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操群星升起的地方

时间:2024-05-04

达 度 洛 沙

引言

朋友,你一定知道世界体操冠军李小双、李大双、郑李辉、杨威的名字吧?

你可能要问:世界体操冠军那么多,你为何只提这四个?

那么我就骄傲地告诉你,这四个世界体操冠军都是我们仙桃的孩子,是我们邻居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他们同在仙桃这个小城出生、同在仙桃体操班一个摇篮里长大,他们一路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直至德国体操世锦赛拼搏而来,一次又一次让中国的国旗和国歌在世界上空飘扬奏响。看着我们的孩子从神圣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上走下来,投入我们的怀抱,看着我们的孩子从亿万观众的电视屏幕上神秘地走下来,投入我们的怀抱,你想想,我们的心啊,是多么甜蜜!多么激动!多么骄傲!多么自豪!

仙桃,江汉平原上一座美丽的小城。这里曾称沔阳县,1986年建市,1994年列为省直辖市。全市有150多万人口,面积2538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香港那么大。

仙桃之名,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群仙女手捧仙桃为王母娘娘祝寿,发现水乡泽国之中有一片绿洲。于是摇身变成乡姑,挑一担仙桃叫卖,以探民风。买者甚多,仙女问买给谁吃?年轻的买者说孝敬老人,年老的买者说喂给小娃。仙女赞叹这里民风淳朴,于是腾空撒桃。从此,十里桃林,花红叶绿,甜美的仙桃恩泽世代。这里还是诸葛亮读书、陈友谅出世的地方。

2000年1月24日,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北京为仙桃题词:“中国仙桃体操之乡”。同时,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体操协会授予仙桃“世界冠军摇篮”牌匾。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健和副主任高健,专程来仙桃把这两块金灿灿的牌匾授予仙桃市时,高健感叹道:“每次到仙桃,都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仙桃能够崛起一个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群体,这太神奇了。”

2004年10月,曾经两夺奥运冠军和5次捧得世锦赛冠军的俄罗斯体操皇后霍尔金娜,来仙桃参加首届国际体操节暨国际体操精英邀请赛时也说:“每次来仙桃都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仙桃是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体操城,这里涌现出李大双、李小双、杨威、郑李辉四位世界冠军,创造了中国体育界的奇迹。”

大双与小双篇:上阵亲兄弟,双雄震体坛

一、儿时的体操摇篮

1973年11月1日,当时还叫着沔阳县的县城区,寒冷的西北风在天空呼啸。下午5点和5:05分,县招待所炊事班工人李银生的家里,降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儿,他们就是日后改名叫了李大双和李小双的世界体操冠军兄弟。

而在当时,这一对兄弟为这个贫困家庭带来的却是生活上的更加困难。李银生的儿子李裕舟是个搬运工人,父子俩是这个家庭仅有的两个城镇户口,儿媳邓群姣和长女李红霞及新出生的双胞胎兄弟共四人均是农村户口。这在当时那个户口决定饭碗的时代,全家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了。无奈之下,李银生只好把幼小的双胞孙子用旧棉袄包好,用箩筐挑到公明山,请媳妇的娘家抚养一段时间。

江汉平原是没有山的,却有一个叫公明山的地方,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这公明山,其实是汉江的一个泄洪道,没有洪水的时候,就是一个广阔的放牛场,因为草长得像山一样高,又称为柴山。舅舅们带着慢慢长大的双胞外甥,骑在牛背上在放牛场上常玩“打仗”的游戏。手拿柳树条的放牛娃在牛背上展开“运动战”,打赢了的就猛抽一鞭,人和牛消失在树林里做山大王。打输了的就骑着牛在放牛场上到处乱跑,一边寻找“战机”,一边呼喊着伙伴的小名。也许就是在放牛场的牛背上,双胞兄弟练就了空中平衡能力。

双胞外甥还跟着舅舅们打弹弓、打玻璃珠、打架、捉迷藏、爬树、掏鸟窝……从公明山高大的分洪堤向下侧身翻,在草地上空心翻,双手倒立行走,无所不能。小双还练就了一项绝活:连续几十个筋斗后的前滚翻着地。

几年之后,双胞兄弟满了6岁。爷爷李银生把他们接回县城读书。

公明山,与小双兄弟及体操结下了深深的情结。1990年北京亚运会后,大双小双兄弟荣归故里,特意重上公明山。他们望着青青的草地,满怀激情地说:“公明山,你真是我们体操的摇篮!”

二、千里马遇伯乐

回到城区后,没有了公明山那宽广的旷野,双胞兄弟,就把招待所的操场,当成“娱乐地带”,继续他们在公明山的游戏。一天下午,兄弟俩正在这里玩空手翻、单手翻筋斗,引得一群人围观叫好儿,而两个孩子在叫好声中发起人来疯,劲头越来越高,越翻越漂亮。

对两个孩子和围观的人们来说,1980年夏天的这个下午,也许只是众多日子中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机缘巧合,这场面被一个人看到了,于是两个孩子的人生从此被改写,仙桃的历史被改写,全世界的体操运动史被改写!这个人就是沔阳县青少年业余体校体操班的教练丁霞鹏。当时他正到处搜寻体操苗子,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去学校,一双眼睛总喜欢盯着人家的小孩子不放。

丁霞鹏站在旁边看起了劲。待看热闹的人们各自忙活去了,丁霞鹏把双胞胎叫到跟前,仔细询问他们的姓名和家庭情况,两个小孩一点都不怯生,抢着回答丁教练的问题。

丁教练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对宝贝,把他们带到体操房,当即做了几个俯卧撑的示范动作,然后站起来说:“这叫‘俯卧撑。你们能像我这样做吗?”

双胞胎毫不迟疑,学着丁教练连来了25个,还要撅着小屁股再做。丁教练又在单杠上作引体向上示范,双胞胎接连6个引体向上,两个小家伙拉着单杠谁也不肯先下来。丁教练再发命令:“你们两个给我围着篮球场跑,能跑多长时间就跑多长时间!”双胞胎像离弦之箭,一圈、两圈、三圈……直到丁教练喊“停!”

双胞胎奔跑速度惊人,腿部极有爆发力,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丁霞鹏高兴,这种素质,正是体操运动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难能可贵啊!可当他以行家眼光审视两个孩子的体形时,不由得打起了眉结,他俩腿形不直,小腿肚凸出,有点罗圈,肩部柔韧性差……世间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吗?一切都完美了,还要教练干什么?他下决心,既是一块好璞,就得去雕琢成玉。体形差了点,可以整形,有力量才是主要的。千万不能因体形欠佳而埋没了人才呀。

于是他亲切地对双胞胎说:“你们回去后跟爸爸、妈妈说,体校的丁爷爷要你们来练体操。”

当天晚上,双胞胎的爷爷李银生将他俩带到了丁教练面前。

丁教练微笑着问李银生:“您怎样区分这长得太像的兄弟俩?”

李银生笑了:“不瞒您说,我天天两手牵孙,一个叫李丰华、一个叫李卫华,总是分辨不出谁是谁,就丰华、卫华两个名字一起叫。”

丁教练笑了笑,很认真地说:“干体操这行,非常讲效率,丰华、卫华不好记。这样吧,我给他俩改改名。”

李银生立即表示说:“您是有学问的人,您给改名,是我孙子的福气。”

“他俩是双胞孪生。就以双字取名,早生的叫大双,晚生的就叫小双吧,怎么样?”丁教练说。

李银生连声赞道:“好,好,一听就清,一叫就明,好记好记。”

三、李大双逃学

丁霞鹏在教学方案上写道:“要以大双小双具有的优越条件——吃苦耐劳精神来克服先天所带来的不足。肩的柔软性差,实行多吊多压多转肩。每天应以30分钟至40分钟时间训练腿形,以手力相压,不够,系上绳子加压,矫正其圆。”

为了闯过柔软关,丁霞鹏教练还将自身一百多斤的体重压在小双的腿上,疼得他大汗淋漓,他就是咬牙不叫苦、不掉泪。

县体操班条件差,护掌不配套,小双就光手在单杠上摇摆。一两次还行,千百次就不行了,他的两只手掌的皮被磨掉了,血糊糊的,单杠上都沾上了嫩皮和血,他还是不停地练。

丁教练对大双小双比寻常孩子要求更高。于是,“山羊全旋”“单杠向后大回环”等项目一齐上。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双胞兄弟翻筋斗已可以起跳一人多高了;山羊全旋一次能“旋”47个,单杠向后大回环也能“回”10次了。在进行这些系列训练时,两个孩子表现了气质好、头脑灵活、胆大力也大的良好素质。丁霞鹏见还有潜力可挖,便再增加运动量,并按新的要求,进—步规范他俩的动作。

姐姐李红霞,见弟弟们每天神气活现地到体校训练,以为学体操很好玩,也跑到体校报名。结果,不到两个月,就哭着跑回家了,小声告诉妈妈:“那是男孩子的事情,好苦啊。”

妈妈邓群姣决定去体操房看看,看到底是怎么个苦法。

一天,邓群姣以送衣服为借口来到体校。她看到的场面简直是割她心头的肉:20多名小运动员正练压腿,痛得大喊大叫。丁教练将一百多斤重的身体压在小双身上,小家伙的脸憋得通红,额上的汗珠直往下掉,可叫都不敢叫一声。

邓群姣见状,发疯般地冲上去,把大双小双拉回了家,全然不顾在场的丁教练苦苦劝阻。她发誓绝不让孩子再进“火坑”了。

可小双兄弟不干。小双大哭大闹,大双则闷声不响,把“娃娃书”撕得遍地都是,他们就是要跟丁爷爷练体操。丁教练上门“负荆请罪”,甘愿让邓群姣“臭骂”。爷爷李银生就在一旁劝儿媳要顾全大局。在内外“夹攻”下,邓群姣只得眼巴巴地送儿子们再去“受罪”。此后,她再也不敢到体操房去看训练。有时送东西去,交给门房便回。

这时县体校的20多名队员,在严格的训练之下,被家长们以各种借口纷纷领回家,偌大的体操房,只剩下4名选手了。

丁教练满头银发仍在体操房颤颤巍巍地飘动着。看到那么多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流失,他的心在流血!

邓群姣再次要求带双胞兄弟回家,丁教练怒不可遏道:“大双、小双是国家的人才,不是你李家的私有财产,今天谁敢把他们带回家,我这把老骨头就跟谁拼了!”

丁教练横起一条长凳,拦在体操房门口,他终于把大双、小双留在了体操的殿堂里。

1981年7月的一天,大双实在挺不住了,逃了一次学。这唯一的一次逃学纪录,记载在1981年“沔阳县青少年业余体校体操班班务日志”第16页上。

那天下午,大双不知到哪里去了,老师、家长慌了神,四处找人。幼儿园、小学,小人书店、电影院、候船室、汽车站……城区所有可能去的大街小巷都找遍了,终不见大双的身影。后来,听人说从河南来了一帮人在东桥旁边的空地上表演杂技,围观的人多极了。总算有了一线希望,他们撒腿便往东桥跑。可是,他们在围观的人群中穿来找去,反复再三,仍然不见大双的身影。教练颜永平琢磨:大双倒立、翻筋斗、爬竹竿都是好样的,会不会被这帮人看中,将他藏在什么地方?于是,他突然跑到那帮人放道具和行李的地方,翻箱倒柜,把凡是可能藏孩子的东西都查了个遍,弄得那个老管理员莫名其妙。

第二天上午,正当丁教练准备通过沔阳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来发布“寻人启事”的时候,离仙桃20多里的一位农民将大双送到了学校。真是虚惊一场!原来,李大双由于受不了大运动量的训练和从严要求,便逃学出走,准备到公明山他外婆家去玩。不料迷了路,日落时又饿又困,便在大路边睡着了。幸好被这位农民伯伯发现,引回家中。

通过这一偶发事件,丁霞鹏和颜永平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要严爱适度。由丁教练唱黑脸,做恶人,强调组织纪律的极端重要,承担严格训练任务。由颜教练唱红脸,做好人,一一讲明大运动量和从严要求的好处,承担关照孩子思想、生活的任务。

大双回来后,丁、颜二位借此机会把所有队员召集起来作了一次深刻的冠军教育。丁教练把刊有中国女排夺冠的画报拿出来给孩子们看,把中国女排吃大苦、耐大劳、夺冠军,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丁教练一边讲,一边问大双:“想不想当体操冠军?”大双点头。

又问小双,小双高声回答:“想!”

再问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大声回答:“想!”

丁教练又问:“冠军是空想得来的吗?”

大双摇头,小双乖巧地重复老师讲的女排精神:“是吃大苦、耐大劳争来的。”

“对!谁能吃大苦耐大劳,谁就能得体操冠军。”

颜教练在一旁解释道:“冠军有省冠军、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还有奥运冠军!”

丁教练说:“我们现在还只是得了一些小冠军,还没有得大冠军。不是小地方的人就只能得小冠军,大地方的人就该得大冠军的。大地方的人不能吃苦训练,连小冠军都得不到,小地方的人能吃大苦就能得大冠军。我们没有得大冠军,是因为我们没有吃大苦,训练没有严格达到老师的要求。如果我们按规定动作做到最好了,哪有不得大冠军的道理呢?当然要得大冠军,除了苦练本领,还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决心和信心。如果你老是认为我是小地方的人,不敢跟大地方的人比,那就完了。你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你就可以天下第一。”

颜教练在一旁说:“你们按丁教练的要求训练到位,就能得全国冠军,将来就可以得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你看你们得了全省冠军,县委书记出来接见你们,给你们发奖,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光荣,好高兴,因为你们为家乡、为爸妈争了光。你们要是得了全国冠军,省委书记就会出来接见你们,就给你们发奖,因为你们为全省争了光。要是得了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国家主席就会出来接见你们,为你们发奖,因为你们为国家争了光。这么光荣,你们吃点苦是很划得来的。再说训练有教练保护你们,不会怎么样的。有点疼,忍一忍就过去了嘛。男子汉,铁打的汉,吃大苦,做英雄汉。”

李小双后来对记者说:“我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梦都敢做,就是因为从丁教练和颜教练那里学会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本领;树立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信心;也树立了为家乡争光、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

颜教练针对大双小双等运动员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而训练又相对单调、枯燥、艰苦的实际,把一些体操动作编成生动活泼的儿歌和顺口溜。

例如练功中的压关节,既疼又单调,大双压得直掉眼泪。他就编了这样的歌诀:“关节不活不得了,什么动作都做不好;天天压,认真压,决心大,开红花!”大双一边唱,一边压,紧张的情绪消散了,柔软的效果也渐渐达到了。

俗话说:“七分踺子,三分小翻。”踺子是关键技术,他就编了一首儿歌:“蹬腿如打鞭,快得像神仙;推手重如铅,跟头翻上天”。小双兄弟一边念,一边唱,又容易记,又有趣,很快便掌握了动作要领。

丁教练除了对双胞兄弟施行严格训练和教育外,在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丁家居室18平方米,前做厨房后为卧室。这儿除了丁氏夫妇的大铺,还设有双胞兄弟的小铺。每到集中训练期,双胞便“进驻”丁家,3年合计,“进驻”时间超过了半年! 小淘气有时尿了床,丁老师的爱人又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洗晒衣裤和被褥。丁教练的爱人周丽君是小学老师,在文化学习上,还经常对他们进行辅导。丁家子女已成年,家庭负担轻,饮食条件好于李家。双胞兄弟便成了丁家座上客。李家过意不去,上丁家致谢。丁教练说:“大双、小双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小孙孙。吃的好一点,补充一下营养,对训练有好处……”周老师爱双胞如孙,先是把旧衣旧裤改作小衣小裤;尔后,干脆为双胞添置合身的新衣裳。双胞家里穷,小哥俩买不起冬天训练穿的运动衣,丁教练就把自己心爱的、当时最流行的运动衫,要周老师改作小衣小裤,穿到小哥俩身上……

现在不管是什么名牌运动服,对小双兄弟来说,都能唾手可得,不值一提了。可他们记忆里最珍贵、最舒服、最暖和的,还是丁爷爷的那一套。

四、双子星崭露头角

1982年6月,全省第六届运动会体操比赛在仙桃举行。东道主仙桃队共获9块金牌。李小双、李大双在这次比赛中表现特别突出,双双为男子团体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县体委召开了庆功大会,业余体校还特地向他们的母校建设街小学(现为实验小学)报喜,全校师生对李大双、李小双进行了大会表彰。当时李家的双胞胎在仙桃镇传为佳话,人人都知道县招待所炊事班的李银生师傅有一对宝贝孙子。

1983年6月,湖北省少年儿童体操甲组赛在应城县举行。李大双李小双获男团第一名,李大双获全能第四、山羊第三、单杠第四、吊环第五、双杠第六;李小双获全能第五、自由体操和双杠第四、单杠第五。比赛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当李大双和李小双分别先后上场时,观众们起了议论——说沔阳体操队作弊,用1个队员代表两个人比赛。最后当兄弟俩同时上场,大家才知道原来沔阳队里有一对双胞胎兄弟,长得竟是如此一模一样!

