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学、技术与产品

时间:2024-04-23

李北方

“小时代”的一个好处是,永远不缺好玩的事。这不,方舟子和崔永元要打官司了。这两个老朋友的争斗是从方舟子组织试吃转基因玉米开始的,但很快超出了转基因的范畴。本文不打算评论二人之间的是非,只想简单谈一下转基因问题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关于转基因的论战可谓多矣,最核心的话题是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正方说,从科学的角度,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推广,反对者不懂科学;反方说,科学界对安全性还没有共识,所以要慎重,支持者是搞科学主义。还有人更直接地说转基因有毒害,应该禁绝。

这样的争论看似有效,实则胡闹,因为把基本概念给混淆了。什么是科学?简单地说,科学就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规律隐藏在现象的背后,现象每个人都看得到,但规律不是谁都懂得的。科学家是了不起的,因为他们发现了规律。谁的孩子像谁,这是谁都知道的,但什么规律在支配着这一现象呢?基因科学发展起来了,我们才明白,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

“反科学”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对于科学,只有懂得和不懂得的区别,没有支持和反对的区别,客观规律不会给人的主观偏好留出空间。把“反科学”当成个大帽子的人,做的事情必定跟科学无关,因此才会拿一个虚妄的东西来掩盖真实的动机。如果真的有人“反对”既有的科学认识,那么他只可能是有了新发现的科学家,这样的“反对”会推进科学的发展。

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性地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属于技术的范畴。比如,有了基因科学,就知道滴血认亲是不靠谱的,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可以通过DNA鉴定这项技术来确定。

转基因是基于基因科学发展起来的,是一项技术,不是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就可以表达支持或者反对了,因为这属于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把反对转基因说成“反科学”,属于“满嘴跑火车”的行为。实验室里也可以弄出转基因人来,但是否能这么做呢?这事决不可以由科学家说了算。

通过技术,人们可以制造产品。转基因的玉米、大豆、西红柿等等,都是产品。产品的命运由市场决定,是否接受一个产品,或者在多种产品中如何选择,完全是作为消费者的个人的自主决断。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个人消费倾向的因素,包括对产品代言人的态度,厂商要选择公众形象好的明星当代言人,就是这个道理。

不能不佩服方舟子的议题设定能力,他把是否应该接受和推广转基因食品成功地转化成了一个“科学”议题。然而,在对科学、技术与产品这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清理之后,就会发现在转基因问题上跟着方舟子的指挥棒在科学的层面纠缠,是十分不智的。

而方舟子个人在转基因问题上的所有行为和言论,与科学能扯上关系的实在少得可怜。至于转基因玉米试吃会,则是个标准的市场行为,根本不是什么科普活动,因为试吃会的目的在于推广产品(转基因玉米),而不是向公众讲解转基因食品是怎么一回事。方舟子个人在这些行为中的真实身份应界定为“推销员”,而不是什么科普人士。

因此,方舟子有义务向公众交代他在转基因问题上刻意混淆概念和掩盖真实身份的原因,有责任让公众了解他的收入是否与转基因利益集团有关。当然,对这些问题方舟子一向是回避的。民以食为天,食品无小事。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方舟子和崔永元的官司,公众可以对此知道更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