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相信什么,未来老有所依(10则)

时间:2024-05-04

汪峰的《春天里》把我们对于未来的彷徨全都激发了出来,让我们思考,在这个社会究竟相信什么才能老有所依?是相信国家政策的进步为我们建成老有所依的福利社会,还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缩小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是依靠家庭、社会关系的维系还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来保障我们的未来生活?

国家有所为

现在的独生子女让我们没有了兄弟姐妹,一对年轻夫妇往往要赡养四位老人,就算这些老人都有退休金,也还要关心和陪伴,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杨锐

以前有“养儿防老”的说法,而当下的现实却是“养儿啃老”,中国的老龄化已然来临,“老有所依”实在不易。穷人自不必说了,富人实际上也对自己拥有的金钱是否足够让自己“老有所依”缺乏自信。

——杨世充

当一个一百万身家村官享受着低保的时候,我们知道老有所依须透明;当奋斗一生都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屋的时候,我们知道老有所依须压压房价;当公交车上没有一个人为老人让座的时候,我们知道老有所依须文化道德……这一切离我们多远,那老有所依就离我们多远!

——沈峰

个人有所为

龙永图先生说“中国老有所依的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定期的存款,购买基金,甚至于做些稳妥的投资都是一种“善后”行为。老有所依的“依”要从依附于社会与他人,变为独立于自己。不依附于他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所依。

——毛咖

老有所依主要就是养老的问题,而“老”并不意味着“废”。年长者并不见得一定要靠着他人,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为小辈解惑;用自己工作上的经验,为后辈指导;用自己的资源辅助后辈。找到发挥“余热”的途径,不光老有所依,还老有被依。

——游游

老有所依,不是一句空话,它要靠共同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但治标不治本。家庭、关系的维系也不是根本,《春天里》唱出的心声是:老有所依的根本是“个人能力的提升”!

——刘昆

老有所依,不仅要老时有钱,更要有老时值钱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会理财,比如,如何规避通货膨胀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有调查说投资20年以上的股票升值速度远超过同期CPI的累计涨幅,即使是国债的长期投资成绩也能和CPI打个平手甚至小胜CPI,这样看来,老有所依不仅需要靠投资,更重要的是做到坚持长期投资,才能为自己的老有所依储备“弹药”。

——Seven

让我们心有所依

“老有所依”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盼。《春天里》之所以能够激起这么强烈的共鸣,实在是因为“老有所依”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稀缺资源。除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之外,几乎所有的人(无论贫富)都对自己能否“老有所依”持怀疑态度。

——罗若坤

《春天里》这首歌本身就表现了一种充满感伤、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像以往文艺作品中的那样追求高远、上层需求,而是一种基本需求。我总结的是“希冀中的绝望”。两个农民工身份的人来翻唱就更能反映出这一代人或当前年轻人普遍的感受,那就是曾经的梦想都被现实蚕食。

——简易加

依社会,依儿孙,不如依自己。让自己老有所依,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事业上有所建树,体现自身的价值;生活中经营和谐的家庭,维护稳固良性的社交圈子等等,这些都是老有所依隐匿的必要因素。老有所依,说到底就是心有所依。

——小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