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八十年前成立的“燕赵诗社”

时间:2024-05-04

王律

中华古老的传统诗词艺术在抗战硝烟中开出了最为奇丽的珍葩,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晋察冀边区“燕赵诗社”以及延安“怀安诗社”、苏北盐阜“湖海诗社”,这三大革命根据地诗社鼎足而立,遥相呼应,堪称永载史册的文苑佳话。

在《“晋察冀诗派”往事钩沉》的上篇中,笔者提到由边区著名诗人魏巍(笔名红杨树)主编的《晋察冀诗抄》,在现代文学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诗集中收录的全是新诗,魏巍老师生前也曾寄希望于我们这些从事古体诗词创作的同志能够再编一部根据地的格律诗专集。

为了能够实现文坛前辈们的这一遗愿,笔者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晋察冀旧体诗词的搜集整理,先后采录了数十位边区诗人作家的口述史。尤其是走访了燕赵诗社主要创始人邓拓同志的战友和亲属,《晋察冀日报》陈春森等老报人也讲述了不少邓拓社长的创作轶闻;邓拓的女儿邓小岚(曾被追授为“感动中国”人物)生前曾寄赠其父的诗词著作,提供诗稿手迹;邓拓之子邓壮、之女邓小虹也各自回忆了那些抗战诗篇背后的故事。

边区首届参议会成立“燕赵诗社”

1943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阜平县温塘村开幕。全边区到会的有来自前线的子弟兵领导者,有白发银丝的耆老士绅,汇集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充分体现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这是一次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极大地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民主政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聂荣臻为大会题词:“我们屹立在五台山、太行山、恒山、燕山,旌旗指向长白山;我们驰骋在滹沱河、永定河、潮河、滦河,凯歌高奏鸭绿江。”这副气壮山河的对联,高高地悬挂在会场上,激励了全体代表。

会议期间,由擅写旧体诗词的《晋察冀日报》社长邓拓邀请边区有关领导倡议成立了“燕赵诗社”,诗社发起人为聂荣臻、宋劭文、刘奠基、张苏、于力、邓拓、吕正操、皓青、阮慕韩等,当时报名参加者有成仿吾、刘仁、马致远、张临晓、曲凤章、田间、沙可夫、王承周、刘子容、段良弼、魏孔音等,此外还有许多人向大会处请求报名参加。笔者还找到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召开之际,2月5日《晋察冀日报》发布的“燕赵诗社即日成立’’的消息,以及当时所公布的燕赵诗社缘起:

古来燕赵,豪杰所聚,慷慨壮歌,千秋景慕。方今板荡山河,寇氛未消,黎明前夜,国难犹殷。有志之士,奋起如云,边区民主,谠议宏开,定反攻之大计,期必胜于来朝。窃谓盛会不常,机缘难遇,诚宜昂扬士气,激励民心,以燕赵之诗歌,作三军之鼓角。为此倡议立社,邀集联吟,所望缙绅耆老,硕彦宏儒,踊跃参加,共襄斯举。

这说明了成立燕赵诗社的目的,是以诗歌为武器,歌颂抗日军民浴血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聂荣臻、吕正操等抗日名将和于力、邓拓等文化名人带动下,大家积极加入诗社,当场出题,当场作诗,即兴和诗,当时参加者许多都是知识渊博的名士贤达。参议员马志远当场出口成诗数首,其中一首为《燕赵诗社成立志喜》:“悲歌慷慨自古夸,抗战盛开民主花,温塘温沸滹沱浪,誓吞暇夷希特拉。”还有不少参议员也写了诗词,歌颂抗战大好形势,都刊登在《晋察冀日报》上。诗社成立的第二天,皓青老人发表律诗四章,其一如下:

吟坛阒寂久无声,三岛虾夷肆横行。

残敌燕南成壁垒,雄师华北峙长城。

河山收复今年事,韵语推敲此日情。

蚕食何伤终作茧,可同世界放光明。

邓拓当即步原韵和诗四章,其一日:

边疆参政此先声,当见千秋大道行。

山厦轩昂开谠议,诗心浩荡越长城。

骚坛今日联吟韵,新国他年笃旧情。

敢信毛锥能退敌,好随战纛向黎明。

燕赵诗社的成立是晋察冀诗界的一件盛事,它激发了许多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写诗热情,也给新诗作者以鼓舞。1943年4月北岳區文教会公布的“新年乡村文艺征文活动”结果中,就不仅有大量的新诗、歌谣,而且也有七一山人、绍明、金新吾、元亨、李理、甄雨农、杨宗棠、景川、杨子方、刘必斋、杨牧云、常振文等创作的十三首旧体诗。在抗日民主的大旗下,旧体诗创作方兴未艾,传统文学形式获得了新生。

燕赵诗社的成立,成了参议会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燕赵诗社的发起人和参加者来自边区各党派各阶层知名人士,特别是包括了边区党政军许多领导人,因此它的成立影响甚大,沟通了新旧文化人的联系,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边区文化界的一次成功实践。燕赵诗社有组织的社友活动大约只持续了半年,1943年5月后,由于文艺界形势的变化,它便自行停止了活动。但旧体诗的创作并未因此而停止,邓拓、于力等时有新作发表。散布在各地的旧体诗爱好者也不断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和斗争中去,抒写军民抗战的壮烈情怀。

晋察冀边区旧体诗人群体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燕赵诗社和晋察冀边区的诗人们写下了许多富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诗词作品,鼓励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43年,敌军妄图集中兵力摧毁抗日根据地,日寇的“扫荡”最终陷于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担任边区参议会副议长的于力老先生,当看到邓拓领导报社仍然在出版时兴奋不己,当即写诗《阅报》一首寄给邓拓:

新报犹然排日来,可怜鬼子妄想摧。

饶他东荡西冲猛,扫着村村烈胆雷。

邓拓立即回诗一首:

挺笔荷枪笑去来,巍巍恒岳岂能摧?

攻心一纸歼顽寇,更听千村动地雷。

晋察冀边区旧体诗的创作,当然并不是始于燕赵诗社的成立。早在边区初创之时,邓拓就写了边区最早的旧体诗《晋察冀军区成立志感》。以后,以邓拓为主将,敌后根据地的旧体诗创作从未中断过。仅1942年,《晋察冀日报》就曾发表过松林居士的《劝青年入伍》《劝女子从军》《德意英雄末路》《中国胜利在望》、于力的《十月革命节第二十五周年纪念大会席上即事》《留别同志诸战友兼呈聂司令员及肖副司令员》《慰国际友人林班两位先生及女士》,邓拓的《哭何云》《观(史可法)歌剧有感》、钟冷的《十月节之夕观演(史可法)平剧有感》、杨春甫的《步韵和于力先生十月节诗》等多首,同年,远千里也写了一首六言诗《马母》,悼念抗日英雄马本斋之母:

端坐敌人面前,肃穆恰如泰山,

虽是回民之母,代表祖国尊严。

不食敌寇之粟,不听汉奸之言,

嘱儿一心杀贼,大气凛然人间!

诗篇对这位回族妇女在敌寇威逼利诱面前所表现的民族正气,给予了热情讴歌和高度赞美。旧体诗创作颇有成绩的边区诗人,还要属从北平燕京大学来晋察冀的于力教授,他的《野场行》称赞死难者“义烈此节塞天地,慷慨此心泣鬼神”。而诗集《游击草》更被人誉为“革命抗战的纪行诗”。冀东的陈大远也有数十首格律诗问世,《出塞五首》记录了作者的战斗历程,《悼顾宁同志》则表达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

抗战胜利后,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云集张家口,晋察冀报刊上也曾发表过萧军、杨朔等的一些旧体诗词。1947年,中央工委来到平山县西柏坡,朱德、董必武以及途经晋察冀的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燕赵大地留下了叱咤风云的旧体诗篇。朱德写于冀中河间的《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以及后来写的《和叶剑英同志过五台山诗三首》《贺少奇五十寿辰》《贺董老六三大寿并步原韵》等,以雄健的文笔纵论战局,高歌反封建斗争,抒发了革命的豪情壮志。

此外,董必武写的《挽续范亭》《贺总司令六二初度用前韵》,陈毅写的《平山呈朱德同志》《阜平赠聂荣臻同志》,叶剑英写的《过五台山》等,或追念辞世者许国忘身的精神,或相互激励指点江山的斗志,或寄情于新旧社会的沧桑变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民革命事业的一片忠贞,这些作品并未因其形式的陈旧而减弱其艺术生命力。

