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天琪
爱与痛的温度
刘天琪
死亡和爱是文学的两大主题,现代诗人常常通过日常意象的拼接组合,将自我生命体验以诗性的方式呈现,并展示出对生命和生活的追思,饱含着爱与痛的温度。
代薇是一位非常有感悟力的诗人,她写作多年,其诗歌语言的质感,强烈而丰厚的情感内核,让人难以将她的诗和其诗集名联系起来,只是“随手写下”。她的诗,是内心冲动和日常经验的产物,又是在语言上倾尽心力的结结晶。在这首《悲伤太奢侈了》中,诗人延续了对语言和心灵质地的追求,将伤感和痛变成了内在的力量。“平息一场风暴/只能是另一种风暴/铲去一种记忆/必须是更深刻的打击/终止万劫不复/需要乱箭穿心”,诗人运用“风暴、更深刻的打击、万劫不复、乱箭穿心”这组渐进的意象,形成了痛感上的自然深入,构建出含混的意义空间。读者可以将看透、无奈、痛、反抗等情绪放入,并以此与诗人达到情感上的沟通与体悟。在追求速度与刺激的现实世界,悲伤无处安放,人们需要的是更高浓度的刺激,来唤醒麻痹的感官世界。所以诗人不得不“为了火花而触摸电线/为了看清,而像里面一样黑暗”,尝试与冷漠世界共处,带着一种积极的妥协。然而这种妥协对于敏感的诗人来说“像寒风中垒起的岩石中生长的荒草”,没有了沃土,没有了对世界的热切期盼,再炙热的心也会枯萎。读这首诗就像走过一片龟裂的大地,满眼的碎裂感,像诗人满是裂痕的心脏,而这些悲伤外化的意象,正是诗人对冷漠世界的怒吼与不灭的希望。
面对生死,再冷静的诗人也会被激发。与《悲伤太奢侈了》的外现不同,《外婆和两个姨妈》是内敛的悲伤。诗人运用孩童视角,通过对亲人自杀带着爱与痛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生存状况。在农村,妇女的死亡不会比小孩眼中的花生、米糖、蜜枣和雪梨罐头更重要。当社会巨变冲击到农村,思想意识的觉醒与话语权缺失的现实,使农村妇女陷入长期的矛盾状态,一场小冲突便能轻易地引发自杀。自杀成为农民解决感情问题、矛盾纠纷,争取话语权的一种普通方式。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极度的悲伤内化为孩童不合常识的呓语,“外婆将死亡藏在一堆碳灰里,每晚临睡前/拨弄一下,那些碳灰里的火星子总是明亮地闪一下/然后暗淡下去。她多么满足于自己的鬼把戏”,在诗人(孩童)眼中,死亡被盲视为“一盆碳灰”“一口食物”,死亡的轻易与亲人的痛苦形成感情上的对比,诗人由此写出了农村妇女自杀不被重视的事实,这又是其面对亲人死亡将痛苦内化的呈现方式。诗人既是生活的亲历者,又是社会的记录者,生活在基层的木夜拥有这种文学自觉,他在用自己的抒写来呵护这个时代的“易碎品”。
面对死亡的无能为力,让人类对爱充满了本能的追寻。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子想到心爱的人儿是什么样的?耿永红的《她》给了我们最真切的描写。“她的声音小小的,是蝴蝶与花朵私语时/小心翼翼的,甜蜜与细切/脸儿一定慢慢地红,先是两颊,再是眼皮儿/还有半两朝霞落到唇上……”世人的爱情大多热烈,而耿永红笔下的爱情却有着植物般的冲和恬淡。蝴蝶与花朵、半两朝霞、稀有的珍珠、木质芳香、含羞草……诗人选取的意象贴近自然,却不是镜花水月般的存在,而是拥有美好的内涵和生命的温度。《她》将这些拥有体温的意象拼接组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情窦初开的女子写真图。诗歌句式长短参差,念起来舒展自然、亲切柔和,产生了类似古代长短句(词)的回环与婉转节奏。正是这样的节奏形象刻画以及物化的情感表达方式,赋予了诗歌无限的韵味,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耿永红生在在北方,在写诗上却有着江南女子的细腻。这种平和细腻的情趣在诗中找到了适合的意象投射体。
本期的三首诗都带有诗人各自的生命体验与诗性关怀,通过诗歌,悲伤的奢侈、死亡的痛苦、爱情的甜蜜都以可感知的温度呈现。
(作者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