同年8月,在全国业余体校体操赛上,李大双和李小双获团体第四。双双在体坛上崭露头角,引起湖北省队教练刘长胜的浓厚兴趣,不久,省体委开出商调公函,调大双小双兄弟去省体操队。

1983年9月,丁霞鹏和徒弟颜永平一起送大双小双到省队报到。离开的时候,大双小双含着眼泪拉着颜叔叔的手不肯放。当时兄弟俩还不满10岁,生活不会自理。丁教练当即决定,让颜永平留下来陪一段时间。颜教练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吃饭睡觉、洗澡洗衣,交心谈心,又当爹来又当妈。这样一直陪了2个多月,直到他们的妈妈在省城找到一份临时工,接管了兄弟俩,适应了新的环境,颜永平才放心地回来向丁教练汇报。

刘长胜教练发现这对不到1.20米高的孪生兄弟,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内八字腿,但那一对机灵的眼睛,一双大手,一双大脚,还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虎虎生气和突出成绩,使他偏爱有加。刘长胜带他们一起看电影,为他们理头发、洗被子,甚至半夜还要叫他们起来撒尿。刘长胜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享受如此待遇。

自从进入省队,家人经常来看望大双、小双,来得最多的是爷爷。刘长胜专门腾出一张空床让他睡,可是爷爷非要跟小哥俩挤在一张床上,祖孙之情可见一斑。

大双、小双很快就在省队崭露头角。1984年6月,在湖北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体操赛上,大双、小双获男团第二;大双获男子全能第二、自由体操第一、单杠和山羊第二、吊环和双杠第三;小双获全能第四、吊环第一、双杠第二、单杠第三、山羊第四、跳马第五。

刘长胜管理严格,也讲究方法。如果队员训练不理想,他从不处罚,只说:“你对得起自己吗?”小双在刘长胜教练那里学到了对人的尊重、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也培养了自信。

大双忠厚,小双聪颖,能在互相竞争的氛围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省队长达6年的训练期间,兄弟俩形成了认真训练的作风和顽强比赛的风格。刘长胜和队友们亲切地称小双兄弟是“拼命三郎”。

这兄弟俩还非常懂事,耐得住困苦生活。体操训练又热又累,队员们一回到寝室,都是渴得难受,动都不想动。一次训练完后,母亲来看儿子,大双、小双想让母亲买杯冰水解渴。面对两分钱一杯的冰水,母亲哄儿子说:“妈妈没带钱,就在水龙头下喝自来水吧。”从那以后,大双、小双知道家里困难,再也没向母亲要过钱,口渴了就喝自来水。

五、三进国家队

1984年8月,李大双、李小双和队友黄力平、王云等主力队员代表湖北体操队,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全国比赛,获团体第一。黄力平被国家队看中,调往北京!这条新闻对整个省体操队都是震动,谁不仰视国家队!进了国家队,离世界级的奖牌,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 当时,小双获全能第四、吊环第一、单杠第六;大双获全能第六、吊环第三,成绩也很不错。黄力平踏上北去列车时那一扬眉、一挥手的潇洒之举,使小双兄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火车开动的声音,把小双兄弟的心也带到了北京,不到国家队,算什么好汉?

争强好胜的大双、小双暗下决心埋头苦练:赶上黄力平!

刘长胜教练看着大双、小双一心进取,暗暗高兴,这不就是优秀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成功条件吗?于是,刘教练逐渐加大对他们的训练量,双胞兄弟进步神速。

随后的全国比赛,李大双获团体金牌,李小双获男子团体、吊环两块金牌,全能第四名,引起国家队注意。仅后于黄力平4个月,12岁的大双、小双第一次入选国家队,成为中国男子体操队历史上最小的队员。

兄弟俩不满12岁,身高也只1米2左右。大双表情总是那么平静,小双却热情似火。他边走边跳,口里还不住地唱歌。

试训开始,兄弟俩的“推倒立”“水平支撑”“引体向上”等力量训练,不仅顺利过关,而且在40余名来自各地的优秀小运动员中,名列前茅。

试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还有不留国家队深造的道理吗?于是,小双拉了大双浏览首都名胜,遍尝京味小吃。

十天之后,取得试训优异成绩的得意兄弟,得到的却是“返回通知”!

国家队给兄弟俩下了评语,几乎是终生裁决:“身材不好,基本技术姿态不美。”同时发给他们两张回程火车票。给票的人安慰说:“回去吧,今后有的是机会。”

大双、小双是绝不会低头认输的。刘长胜教练去接他们,只见大双、小双一脸的不服气。“拼命三郎,再拼命练几年吧!”刘教练爱抚地拍了拍他们的头。

刘长胜教练面对被“退回”的双胞兄弟,不仅不信“身材不好”之类的评语,反而鼓励他们:“孙悟空可以过火焰山,你们也能过‘火焰山——以实力对抗不利因素!谁有毅力,谁就能成功!”

多年以后,小双感慨道:“我是幸运的,启蒙教练丁霞鹏爷爷不嫌我‘身材不好,引我立志入门;刘长胜教练在我受挫时,不仅不责怪,反而扶我上马。我们的冠军是站在教练肩膀上得来的!”

1988年春,由于训练过度疲劳,大双不慎失手从吊环上落地,肘关节、膝关节严重受伤,小腿腓骨断裂,韧带断裂,脚踝粉碎性骨折。第一次手术进行了7个多小时,医生从大双的脚踝处,取出了16块碎片。二次手术,医生在大双的胳膊腿上穿进去几根钢筋,加固支撑力度。而就在这一年,全国首届城市运动会即将举行。大双决心尽快恢复训练,全力一搏。

1988年3月,在手术后仅50天,李大双就以惊人的毅力与小双等队友一起走上了首届城市运动会的赛场,并且击败所有对手,站在了团体冠军的领奖台上。为湖北省及仙桃父老争了光。

这年5月,小双再次接到去国家队集训的通知。然而,一个星期后,小双又被退回了湖北队。

两次进国家队试训受挫,更激起了小双那股决不服输的倔劲。他开始了疯狂的训练。差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9个月过去后,他的基本技术、姿态和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他坚信:一定能打进国家队。

随后,小双又取得全国青少年全能第4名、全国青运会全能冠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1989年1月,国家集训队终于第三次向李小双发来入队通知书。

兄弟俩15年来第一次长久分开,一南一北,隔得那么远,他们的心情甭提有多难受了。农历春节除夕(1989年2月5日)的晚上,大双在武汉思念弟弟,一个人喝起闷酒来,越喝心里越不痛快,后来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李小双进了国家队之后,憋足了一股气要做给世人看。3月,在北京举行“中国杯”国际体操邀请赛,他如猛虎下山,一气夺得两枚金牌。7月下旬,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他在强手如林的体操比赛中,初生牛犊不畏虎,夺得一块银牌。

9月,在辽宁沈阳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这哥俩又一次同台献技了,他们一起代表湖北队参加体操比赛。半年多没在一起,兄弟俩亲热得什么似的,真是形影不离。比赛场下,你看我,我看你,看个没够;练习时,场下的一位就目不转睛地看着场上的另一位,互相帮着看动作、挑毛病。可是真轮到比赛,大双上场时,小双背过身去不敢看一眼,唯恐大双在场上出差错;小双上场时,大双就握紧拳头,手心都沁出汗来,仿佛自己在用劲一般。

这兄弟俩竞争意识都很强,而小双的技术水平更高些。小双的强项是自由体操、鞍马、双杠和单杠,大双的强项是自由体操、鞍马和跳马,两人的强项基本相同,这也许是孪生兄弟的一种相互感应吧。

由于有哥哥助阵,小双一口气夺得个人全能、单杠和鞍马三块金牌、2块银牌,大双获得2块奖牌。大双、小双一时成为沈阳青运会的热门人物。赛后兄弟俩难舍难分。

鉴于李大双在比赛中的突出表现和身体已恢复的状况,1989年12月,国家队也再次向他发出了入队通知书,至此兄弟俩一起效力于中国体操。

李小双在一次演讲会上说:“体操运动员是要天赋和灵气的。可是当你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谁会赞扬你呢?我12岁的时候,省队教练把我送到国家队,可国家队教练根本看不上我,说我美和力的条件都不够,因此被赶回省队。在我15岁那年国家队又招我去,可是不到一星期,又把我赶回了省队。我仍不气馁,憋足劲,拼命练。半年之后,我才勉强进了国家队。可进了国家队之后没有教练肯要我,那个滋味呀,真像捡来的孩子遭遗弃。我不但不泄气,反而拼命练,终于在全国第二届青运会上夺得了三块金牌、两块银牌。要知道,你只有以你的成绩、你的出类拔萃,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我觉得我成功的因素,除了具备体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最大因素就是自信。我自信可以拿金牌,别人看不起我的时候,我就想:等我拿了金牌,看你还小瞧不?钢铁是不怕锤打和淬火的。”

六、世界冠军组与黄玉斌

李小双第三次进入国家队,最先带他的是陕西籍教练苏月多。当时,李小双的水平与李敬、李春阳等队员相比还有差距,因此他感到压力很大,加上他脾气暴躁,经常与苏月多发生矛盾,合作得不是很好。但苏月多非常体谅李小双,两人通过一段时间沟通,相处才渐渐融洽。

苏月多年轻有为,在训练上颇有一套。李小双在他手下练了十一个月,进步很大。1989年在沈阳二青会上连夺三金二银。这年圣诞节前夕,李小双被调到了黄玉斌执教的世界冠军组。

黄玉斌是国家队著名教练,行家们称他为冠军教练。一是因为他本身是中国在世界上第一个获得男子体操的世界冠军,二是从他手下接连有樊迪、李敬、李春阳3名大将又夺得世界冠军。

黄教练性格内向,说话不多,但很坚决。当时他只有一句话:“我这里就是多练,吃得住干,吃不住回去。”黄玉斌的最大特点是有一股狠劲,别的教练不敢想象的难度他敢创造,而且通情达理,允许队员发表不同的意见。李小双为成为他的弟子感到荣幸。

其实李小双是在五缺一的情况下,被勉强拉入“冠军组”试试的。与小双同在一组的有李敬、李春阳两位世界冠军,还有年龄、资历、水平都强于他的国林跃、黄力平。所以李小双只能排在最末一个。国家队的“冠军组”,是要到世界上拿冠军的,那运动量、压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原先小双只是想先跟着练练再说,可黄教练郑重其事地宣布,让他着手准备1990年亚运会,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催着小双快马加鞭。

小双进冠军组后,黄玉斌教练说他的动作不大细腻,必须重新规范,这就好比重新蒸熟一锅夹生饭。又要矫正原来的缺陷,又要学新的动作,其运动量之大,要求之严,前所未有。小双确实吃不消,便私下向黄教练求情,希望他悠着点,但黄教练说:“不行!你想不想当世界冠军?”“想!做梦都想拿世界冠军。”于是小双拼命练,所以大家都叫他“拼命三郎”。

1989年的冬训是李小双所经历的最苦的一个训期,除去吃饭、睡觉,训练长达9个小时,每天都是顶着星星出操,披着月光归来。每天回来后,人就像一摊烂泥一样倒在床上动都不想动了。

小双在训练中不经意地说出了:“哎呀,这手、脚好酸好疼啊!”

黄玉斌脸一黑,毫不怜惜地说:“嚷什么咧,谁不是这样过来的!我不信有天生不怕疼而得到成功的人。”

黄教练是那么铁面无私,于是有人背地里叫他“魔鬼”教练。李小双暗自琢磨,还真有点像魔鬼呢。明知叫苦得不到黄教练的谅解,叫它又有何益?于是小双认了。黄教练提示:“李小双,你的腿部力量差啊!”只要这么一句,小双就绕着偌大的体操馆蛙跳。黄教练说:“跳吧,至少3圈!”然而小双跳5圈6圈,成倍地加“活”。小双为了增强腿力,除了遵循教练所示,加倍完成训练任务外,还练杠铃,一上来就是80公斤!

七、双子星同上亚运

1989年12月,也就是李小双进冠军组的时候,在二青会上再露锋芒的李大双也进入了国家队,与小双一起备战亚运。大双进了国家队后,教练都不敢要他。医生要为他再做手术,他怕耽误训练不肯做。然而训练难度加大之后,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他忍住从不叫一声苦。

国家队紧张备战迎亚运。“人生难得一次搏啊!”可是,在这节骨眼上,李小双在作适应性训练空翻动作时,从单杠上重重摔下!栽下地面的声音,使黄教练和在场的人也包括小双本人,都吓了一跳。黄教练问:“小双,怎么样,疼吧?”

岂止是疼,那脖颈子、肩胛骨……有如撕裂一般。然而小双的回答是:“不要紧,好像没事儿!”这时候谁参加亚运会,名单还没定呢!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敢说疼痛,敢说受伤吗?唯一的办法便是不承认受伤,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一边提醒自己千万别露真相,一边镇定自若地完成连套训练动作。

第二天,李小双腰身红肿。他悄悄拉着大双,暗暗就医,不敢声张。

过了几天,参加亚运会的名单上,赫然载有李小双、李大双的名字。

1990年9月,在北京亚运会上,小双、大双兄弟果然不负众望,一举为中国体操队夺得男子团体金牌。

八、亚运会上出“狂言”,我要翻团三周!

在1990年9月25日举行的男子个人全能第四项比赛中,李小双从杠子上掉下来了。面对逆境,还能不能把比赛坚持下去?这对体操运动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毫不气馁,继续上杠,出色完成了后半套动作,接着又在后面的自由体操和鞍马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9.90分和9.85分,使他的全能成绩一下子从第5位跃到第3位。

当男子体操全能比赛结束后,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高健流着激动的眼泪说:“我不仅为中国运动员包揽全能前三名高兴,更使我感动的是小将们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李小双在困难和失败以后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中国体操队的好传统,值得提倡!”

在为男子全能前三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外记者让李小双谈谈单项比赛是不是能拿金牌?稚气未脱的李小双说:“明天的自由体操决赛,我要夺金牌,让世界大吃一惊。”他的话音刚落,有位记者轻声说:“嗬!这小家伙口气挺大,有志气!”像这种在中外记者面前毫不掩饰要拿金牌的自信,在中国选手中还不多见。不错,李小双确实有夺冠实力,他在1990年7月美国友好运动会自由体操项目上以9.825分获得银牌,成绩排在苏联名将柳金之后,让世界吃了一惊。但是北京亚运会自由体操预赛,李小双同李春阳、柳玉烈、申明洙得分都是9.90分,那么决赛时李小双能不能登上冠军领奖台呢?

9月26日下午2:30分,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开始了。韩国的柳玉烈首先亮相,一出场两串跟头又高又飘,但是由于在做直体后空翻两周手碰地,只得了9.25分,接着朝鲜的金石植得了9.70分,日本的西川大铺获得9.75分。中国台北的张峰治获得9.775分。李春阳第6个出场,李春阳一套动作完成得不错,电子记分牌上亮出了9.90分,接着朝鲜的申明洙出场,得了9.85分。前面的七位选手陆续上场,尽力使出自己平时练就的绝招,记分牌上也像涨潮似的,得分一个比一个高。李小双最后一个登场了,他几步助跑,起跳、腾空、直体旋,落地稳极了!这第一串跟头,给人们一个极好的印象。接着第二串后空翻720度回笼一气呵成,最后一串团身旋又高又飘,落地纹丝不动。人们的目光从李小双身上不约而同地转向电子记分牌:9.925分!李小双技压群雄,摘走了亚运会体操单项比赛的第一块自由体操金牌。

26日下午,尼泊尔奥委会主席沙先生在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张健的陪同下,把金光闪闪的自由体操金牌挂到了16岁的李小双胸前。圆脸蛋、小平头的李小双站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冠军领奖台上,脸上露出了稚气的微笑——一举成为中国体操史上最年轻的男子体操亚洲冠军。

李小双真的让亚洲、让世界吃了一惊!然而,不仅如此,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小双再次口出狂言:“亚运冠军不是我的目的,明年奥运会我要翻‘团三周!”

“既然说了,就一定要做到!”新闻发布会后,黄玉斌教练神情严肃地对小双说。

1990年12月,“团三周”的攻坚战开始了。

九、“团三周” 照亮巴塞罗那

“团三周”是男子自由体操“团身后空翻三周”的简称,是自由体操中的超高难动作。它难在哪儿呢?

