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郑局廷
中篇小说《顶包》在《小说林》刊出后,颇受热捧,很多朋友问我:赵启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我笑而未答。我觉得,光从好与坏上定论,似乎不够准确,而应该多层次全方位地来予以评判。
一个镇长能够三次挺身而出,为镇委书记承担错责代人受过,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壮举,更是一个勇于担险勇于担难的典范。从赵启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提拔面前不斤斤计较、宁可牺牲小我也要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也可以看到他“明知顶包受过就无提拔之望只能原地踏步”的坚守态度,更可以看到他在提拔面前泰然以对超然物外而非急功近利随波逐流的淡泊情怀。这样看来,赵启明算得上是一个不计小我、顾全大局、坚守岗位、值得书写的人民公仆。
但是,透视剖析赵启明的三次顶包,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第一次顶包,是无可奈何地顶替;第二次顶包,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应该说,这两次顶包所表现出来的动机很纯粹,想法很简单。而第三次顶包却蕴含深意。首先,江良平面临处分,如果赵启明不出面顶包,江良平就不可能升任,会继续做党委书记,江良平不动,他亦不能动。与其两人耗着死,弗如送一人“上岸”。经过审时度势,赵启明萌生了再次顶包的念想。第二,江良平和吴远扬是残酷的竞争对手,如果他不替江良平顶包,吴远扬就要升任副县长。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看着“情敌”升迁。所以赵启明义无反顾地再次“顶包”受过。第三,他通过蒋副部长摸到了县委杜书记的“胃口”,所以在一把手面前要尽情展示充分表演一回,谱写三次“顶包”的神话,把“顶包”之事做到极致,以此在杜书记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透过这三点,可以看出赵启明在官场的摸爬滚打中沾染上了“狡黠”和“投机”的毛病。
官场的“狡黠”和“投机”虽然有一点“异”味,但是在奇妙诡异的官场,让我们能够接受,甚至让人有些欣赏。所以从总体而言,赵启明应该算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忍受能坚守的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的官员。但愿他的“顶包”故事能够像教科书一样带给我们无尽的教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