朗企图“破坏中东所有国家的稳定”,他并呼吁沙特与以方合作打击伊朗。被“围攻”的伊朗外长扎里夫在慕尼黑表示,伊朗所有的军事项目和导弹试射均“旨在保卫边境安全,不针对任何国家”。

然而,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2月14日秘访莫斯科会晤普京,此举违反联合国和美国关于限制他出境的规定;连同弗林因涉嫌“通俄”辞职的风波,恐怕是特朗普“变调”要俄归还克里米亚的近因。特朗普班子眼下正试图组建反伊朗的阿拉伯军事联盟,普京若想与美修好,与伊朗保持暧昧关系就不合适了。但伊朗之于俄罗斯,有如朝鲜之于中国,“切割”起来谈何容易!

特朗普对待朝鲜的态度,不像对待伊朗那么鲜明。他竞选时曾表示,若当选会欢迎金正恩来美国谈判,只是没有国宴招待;在朝鲜于安倍会晤特朗普期间发射据称“可携带核弹头”的新型导弹之后,特朗普又稱将“强硬对待朝鲜”,但不想告诉媒体自己的对朝方略。2月23日他在白宫接受采访,表示对金正恩的行为“非常愤怒”,认为朝核问题本该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解决。但他同时称,自己从来没说过不会(与金正恩)会面,只是可能会相当晚。

《华盛顿邮报》最新消息称,在美联社副社长访问平壤之后,朝鲜或派代表赴纽约,与美国前任官员举行非正式会谈。在“金哲”遇刺事件后,如果特朗普政府给朝鲜代表发签证,将会很不寻常。

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慕尼黑表示:特朗普对“跨大西洋纽带”的承诺不会改变,美国“坚定支持”北约,“每一天都会支持欧洲”;而在乌克兰等问题上,美国将继续“追究俄罗斯的责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约翰·凯利在参加反恐小组讨论时说,特朗普将很快公布一个“简化版”的七国限行令,“确保没有人会在从海外来到我们机场的过程中被卡住”。

可能由于在场听众以欧洲和中东人士为主,美方高官没有多谈朝鲜的近况。从中也可看出,在东亚人眼里颇为轰动的事,不一定就被欧洲听众关心;若论欧洲国家的假想敌,平壤还排不上号。

后西方时代?

有着“防务领域达沃斯论坛”之称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因为多年来提供了一个让各国防长、外长以及相关政策专家们当面切磋的机会,颇受西方决策界关注。而近年来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才是亚太国家“纸上论兵”的时髦场所。

有中国学者指出,在底蕴深厚的慕安会上,某些东亚国家不是焦点,不像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那样容易成为靶子,连美国人在慕尼黑都客气很多,“看来,不能被周边热点事务迷惑,把形势估计得过于严峻”。

这话只道出了一半真相:欧盟国家长期依赖北约的军事保护,社会文化偏向阴柔,对安全威胁的认知和回应不足,军费投入长期达不到额定标准,国防部长的职位还不如卫生部长有吸引力。反映到德国民间主办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就是鸽派声音高涨,而鹰派不受欢迎。

另一半真相是:韩国外长尹炳世在慕尼黑“朝鲜半岛小组会议”上,强势提出阻止朝鲜核力量的路线图,而2月初美防长马蒂斯出访韩日,也旨在为他将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包括“动武摧毁朝鲜核设施”的作战计划做准备。可见,在欧洲地盘上说不说朝鲜问题,由谁来说,美方是有综合考虑的。

布鲁塞尔可以对东亚事务置身事外,但欧洲的东部就盘旋着一只被激怒的“双头鹰”(俄罗斯国徽上的图案),欧盟不能视而不见。

去年底,哈佛教授尼尔·弗格森在批评小布什和奥巴马没有妥当处理对俄关系时,列举了普京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教父》中的麦克尔·柯里昂所做的惊人模仿—一种极为含蓄的威胁”。10年后回头看,当初北约和欧盟“低估”了自身东扩所引起的俄方敌意情绪,执意向乌克兰提供“欧盟联系国协议”,导致了2014年乌克兰内部动乱,俄罗斯趁机吞并克里米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