“团三周”要求运动员必须在离地的1秒钟之内,快速有力的踺子后手翻,准确地完成起跳,使身体高高腾起;然后屈膝团身,两臂抱腿,翻臀,使身体尽快在空中完成三周后空翻;最后放腿、制动、准确地落在地毯上,纹丝不动。在这个动作中,翻转少一点,运动员身体重心在前,会趴在地毯上,并可能将踝关节挤伤;如果翻转多一点,运动员身体重心在后,会坐在地毯上,如果制动太晚,会使运动员头部着地,轻则摔成脑震荡,重则致残致命。而趴地和坐地,比赛规定要扣掉0.5分。因此,“团三周”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踺子后手翻技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弹跳力、爆发力及空中定向能力。为保证比赛万无一失,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巨大的比赛压力面前,仍能协调地发力、翻转和落地。

“团三周”,1986年,前苏联运动员柳金在比赛中最早完成;1987年,我国运动员李春阳也在比赛中成功完成;1990年,前苏联运动员戈戈拉泽也用于比赛。但是在李小双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用“团三周”夺得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

自打1987年第一次看到李春阳做“团三周”,李小双就被那优雅、完美而惊险的动作迷住了。那时,李小双第一次进国家队被赶回省队,然而这个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鸭却异想天开,做起了“团三周”的美梦。

深蹲、蛙跳、弹网翻三周……旨在加强腿部力量和掌握“团三周”技术要领的高强度、大密度的训练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腹肌的酸疼让小双笑都不敢笑,甚至不能大声说话,累得像灌了铅的双脚上楼梯的劲儿都没有。最不堪忍受的是每做一次“团三周”,那高度绷紧的神经,一丝一毫都不敢放松,一堂课下来,大脑的疲惫比身体的反应更折磨人……

1991年4月4日是“团三周”“登陆”训练的第7天。下午训练时,由于翻过了点,“轰”地一声,后脑勺着地,小双当时就躺在地上不省人事。苏醒过来后,便开始呕吐。队医担心颅内出血,赶紧送李小双到天坛医院作了腰椎穿刺。还好,只是脑震荡。医生叮嘱小双静卧一个月,可他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就再也呆不住了,担心刚刚找到的“团三周”的感觉稍纵即逝,也担心这一歇会从一线降到二线。尽管动一动头就像炸裂一样的疼,可他还是咬紧牙关回到了训练场。

5月20日,为了让小双调节一下,队里给了他一个参加日本体育节的机会。尽管当时做一个原地后空翻就昏得站不起来,但为了不丢中国人的脸,有一天他接连吃了18颗去痛片,硬是拿了跳马冠军。

英勇无畏的李小双,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对“团三周”信心更足了。小双说:“死,就是爬不起来了,可是我爬起来了,‘团三周危险的神话不过如此。”为了练“团三周”,小双还曾多次摔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拉伤腿部与腰部肌肉。

身体的伤痛战胜了,动作的训练也过关了,但是奥运会前“团三周”的一次次亮相却并不成功。

1991年世界锦标赛,自由操预赛由于规定动作失误,他失去了参加决赛的机会,“团三周”没能用上。

1992年世锦赛全能比赛,师兄李春阳的“团三周”先出场,由于发力过早,趴地失败。小双本想汲取他的教训,发力稍晚,没能站稳,被裁判扣了0.35分,也失败了。

“没关系,回去再练。”黄玉斌教练不动声色安慰他们。

于是改变起跳角度,加快翻转速度,提高落地稳定性成为小双备战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重点攻关项目。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小双每天都要无数次地练习这个动作。睡觉前还反复在脑子中“重播”,默想整个动作过程,常常伴着“筋斗”进入梦乡。

1992年7月25日-8月9日,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男队夺金的计划遭遇挫折。李春阳团体赛有失误,没能参加单项决赛;国林跃单杠顺序不好,排在第一个做;李敬的鞍马也是排在第一个做,强项双杠在团体比赛中就有缺陷,只有李小双有一个杀手锏——“团三周”,但能不能在奥运会赛场上完美地表现出来,谁也难以保证。

李春阳无论是资历还是年龄都比李小双大,可以说他是看着小双成长起来的。他们既是队友,又是朋友,还是竞争对手。没能参加单项决赛的李春阳语重心长地对小双说:“小伙子,‘团三周就看你的了!”

女队的陆莉夺得金牌后,领队张健、总教练高健征求黄玉斌的意见,体操项目已经拿到金牌,是不是不冒风险,保银争金,小双可以不用“团三周”这个动作了,如果失误,连名次也拿不着了。黄玉斌没同意,小双为练“团三周”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伤、等了多少天,他多么渴望将自己的绝技表现出来,关键时刻怎能退却?黄玉斌坚信他的能力,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有用‘团三周才有夺金的可能,拼了!”

第一项就比自由体操。黄玉斌和李小双进场了。3分钟准备活动时,小双作了一个“团三周”。小双的起跳、高度都很好,只是劲大了点,有点向前趴。黄玉斌交代小双一句话;“敢起,敢转,敢站!”就在这时,李大双从看台上跑下来,传达张健、高健的意见:让小双将“团三周”改为直体旋,大概是他们看到小双准备活动时做“团三周”过了头,放心不下。黄玉斌接到这个指示后,思想斗争相当激烈。做,不做;不做,做。最后他下定决心:“做!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杀开一条血路,就是英雄好汉!”于是,黄玉斌向看台上打出三个指头,请示“团三周”。

站在自由体操比赛场地的一角,小双格外亢奋,也格外清醒,几乎能感觉到全身每一根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他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像一颗脱膛的炮弹一样飞速起跑、起跳,一系列的翻滚腾空之后,使出杀手锏“团三周”:只见他快速有力的踺子后手翻,起跳、高飘、屈膝团身、两臂抱腿、后空翻三周、放腿制动。“嘭”的一声,落在地毯上,纹丝不动。这一连串动作优雅、完美、惊险。成功的兴奋使小双更觉身轻如燕,行云流水般接着后面的动作……就在他提气做最后的结束串“直体720度旋”这一高难动作时,人声鼎沸的体育馆里,小双清晰地听到大双哥哥的声音:“别光想站,甩起来!”孪生兄弟的心灵感应给小双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他准确无误地翻完最后一串跟头,“钉”在地毯上时,场上观众爆出了海啸般的欢呼声!

“有了!”小双和黄玉斌都感到这块金牌已稳稳地攥在手中。

黄玉斌将小双从赛台上抱下来,热泪盈眶。“小双,好样的!”

“谢谢指导!”小双的眼里也闪着泪花。

也许竞技体育就是如此!成功失败、鲜花泪水往往就取决于一瞬之间,区别于一念之差……如果没有赛前那一刻黄玉斌在矛盾心情下做出的果敢决定,没有片刻挣扎后所做的顽强坚持,就不会险胜独联体名将谢尔博,小双这颗体操明星就不会像今天这样闪闪发光!

当然,李小双不是一颗流星,当时的一切决定了四年后他将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十、亚特兰大全能冠军震惊世界

金属疲劳也会出现裂痕,何况人!多年超负荷训练,特别是备战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积劳,使小双的双肩在1993年冬训时开始出现剧烈的疼痛。那是一种十分折磨人的感觉:双肩似乎刺入了无数尖冰般的钢针,阴冷、湿疼、酸胀。晚上常常因肩痛而不能入睡、翻身,白天害怕穿衣、脱衣,胳膊动一动,双肩就会钻心地疼。一时间小双仿佛成了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鹰,高高的单杠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天堑,高悬的吊环如同对他未来体操生涯的巨大问号。这种病叫“肩周炎”,是肩部韧带和肌肉长期劳损造成的损伤。由于肌肉粘连对肩周神经的影响,疼痛特别剧烈。

1994年4月在澳洲的布里斯班单项世锦赛,肩伤未愈的他,6个项目比砸了5项,只得了个跳马第二。

“拿出你的勇气来,决不能向厄运低头”。小双开始向肩伤发起“总攻”。在队医的帮助下,小双一边积极治疗,一边抓紧肩部力量的练习。伤病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你攻一攻,它就松一松。经过一段时间的“较劲”,肩伤开始好转。第十二届广岛亚运会,李小双就像一只重返蓝天的鹰,飞得更高,一举夺得团体、全能、自由操三枚金牌,吊环、双杠两枚银牌及一枚跳马铜牌。

真是否极泰来,好事成双。几个月后男子体操队又在德国多特蒙德世锦赛捧回了阔别11年之久的男子团体金杯。好似凤凰涅槃开始新生一样,经历了肩伤折磨的小双开始变得更加成熟坚强。

德国多特蒙德世锦赛,作为中国队一号主力,小双不仅成功地完成了规定、自选12个项目的全部动作,而且6个单项中有5个达到10分起评。赛后,黄玉斌指导对他下达了新的作战动员令:小双,到了向全能世界冠军冲击的时候了!

王者之战是强者间的实力对话,容不得半点侥幸。

为了在1994年的动作难度基础上再多一些夺冠的把握,黄指导又精心给小双的6个单项从改变编排到增加难度进行了一番“手术”,特别是在单杠上加入了“后二周越杠接跳转360度”的超高难飞行动作后,在“中部日本杯”比赛中乍一亮相,便引起全场轰动,因为那是当年男子单杠中最难的动作。

1995年,是李小双在世界体操赛场上最疯狂的一年。5月,获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鞍马、吊环、个人全能冠军;中国杯国际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自由体操、跳马、吊环冠军;中国“默龙腾飞”杯国际体操赛男子全能冠军,男子跳马冠军和双杠亚军;10月,在日本鲭江举行的第3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新老交替的中国男子体操队在李小双、黄力平、范红斌、黄华东、张津京、范斌、沈剑的努力下卫冕成功,再次获得冠军。李小双在那次世锦赛上成为中国男子体操历史上第一位在世界锦标赛上夺得男子全能冠军的运动员,从而成就了他中国男子体操领军人物的地位。

追求完美、追求成功是李小双的个性。在日本鲭江世锦赛上,俄罗斯名将涅莫夫因失误未能进入全能决赛,李小双失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多少有点遗憾。因此,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再夺一块“足金”的全能金牌,成为他又一个目标。

然而,一切都不顺。1996年2月,备战奥运会的冬训进行到一半,小双的右手无名指和中指的神经出现莫名的疼痛;到了4月,右手腕挫伤,大拇指肌腱断裂,原本用不上劲的右手几乎无法进行鞍马练习,一练手就肿起来……

祸不单行,5月的全国比赛,哥哥大双在做自由操直体旋时,踝关节再度受伤!尽管小双清楚哥哥去奥运会的可能性不大了,可失魂落魄的他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带大双去治伤,祈祷出现奇迹。回想1993年,大双跳马时踝关节骨折,没有参加七运会。场上没了哥哥的影子,小双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以致唾手可得的吊环、全能的几块单项金牌全丢了。孪生子心灵感应早已不是新闻,小双说:“这么多年,我有过失败,也害怕失败,可只要大双站在一旁,我心里就会踏实。我希望能永远跟大双哥哥在一起,因为两个人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小双从不掩饰对哥哥的依赖。那是一段令人身心交瘁的日子。伤病的折磨、训练的压力、为大双操心,使小双极度焦躁。在启程去亚特兰大前夕的一次双杠训练中,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了黄指导,甚至以放弃队长的荣誉为代价。离开训练场容易,回去就难了。队里让他写了检查,在哥哥大双的劝说下,小双重新回到训练场,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大双的那份也比出来。

为了把赌气浪费的时间夺回来,在提前去美国进行适应性训练的15天里,小双几乎豁出命来练。那时队里规定一周要练6套规定动作、4套自选动作,每套6个单项练下来,一周就是60套。而他手不好,整个身体就用不上劲,最后一项鞍马,老也过不了关。大赛迫在眉睫,手却不见好,无奈只好请队医每天为他加压按摩,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来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对于小双而言,比起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一切都显得乱糟糟的。而团体赛在吊环上鬼使神差脱环,更是令他至今都匪夷所思的事。失去了团体冠军的机会,那份自责和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回到奥运村小双痛哭了一场。

团体赛的失利使夺取全能金牌的压力变得更加沉重。小双吃不下睡不着,像伍子胥过昭关,一夜间脑后的头发竟白了一缕。彻夜难眠,他索性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道:相信自己,克服困难,只能成功。

比赛比想象的还要残酷。下午4点半,小双从自由体操开始赛起。老天似乎故意捉弄人,连续三个前空翻落地小双都没站稳。久经沙场的小双迅速自我调整,终于得了9.678分。而涅莫夫则在鞍马中旗开得胜,得到9.80的高分,位居第一。小双则排在了第五。接下来的鞍马、吊环小双发挥正常,而涅莫夫跳马失误。三项结束后,小双以0.062分领先涅莫夫暂列首位。

跳马是小双这天完成得最漂亮的一项,跳出了9.812分的好成绩。涅莫夫的双杠却令人失望。小双已超过他0.112分了。

再下来是两人各自的强项。涅莫夫先完成了单杠,得了他这晚第二个9.800分。小双的双杠却在落地时往前跨了一大步,仅得9.712分。无情的比分再次将小双甩在了涅莫夫之后。彼此的悬殊仅为0.038分!

最后的决战关头到了,形势更为严峻。涅莫夫的最后一项是他的强项自由体操,失误机会很小。而小双则要做单杠。两天之前,正是由于这副单杠,中国队痛失团体金牌。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倾向涅莫夫了,从不认输的小双无奈地对黄导说:看来没希望了。

从世界冠军走到教练员岗位的黄玉斌,最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也最知道他需要什么。黄导双手扶住小双的肩头,以郑重而又信任的语气说:“小双,你现在没有退路,就是火坑也得往下跳,跳下去了还得站起来,过去的不要再想。祖国在看着你,母亲在看着你,勇敢地跳吧!”这番话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刹那间吹去了小双心头的所有杂念,使他走向竞技场时已不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一个完美的追求而去尽情表演……

两个对手这次是同时上场。两人不约而同地远远对望了一眼,所有的挑战之气都凝聚在这一眼中。小双沉着地上了单杠,矫健、有力而又优美,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最后,像钢针般稳稳地扎在地上,自豪地扬起双臂,向观众致意。观众们的掌声如同当年他成功地完成“团三周”那般雷动, 连挑剔的美国观众也热情地为小双呐喊。裁判打出了9.787分。此时,刚赛到一半的涅莫夫却被这欢呼声惊得迟顿一下。接下来的动作节奏慢了,显然,他有些心急了。涅莫夫的分也出来了,9.700分。结果,李小双以0.049分的微弱优势胜了涅莫夫。

胜利女神终于向这位全能王展开了最美丽的微笑。

赛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接见李小双时说:“祝贺你的成功,虽然在比赛中你失败过,但可贵的是你能重新站起来,并获得最后胜利。”

事后,小双在日记中写道:“是的,我没有理由不从失败中站起来,因为我身后屹立着我的祖国,我要为她而战!”

十一、从替补队员到奥运男团银牌

1994年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小双、李敬、黄力平、国林跃、范红斌、李大双、黄华东等中国男子体操队员以283.333分的总成绩战胜俄罗斯队,以1.172分的优势夺得冠军,这是继李宁时代之后,第二次登上男子团体世界冠军的宝座。

李大双、李小双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出名的双胞胎。皇冠让小双戴了,皇冠上的明珠也让小双摘了,可是,一切的伤痛却让大双扛了。

只比小双大5分钟,大双便成了哥哥。小时候,小双喜欢偷懒,教练就把监督小双的任务交给他。有时候,小双耍了滑头,被教练识破,他还要代小双受过。小双的衣服、鞋子总是他洗。比赛前,小双的行装也是他给清点。他们很小就离开了家,母亲总是嘱咐他要照顾好弟弟。那时,他心里十分委屈。他才比弟弟大5分钟,为什么总让他照顾弟弟呢。有一次,他给小双洗衣服,洗着洗着就委屈得哭了。被母亲知道后,母亲说:“大5分钟你也是哥哥,哥哥就有责任照顾弟弟,姐姐不也只大你一点吗,为什么姐姐从小就知道疼你、让你?”一次母亲到北京来看他们,看到一堆衣服,便张罗着洗。当时大双不在,小双连个洗衣机的插头都找不到,母亲这才知道小双从来不洗衣服。母亲对小双说:“你哥哥才大你5分钟啊,你把什么事都推给他怎么行?他也要训练,也要比赛啊!他的身体又那么差,你也应该照顾你哥哥才是。”

当然,小双对哥哥的帮助更大,没有小双的帮助,大双怎能战胜伤痛,走进训练场,走进赛场;没有小双的帮助,大双就不会有那么快的进步,就不会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就不会踏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大概是命运有意捉弄人吧,大双在一次训练中,不慎失手落地,胳膊、腿严重受伤,动了三次大手术。好多人都为大双担心,伤得这么厉害,即使能进训练场,也难参加比赛了。所以大双进了国家队之后,教练都不敢要他。医生要为他再做手术,他怕耽误训练不肯做。然而,随着训练难度加大,他实在受不了了。

大双一面与伤病作斗争,一面拼命地训练。小双一有机会也来帮助他。尽管如此,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大双的成绩还只排在第十四名,没有参赛的资格。他并不泄气,一步一步地往前赶,到奥运会报名前夕,他已晋升到第八位。然而,只有进入前六名的队员才有参赛资格。他一天也不休息,早晚充分利用,比出国的队员更玩命地练。在小双的帮助下,他的规定动作和鞍马越来越成熟,终于以顽强拼搏和神速的进步争得了替补队员的资格,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机会对他是公平的,比赛前一天,队里正式通知他上场,而且在团体赛中打头炮,虽然兄弟俩不能同时出现在赛场上,可心的跳动是一样的。临行前,小双伸出手道:“放开来比,加油!”大双回应一句:“放心,没问题。”心灵的交融在握手的瞬间便接上了电。

大双走上了赛场。留在营地的小双可真比自己比赛还紧张,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刻关注着电视机、不停地查询电脑……当哥哥成功地完成了全套动作归来,兄弟俩不约而同扑进了对方的怀抱,晶莹的泪水沁满了眼眶。最终,大双也为中国队赢得奥运男团银牌作出了贡献。

十二、双子夺金世锦赛

1994年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世界体操团体锦标赛上,自选动作比赛时间的安排,对中国队很不利。而且预赛规定动作,前一个队员失手了,如果随后上场的李大双再失误,团体冠军就要泡汤了。加上大双肘上有伤,单杠上“反蹈回环”动作一般做不了。当他上场时,全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唯独小双不紧张,凭感觉,他知道哥哥不仅能完成,而且会完成得很棒。

“加油,放开比。”小双叮嘱。

“放心,我会的。”大双沉稳回答。

果然,大双不负众望,夺得了9分,与第二名相比,追回了宝贵的1.2分。

在李小双、李大双和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勇拼搏下,中国男子体操队最终战胜俄罗斯队,夺得了多特蒙德世锦赛团体冠军。

中国体操男子团体,从巴塞罗那奥运银牌,到多特蒙德世锦赛金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下一个目标,也是中国体操队的最大目标,就是赢得亚特兰大奥运团体金牌。

但残酷的事实却是:1996年,在亚特兰大男团比赛中,由于李小双在吊环上脱环,直接导致团体冠军失利,再次屈居亚军。尽管后来李小双以绝对优势夺得个人全能金牌,但他更希望的是为祖国争得男团冠军。没有拿下奥运男团金牌,是他心中永远的痛,永远的遗憾。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还是在仙桃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又一对双子星喷涌而出,从大双小双兄弟手中接过体操冠军的接力棒,在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作为中国体操男队的主力成员,为我国夺得男子体操团体冠军作出了贡献。

