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蝙蝠是不是老鼠变的
在时庄,人们管蝙蝠叫“盐老鼠”,我奶奶说它是老鼠偷吃盐后变成的。我心想:这老鼠还真是小偷,不单偷油还偷盐。恰巧当时我妈妈刚教会了我一首儿歌,我和妹妹一人一句正背得欢:“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我当时还问妈妈,小老鼠滚下灯台以后呢?妈妈说,吓跑了呗,钻老鼠洞里去了。我不甘心,又追问,它没变成什么别的东西吗?得到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小孩子好奇心重。我很奇怪,偷吃盐的小老鼠变成了盐老鼠,偷吃油的小老鼠怎么就没变成油老鼠呢?其实当时我也没想好假如它真变成油老鼠该会什么样,总觉得应该跟以前不太一样吧,因为盐老鼠的模样我是看到的,我们说话的时候,它们正在院子里东一头西一头地乱飞呢。
偷吃了盐的“老鼠”还真是改头换面了,除了颜色、嘴脸和那一身的毛还基本保持了老鼠的模样,它的四肢和尾巴都有了变化。特别是前肢,变得特别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这点变化还不至于让人过分惊奇,奇怪的是它从指骨末端到肱骨、体侧、后肢、尾巴之间长了一层很薄的既柔软又坚韧的皮膜。对它来说,这层皮膜是宝贝。它长翅膀了,能飞了,不再像老鼠一样只会在地上奔跑或爬树爬墙了,也不像鼯鼠那样虽然叫飞鼠却只能从高处往下滑翔了,它是真的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了。
我大伯家大哥用捕鼠笼捉到了一只小老鼠,我和二哥自告奋勇地要求处决它,我们提着笼子就往门前的小池塘走去,做出要把笼子整个地放进水里淹死它的样子。其实我和二哥早就商量好了,临出门时偷偷地从盐坛里抓了一把盐放进口袋里,我们想看看它吃了盐后会不会长出翅膀。实验的结果当然令我们大失所望,直到我们把带来的盐粒几乎全部塞进这个俘虏的嘴里,除了看它不住咳咳,在笼子里抓耳挠腮直跳直蹦外,我们再没看到它有多大的变化。我们想看到的那层皮膜,直到我们实在没有耐心再等了,也没长出一丝一毫来。
我问奶奶,她是不是真的看到了老鼠偷吃盐就变成了蝙蝠。她说是她奶奶给她讲的,她自己没看过。我疑心这是哪个古人碰巧哪天夜里起来小解或者做其他事情,經过厨房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老鼠一样的东西在偷盐吃,他大喝一声,本来以为它会惊慌地跳到地上逃跑,却没想到这个家伙张开一层诡异的皮膜飞走了。这让他大感意外,以为发现了天大的秘密,老鼠吃盐居然会飞了,于是到处跟人讲他的所见所闻。结果三人成虎,老鼠偷盐变成蝙蝠的事就像真的一样传了下来,一直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我这也不算乱猜,至少是有点根据的,比如“螟蛉义子”的典故就是这样:蜾蠃是一种寄生蜂,它常常把一种叫螟蛉的绿色小虫抱进窝里,在螟蛉的体内注入麻醉剂使其不死不活保持新鲜状态,然后再把卵产到螟蛉体内,卵孵化出的幼蜂就把螟蛉当作食物。而古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看到蜾蠃抱螟蛉入窝,误认为是它不产子,要养螟蛉做干儿子,有了后来的“螟蛉义子”的说法。
蝙蝠的本领
蝙蝠当然不是老鼠变来的,事实上,蝙蝠和老鼠不是一种动物,虽然长相有点类似,但鼠类属于啮齿目动物,而蝙蝠属于翼手目动物,它们都属于哺乳类。在整个哺乳类中,啮齿目最大,翼手目次之。
虽然按照体型的大小、食性的不同,翼手目动物可细分为吸血蝠、食虫蝠、食果蝠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叫蝙蝠。这也是翼手目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
翼手目动物的真正与众不同,在于会飞,它们是可以像鸟那样自由飞翔的兽。所谓翼手,就是它的手变成了翼,即翅膀。几乎所有的蝙蝠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它们的这一特点又让人们浮想联翩。
来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是这样的,有一次,百鸟之王凤凰过寿,百鸟都来祝贺,只有蝙蝠没来。凤凰责问它:“你在我管辖之下,有什么好骄傲的?”蝙蝠说:“我有脚,属于走兽,朝拜你有什么用?”过了些日子,百兽之王麒麟又过寿,蝙蝠还是没去。麒麟也责问它,蝙蝠说:“我有翅膀,属于飞禽,凭什么要向你祝寿?”后来麒麟和凤凰见了面,说起蝙蝠的事,相互感叹说:“现在真是世风日下啊,偏偏生出了这样不禽不兽的东西,真拿它没办法啊。”这个故事来自冯梦龙,名字叫《不禽不兽》。
