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狗”是一个怎样的词

时间:2024-05-04

何小毛

跟猫相比,狗的待遇显然差很多。

“累成狗”“加班狗”“单身狗”——这是年轻人在抱怨或者自嘲时的常用表达,而“慵懒得像一只猫”这样的句子则被用来形容那些迷人的女人,被形容对象的不同,即可看出猫狗在人们心中的差别。那么,“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容词?

在中文语境下,与“狗”有关的词自古以来都是贬大于褒的,比如“鸡鸣狗盗”“狐朋狗友”或者“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究其原因,还是出身惹的祸。

在人们普遍认为“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之前,狗只是一个可以用于狩猎、游牧、看家护院的工具型牲畜,依附于人类生存,低贱而卑微。因此,最初的“狗××”或者“××狗”,都是强调其身份地位和品行的低微卑劣,读过书的人自谦时会称自家小孩为“犬子”,穷人家则直接给孩子取名“狗剩”,说是好养活。

除了身份的低微,中文里以“狗”作喻的词,也有很多是来自狗的习性。狗通人性,温驯忠诚,体现在语言文字里,这些习性就转变成了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之类俗语皆来于此。比起忠诚,人们对它的奴性似乎更加耿耿于怀。

既然狗是一个集结各种缺点于一身的超级贬义词,为什么如今人们还热衷于以此自称呢?根本原因是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环境:互联网。

网络的出现让人们的语言与身份、语言与身体不再需要一一对应,在网络上,一个正在吃着扒鸡的山东德州人完全可以伪装成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牛仔跟人吹水并且毫无破绽。BBS时代,就有“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那一头和你聊天的是条狗”的说法。语言与身份的分离,也使人们在网络环境下使用语言更加天马行空,一些想象不到的语法与字词组合常常令人目瞪口呆、忍俊不禁。

网络社交与真实社交一样,需要归属感和标签。十年前的互联网上,人们会用“××族”将人群进行分类,紧随其后的是“××党”,当旧的表达方式因频繁出现而导致语义磨损,显得陈旧、落后且不那么有力量的时候,新奇的表达方式就会在渴望标新立异的人群中应运而生,从这个角度说,“××狗”便是“××党”和“××族”的迭代产物。人们争先恐后地自取标签、转发使用,除了对词义的认同,多半还是源自不想脱离潮流的从众心理。

使用传统上被主流鄙夷的“狗”作为自我表达,在年轻群体中更容易被接纳和扩散。“狗”的辛苦、地位不高、勤奋求生等特性与如今背负着巨大生活压力、艰苦谋生的人们都有着相似之处,这也是“狗”这个词被选中的主要原因,使用“××狗”进行自我嘲讽与心理安慰,足够合理。

当这种戏谑有趣、易于传播的句式从线上走到线下,无非就是人们对现实压力进行一点点无害的吐槽,以及自嘲。因此,在这样一个语境下,“狗”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尽管分属不同犬种,加班狗、单身狗、考研狗……不外如是。

下次再看到有人称自己为××狗,请对他保持关爱,毕竟无论他表现得如何豁达而戏谑,你也能感受到,他生活得不是特別如意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