这新的一对双子星就是杨威、郑李辉。

杨威与郑李辉篇:又一对双子星在闪耀

一、会爬树的小猴子

郑李辉,原名郑俊辉,现在这名字是1989年他11岁时候正式转入湖北省体操队办理户口粮油关系时改的,在父姓“郑”字后又取了母亲李桂香的姓“李”字,加以寓意辉煌的“辉”字。郑李辉1978年5月4日出生,三岁上实验幼儿园。在送走大双、小双后,沔阳县青少年业余体校的教练颜永平,到实验幼儿园选苗子时,发现了郑李辉。

那是1983年6月2日,郑李辉刚刚度过他的第5个儿童节。当时实验幼儿园门口有一颗粗壮的歪脖子树,颜教练进园时,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爬树。其中有个小孩像小猴子一般,爬杆攀枝,动作极为敏捷,还不时欺负别的小朋友,颜教练居然看中了他。这个好打人的瘦猴子就是郑李辉。随后颜教练与幼儿园老师一块要这帮孩子到操场上集合,进行“双人赛跑”,郑李辉与众不同,他把上衣、长裤全脱了,打着赤膊,穿着短裤上阵,尽管他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但还是咬紧牙拼命往前冲,把对手甩在后面好远好远。接着颜永平让他们做俯卧撑,郑李辉做了十几个,小屁股绷得紧紧的,有模有样。最后一项是吊杠子,测悬垂力,郑李辉表现也不错,颜永平当场决定:要。

晚上,颜教练送他们回家。郑李辉的父母怕影响孩子学习,坚决不同意儿子去练体操。颜教练宽慰郑李辉的父母说:孩子这么瘦弱,就当是玩儿,最起码体操可以让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增高。听教练这么一讲,爱子心切的父母思想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变得支持了。

就这样,本着锻炼身体的目的,后来竟“玩”成了世界冠军。

二、小手上厚厚的老茧和138个全旋

颜教练在训练日记中记载着这样一段:“1983年冬季的一天,体操队训练单杠向后大回环动作,有的队员戴了护掌,有的队员手小没戴护掌。郑李辉的手太小,如戴上,就握不住单杠;不戴,手就会直接在铁杆上磨,时间久了,很容易把手皮磨破。在训练时,我发现铁杠上有斑斑血迹,我想,坏了,一定是队员的手掌心磨破了。我立即喊停,要5个小队员把手伸出来给我看,郑李辉的手掌心已磨掉了一小块皮,露出鲜红的嫩肉,血直往外渗。我问他疼不疼,他眼中含着泪,说疼。我问还练不练,他大声喊,还练!当时我好心疼,因为我也是做爸爸的人。后来我用碘酒给他消毒,郑李辉咬着牙,双脚乱蹦乱跳,一下子痛得眼泪满眼打转,始终没有哭出声来。坚持了一个冬训,郑李辉稚嫩的小手上结满了像老农般厚厚的老茧。”

郑李辉是那种接受慢,但一经接受就永不忘记的孩子。

在训练郑李辉练习山羊时,练习了一个多月,郑李辉只能做1个全旋,颜教练当时真是急死了。颜教练一次次耐心地给他讲解全旋技术的动作要领:“撑手快,放手迟,顶肩梗头脚远伸,身体像个‘伞形转。”郑李辉抬着头,瞪着眼睛,皱着眉头望着,跟着颜教练反复背诵,终于记住了要领。接下去郑李辉又反复琢磨,认真训练,两个月之后,他就能在山羊上完成21个全旋了。一年半后,在沔阳剧场搞体操表演时,郑李辉一口气表演了138个全旋,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全体起立为他加油。

郑李辉训练上这样坚强,内心还是个感情很细腻的孩子。他依恋父母,依恋教练,也依恋大双小双这两位兄长。1989年大双小双被国家体操队选走后,郑李辉觉得空落落的没了依靠,在回仙桃过春节时,怎么也不肯返回武汉了。他父母没办法,只好把颜教练请来。经颜教练再三开导,又专程去了一趟武汉,找方家明教练谈郑李辉的心事,才解决了问题。

郑李辉不管是从省队还是国家队回家过春节,初一的早上都来到母校的体操房训练。每次回仙桃,郑李辉总是先去看望颜教练,然后到母校看望其他教练,帮助辅导一下小队员,这已成为习惯。他有几位孩提伙伴已成为母校的体操教练。郑李辉和他们在一块总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心。

颜教练有个新西兰弟子叫帕瑞克(Patrick),训练时对他说:在新西兰国家体操队陈列馆里,有俄罗斯、美国、日本、罗马尼亚等一些世界体操名将签名的体操服,但是没有中国队的。言下之意想要一件,又怕为难颜教练。颜教练便私下要郑李辉想办法寄来一件。郑李辉马上弄了一件印有悉尼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冠军图像的中国队队服,又不厌其烦地找李小鹏、邢傲伟、黄旭、杨威、肖俊峰等伙伴一一签名,给颜教练寄来。在帕瑞克回国时,颜教练郑重地送给了他。帕瑞克得到这件极其珍贵的礼物不知有多高兴,表示回国后,一定陈列到新西兰国家体操队的陈列馆中。

郑李辉第一次知道亚运会是1990年,他只对大双、小双哥哥感兴趣。大双、小双哥哥得了团体冠军,他高兴得手都拍疼了;小双哥哥得了自由体操冠军,他高兴得跳起来了。其他人一概不认识,也不想去认识。

郑李辉第一次知道奥运会是1992年,那时他关心的也只是他的大双、小双哥哥。看电视直播时,教练方家明告诉他:“奥运会是一个很大的比赛,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比赛,能参加的人就很了不起了,拿金牌就更不得了。你小双哥哥就拿了奥运冠军,成了全世界最了不起的人。你要向小双哥哥学习,将来当奥运冠军。”从那时起,参加奥运会、当奥运冠军,就成了郑李辉心中唯一的梦想。

有了梦想,有了目标,想家的念头就慢慢丢掉了,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了。有一次,郑李辉单独练双杠时脱手,头碰到器材上,肿起的疙瘩足有鸡蛋那么大,他忍着剧烈的疼痛,仍然坚持训练,至今还留下了经常头痛的毛病。

还有一次,郑李辉训练时,由于用力过猛,不慎受伤。拍片后,医生的诊断是:锁骨撕裂,不宜再练体操。教练把他父母找去商量,但郑李辉不甘心半途而废,仍要求坚持训练。家长和教练只好商量:缓练上肢,先练其他动作。几个月过去,奇迹出现了,郑李辉撕裂的锁骨慢慢愈合,他又恢复了正常训练。

三、主力位置是靠自己拼出来的

1995年元月,郑李辉首次入选国家队。这让他离世界冠军梦又近了一步。可进国家队不久接连而来的打击,使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当年全国城运会上,郑李辉赛前受伤,导致比赛失败,随后国家队以“基本功不扎实”将他退回湖北省队。

离开北京时,一直对郑李辉十分关心的师兄李小双告诫和鼓励他:“回去后好好练,千万别灰心,我相信你明年还会回来的。有困难时一定要顶住,要拼,主力位置是靠自己拼出来的!大双身体条件那么差,还不是拼上来了。”小双哥哥的肺腑之言让郑李辉受伤的心感到了抚慰。

机会终于再次降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1996年12月26日,湖北省体操队接到国家训练局发来的传真,通知杨威、郑李辉12月28日到国家体操队报到。省队教练方家明带着郑李辉和杨威来到北京。可又是所有的教练都瞧不上郑李辉,后来通过李小双推荐才勉强留在了国家队。郑李辉重返国家队后,在肖荫春教练组中训练。郑李辉对体操真是太喜欢,太投入了,训练得连总教练黄玉斌都嫌多了。他每天都是被黄玉斌赶出训练房的。谁都不知道,郑李辉刚到国家队时天天练得尿血啊!好强的他除了在电话里对方家明教练说说,没对任何人讲过。他是那么认真,对自己那么严格,与教练的配合是那么协调。

意外出现了。一个教练在帮他压韧带时,不慎压伤他的腰肌,痛得他站不起来了,医生说起码要半年才能恢复。然而,当时离七运会越来越近,带他的肖荫春教练几乎是“强制”性地对他说:“你决不能歇,你必须站起来!你还想不想在国家队呆下去?”

郑李辉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灰心极了。他想:“刚来不久就受这么重的伤,肯定在国家队呆不住了,回去后怎么练?”又是李小双来给他打气,让他重新鼓起信心。小双说:“你别信队医的话,我们运动员的命没那么娇贵,我受过的伤比你重得多,还不是照样拿奥运冠军。你睡几天就起来练,背部力量加强了,伤就好了。不信,你试试看。”

两周后,郑李辉强撑着爬起来,练习慢跑。一开始腰部巨痛难耐,后来整个背都麻木了。睡下后,钻心的疼痛让他整夜难眠。一连几天,疼痛不见好转,好多次他都想放弃恢复性训练,放弃体操生涯,但是他还是挺过来了。

肖荫春很注重抓能力训练,训练强度大,有“魔鬼教练”之称。郑李辉的伤痛未消,便被他拉入强化训练。一天,郑李辉的连套动作没过关,被罚中午继续练。在空无一人的体操房,他躺在海绵垫上,饥饿与腰痛使他备感委屈。下午肖荫春来了,要郑李辉继续做单杠连套。郑李辉做后翻两周越杠,抓杠时老是怕摔,怎么也做不好。肖荫春要他离开单杠再做半小时的倒立。队友们又下训练课了,体操房就剩肖荫春陪着郑李辉练。郑李辉决定明天就回湖北,这最后一堂课不能这么窝囊。他一赌气,在单杠上居然连做四次后翻两周越杠、抓杠都成功。离开体操房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晚餐后,郑李辉向肖荫春提出“不练了”,但他很快被肖荫春说服:“你的后翻两周能在昨天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连做4次成功,说明你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不练了,你这么多年吃的苦就白费了。”第二天,当郑李辉满怀信心再上单杠做后翻两周时,意外又发生了,头撞杠后挂摔在杠上!若不是肖荫春眼疾手快,在郑李辉从空中砸下来的瞬间推进一块海绵垫,他不死也会丢掉半条命。经此惊吓,师徒俩都害怕了。怕归怕,练还得练。半年后,郑李辉腰伤痊愈,训练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郑李辉向世界高水平冲击时才发觉自己天生不作美,双膝有点O形,空中动作很难并成一条直线。他的踝关节小时候就很硬,十年来他就是靠“压”将锄头脚形硬压下来的。除了在训练课上压,他平时吃饭、看书、做作业甚至睡觉都是跪着压脚。膝关节没办法压,他琢磨着用绳子绑。于是,每天入睡前,他悄悄用绷带捆住双膝,捂上被子。一开始他绑得太紧,早上起来双腿肿得厉害,走路都困难。后来他悟出些道理,绑得松紧得当。几个月后,他的这一秘密才被教练白远韶发现。

教练问队医,这种方法是否有用?队医说:“从没听说过有这种方法。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有害无益。”

但是,郑李辉坚持他的土办法,因为他在训练中双膝并直的感觉比以前好多了。

四、“我一定要真正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1997年8月,瑞士世锦赛和意大利世界大运会同时进行,郑李辉憋足了劲,准备在世锦赛前的选拔赛上搏一把:他太渴望参加世锦赛,太渴望在国家体操队的金牌墙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体操队这次没有选拔组队,而是直接兵分两路去瑞士和意大利。郑李辉被分在大运会一组,他好灰心好失望。但他在西西里岛仍然努力拼搏,用高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获得男团金牌、个人全能金牌和单杠银牌。

1999年10月,世锦赛在天津举行,中国队的目标是要在团体赛上打败强大的俄罗斯队,为在奥运会上夺得这枚分量最重的金牌打下基础。郑李辉立誓要打进团体主力阵容,在昆明全国冠军赛暨世锦赛选拔赛上,他发挥出色,个人全能仅次于杨威而获银牌,他满以为凭此成绩就能进入天津世锦赛的主力阵容了。《湖北日报》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了杨威、郑李辉可作为主力参加天津世锦赛。然而,公布名单时,他只是替补队员。

那次,男团获得了金牌。当他和队友们一起上台领奖时,那一刻他的心如刀绞,他觉得自己没有比赛,没有为这枚金牌出力,自己是“不劳而获”!他心中暗暗憋着一股劲儿,今后要在训练中更加玩命地拼!他对好友鲁佳说:“我一定要真正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郑李辉的床头,贴着一幅他自书的警语:“自信使人成功,努力做到最好,永不放弃!”这是郑李辉的心得,也是他的座右铭。

世界冠军李敬曾说:“整个国家体操队我最佩服的就是郑李辉,他是被我判了‘死刑的,这样的身体条件没想到竟然能练到这个地步,太不容易了。”

白远韶教练曾对颜永平说:“郑李辉的确不错,是个了不起的小伙子!凡是大赛当前,他从来不去计较个人得失,总会一拼到底,不管多难,他也决不放弃!颜老师,您应该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啊!”

五、彭友平慧眼识璞玉

杨威比郑李辉小两岁,出生于1980年2月8日,父母都是工人。

杨威小时候,爸爸妈妈都在仙桃化肥厂工作,爸爸常年在外跑供销,妈妈“三班倒”,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他。小杨威未满一岁便断了奶,羸弱的体质使得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发低烧,中药、西药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上幼儿园时,不但是班上最瘦弱的一个,而且双臂明显比其他小朋友长出一截,活像个瘦猴子。望子成龙的杨元品经常为儿子发愁:这孩子长大了会不会有出息?

1985年,沔阳县青少年业余体校体操班的教练彭友平与教导主任颜永平到新生街小学挑选体操苗子时,发现了体操英才杨威,发现的过程很有几分偶然。

那时,小杨威正在城区新生街小学学前班读书。颜永平、彭友平经过一番考察,没有发现目标,正准备离开时,彭友平有点不甘心地回头一望,目光刚好落在一个瘦小的男孩身上。只见他坐在最后一排,双手背在背后,胸部挺得高高的,好像等着教练来选他。

彭友平觉得这孩子蛮可爱,就笑着叫他站起来。只见他上半身形体特别,手臂直距长度比身高长5厘米。彭友平走上前去用手把他的胳膊伸了伸,肩膀量了量,胸部瞅了瞅,臀部摸了摸,只觉具有臂直、肩宽、胸厚、臀小的特点。这孩子就是小杨威。彭友平托起小杨威悬于单杠上,让他做引体向上动作,他竟连拉了8下。膀劲真不赖!二位教练认定小杨威是株好苗子,当场决定将小杨威收入门下。但他的双腿腿形不直,呈X形,有人认为没有前途。但彭友平认为:手臂长,体操动作造型美观,这是天赋,是后天无论如何也训练不出来的;上肢劲大是练体操的一大优势,腿形不佳的缺陷可以通过锻炼来补救。十全十美的苗子毕竟凤毛麟角。于是立即向家长发出“录取通知书”。

小杨威的家里一接到“通知书”,便发生了内战:父亲杨元品,时任县中南麦芽厂供销科长,常年在外跑业务,见识广,心胸宽,加之又是单位的业余篮球队员,内心比较支持。爷爷是名老公安,在一个看守所当所长。也希望孙子学点功夫,将来成长为一名男子汉,像现在这样太羸弱长大了有什么用?可是母亲肖冬新坚决反对,认为学体操不但辛苦,而且危险性大,万一练不出名堂,儿子的学业荒废了,考不上大学,将来怎么找工作?

父亲想出和解办法,试探性地征求小杨威的意见:“威威,你说呢?”

年仅5岁的杨威,身体瘦得像猴子一样,连体操的气味都没闻过,竟然脱口而出:“我愿意学体操。”

父亲听了儿子的话,便劝说妻子:“我看就让孩子先学两年看看吧!他年纪还小,万一不行,读小学就转行!何必开头就为难他呢?”

母亲觉得也有道理,点头同意了。

自此,小杨威走进了体操的大门。

六、一个冬天的早晨,小杨威不见了

业余体校距离小杨威家约有1公里路,杨威同其他读学前班的小孩一样,早晚由父母接送,这已成为常规。

第二年下学期,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杨元品一觉醒来,准备送儿子上学,却发现儿子不在床上,顿时急出了一身冷汗。“儿子到哪里去了呢?”他一边想,一边叫醒妻子,分头去找儿子。当杨元品骑着自行车赶到体校时,乖乖!一眼看见小杨威正在操场上跑步,头上冒汗,气喘吁吁。杨元品激动地跑到儿子身边,一把抱住,热泪盈眶,嗔怪道:“威威!为什么不叫爸爸送你?你小小年纪一路走这么远,到了学校还要跑步,挺得住吗?”

小杨威认真地说:“爸爸! 彭老师说我身体瘦弱,必须加强训练。要我自己走着上学,锻炼腿劲,让身体变强,为学好体操打基础!”

“好样的!孩子,你一人走着上学,爸爸不放心。我看这样吧,爸爸每天早晨骑自行车护送你,你就跟在爸爸车后小跑,行不行?”