来自国外的传说是这样的,鸟和兽发生大战,蝙蝠没有参战,鸟对蝙蝠发出邀请:“加入我们的队伍吧。”蝙蝠回答:“我是野兽。”野兽也对蝙蝠发出邀请:“加入我们的战队吧。”蝙蝠又回答说:“我是鸟类。”后来鸟兽宣告停战,天下太平,蝙蝠来到鸟类中间,鸟类不欢迎它,它又去找兽类,兽类同样也不欢迎它,它成了谁都不愿意靠近的人,白天不好出来了,只好晚上出来活动。这一传说来自古希腊,出自伊索之口——他讲的故事就是鼎鼎大名的伊索寓言。
这两个故事异曲同工,都是说蝙蝠是两面派。其实是人类在自说自话,借物喻人,与真正的蝙蝠没有关系。
夜晚出来觅食的动物必然都有过人的本领,否则不要说去捕猎别人,反而会成为别人觅食的对象。比如猫头鹰,靠的是锐利的眼睛,老鼠虽眼睛近视,却有灵敏的触觉和嗅觉。蝙蝠靠什么呢?它们何以能在障碍物丛生的空间来去自如?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它们的独特本领在于有一套强大的回声定位系统,它们头部的口鼻部位长着被称作“鼻状叶”的结构,其周围还有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是一种奇特的生物波装置,具有发射波的功能,能连续不断地发出高频率生物波。如果碰到障碍物或飞舞的昆虫,这些生物波就能反射回来,然后由它们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反馈回来的讯息在它们微细的大脑中进行分析。蝙蝠的这一本领保证了它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自如地捕捉食物,躲避障碍。更奇特的是,每一只蝙蝠都能辨别出自己发出的声波,即使是大群的蝙蝠在同一片天空一起捕食,也不会受到彼此声波的干扰。
我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院子里追逐在空中倏忽在东、倏忽在西的蝙蝠,但它们实在是灵活得紧,明明是冲着你直飞过来,却在就要撞到你的一刹那突然改变了方向,轻巧地避开了你,在你的脸上扇了一脸的风。大人们教我们一个办法,让我们把鞋脱下来往天空扔,说蝙蝠会自动钻进你的鞋里。我们试过几次,好像从来没有哪只蝙蝠肯那么自觉,倒是有时用竹竿在空中乱舞,偶尔会有一两只倒霉蛋躲闪不及成了猎物。
蝙蝠对人类的贡献
夜行的动物总会让人觉得有些诡异,何况蝙蝠这种飘忽不定、面目又十分狰狞的生物呢?再加上一些吸血蝙蝠令人恐怖的传说,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当你独自行走在荒山古寺之中,突然一群黑色的家伙悄无声息地在你面前一闪而过,你肯定会浑身惊起一层鸡皮疙瘩。
倒是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蝙蝠受到了优待,“蝠”“福”同音,很多时候,它都成了吉祥物,被雕刻在物件上、镶嵌在房屋上,甚至绣在衣服上。
其实撇开一些主观方面的因素,单就实际情况而言,蝙蝠对人类是有贡献的。且不说它在夏天的夜晚出来消灭蚊虫,它的粪便也是好东西,可以作为农作物上好的肥料,有一种蝙蝠的粪便还是有名的中药,叫夜明砂,治疗眼疾很有效。
还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一只公鼠有一天被猫堵住了,眼看无法脱身,就对猫说:“我已经娶了蝙蝠为妻,它已经怀孕了,你现在虽然抓了我,但我的孩子以后生活在空中,你再也抓不到它了。”猫听了哈哈一笑,指着树上的猫头鹰说:“看,那是俺媳妇。”这是一个笑话,无非是说老鼠永远也摆脱不了被猫猎杀的命运,但猫头鹰真的吃蝙蝠吗?
猫头鹰有“唾余”的习性,就是把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形成食丸吐出来,有人专门研究过猫头鹰的食丸,从中发现过蝙蝠的头骨,说明猫头鹰还真有吃蝙蝠的习惯。我有点好奇,不知道猫头鹰是如何抓住灵巧的蝙蝠的。
其实吃蝙蝠的不止是猫头鹰,有些猛禽也是它们的天敌,比如有种猎鹰叫“食蝠鸢”。甚至连乌鸦也会跟蝙蝠过不去,有人就曾看到,乌鸦从岩石的缝隙中把正在睡觉的蝙蝠驱赶出来,在空中啄食它们。
编者注:时庄,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卢集镇的一个村庄
韩开春:作家,出版自然文学系列丛书《虫虫》等,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