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正视“软世代”

时间:2024-04-23

符号

《南风窗》第4期《现代“伊甸园”》一组文章,提出了“软世代”这一新概念,令笔者颇有认同感。

所谓“软世代”,是日本社会学家在《低欲望社会》一书里所描述的日本年轻世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态度,不愿意再背负风险,晚婚化、少子化,丧失物欲、成功欲,消费意愿低迷。中国的“软世代”与他们不乏相似之处,都不再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将奋斗、拼搏看做人生意义最重要的部分甚至唯一。

中国话“无欲则刚”,“欲壑难填”—“欲”,的确不是个好“东东”!然而一律都坏么?“求知欲”、“奋斗欲”、“成功欲”呢?不能那么绝对。“欲”,其实是驱动力,是引擎;是前行的动因,激情的源头;是对生活目标、人生理想的一种追求。一个人一无所求,一切无所谓、不在乎,什么欲望都没有,未必见佳。

文章的作者没有对这个分布于多年龄段的群体作生硬的年代划分,凭借观察,他们把这个群体拎出来称之为“软世代”。“软世代”的人们大多拒绝接触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他们有意识地把自己封闭在房里或看书、上网、玩游戏……漫无目的,与世无争、无所事事。“过得去”即行。也许曾经进过工厂,只因太累,太苦,最后选择了辞职;开过淘宝店,受不了没日没夜招呼客户、微薄利润的折磨,钱还是来得太艰难;朝九晚五的刻板作息太没意思,不如睡觉睡到“自然醒”。睁眼打开微信问一圈,有没人出去玩,有人回应玩到晚上才回家;没有,就一个人待在家中玩游戏。手机的普及为他们提供了便利,超前享受着这一科技成果。明星上亿元的骇人婚礼,于他们是天方夜谭。既然遥不可及,那就不去想它,不如“现实”一点;身边有人拼命积攒百万出国求学,回国后却拿着三五千的工资,于是断了“奋斗”的念想,“想多了也没用,还不如眼前快活。” 眼前快活,是生活常态,坚固的人生法则。他们是“知足常乐”的变种,是“小富即安”(也未必富)的畸态。

时政要闻,体育赛事,娱乐八卦,同他们无关痛痒;家长的唠叨,老师的教诲,主流媒體的说教,于他们油盐不进;高头大章,政治套语,壮语豪言,于他们风雨不惊。 “先富起来”吃尽苦头的父母,将“总想儿女活得舒服些”作为拼搏的法则,慢慢渗透于他们的心田,也就“当之无愧”地认定父母的财富天经地义地该自己支配,混世魔王式的懒散、疲软、萎靡、颓唐、平庸、昏昏噩噩,糊糊涂涂,成了软不拉基的“水泡萝卜”,自甘于作社会的边缘人、世间“多余的人”。

不禁想起曾经叫红一时的那首川味“嘻哈”说唱歌《老子明天不上班》:“老子明天不上班,想咋懒我就咋懒”,“闹钟响也不用管,不用七八点挤公交”,“今晚要耍耍通宵,想几点起就几点,各种耍的要耍完,啥子和谐的不和谐的老子不得管……”这是迫于生计者在生活与理想间寻找“平衡点”的无奈发泄,也是博人一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这种发泄一旦无节制地延伸,再朝前跨进一步,则极易蜕变为一种“负效应”。由高兴“明天不上班”,到向往“天天不上班;由个人快活,到晚婚、断“后”,既无物欲,也无精神欲求。社会担当、国家责任,通通与我无关。提前进入了“万事休”的年龄段……

正视 “软世代”现象,比不厌其烦地“空对空”、“空对地”重复各种大而不当的套语,要切实得多,决非空穴来风,杞人忧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