“行!”小杨威高兴地答应了。

那时,从仙桃城区沿河大道到体校的路上,每天早晨总有一个大人慢骑自行车,后边跟着一个小男孩在跑步。那就是杨威父子。

一次,彭友平带领7个孩子练习单杠,不经意间,他发现铁杠上有斑斑血迹,拿出手绢一擦,竟是殷红的鲜血。“谁的手流血了?”没有人吭声。彭友平说:“都把手伸出来给我看看。”6个孩子齐刷刷地将手伸出来给老师看,只有杨威将手藏在身后,低着头。彭友平一把扯过杨威的胳膊,翻开紧握的小拳头一看,磨破的两手掌心在流血。彭友平气急了,扬起巴掌便照着杨威的屁股来几下,“流这么多血也不吭声,‘闷坨子。你早说,我们今天可以练别的项目啊!”杨威却像没事似的说:“你不是要我们吃大苦、耐大劳吗。我忍得住。”彭友平一听,眼圈都红了,多有志气的孩子啊!第二天早上,小杨威的手肿得像馒头,捏都捏不拢,还跟着别的孩子一起练跳马。教练和小朋友叫他别练,等伤好了再说。杨威还着急地说:“等伤好了,我就赶不上你们了。”杨威练功辛苦,他妈妈心疼极了。杨威却劝慰妈妈说:“我撑得住,苦的时候只要一咬牙,就挺过去了。”

这就是在彭友平的训练下,杨威养成的吃大苦、耐大劳的坚强性格。

七、绑腿整形法与培养“四股气”

杨威10岁时仍然细胳膊细腿。膝盖骨比较大,两条腿老是伸不直,正看呈X形(俗称外八字),侧看呈弓形,倒立时并腿动作一点都不美。为给杨威整形,彭友平到武汉咨询同济、协和医院的教授及当地著名武术师,又受到中国古代妇女裹足的启示,设计出“绑腿整形法”。彭友平把杨威接到自己的单身宿舍,每天睡觉前,用纱布将杨威的双腿绑上,有时还压上很重的东西。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杨威双腿麻木,彭友平为他按摩半小时,才能迈步。

在训练强度、力度、速度上,一般人也难以理解,甚至感到不可思议,说这哪是在整形,简直是摧残。还有的说,杨威的腿肯定要报废。彭友平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杨威的母亲把儿子拉了回去,坚决不让练了。彭友平“四顾茅庐”接回了学生。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和超人的胆识,才铸就了杨威的一双铁腿。至今杨威腿部的力量还居世界一流呢。

彭友平的“绑腿训练法”成功了,一时传遍天下,甚至令大洋彼岸的同行们也喝彩不已。“绑腿法绑出来的世界冠军”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彭友平说:“其实绑不起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绑来提醒杨威,时时刻刻记得自己要站直。”

彭友平研究过许多运动员的资料,发现好多功底扎实的运动员在大赛中遇到强手,一招失误,整个精神防线就崩溃了。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就是输在心理上。他认为,一个竞技体操运动员在心理上必须具备“四股气”:即无所畏惧的勇气,气势逼人的霸气,敢为人先的“狂气”和永不服输的“犟气”。

因此彭友平在启蒙训练中十分注重锤炼小队员,培养过得硬的心理素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有意让小运动员拼杀强手,鼓励他们在挫折和失败中奋起。

在训练过程中,彭友平还引导学生观看国家队员夺冠摘金的影像,让学生感受到荣誉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喜悦和尊严,从而培养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

他注重言传身教,陪练到底。还采用编儿歌、配乐曲等多种形式,鼓舞士气,充分调动学生练功的积极性。

在他的打磨下,杨威成了一名“比赛型”选手,一遇大赛就兴奋,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样奋勇向前,愈战愈勇。

1987年,杨威年仅7岁,在武汉举行的湖北少儿体操赛上,小杨威首次代表仙桃市业余体校参加比赛,夺得男团冠军,三个单项季军,个人全能第4名, 引起省队教练的注意。1989年,年仅9岁的小杨威,代表湖北省队参加在山东泰安举行的全国少儿体操锦标赛,一举夺得1金3银2铜6枚奖牌。不久,又在全国城运会上夺得团体银牌,八运会上捧回团体金牌。真可谓战果辉煌。

大家都以为这下杨威可进省体操队了。谁知暑期集训结束后,杨威因X形腿被退回仙桃。美与力是体操的生命,光有力,没有美怎么行?

杨威的爸爸回到仙桃,一屁股坐在体操房的垫子上,把一包香烟都抽完了,一个劲地说:“这还不气人,我的娃这么刻苦,这么优秀,得了这么多全国冠军,省队不要我的娃,老子坚决不叫儿子练体操了。读高中、上大学去。我就不相信我的娃离了这体操不能生活。”颜永平和彭友平劝他:“省队不要,其他地方要不要?到体院去,文化不丢,又练了体操,就是练不出体操来,体院毕业,也是大学生,能武又能文,不好吗?”好不容易把杨威爸爸的工作做通了。

那时候,丁霞鹏因病退居二线,颜永平和彭友平一起带着杨威、林森等一批队员到武汉体院去,别的队员都收下了,只把杨威退回来了。丁霞鹏为弄个明白,拖着病体,冒着酷暑,亲手把杨威带了一个暑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检测。最后确信:彭友平对杨威的训练是过硬的。

1990年10月,丁霞鹏舍下一张老脸,和颜永平一起,带着小杨威,再次去找在武汉体院当体操教练的儿子丁杰。他们是12点半到的,为了不打扰儿子、媳妇午休,身患重病的老父亲一直在门外等到下午3点钟,才堵住上班出门的儿子。

丁杰说:“爸爸,你怎么来了?他们才把冯超、刘洋等一批队员送来,我都收了。我早就说过,杨威X腿形,练不出来的。”颜永平激将丁杰说:“看在你的老父亲年近花甲、重病缠身、一生痴迷体操的份上,你就收了杨威吧。你把杨威拿在手上练几个月,如果不行,再退回,我们没有意见。你不要只看外表,这个孩子真是蛮可爱,他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别的孩子远远不及的。你带一段时间就知道了。”丁杰没有办法,他要上班了,只好把小杨威带到体操房,看了杨威表演,对杨威说:“你是很不错。不是我不要你,体操是美与力高度统一的一门艺术,也是最残酷的一门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最难与最美。你这双X腿会让你吃尽苦头的。你以后就是练出了和别人一样的高难动作,由于体形美的不足,别人也不会把冠军给你,除非你用比别人高出许多的功夫来弥补美的不足。这样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付出了也不一定有回报,风险太大了。”没想到小杨威嘴里突然蹦出了一句话:“叔叔,我什么都不怕,只要你收下我。”除了一双X腿,丁杰实在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他被杨威的可爱打动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长得瘦瘦的、手臂长长的、膝盖骨大大的丑小鸭。

八、武汉体院温暖的家园

在武汉体院,教练丁杰共带了5个小队员。由于学院规定半天上课半天训练,出早操就成了重要的一课。每天5点多钟,教练就把队员们叫起来,直到8点才结束。下午的训练经常是天快黑了才下课。训练晚了,食堂关门了,丁杰就把孩子们带回家,亲手做饭给他们吃。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丁杰就像他的父亲丁霞鹏一样,不但是教练,还是这些孩子们的家长。

一次,杨威在训练中受伤,丁杰买回一台周林频谱仪为他治疗。杨威小时候身体单薄,细胳膊细腿的,膝盖骨比较大,显得腿伸不直,做动作也不好看。丁杰便让他每天做深蹲,再给他压腿,不仅加强了腿部力量,腿上肌肉长结实了,腿伸不直的缺点也就自然矫正了。

科学系统的训练使杨威的成绩突飞猛进。

1992年,杨威参加全国少儿体操锦标赛,一口气拿了男子甲组全能、自由体操、跳马、吊环、单杠、双杠6个冠军,1项鞍马亚军。一颗新星迅速崛起。

少年冠军踌躇满志,却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了。几次都拿了全国第一,还需要刻苦训练吗?

有一回队里出早操,就差杨威一个人,丁杰派队长回宿舍去找。队长掀开杨威的被子,却发现他睁着两眼,望着天花板发呆,任凭怎么问,杨威就是一声不吭。队长无奈,搬来教练,丁杰软硬兼施,杨威油盐不进,死不开口。上午的训练,下午的文化课,杨威都没有参加。这样僵持了整整一个星期,丁杰实在忍无可忍,一个电话将他爸爸杨元品叫来,要他领儿子回家。

杨元品心急火燎赶到武汉体院,教室、操场、训练房,到处找不着儿子。在其他队友的提醒下,杨元品找到体院后门,发现儿子独自坐在东湖边,丢石子,看水泡泡。满头大汗的杨元品看到儿子如此悠闲,一股怒气往上噌噌直蹿,恨不得狠狠地揍他一顿。

“杨威,你不训练,坐在这干什么?”杨元品怒气冲冲地说。

“不干什么。”一副满不在乎的挑衅口气。

杨元品扬起拳头准备打下去时,看见儿子眼里噙满了泪水,于是扬在空中的拳头停住了。儿子从5岁开始练体操,9岁进省队,加上在体院的3年时光,自己给儿子的爱太少了。想想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年龄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杨元品禁不住心里阵阵发酸,他上前一把将儿子揽在怀里。

“爸爸,我想回家,我想妈妈。”杨威再也忍不住了,贴在爸爸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儿子,你的特长是体操,你现在已经是全国少年冠军了,要是半途而废,太可惜了……将来你当了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就可以上电视、上报纸、坐飞机……”杨元品为了劝儿子回心转意,简直有些语无伦次了。

杨威当时还不太清楚奥运会冠军的真正意义,可自己已是全国少年冠军了,他不知道这和奥运冠军有多大差别。不过,爸爸说当了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就可以坐飞机,那肯定很好玩吧。12岁的杨威回心转意了。

1995年10月,杨威代表武汉市参加第二届城运会,获得团体银牌和双杠第三名。这是他首次参加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全国同年龄组的佼佼者同场竞技,当他听到别人谈论的理想就是进入国家队,参加奥运会,15岁的杨威才真正明白了奥运会冠军的分量,他要开始奋进了。他立志要打进国家队。

九、曹庆敏的超极限训练

由于要赴美深造、执教,教练丁杰不得不为手下的5名弟子寻找出路。这时,省体工三大队体操教练曹庆敏正在为八运会选苗子,一下子看上了杨威。于是,1996年初,杨威重回省队。

曹庆敏说,体操是一项艰苦而枯燥的运动,没有什么所谓的天才,只有不断付出,刻苦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

刚从沙市调入湖北省体操队,曹庆敏暂时借住在体育馆内一座工棚似的平房里,杨威则在外间搭了一个床铺。武汉是火炉,夏天太热,房内如火焰般炙烤,蚊子嗡嗡叫,令人难以入眠,曹庆敏就把自己唯一一台电扇让给杨威吹整夜,自己却在火炉里苦熬着。

曹庆敏对杨威生活很关心,但两人却在训练上产生了矛盾。这天,为练习杨威的力量,曹庆敏让杨威练习15千克负重倒立。在体院时,杨威倒立时间最多3分钟,进省队半年,倒立时间逐渐增加,一年后加到了半个小时,不过,杨威还是忍住了。

做完倒立,曹庆敏让杨威接着做上杠动作。杨威站着没动。

“接着上杠,听见没有?”曹庆敏吼道。

仍然不动。

曹庆敏心里窝火:怎么,你以为我在害你呀? 体操哪一项运动能离开空中倒立?要想当世界冠军,体能不向极限冲刺怎么行?

一个16岁的少年,正处在逆反心理很强的阶段,又像懂事又像不懂事,在那种体能极限的考验面前,不可能一点都不反抗。

负重倒立半小时,别人都不练,就让我一人练;说是半小时,我都倒立两小时了,头也肿了,眼也肿了,别人都走了,就留下我,你要累死我?食堂快关门了,我都饿死了,你还让不让我活呀?杨威终于忍不住了,骂了一句:“日你祖宗!”人一发怒,就可能骂这句满口骚。其实不是骂人,只是一种发泄。曹庆敏也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见杨威不但不听话,还骂人,这还了得,便狠狠揍了他一顿。毛主席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武力面前,杨威不得不暂时服从,不得不忍耐着在生命的极限里煎熬。

曹庆敏是个单身汉,食堂没有饭了,你挨饿,我不挨饿?师徒俩闹过之后,曹庆敏就带杨威上馆子,尽点杨威喜欢吃的菜。杨威也不客气,闷着头狼吞虎咽。只有这时候,曹庆敏脸上才有笑容。吃完了,杨威闷闷地跟着曹庆敏回寝室。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

一次,天黑了好半天,体操房只有师徒二人,倒立完了,还要上杠,杨威又闷着不动。

“到底上不上?”?

还是不动!

“好吧,从今天起,罚你停训一周,写出检讨再说。”曹庆敏气呼呼地走了。杨威独自一人呆在体操房,觉得委屈透了:练体操整整10年了,拿了这么多冠军,还从没见过这种训练方法。想着想着,不觉悲从中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听说儿子停训,杨元品又匆匆赶到武汉。杨威无限委屈:我是个比赛发挥型选手,曹指导的训练方法只适合苦练型选手,所以这种体能训练方法并不适合自己。

在父亲的劝说下,杨威向曹庆敏解释了原因,曹庆敏爽快地接受了。不过,在杨威递交的认识书上,曹庆敏还是批注了一句:“你是教练?还是我是教练?”

杨威的犟脾气让曹庆敏深深领教了,但他还是由衷地喜欢上了这位有头脑、有个性的弟子。他坚信:以杨威的天赋、勤奋、头脑,走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指日可待!

在曹庆敏手下近一年的超极限训练,为杨威后来进国家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6年7月26日,杨威参加了在武昌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来自全国14个省、市及解放军队和北京、成都、上海体院的青少年选手进行了比赛。结果,八一队、广东队分别获得男、女团体冠军,湖北队获得女子团体亚军。湖北男团无名,只有杨威一人获得男子甲组跳马等3项冠军。赛后,国家体育训练局向湖北省队发来传真:“令湖北省体操运动员杨威于1996年12月28日到国家体操队报到。”

这一年杨威16岁。

十、由“普通班”到“重点班”

初到北京,国家体操队人才济济,杨威只能分到“普通班”,在河北籍教练肖元手下训练。在肖元手下仅受训3个月,1997年4月13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八运会体操预赛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杨威获得男团亚军,因病没有参加个人单项比赛;9月,在上海召开的八运会上,杨威获体操男团冠军。

不久,国家体操队进行调整,杨威以其精湛的技能、熟练的动作、潇洒的姿态,赢得了总教练黄玉斌的青睐。黄玉斌当即将其调到自己门下,从此杨威进入国家体操队主力队员之列。

这年10月,国家体操队调整工作刚刚结束,杨威即随中国体操队赴美,参加中美体操对抗赛,获得体操团体冠军。12月,他再次随中国体操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青少年体操锦标赛,连夺个人单项3枚金牌。

杨威所面临的第一场硬仗是1998年1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杨威在曼谷亚运会初次显露全能天赋,一举夺得团体和个人自由体操金牌、个人全能银牌。

比赛刚一结束,各报记者团团围住中国领队钱奎,纷纷询问有关杨威的比赛情况,只听钱奎激动得一口一个“可爱,真可爱!”地赞不绝口。他说:“小伙子真可爱,的确非常可爱!……因为,杨威毕竟只有18岁,进入国家队才两年,而且又是首次参加大赛,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杨威真是个好苗子!此次个人全能尽管只获得银牌,往后只要提高动作的规格,增加完美性和稳定性,奥运会上肯定会脱颖而出。”总教练黄玉斌也说:“杨威初出茅庐,就敢于挑战强手,稳定地发挥出最佳水平(六项无一失误),体现了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潜质,我们确实应该记住‘杨威这个名字……”这是多么富于感染力的话语啊!

从当晚起,各地新闻媒体对杨威进行了大量报道。

杨威以自己辛勤的耕耘,终于在强手如林的国家队站稳脚跟,并开始向世界体操的塔尖迈进!

十一、双子星会师悉尼

1999年10月8日,在天津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第三十四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名运动员,参加男女团体、个人全能和10个单项比赛的角逐。在男子团体资格赛中,中国队以230.546分的总分名列第一位,而杨威则以57.649的个人总分排名第一,自由体操、跳马、单杠3项闯入决赛,为中国队团体出线立下汗马功劳。这时的杨威,已经在国家体操队确立了绝对主力的位置。

可惜的是,杨威在决赛中失利了。10月14日,参加男子全能决赛时,杨威头一个出场。第一个项目鞍马,前面的高难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但做最后一组“正交叉”这个很平常的动作时,却把腿磕在马头上,导致下马心慌,落地时跨前一步,结果仅得9.612分,与冠军擦肩而过,仅获得铜牌。失败是成功之母!赛后,杨威自信地说:“失败并不可怕!我相信今天的失败,会换来明天的胜利。”总教练黄玉斌评价说:“杨威的特长是各个项目都没有明显的弱点,比较平均。在中国体操队中,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有记者曾问号称“中国体操王子”的李宁:“你能为中国队选手的实力排个名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最强者应该是来自湖南的李小鹏、湖北的杨威、广东的卢裕富。”

2000年悉尼奥运会。9月6日晚9时,中国体操队在悉尼集训地开会,高健公布进驻奥运村名单,9名男队员中李小鹏、邢傲伟、黄旭、杨威、肖俊峰、卢裕富进村,留下的是郑李辉、赵生、董震三人。7名女队员中留下的是白春玉。

郑李辉是一位有实力的选手。他心理素质好,各单项实力平均,动作质量又稳定,在团体赛中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这几年里,郑李辉拿过全国男团冠军,拿过世界大运会男团冠军和个人全能冠军。悉尼更是郑李辉的福地。2000年2月在悉尼举行的国际体操邀请热身赛上,他获得了男子个人全能冠军。他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获得了团体冠军,却没有想到出征悉尼,他仍然只是替补身份,而且是第二替补。。

准备进村的队员在欢声笑语中收拾行装,郑李辉一声不吭回到房间倒在床上,羞辱、失落、委屈和孤独,他只想哭,尽管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感觉,早已在这种感觉中学会了自我安慰,但他还是用被子蒙住头想大哭一场。

公布进村名单之前,他就不停地告诫自己:“没有你,肯定没有你!你别听!也别看!”然而他的眼睛下意识地盯着高健,脑中什么念头也没有。一整夜他都在怨恨自己不争气,明知道这一刻会来临,为什么真来时还这样难受?