邓拓:毛锥十载写纵横

在晋察冀边区诗坛上,邓拓的名字是不应被忘记的。在《晋察冀日报终刊》一诗中,他曾深情写道:“毛锥十载写纵横,不尽边疆血火情。”其实“毛锥”,不仅是邓拓用来写作新闻的一支健笔,也是他慷慨赋诗的如椽巨笔。他在用自己熟悉的旧体诗,描绘革命战争的风云,抒写自己的情怀,鼓舞战友和人民。

邓拓生长在福州一个清寒的书香家庭,自幼发奋好学,十七岁时离开故园,开始了革命生涯。1933年,邓拓在上海因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被国民党关进监狱。抗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到了五台山抗日根据地。邓拓从1937年到晋察冀边区,到1949年进城,一直担任《晋察冀日报》(初为《抗敌报》)社长兼总编辑,从事根据地的文化宣传工作。他带领报社一班人“八匹骡子办报”,在深山峡谷中与敌人周旋,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成为边区干部和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他博学多闻,才华出众,专心于旧体诗的写作,十多年间创作旧体诗五十余首,其中一部分曾在晋察冀的报刊上发表过,受到边区知识界的赞誉。邓拓的不少诗作都被广为传颂,脍炙人口,如《勖报社诸同志》:

笔阵开边塞,长年钩剪风。

启明星在望,抗敌气如虹。

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

文旗随战鼓,浩荡入关东!

这首五言律诗,“笔阵开边多,长年钩剪风”,充分肯定了办报一年来的成就;“启明里在望,抗敌气如虹”,鼓励同志们再接再厉;“文旗随战鼓,浩荡人关东”,充满信心去争取更大的胜利。邓拓诗作中最多的是纪闻纪行诗,《晋察冀军区成立志感》写于1938年11月,是最早的一首。“北岳扬旌胡马怯,边疆复土祖鞭先”二句,充分写出了晋察冀军区创建的意义,“阵云翻向龙江日,响彻河山唱凯旋”表达了诗人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邓拓还以《狼牙山五壮士》为题作诗一首:

北岳狼牙耸,边疆血火红。

捐躯全大节,断后竞奇功。

畴昔农家子,今朝八路雄。

五人三烈士,战史壮高风!

其他诸如《反“扫荡”归来》《反“扫荡”途中》《过紫荆关》等诗,以精炼的笔触,描写了悲烈的战地风貌,再现了子弟兵和革命文艺战士“兼程步马急,落日水云横。后路歼顽寇,前村问敌情”的戎马生涯。《清平乐·庆祝抗战胜利》则摄下了边区军民欢庆胜利的历史镜头:“喧天锡鼓,卷地红旗舞。……今朝四海同声,欢呼抗战功成。喜见漫山遍野,火光星月齐明。”

邓拓的悼诗和颂诗寄意深远、情真词切,更是“爱的大纛,憎的丰碑”。对辞世的革命先行者和烈士,如鲁迅、韬奋、何云、军城等,他都在悲痛哀祭之余,写下了缅怀的诗篇,以激励后人。对革命导师、抗日将领,他满怀敬意写下篇篇颂歌。《颂马恩》称马克思、恩格斯“旷古人间两巨贤,才如天海学无渊”,而“遗篇一读三长叹,愧我生迟一百年”,则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心叹服。《沁园春·步毛主席原韵》热情赞美毛泽东的英明伟大:“韬略无双,匠心绝巧,欲把河山新样雕。”在《题聂荣臻同志像》和《遇陈毅将军》中,写出了将帅们“百战长征”“笑谈兵戈”的非凡气度。

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宣传家,邓拓的旧体诗作不但有着崭新的时代内容和高尚的革命情操,而且在艺术上也相当成熟。他的诗词既有南国儿女的婉约绮丽,又有燕赵英豪的慷慨激越,呈现出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语言通俗易懂,精炼大气,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他特别善于把自己的战地体验,通过传统的诗词格式,运用多种手法,加以形象化的升华,创造出深远的意境,因而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古体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然是人们抒情达意的常用文体。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燕赵诗社的传统没有被忘记,就在写作此文前的2023年2月26日,新時代的“燕赵诗社”在阜平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成立,笔者也参与其中,当然这是后话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