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小企业:平等从当下开始

时间:2024-04-23

余 力

在当前一切以“保增长”为目标的政策取向下,资源向国有企业进一步集中几乎是必然结局。作为硬币的另外一面,中小企业的资源空间必然被进一步蚕食。

评价一个国家的市场活力,看什么?很多官员看的是大企业,是跨国公司。因此,跨国公司在国内许多地方才会被奉若上宾,成为争抢的对象,它们也能靠着这种影响力,轻易拿到很多优惠和资源。另一类“大块头”是大型国有企业。国企的称号虽然不如外企吃香,但大型国企还是非常实惠的。尤其是目前身处一些重要产业的国企,凭借着垄断地位,依靠着垄断资源,获取垄断利润。

实际上,这两类企业都不能成为市场活力的代表。市场活力要看中小企业,然而,中小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环境,仍不理想。它们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融资环境、私人产权保护、财税、土地、技术和社会等方面,还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虽然中央曾几度出台政策支持,但效果不佳。

保中小企业就是“保就业”

2008年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而言,最大的损失就是沿海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这些中小企业倒闭的原因,在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是汇率,人民币加速升值对出口型企业构成致命打击。其次是输入型通胀。国际原油期货、有色金属期贷、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大涨,导致上游原材料、能源价格大涨,企业不断被高涨的原材料和能源成本逼进死胡同。第三是出口退税率下调。第四是新劳动法出台,导致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第五是宏观调控,利率大幅上涨,导致沿海一带高利贷利率达到40%以上。同时,银根紧缩导致很多企业现金流断裂,不得不死。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就出在制造业,从企业制度上来说,出在沿海一带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批死亡,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原先很难一见的现象。中小企业大批死亡,最终会导致国有企业效益下滑。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多是从事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而多数国企则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的上游是重工业,轻工业是重工业的市场。轻工业接不到订单,倒闭了,最终会导致上游产品的市场萎缩,重工业的订单减少,价格下降,利润降低。因此,2009年一季度,很多国企的利润增速会降低,甚至下滑。

中小企业是否再度大规模倒闭?这是2009年中国经济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小企业如果再度像去冬今春一样大规模倒闭,中国经济和社会非出大问题不可。因为人们就业问题解决不了,社会就会出乱子。中小企业对经济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据统计,中国4000万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50%的税收、75%的就业,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表现,更与政府重视的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中小企业困境,直接涉及民生。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此前曾表示,目前在全国个体私营经济领域的就业人数已近1.3亿人,很大一部分是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更是地方经济与民生福祉的支柱。眼下广大中小企业举步维艰,普通劳动者能保住工作岗位已是万幸。更别提提高工资增加收入,进而推动内需了。

扶持力度遭遇制度消解

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中小企业重要的社会价值,为此,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总结起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经营艰难、盈利能力下降,并普遍面临破产风险的情况,政府已经数次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目前已上调了3000多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政府明显放缓了人民币升值速度,在2008年10月到今年2月这段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仅0.6%。

政府还明确表示,原则上要推动各级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各级政府先是鼓励民间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而后又开始试点推动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以推动直接融资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浙江省政府甚至由财政拨款6500万元,用于间接担保中小企业贷款;广东组织了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再担保公司。此外,国务院已安排了35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央行也专门为商业银行安排出信贷额度给中小企业。

这样看来,近期政府出台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不可谓不频繁,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实际效果如何?可能并不令人乐观,否则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关于中小企业倒闭潮、工人失业潮的消息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1月出席一次公开论坛时就指明此前政府推出的政策用意良好,但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官样文章居多。

这样的判断并非没有根据。以今年以来各省轰轰烈烈建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这样的行政控制怎样保证小额贷款公司能够获得持续的资金来源,怎样保证小额贷款公司有高额的利润吸引民间投资者,甚至让他们放弃暴利的民间金融?正是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在各省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都非常有限。再拿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的试点来说,经济下行使得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被成倍放大,政府又没有担保机制,无怪乎这些债券要面对投资者反应冷淡、交投冷清的局面。至于上调出口退税率,国家有钱没钱退税是一个问题,遭致国外的报复是另一个问题;政府采购有竞争问题,内幕复杂,中小企业是否玩得起,也是一个问题。

应该承认的是,短期内密集的政策出台证明政府已算尽了力。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更在于长期的制度性建设——经济下滑会使得中小企业死伤一片,但客观上这也是一个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而只有纠正了长期的制度缺陷,才能避免中小企业再现今日的窘境。

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全面开放市场,尤其是放开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政府保护下的行政垄断,将民间资本全面逼出石油、电力等诸多行业,中小企业在这种不公平待遇下经营能力当然更脆弱。其次,民间金融的市场化一定要推进,这不仅意味着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要被放开,更意味着政府应将民间金融合法化,并加以合理引导,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当然,这种做法会遇到商业银行等利益集团的阻力。再次,相关的政府配套措施要逐一完善:中小企业的咨询辅导很重要,要推动中小企业从规模化向专业化转变;鼓励中小企业走向海外,在融资、信息等方面积极予以配合;企业的破产机制应该予以完善,解除经营者因经营不善而产生后顾之忧;同时,对中小企业也应实行差别税率,这实际上是通过减税的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毋庸置疑,从社会资源的配置来看,目前国内的资源明显向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和其他大型外企倾斜。这种局面到现在并未有实质改善。需要强调的是,市场环境就像森林生态系统,除了高大的乔木和食肉动物,还有灌木和草,以及其他的动物,它们需要在一个适合的环境里共同发展。如果中小企业长期得不到合适的发展环境,这种市场环境是有大问题的。因此,在国内,大型国企与跨国公司的影响力需要得到适当制衡,政府应该更多为中小企业创造发展环境,向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源。

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更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才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基石。考虑到现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短期的扶植政策无论多么有力,其效果都将大打折扣。真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就要从改革制度因素着手。

平等从当下开始

与国企屡屡获得国家财政注资相比,中小企业基本无缘分享国家财政的支持,它们的生死成败全靠自己的折腾和能耐。

在今年以来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中,中国政府也多次呼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但中央政府的呼吁并不能转化成现实的资源支持。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虽然央行拨出了中小企业专用融资额度,但银行对此基本不作理睬,或者信贷资源变着法流向大型企业。

中央推出的4万亿投资大计,最多的大饼一定落到国有企业身上。左有金融资源支持,右有优质投资项目,中间还有国资委的注资,大型国企在经济急速放缓时,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演绎中,正在演化成这样一种格局:政府的大项目投资需求已经替代了居民消费需求。

在当前一切以“保增长”(经济增速)为目标的政策取向下,资源向国有企业进一步集中几乎是必然结局。作为硬币的另外一面,中小企业的资源空间必然被进一步蚕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