次日下午10时,郑李辉很镇静地送队友们下车进奥运村。邢傲伟跟郑李辉是知心朋友,他伤感而无奈地说:“别难过,说不定还有机会进村。”郑李辉摇摇头,拍了邢傲伟一把:“进去后,加油!别牵挂我,下次奥运我一定要打进去。”

体操队进村了,偌大个集训地就剩4名备用队员和教练白远韶,孤寂和失落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上。午餐时,董震说:“吃吧,别跟自己过不去,饿着干吗。”

平素寡言少语的郑李辉接话说:“吃!化悲痛为食欲!”郑李辉从未仔细品尝这家中餐馆的饭菜是什么口味,因为平时训练太累,加上竞争压力太大和为控制体重,每个人都是在自助餐中挑挑拣拣吃上一轮。但现在4名队员都觉得所有的食物都特别好吃,郑李辉一口气吃了3轮,仍感到肚子没填饱。一连几天,除了调整性的训练外,4人都把精神寄托在“化悲痛为食欲”上。

9月10日晚,村里传出消息——卢裕富的颈部戳伤了,但没说伤势如何,也没说是否要换人,这对替补待命的队员来说是个极敏感的话题。他们从卢裕富受伤的动作分析,那只是个他们都遭受过的小伤,谁都能坚持住。但是第二天,白远韶教练改变了训练计划:原定于l2日才练的连套训练提前一天进行。白远韶实话实说:“我真不知道队里会不会决定换人,换谁去。我只是凭经验改变一下训练计划。万一要换人,明天进村,两个小时的车程,办进村手续又得几个小肘,肯定赶不上队里的连套训练。如果不换人,我们也要作好这种准备,因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时刻准备好,一旦需要,不但能顶得上去,而且也能在比赛中发挥水平。”

郑李辉在训练中有一种莫名的亢奋,一连串高难度的动作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连白远韶都觉得有些意外。

晚餐后,几个队友消磨时光打扑克,但都有些心不在焉。队里是否决定换人,此刻应当有消息传来。到熄灯睡觉时,白远韶说还没有消息。

这夜,郑李辉辗转难眠。参加奥运会是他多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他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血和汗。现在他离奥运会近在咫尺却进不去。几天来,他已接受了绝望的现实,想着下届奥运会而平静下来,但今天他的训练状态太棒了,他一点都不怀疑,只要能进村,他肯定能为全队建功立业。他想:“队里到这个时候还没有消息说换人,肯定不会换了。卢裕富的伤不会有大碍,他练得也很苦,这样的大赛他就是拼了命也能顶住的。再说就算真要换人,也未必一定会换我去,我是第二替补,卢裕富作为第一替补顶了董震,如果队里又考虑保单项,也可能会换董震进去。”

卢裕富受伤!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正、副主任张健和高健及总教练黄玉斌等人研究后,连夜召集运动员会议,征求大家意见:究竟由谁来替补卢裕富?

全场鸦雀无声,事关决定奥运金牌得失的关键一票,谁也不敢擅投。

一向称为“闷坨子”的杨威,此时站起身来建议:“我觉得如果求稳,换上郑李辉比较合适。”

“我同意。”话音刚落,黄旭支持。

“其他队员呢?”张健问了一句。

“同意。”其他人一起回答。

“好!就这样定了!”张健最后表态。

9月12日早晨,郑李辉正在朦胧中,被白远韶的叩门声惊醒,他一看表7点钟,心头一紧:“这么早,教练找我有什么事?”他从床上弹起身来打开门。

“郑李辉,收拾行李准备进村。”白远韶急促而严肃地说。

“什么?”郑李辉瞪大了眼睛。

“收拾行李,动作快一点,上午送你进村去。”白远韶说完带上门转身离去。

郑李辉愣了半晌,又拧腿又拍脸确认不是梦后,双拳紧攥只想发出怒吼,但他忍耐住了,他不能打搅队友的睡眠。他的幸福来得太突然,其他几个队友却无法得到。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悉尼这座城市显得格外美丽,郑李辉愿意独享这片刻的宁静之美。没有声张,他独自一人到体操房进行了早训练。

两次赛前换将,作为第二替补的郑李辉终于赶上了奥运末班车。

现在奥运赛场就在郑李辉的眼前,还有4天,他就要与队友们一起为团体冠军去拼搏。他明白高健主任那句话的分量。在这种节骨眼上换他上来,一旦有失,不仅会影响团体夺金计划,也会引起连锁反应。但是,郑李辉只有求战的热望,没有一丝怀疑自己能力的胆怯。

入村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郑李辉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一个全能型选手,我的特点是动作发挥稳定。虽然单项上没有顶尖动作,但我六项实力平均,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苦的任务。”

十二、双子星联袂建奇功

2000年9月13日中午,中国队适应比赛场地。全队按预赛的排兵布阵演练连套动作。

郑李辉的6个项目完成得很出色,包括几个平时练起来不是很有把握的高难动作。他的表现,让大赛前一直神色严峻的黄玉斌也不禁笑逐颜开。

回村的路上,邢傲伟说:“你今天真的好棒!我还担心你这几天在村外灰了心,没怎么练哩。”

郑李辉说:“前两天真的好心寒,但训练还是很玩命。我也没有想到还会有机会进来,可能是一到体操房就有一种拼命的惯性吧。这么多年来,我都习惯在灰心中去拼命练了。”

邢傲伟很理解朋友的话外音,他感叹说:“要是每个人都有你这种打不倒的精神,我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谁是我们的对手。”

2000年9月16日,男子团体预赛在悉尼超级圆顶体育场打响。中国-俄罗斯体操双雄正式摆开擂台,争夺王位。按规则,男子预赛既是资格赛,也是决赛的一部分。因为,要想进入男子6个单项的决赛,预赛成绩必须排在前8位;另外,团体总分将带入决赛,成为夺冠成绩的一部分。

中俄两队在前5个项目中杀得难解难分。中国队最后一项是跳马,这也是中国队的强项。李小鹏、肖俊峰构成了此项的双保险,他们两人分别是世锦赛和世界杯冠军。但是,意外再度发生,李小鹏落地不稳,一屁股坐在垫子上,仅得了9.225分。这是一个极低的分,李小鹏的失误给随后出场的肖俊峰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下马时,又是一个大跳,裁判只给了9.212分。邢傲伟出场,发挥也不理想。接连的失利已给尚未出场的队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再顶不住,中国队将与俄罗斯队在预赛中拉下较大差距,这样到了决赛时,比分将很难赶超。要知道,在体操比赛中,高手对阵,哪怕只是0.1分,也是一个极大的差距!

杨威出场了。助跑、起跳、腾跃,好!落地生根。

黄玉斌激动得上前一把抱住杨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计分牌显示:9.675分。杨威在自己的弱项跳马中,得分却是6位队友中最高的。

预赛结束,中国队以0.137分落后于俄罗斯队。

回到村里,体操队还是召开了紧急会议,张健面色冷峻,“为了确保男团金牌,一些不稳定的、为争夺单项冠军而使用的高难动作都得减掉,比如肖俊峰的900度转体。”“预赛中,肖俊峰做自由操时脚腕受伤。参加比赛已相当困难,实际上,决赛中,中国队只有五个半人的实力。因此,队里要求,这5个人尽量不要出现失误,争取全是有效分,如果决赛进展顺利,最后吊环和跳马,肖俊峰可以放弃。”

杨威心里沉甸甸的,千斤重担仿佛压了过来。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杨威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2000年9月17日晚,男团决赛开始。奥运会的紧张气氛此时到了极其严酷的程度,中国体操队从卢裕富替下董震,再到郑李辉替下卢裕富,数次临阵换将又引起各种传媒和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男团预赛排名落后于俄罗斯队后,体操队面临的压力之大,仿佛点火就炸。

郑李辉成为队内外焦点中的焦点人物。男子团体赛,是6名运动员都参加单杠、双杠、鞍马、吊环、自由操、跳马等6个单项的比赛,每个单项取5名运动员的最高分相加。领导担心,从未参加过世界正规大赛的郑李辉能否经得起决赛的压力,一旦他的失手引发全队相继失手,后果不堪设想。体操队有过这种教训,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单杠就是一人脱手掉杠后,引起3人相继脱手连续掉杠。为了不让郑李辉过于紧张,领导们将所有的压力都自己扛,黄玉斌等教练只是找郑李辉反复谈技术动作的细节和战术安排。

郑李辉明白团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他说:“比赛的规格越高,我在场上对动作的感觉就越清楚。等着看吧,我决不会让任何人失望。”郑李辉在决赛前夜的镇定自若,给全队缓解紧张的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6名主力队员,除了郑李辉外都是世界大赛的老手了,郑李辉都丝毫不胆怯,谁还怕谁?

决赛中,郑李辉上场时一往无前的气概极大地振奋了全队士气,尤其是在第二项自由操中,郑李辉一连串四个跟头的高飘空翻动作全部站稳,获得9.61的高分。俄罗斯队在中国队的步步紧逼中乱了阵脚,失误频频。中国队以较大的领先优势进入最后一项跳马。谁都清楚,中国队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第一枚团体金牌就到手了。教练们担心,这种领先会不会成为一种压力将我们的队员压垮?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以往的比赛中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运动员反而缩手缩脚,以致出现重大失误而功亏一篑。

又是教练黄玉斌,大胆安排郑李辉打头阵。第一个上场的队员虽难获高分,但他是否失误将给后面的队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影响。郑李辉在大家的屏息凝神中上场了,他深吸一口气,如离弦之箭冲向跳马,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空中翻腾后,落地时上身晃了晃但双脚生根似的站稳了! 9.6分,又一个高分!这是郑李辉平时比赛也很难得的高分。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黄玉斌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冲上去与郑李辉紧紧拥抱。随后,队友们跳得一个比一个出色。

赛后,邢傲伟对记者说:“当时就感觉到郑李辉上去把枪眼堵住了,我们哪有不狂冲的?”

2000年9月18日下午4时,决赛还在紧张进行。悉尼超级圆顶体育场早已成了沸腾的海洋。中国体操管理中心正副主任张健和高健早早来到看台坐定,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中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何慧娴也在百忙中抽身观战,女队全体队员都来为男子汉们摇旗呐喊。团体金牌,寄托了太多人的梦想和期望。

按照赛前作战布署,杨威身负重任,自由体操和鞍马均打头炮。中国队从第一项双杠开始,便牢牢坐稳了第一的位置。此时,预赛中春风得意的俄罗斯队正在单杠上忍受着折磨,名将邦达连科、涅莫夫下杠时均有小跳,从这一刻起,中国队就确立了心理上的优势。第三项自由操,杨威打头,出场一连串的空翻,高飘舒展,赢来满场暴风雨般的掌声。此项比完,中国队已领先第二位乌克兰0.414分,俄罗斯已排到第四,基本退出冠军争夺。接下来的鞍马项目,杨威再次首先出场。他深深吸口气,上马、旋转,越来越快,全场再度传来雷鸣般的掌声。最后两项吊环和跳马,中国小伙子们越来越轻松,完全成了表演赛。由于中国队5个有效分都很高,黄玉斌接到看台上张健的指示:身上有伤的肖俊峰出场亮个相即可,以免加重伤情。中国小伙子们互相击掌鼓劲,俄罗斯队的几个大牌队员却垂头丧气,被彻底击垮。当俄罗斯的邦达连科从鞍马上掉下时,他狠狠地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

最后一项跳马,心态轻松的中国队员竟然一扫预赛中的颓势,5个人全都站住了,231.919分!中国队以绝对优势夺冠,将苦盼了整整40年的奥运男子体操团体冠军奖杯捧在怀中。

雄壮的中国国歌响起来了,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夺冠的狂喜将在场所有中国人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杨威挥舞着拳头,“我们是最棒的,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时刻。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主教练黄玉斌被队员们抬起,抛向空中,他激动地说:“我们拿过世锦赛团体金牌、世界杯团体金牌、奥运会所有单项金牌,但一直与奥运团体金牌无缘,直到今天才实现了这个梦想,这枚金牌是我们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今天终于可以欣慰地说:我们没有把这个遗憾带入21世纪。杨威和郑李辉立了大功,关键时刻稳住了,他们高昂的斗志和超常发挥给全队以鼓舞,谢谢他们,谢谢所有队员。”

此次比赛如愿夺得团体金牌,中国体操实现了50年来的梦想。在总结会上,大家纷纷赞扬杨威在换人上起了关键作用,真可谓“一言兴邦”啊!张健主任感慨说:“我终于在退休之前,实现了最后一个梦想。”

幕后篇:把冠军送上领奖台的人们

一、仙桃体操之父丁霞鹏

没有丁霞鹏,就没有仙桃体操奥运冠军群。

没有丁霞鹏,就没有仙桃体操奥运冠军摇篮。

仙桃广大市民都这样说。

回顾仙桃体操事业的发展历程,可证此言不虚。如果把体操在仙桃的辉煌比作大海,那么,可以说这一切都滥觞于丁霞鹏。

1932年9月,丁霞鹏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市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受过良好教育,1954年7月,于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体育系毕业后,分配到沔阳中学(今仙桃中学)任体育教师。他多才多艺,教过俄语、英语、美术,当过班主任,还兼任过学校团委书记。

当时,丁霞鹏上体育课是学校的一道风景: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北风凛烈的冬日,他总是穿着一身褪了色的运动服走上操场,从最初的预备活动到下课前的整理运动,一环扣一环,一丝不苟地教练学生。当时他那矫健的身影和翩翩的风度,不知迷倒过多少姑娘。

1956年,中国体操队在全国巡回演出,宣传体操运动。同年,国家体委举行少年体操比赛;各省、市也相继建立了地方体操队。丁霞鹏四处收集体操资料、图片,又自己动手制作鞍马、平衡木,门前树杈上架一根木棍当单杠,在门框上系两根绳子挽在手上当吊环。简陋的器械,不但用于丁老师自己做体操运动,还吸引了小孩子们上去玩。丁老师就耐心地教他们。那时候贫穷、多子,没有幼儿园,没人管的小孩们,跟着丁老师翻跟头,免得打架闹事,家长们只图省心。后来看见翻得有趣,那些踢毽子、跳绳子的女孩,打陀螺、滚铁环的男孩也加入进来。

1957年,风华正茂的丁霞鹏因写了一张请求学校领导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大字报,而被打成“右派”。地主出身加右派分子,这样的身份在当时的处境可想而知。批斗、反省、劳动改造就成了家常便饭。从没有下过地的丁霞鹏在杜湖、沙湖、芦林湖劳动时,在烈日下和农民一样,打着赤脚挑着一百多斤重的草头,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丁老师仍然坚持着为体操事业培养人才的努力。1961年,荆州地区首届中学生运动会体操比赛,丁霞鹏带领学生参赛,取得了男、女团体第2名。曾义芳、谢芝群分别夺得男、女单项第一。有趣的是,文革中,体操被当作“封、资、修的洋玩意儿”被禁止,而沔阳中学却在演出“样板戏”的运动中继续着体操的训练。

1971年,沉睡了六年之后,全国体操比赛恢复了。同年,湖北省举办全省运动会,在这次盛会上,丁霞鹏认识了黄冈山区的体育教师许玉阶。就是这位山区教师许玉阶,要他的学生们在放牛时把老牛当平衡木,把小牛当跳马,在山坡上放羊时练山羊,居然培养出全国冠军。这便是小说《新来的小石柱》的原型。丁霞鹏震惊了:我应该比一个山区体育教师做得更好啊。

1971年6月的一天,一个平常的日子,丁霞鹏走进了校长左永发的办公室,希望下学期学校能开办一个业余体操班。左校长在外界一片非议中批准了丁霞鹏的请求。

1971年夏天,招收了汉江船厂的6个孩子和5个工人子弟,加上丁老师自己的儿子丁杰和女儿丁月,一共13人,组成了沔阳中学第一个体操班。

仙桃体操事业的艨艟巨舰,开始了她的滥觞之旅。

体操班最早的训练场地只有自己挖的沙坑和汉江的沙滩。一群孩子在丁老师的指导下,像孙悟空花果山上的猴儿们,翻腾、跳跃。翻累了、滚脏了,丁老师就带领他们跳进汉江里打鼓球(游泳)。后来,童德荣、巩会江就是这样由体操改行跳水,成为世界冠军的。

1972年 8月,丁杰代表湖北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少儿体操比赛,荣获男子吊环第3名,自由体操第5名。此后不久,丁月在湖北孝感举行的全省体操邀请赛中,获女子高低杠第二名,为沔阳夺得第一枚银牌。

1972年,沔阳县正式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

1974年5月,沔阳县体委创建了青少年业余体校。因为没有校舍、场地,体校四个班中只有乒乓球班设在体委大本营,其他三个班分设于城乡两个学校,其中体操班仍然设在沔阳中学内。

1975年的一天,左校长找到丁霞鹏说:“丁老师,你和学生们天天在露天训练也不是办法。学校有一间勤工俭学用过的猪圈,小是小了点,名字也不好听,可毕竟能遮风避雨。你收拾一下,将就着用用吧!”

仙桃第一代体操训练房就这样在猪圈里诞生了。

让丁霞鹏颇感意外的是,时任沔阳县委副书记李培斌听说这件事后,亲自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体操班。这一送带动了县委机关不少干部也跟着把子女送进了体操班。

在一些机关干部和家长的热心帮助下,器械也添置了一些。特别是来自武钢汉江船长的魏厂长和师傅们,他们热心快肠,心灵手巧,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体操班制造了单杠、双杠、高低杠、平衡木和一副可升降的吊环。制器械的材料,有些是汉江船厂无偿的援助,有些是丁老师用自己菲薄的工资,亲自到废品收购站买来的。

1975年,全省举行少儿体操比赛。丁霞鹏带队到来,却未能参赛。因为这一次比赛,是以地区为单位组队参赛,而代表荆州地区参赛的是沙市队。丁老师只好带着孩子们住进了旅馆潮湿的地下室,中间拉一块床单隔开男、女生。孩子们睡在行军床上,自己则靠在房门口守夜。为了让孩子们高兴,丁老师还去买了几个土梨子,给孩子们两人吃一个,你一口,我一口,一边玩游戏,一边讲笑话。白天,除了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丁老师还要找组委会的领导磨:“我们这么远把孩子们带来,总不能就这样回去吧。孩子们练了几年,让他们表现一下吧!”最后大赛组委会同意,沔阳县体操队进行测试表演,不计成绩,不计名次。表演之前,丁老师高声对孩子们说:“你们一定要好好表演,把看家本领拿出来,为沔阳争光,为学校争光,为父母争气!”小队员们的精彩表演,博得全场掌声迭起。表演后,组委会安慰丁霞鹏说:你们队的确比我们所有的队都强,没让你们参赛拿冠军是我们工作的失误。不要气馁,以后一有赛事我们就通知你们参加。是金子总是埋不住的。

猪圈里练出了一支让同行不可小觑的精兵。

1976年8月,在宜昌举行的全省少儿体操比赛中,沔阳中学男、女体操队双双荣获甲组团体冠军,何红武、童德荣一举囊括了男、女两组的全能第一。

这次比赛过后,学校为体操班在学校礼堂腾出一间教室那么大的地方做训练房。不久,县委书记黄铮决定:将沔阳县工人俱乐部划出一半的面积和资产给县体委,原属于俱乐部的灯光球场也移交给了县体委。1977年下半年,黄铮书记批准拨专款4.8万元盖了一座简易体操房,1978年春交付使用。在当时,4.8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个小县城花那么多钱建一座体操房,这需要何等的胸怀和眼光!军人出身的县体委主任万家金,还四处奔波,为丁霞鹏平反,摘掉了右派帽子。当时还是吃饭靠粮票,为了保障小运动员们的营养,县体委区别情况对小运动员们给予钱粮补贴。

这支从养猪场里练出来的体操队,正在逐渐踏上健康发展的成功之路。而她的创始人丁霞鹏的身体健康却因肾病而每况愈下。1989年他改任名誉校长,校长由自己的学生颜永平接任。

在1990年的伊朗德黑兰国际跳水比赛上,丁霞鹏的弟子巩会江连夺3枚金牌,一时名声大噪。但丁霞鹏还是感到很不服气:同样都是他的弟子,怎么就能出世界跳水冠军,而不能出世界体操冠军呢?他多么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弟子能站在世界体操冠军的领奖台上啊!

1991年,丁霞鹏的肾病发展成肾衰竭(俗称尿毒症),已经获得亚运冠军的大双小双来看恩师,像儿子一样拿出自己的积蓄为恩师治病,让恩师尽快好起来,并保证在明年的奥运会上一定捧个金牌回来,献给恩师。

1992年7月25日,李小双、李大双带着恩师的理想和祝愿踏上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赛场,夺得自由体操金牌、男子团体银牌,一举成名。丁霞鹏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当大双小双从巴塞罗那凯旋,把奥运金牌递到丁老师手上时,已是病入膏肓、生命垂危的丁老师感到无比幸福,无比高兴,一把搂住大双小双,含泪说:“我有生之年,看到你们夺得奥运金牌,死而无憾了!”

市里举行欢迎小双、大双兄弟俩凯旋的庆功酒会,市领导特地派人把丁霞鹏从武汉医院接回来。就在这次酒会上,丁霞鹏当着市领导和体委主任的面,提出了最后的要求:“仙桃体操发展到今天,太不容易了。你们一定要像当年支持我一样,继续支持小颜他们的工作,让我们仙桃多出几个像小双、大双这样的世界冠军。”

仙桃人民,仙桃县政府,对病中的丁老师非常关心,组织上拨出专款,强令丁霞鹏去武汉治疗;1992年6月为丁老师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生日祝贺。

丁霞鹏在最后的日子里,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双小双:“在你们的身上,凝聚着祖国的希望,也寄托着我的理想。你们不要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待,全力进取,要让祖国的国旗和国歌在世界上空飘扬!”

1993年元月28日,丁老师带着幸福,带着满足,带着对体操的无比眷恋,带着对弟子们的美好祝愿,带着人们对他的无限崇敬,踏上了一条通往天堂的不朽之路。小双、大双一步一跪拜,依依送别恩师……

二、第二代教练颜永平

沔阳体操的兴起,感动了省体委的领导。当时省体委分管全省业余训练处的熊纯真和胡庆余二位同志,到沔阳考察后决定,由沔阳县政府承办1980年全省体操比赛,比赛定在5月份举行。这是沔阳县首次接纳省级大赛。赛前大量的筹备工作,忙坏了县体委。体委人手少,就和教育局协商。颜永平曾在华中师范学院专门进修过体操,这么大的体操赛事,教育局首当其冲就抽了他去帮忙。颜永平的工作热情、办事能力、吃苦精神,给体委领导和丁霞鹏留下了深刻印象。比赛一结束,丁霞鹏就把颜永平借来当助手,半年后正式调入。

早在1968年,丁霞鹏在沔阳中学带初二班主任时,颜永平就是他的学生。当时的颜永平,因为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又是国民党员,虽然在1949年选择留在了大陆,在沔洲小学当了一名教师,并于1954年病逝;尽管母亲家是革命家庭,有个舅舅还跟毛主席办过延安报;仅在婴幼年与父亲相处了不到三年的颜永平还是背上了沉重的出身包袱。尤其是颜父殁后,颜母保留了丈夫的一套国民党军装以作纪念,而这军装在60年代被人发现而抄没,颜家的政治问题从此更加严重。为了保护孩子,颜母将儿子的原名邓荆州改为颜永平,不求荣华富贵,只求一个平安。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让颜家母子更是日子难挨。是丁老师勉励年少的永平要树立生活的坚定信念,无论生活对你多么不公平,你都不要灰心,只要你踏踏实实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成绩,总有一天,人们会承认你,会尊敬你,那时你的人生就会灿烂起来。后来,丁老师还夸他颇有体育天赋,推荐他当了班上的体育委员。1973年,上山下乡的颜永平由贫下中农推荐到沔阳师范体育班学习,长于球类和田径项目,毕业后当了一名体育教师,1977年到华中师范学院专门进修过体操。

这时的中国已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人才流动,或发财,或仕途,具备年轻与知识优势的颜永平面对的是更多更好的人生发展机会,而进入党政部门当干部的机会更是真实地摆在了他的面前,当时不少朋友劝他服从县委的决定,去当干部。颜永平面对许多人求之不得、从此可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一次际遇,却作出了令人不解的选择,他说:“还是让我继续搞体操,当教练吧!”

当时的体校,仅一个体操班,仍旧没有专门的校舍,只在沔阳县工人文化宫后面的空地上建了个简易的练功房,利用篮球场的看台封砌而成的几间小房借以安身。教工则只有丁颜二人,丁霞鹏任校长兼教练,颜永平任助理教练兼生活管理员。

条件简陋,志向却高。随着比赛规格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口号不断升级——由“冲出沔阳,走向湖北”,进化为“冲出湖北、走向全国”,进而变为“冲出中国,走向亚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高谈阔论不仅写在墙上,还要孩子们边练边背,牢记在心,成为鼓舞孩子们刻苦训练的动力。

什么叫“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也只有丁、颜和那一群练体操的孩子们体会最深。

夏天,简易体操房上的油毛毡被烈日晒得往下滴油,孩子们练着练着,手心沾上沥青,就用垫子上的一窝窝汗水去洗。

冬天,外面下着雪,结着冰,教练和队员一进体操房就换上体操服,练得汗流浃背。练习单杠向后大回环时,年纪小的孩子,戴上护掌那小手就握不住单杠了,只好光着手练,那冰冷、坚硬的单杠,把小小的手心磨破了,露出鲜红的嫩肉,鲜红的血凝固在单杠上。

李小双后来告诉我们:掉一块皮算什么?在冲击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路上所受的伤痛,何止是掉一块皮的十倍、百倍啊!

训练中,丁老师要颜永平坚持做两件事:第一,每天清晨带学生长跑,从体操房到杜台分洪闸,来回十多里。长跑是提高孩子们的肺活量、增强身体耐力和腿部爆发力的重要手段,更是磨炼意志的好途径。第二,每天提前半小时进体操房,最后一个离开。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几年。因此,人们习惯称颜永平为“活闹钟”。

训练结束后,颜永平还要辅导、检查孩子们的文化课作业。没有家长接的孩子他就负责送回家。大双小双就是在颜叔叔的自行车上长大的,所以对颜叔叔的感情特别深。1983年,丁、颜二人把大双、小双送到省队去,离开的时候,大双、小双含着眼泪拉着颜叔叔的手不肯放。孩子太小了,还不满10岁啊,颜永平便留下来陪了两个多月,又当爹又当妈,吃喝拉撒睡、洗澡洗衣他全包了,直到双胞兄弟的妈妈在省城找到一份临时工,有了落脚的地方,接管兄弟俩为止。

丁老师去世后,颜永平肩负着恩师丁霞鹏交给的重任,继续着丁霞鹏未竟的事业,推动着仙桃体操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993年夏天,天津春合体育器材厂给仙桃发来的一根平衡木运到了武昌火车站。为了省钱, 颜永平硬是冒着四五十度的高温, 连5分钱一杯的酸梅汤也舍不得喝,把一丈多长、100多斤重的平衡木,徒步从武昌扛到了汉阳,换上公共汽车运回仙桃。

他所训练的学生都是不到10岁的孩子,他除了当教练,还要兼做保姆,每天晚上都要亲自查房、巡铺、替学生盖好被子,从不知道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即使春节也不例外。只要体操房里有学生,他总是和学生在一起。碰上雨雪天,颜永平便用自行车送学生们回家。

在家里,颜永平不但不分担家务,还给妻子增添了不少麻烦。有许多孩子在他家吃过饭、睡过觉、尿过床,这些都要他的妻子照顾,而且还要妻子为孩子们辅导数学课。

三、第三代体操育英人彭友平

在仙桃体操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丁霞鹏正值壮年,颜永平刚刚三十出头,而师徒俩早已为仙桃体操事业的未来做着准备,他们商量着要培养一个具备体操运动员条件的人来做教练,这样更能适应日趋高难度的体操训练。这样彭友平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彭友平,1965年出生,1972年被丁霞鹏收为弟子。彭友平是个极具个性的人,是当时丁老师班上最优秀又最顽劣的一个孩子。有一天练柔软时,丁老师压在他身上,压着压着,受不住了,小家伙小屁股一撅,胳膊一使蛮力,把丁老师掀开,拿起自己的小衣服,飞跑出门,一边跑还一边骂:“你压迫老子,老子不跟你练了。”丁老师就叫儿子丁杰看住别的孩子,追!彭友平跑起来像只小猎豹,机灵得像猿猴,丁老师几次已经追到了,可是一抓,他就像泥鳅一样滑脱了,只好追到他家里去。他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性情刚烈,对老师特别尊敬。当他知道儿子调皮,不好好练体操,当逃兵,等丁老师一走,就把自己的独生儿子脱得赤条条的,用绳子吊在门前那棵树上狠狠地打。直打到儿子答应好好跟丁老师练体操,直打到妈妈把丁老师找来求情,他爸爸才罢手。彭友平本来是个打死不叫饶的淘气鬼,这是丁老师最头疼又最欣赏的。后来他对人说他不是被爸爸打服的,而是觉得爸爸打的比丁老师压的更疼,不划算。

丁老师最欣赏彭友平对体操的悟性,每次外出比赛,别人的一个新动作,彭友平一看便记住了,回来与丁老师琢磨几遍,就能演示出来。所以丁老师一直把他带在身边,让他为小运动员做示范。

丁老师还安排彭友平去省内的公安体育中专学习。有着体操运动员条件的彭友平一面向老师学理论,学教法,一面协助老师的讲解做示范,帮助全班同学练体操,当助教。这为他日后成为奥运冠军启蒙教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4年暑期,彭友平中专毕业了,在丁老师麾下做了体操教练,还立下军令状:两年出成绩!

1985年6月,丁霞鹏派彭友平带队参加湖北省少儿体操大赛。当时许多人对这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教练看不起。谁知比赛爆出冷门。正是这个娃娃教练的两位高徒王威、谢涛捧走了4枚金牌。沔阳体校代表队所取得的成绩,再次高居全省县市之冠。大赛闭幕时,省体委指派彭友平任湖北省少儿体操男队教练,参加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九届全国少儿体操大赛。当时,彭友平年方弱冠,可谓“雄姿英发”。

从此丁、颜二位放心地把接力棒传给了彭友平。

还在当体操运动员的时候,彭友平因腰部扭伤落下了毛病,遇到阴雨天,腰部经常疼痛难忍,直不起来。在体操训练中,单杠、双杠、翻筋斗等早期训练动作,都要有教练员的保护,学生才能顺利完成。1996年12月的一天,彭友平带着十几个小队员在体操房训练,一会儿,他隐约感到腰部不舒服,不久就痛得直冒冷汗,他不时站起来捏捏腰,每给队员一次保护就是一次巨大的疼痛折磨。颜教练发现了,心疼地说:“我陪你去医院按摩一下吧!”他咬牙说:“等训练结束后再说,我现在还坚持得住。”

平时训练中,有的家长因工作太忙,常常很晚才接小孩,彭友平总是坚持把小孩交到家长手中才离开训练房。对离家太远和比赛集训期间的学生,就干脆留在自己家中食宿。比如杨威的爸妈工作太忙没时间接送小孩,彭友平就把他接回自己家里吃饭、睡觉。

有一年冬天,一个小队员上厕所来不及了,拉了一裤子,彭友平就像孩子的父母一样,立刻抱回家用热水细细地擦洗,又把衣裤洗干净,拿出自己女儿的衣服给孩子换上。这种事情是经常遇到的,他做起来也习惯了。

彭友平从1984年开始从事体操训练工作,20多年来,先后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了杨威、刘洋、王威、张楷、高昂等15名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后备人才,他们中有1 人是国际级运动健将,2 人是国家级运动健将,8人获一级运动员称号。这些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共获得金牌73枚,银牌80枚、铜牌68枚。彭友平无愧于“奥运冠军启蒙教练”的光荣称号。

四、仙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02年冬,中央电视台记者来仙桃采访颜永平,问道:“你为体操事业作出了这样大的贡献,省、市政府给你的奖金为数不多,你的家里还很清贫,而你的弟子却得了重奖,成了大款,你心里平衡吗?”

颜永平告诉他:“我的弟子能走上奥运会的领奖台,让中国的国旗和国歌在世界上空飘扬,那是我人生最大的满足!有人会以为我说大话,我和丁老师心里就是藏着这个理想。一生的理想实现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丁老师就是带着这个最大的满足去了天国。钱多钱少有什么关系?够生活就行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再多的钱,再多的荣誉,难道比为国争光更有意义吗?”

这发自肺腑的话语,出自颜永平之口,但确又是包括他之前的丁老师,包括他之后的彭友平,包括各级各届政府党委领导,也包括仙桃为中国体操事业做着贡献的所有人的心声。

“社会在发展,体操在发展。办体操靠个人力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要继续创造辉煌,需要政府的帮助。”颜永平曾向仙桃市体委这样说。

而事实也确是如此,历数一下仙桃体操事业的发展,我们从最早的猪圈,到后来越来越宽敞的场地,从最早的自制器械,到后来越来越齐全现代规范的训练条件,无不凝聚着仙桃人民仙桃政府对体操事业的挚受;无不凝聚着湖北人民湖北政府对仙桃的支持资助。

我们不妨对仙桃以体操为主的体育事业在硬件方面的发展做一下简单的浏览:

1971年6月,在沔阳中学校长左永发的支持下,成立了沔阳中学第一个体操班。

1972年,沔阳县正式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

1974年5月,沔阳县体委创建了青少年业余体校。

1975年,左永发校长将一处旧猪圈辟为体操训练处所,在汉江船厂领导和师傅们的大力帮助下,在机关干部和家长的热心支持下,添置了简单的训练器械。

1976年,县委书记黄铮决定将沔阳县工人俱乐部(现为仙桃市工人文化宫)划出一半的面积和资产给县体委,原属于俱乐部的灯光球场移交县体委。

1977年下半年,县里拨专款4.8万元盖了一座简易体操房,1978年春交付使用。

1980年,省体委决定由沔阳县政府承办1980年全省体操比赛。

1981年,时任县委书记王生铁同志支持、体委主任万家金同志的具体筹划下,向财政局贷款8万元,在体委新建的大院内建起了新的800平方米体操训练房,省体委给仙桃体操房调拨了一套价值9万元的自由体操台,外加部分垫子和器械,训练条件大为改观。

从1984年开始接受社会各界赞助,共计1200多万元。由于李小双体操学校被确定为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从2004年至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要向学校拨款100万元。

仙桃市投资8000万元,在黄金地段,建设了三大配套工程:李小双体操学校、体育馆、市政体育广场。

2001年金秋10月投入800多万元建设的“李小双体操学校”正式启用。原“仙桃市幼儿体操学校”更名为“李小双体操学校”整体搬迁至此。学校占地面积10亩,由6层教学综合楼和两层训练馆组成,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学校实行幼儿园、小学文化班、体操训练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来自北京、宁夏、河南、浙江、广东等十个省市的学员在这里学习和训练。还有新西兰等国外体操少年班弟子慕名而来。

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的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拥有4500个座位的体育馆,位于城市中心、风景秀丽的仙下河畔。体育馆的正前方左右两边是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四个世界冠军的塑像。该馆气势恢宏、设施齐全,已经多次承办大型室内体育比赛和歌舞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两年一次在这里举办的中国国际体操节,那是仙桃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了体育广场。体育广场与体操训练馆、体育馆连成一体。体育广场既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又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一到晚上,成群结队来到这里散步、跳舞,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展现在市民面前。只见华灯齐放,色彩斑斓,车河灯海,宛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盛装打扮后的体育广场显得秀美而雍容,华贵又典雅。地灯点亮了围墙,柱灯照射着绿地。庭院灯、草坪灯和路灯交相辉映。分层次布光、高低错落、点线面结合的照明,将现代化建筑、道路、城市公用设施、园林绿地、商业广告、灯饰景观统统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既有水乡园林特色,又有现代化气息的宏图夜景,真是爽心悦目,美不胜收。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在这里流连忘返。

从1999年到2003年底,4年时间仙桃市共拿出了1个亿投资体操项目,占去了这个城市一年近1/5的财政收入,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绝无仅有。

特别篇:杨威精神自扬威

一、“千年老二”的雅谑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体操男子全能金牌角逐赛,3轮战罢便成为涅莫夫和杨威之间的争夺战。没有人怀疑巅峰时期涅莫夫的实力,可是很少有人预料到紧紧跟随他到最后一刻的中国选手杨威。

第四项分别遇到了两个人的最弱项,涅莫夫上吊环,杨威比单杠。涅莫夫得到9.687分,杨威却得了9.737分,四轮战罢,涅莫夫第一,杨威第二,两人之间的分差为0.138分。

一种难以名状的迫压让涅莫夫接下来的跳马出现了失误,虽然失误不大,涅莫夫还是得到9.650分。自由操结束后,两人的差距缩小到0.088分。

就在这位貌不惊人的中国小伙子咄咄逼人的气势中,涅莫夫在双杠上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套动作,得分是9.775分,而杨威的鞍马是9.750分。“我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会掉下来,”涅莫夫赛后长舒一口气,“我一直觉得如履薄冰。看来,上帝确实站在我的一边。”

有人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因为杨威的名气不大和先天形体美不敌涅莫夫,才有了0.113分的微弱差距。虽然错失金牌,可初生牛犊的杨威依旧雄心万丈。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夺得男团第一,全能第二,应该说是旗开得胜。

回忆当时的情景,杨威说:“当时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涅莫夫是1996年跟李小双一起比赛的,他在我心里就是一种前辈的感觉,所以能够跟他一起比赛我就已经很高兴了。再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当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拿第一,但最后只比涅莫夫差那么一点点,我认识到了自己肯定有拿冠军的实力。”

2003年美国阿纳海姆世锦赛,男子全能决赛最终成了中国的杨威和美国的保罗·哈姆两位顶尖高手之间的巅峰对决。杨威发挥得非常完美,但裁判却偏爱了东道主美国名将保罗·哈姆,杨威泪洒赛场的情景至今还让人心碎。

在前五项都顺利完成动作,总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杨威最后一项自由体操只不过在结束动作时落地不稳,得分为9.662,这时候比赛被推向了高潮。因为此时,紧接着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在落后0.048分的情况下,必须得到9.711分的高分,才能赢得冠军。

只见保罗的单杠虽然空翻加腾越一个接着一个,动作优美,充满自信,落地也纹丝不动,但是难度系数不及杨威,很难超出。出人意外的是裁判居然给出了9.775的高分。最终保罗以0.064的微弱优势领先,杨威屈居第二。

尽管身边的教练、队友们都认为杨威应该是真正的全能王,但杨威知道,没有拿金牌,说什么都没有用。“当所有人都认为你有实力的时候,你只能用成绩来证明自己,但最后我以0.064分之差输给了保罗。”失利的那一刻,24岁的杨威哭了,“那次比赛,我感觉自己老了很多,它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于2004年8月14日在希腊雅典举行,被冠以“千年老二”的杨威再度向全能金牌发起冲击。从实力上分析,杨威5个项目的起评分在10分,即使吊环稍弱起评分也在9.9分。而纵观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的冢原直野和富田洋之、英雄迟暮的俄罗斯老将涅莫夫、2003年世锦赛仅以0.064分的微弱优势战胜杨威的美国选手保罗,都与杨威有些许差距。对此,杨威也自信十足地表示:“只要我发挥出训练水平,没有谁能战胜我。”中国领队叶振南也说:“杨威的动作规格质量很高,只要比赛时自身不出意外,裁判打分公正,他夺金的希望最大。”

杨威的第一项目是鞍马,他丝毫没有受到团体失利的影响,一上来就杀气逼人,全套动作幅度大、移位流畅,得到了9.725分。此时保罗·哈姆的自由体操也已经结束,两人同以9.725并列第一位。杨威在第二项吊环中的表现更加精彩,无论倒立还是支撑都没有任何晃动,他获得了9.737的高分,超越了保罗在鞍马上得到的9.700分。这样,杨威在第二轮后以19.462分排名首位。

第三项跳马本来是杨威的强项,可惜他落地后撤一大步,又调整了两下才站住,只得到了9.512分。另一边在吊环场地上保罗获得了9.587分,使得杨威退居第二,总分落后对手0.038分。

大家都没有料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男子全能决赛的场面竟然跌宕起伏。在开场的鞍马和吊环两项比赛中,杨威分别拿下了9.725分和9.737分。而接下来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先是日本的富田洋之自由操跨出了场地,随后是罗马尼亚的塔古雷斯库吊环落地时没有站稳,而开赛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失误的美国名将保罗·哈姆竟然在跳马落地时,跌跌撞撞几步后就一屁股坐到了垫子外面,裁判仅仅打出了9.137分。翻身的机遇向“千年老二”杨威倾斜,此刻杨威心静如水,他在双杠上的表演完美无瑕,裁判毫不吝啬地给了他9.80分。四轮过后,这是全场出现的最高分!杨威以总分38.774分重新夺回第一,领先第二名的罗马尼亚选手苏茨0.1分,而老对手保罗竟然只排在了12位。谁都以为杨威获得全能冠军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从天堂到地狱,似乎只在转瞬之间。谁也没想到杨威会在第五项单杠上出问题。在抓杠大回环这个比较简单的动作中,他的右手莫名其妙地脱离杠子,撕裂了那个完美的大回环,撕裂了他的完美表演,也撕裂了他的冠军梦。8.987分。一瞬间,夺冠的希望化成泡影。从单杠上落下,杨威再度断送了自己夺冠的大好机会,此时的他麻木地回到场边,皱着眉往手上一个劲地擦着粉。

虽然夺牌无望,但杨威还是兢兢业业地做完了最后的自由操并获得了9.60分。而美国的保罗却凭借自己在最后两项双杠和单杠的出色表现,获得两个9.837的高分,弥补了自己在跳马中的失误,反超韩国选手,春风得意地摘走了这块最为艰苦的体操全能金牌。无可否认,保罗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向人们证明了他是独一无二的“全能王”。最终名列第七的杨威虽然已经倾尽全力,但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情命运,无法改变中国体操队的尴尬局面。

“除了冠军之外,对我来说,其他名次都一样。”

比赛结束回到驻地后,杨威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教练,当时就“扑通”一声跪在了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面前,悲痛得说不出话来。黄导赶紧把杨威拉了起来,鼓励他2008年从头再来。但从那时起,杨威对黄教练的愧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抬不起头,站不起身来。

雅典奥运会仅获第7名让杨威遭受到了体操生涯中最大的挫折,不禁产生了退役的念头。他不仅担心自己无法再承受失败的痛苦,也害怕再败无法向国人交代。但是,对体操事业执着的爱,加上教练和队友们的再三鼓励,使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留下来与命运抗争。他没有懦弱地倒下,而是爬起来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当目睹杨威再一次与金牌无缘之后,年过半百的高健再也无法抑止内心的不安,他好担心杨威就这样宣布离开,他想通过媒体,让所有人意识到杨威精神的可贵,从而让杨威继续留下来。“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对运动员表示祝贺,杨威用场上的表现感动了我,他第一场自由操就出现了失误,但接下来的比赛他没有放弃,他这种失误后不气馁的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国体操队的精神。对于杨威来说,这种精神比金牌更可贵。”高健饱含深情地说。出门碰到杨威后,高健给了他一个深深的拥抱,这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挽留,对2008的挽留。“有这种精神,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杨威一直在养伤和苦练,除了全运会他几乎没有参加大型比赛。当然来自女朋友杨云和教练黄玉斌的支持也让他更快地走出了失败的阴影。一边涉足演艺圈一边在大学读书的女友杨云总会抽时间来体操馆观看杨威的训练。而作为总教练的黄玉斌,只要回到体操馆,总会抽出更多的时间为杨威指点一二。“不能让雅典奥运的一幕重演。”黄玉斌不断地告诫杨威。

杨威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重新找回了自信,并坚定了坚持到2008年奥运会的信心。“经历的挫折多了,自己对困难就会看得更明白,毕竟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对于一名老队员来说,无论是脚踝的老伤和新的评分规则都是对杨威的一次重大挑战。经过连续两年的冬训之后,杨威和教练组已经在新规则下创新了更适合他发挥的全新高难度动作。而与此同时,杨威也在磨炼当中多了一份责任和勇气。“小队员的涌现给了我压力也带来了动力,同时现在的我必须肩负起带头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机会不可多得,我不会轻言放弃。”

二、丹麦世锦赛:“千年老二”嬗蜕“三冠之王”

2006年10月18日凌晨,丹麦体操世锦赛决出了首枚金牌,卫冕冠军中国队凭借出色的发挥,以277.775分力挫俄罗斯和日本队夺得冠军,为中国队夺取了本届世锦赛第一枚金牌,这也是中国队第七次夺得世锦赛团体金牌。虽然少了黄旭、李小鹏,但在中国男队的黄金一代中,只有杨威再次见证了中国男团从低谷中走出。 而谦虚的他将胜利归功于集体:“能赢得冠军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希望2008年也能有这样的好成绩。我们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并肩作战、集体努力的结果。”

杨威在出征丹麦世锦赛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主要目标还是团体,个人目标就是全能。团体和个人全能在我生命里一样重要。我曾经想过放弃,但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要一直往前走,走到2008。因为对每个中国运动员来说,2008年都是终生难遇的。”对杨威而言,在中国男队成功卫冕男团冠军后,剩下的“任务”就是个人全能冠军了。杨威渴望甩掉“千年老二”的帽子,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当一回全能冠军。在经历了雅典奥运会的阵痛之后,这种夺冠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10月19日晚上,丹麦阿胡斯体育馆座无虚席,世锦赛体操男子全能比赛真是风云变幻。杨威仍是开局不顺,前两项自由体操和鞍马比赛都是杨威相对的弱项,两轮比赛过后,杨威仅列第四。而日本队的水鸟寿思和富田洋之则位居前两名。

第三轮吊环项目上,杨威开始发威。一套干净、有力的吊环动作拿下了16.550的全场最高分,超过富田洋之0.5分,一举冲上首位。

第四轮跳马项目上,第一个出场的富田洋之落地时出现失误,坐在垫子上,仅得15.450分。杨威则发挥出色,将两人的差距拉大至1.650分。中国小将陈一冰也凭借在吊环和跳马上的出色发挥,上升到第二名。

第五轮,第一个出场的杨威在自己的强项双杠上越战越勇,以2.450分的优势把落地时连退三步的富田洋之彻底甩开。

在最后一个项目单杠的比赛中,杨威倒数第二个出场。在雅典奥运会时,杨威就是因为在这个器械上出现重大失误而痛失金牌的。这一次,杨威又站在了单杠前,成败在此一举!旋转,抓杠,当杨威从单杠上跃下,并稳稳落地时,所有裁判和观众都明白,冠军已非这位老将莫属。虽然富田洋之最后在自己的强项单杠上奋力直追,但已无力回天。10月20日在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屡次与冠军擦肩而过,尤其是在2004年奥运会受到重创之后,老将杨威终成正果,以总分94.400分夺得他在世界大赛上的首枚全能金牌。

至此,杨威结束了个人全能、双杠、吊环的决赛,双杠、吊环和跳马分获16.100分,16.375分和16.550分,这也让他成为2006年体操世锦赛开赛以来唯一三次突破16分大关的选手。

命运,终于在勇士面前低下头来。一向崇拜英雄的美联社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这一次,胜利属于26岁的杨威,他的能力和勇气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位参赛选手。”但记者碰到杨威时,见他平静依然。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杨威昂着头,目光坚定,似乎在看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

杨威在第39届体操世锦赛上,勇夺男子团体、个人全能和双杠三枚金牌,在丹麦那个遥远的盛产童话的国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作为中国男子体操队的领军人物,杨威如同短暂沉默的火山,开始了新一轮的爆发。

赛后,杨威说:“从单杠上落地的瞬间,我知道自己拿到冠军了。整场比赛,身体感到很疲劳,但心理却很放松。能够夺冠,使我面对2008年奥运会增加了信心。这次世锦赛夺冠也给备战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立足世锦赛,剑指2008,中国体操箭在弦上。

高健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特别提到杨威,“从丹麦回来之后,我特别表扬杨威,杨威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好好学习。杨威精神是什么?大家都可以想得到,冲击个人全能冠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永不言弃,直到胜利。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苦的,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没办法达到的,但是杨威做到了,中国体操队的健儿们做到了,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杨威获得这一奖项的意义在于对坚持的肯定,正是因为他在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坚持,世界体操才没有丧失一个优秀人才,他的成功向所有前进中遇到苦难的人们说明:永不言弃,命运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德国世锦赛:卫冕全能,81年第一人!

2007年9月6日夜晚,第40届体操世锦赛男子团体决赛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中国队领军人物杨威和队友黄旭、肖钦、陈一冰、梁富亮、邹凯一起,发挥出色,以281.900分战胜日本队,卫冕成功,摘取了世锦赛男团的三连冠,这也是中国男子体操队第8次获得男团世锦赛冠军。

9月7日夜晚,好戏再度上演,杨威在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以93.675分卫冕成功,实现了他在世锦赛上的两连冠。更值得关注的是,杨威已经超越了历史,他不仅成为中国体操史上唯一一个两夺世锦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的选手,而且更成为世界历史上,81年来蝉联世锦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第一人。

杨威在这次世锦赛上所取得的成就,连李宁、童非、楼云、李小双等名将都未能做到。不过对于杨威来说,这还不是结束。他的下一个目标,自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全能冠军。在此之前,中国选手,只有他的仙桃老乡李小双同时夺得过世锦赛与奥运会的男子全能金牌。如果杨威今年在北京奥运会夺冠,那么他将以两夺世锦赛全能冠军的身份,再度称霸奥运全能,续写新的世界神话,那就真的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人了。

此前不久,由国际体操名人堂组织评选的世界最佳体操运动员获奖结果揭晓,中国体操延续着2006年以来的强劲势头,杨威在入围选手中脱颖而出,无可争议地当选了男最佳。

杨威是全能选手,其他运动员上一套新难度动作时,他得多上五套,其艰辛可想而知。日前记者到北京中国体操队训练馆探视杨威时,他刚刚结束训练,两只手臂和腿上各有一条三寸长、半寸宽的鲜红血痕,覆盖着道道青紫色的老血痕,但他若无其事地说:“手臂上的血印是在双杠上挂的,腿上的伤则是在单杠上碰的,没什么,天天都这样。”

他说:“我心中只有北京奥运会,什么苦都能吃。我现在最大的烦恼和最开心的事都是在训练馆,悟出和掌握了一个动作要领时,我会非常兴奋。我的目标就是尽力将新的连套动作发挥得更好一些,为下次比赛打好坚实的基础。”

尾声:祖国的期待

就在奥运体操英雄们紧张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日子里,笔者有幸叨老乡的“特权”,在国家体育训练中心探望了杨威。这位中国体操队的领军人物竞技状态良好。他请笔者转告家乡人民,他决不会忘记家乡父老和祖国人民的重托,他一定会拼尽全力,为国争光。我们期待着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天,期待着中国体操英雄们走上赛场、再创辉煌的那一刻!

作者简介:

达度

本名应才兵,湖北仙桃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当代小说、报告文学作家。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人民文学》杂志社和鲁迅文学院小说征文奖、《中国教育报》报告文学征文奖等。著有小说集《直人横人圆人弯人》《就这样把你征服》,报告文学及学术著作多部。近年来,《文艺报》《湖北日报》《湖北作家》《武汉作家》、湖北电视台及网络媒体均有介绍。

洛沙

本名曾又仙,湖北仙桃市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文学音乐协会会员、儿童音乐协会会员。曾在国家及省市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小品文、报告文学等200多篇,主要作品有《我选择——献给人民教师》《体坛双子星,故乡诉衷情》《触摸阳光》等。并多次获诗歌、散文征文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