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采访车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在弯仄的山路上爬行了三百多里路,终于在一排简陋的建筑物停下了。这就是鸡嘴岭乡政府,是我们这次县电视台“劳模风采”专题摄制组的最后一站。要不是这里出了一个劳模教师,一般谁也不会提出到这个地方来采访。
乡政府秘书老林等人在大门外等候多时,日头已半天高了,个个已是汗流浃背,却还是满脸喜气地把我们迎进了简陋的办公室,屋里守候的忙着拿上椅凳,端上热腾腾的茶。寒暄了一阵后,我们提出要去乡小学校去看看劳模张老师。“啊呀,不巧,张老师的老母亲身体不舒服,一放学他就赶着回去了。”老林说。
我们明显因为张老师的傲慢而不快,但还是问,张老师家离这里近吗?近的话,我们可以赶到他家里去拍几个镜头也好。
老林引我们走出乡政府办公室门口,手指了指对面的大山说:喏,张老师家就在那山腰上。
我们定睛看去,果然见对面迷蒙的大山上散落着一些青瓦白墙的民房。我们中有人说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莫不是飞腾上去的?或者是神仙下凡给造的。 老林说,你们看见的这些房子仿佛就在眼前,可是隔着三道半山梁,快走也要半天呢,要当面采访他要等明天了。老林接着叹口气说,也难为了张老师,家里农活要顾上,学校的课也不能落下。这几十年,他就是这么山上山下地跑,硬是教出了那么多孩子上大学。
当天夜里,我们在乡政府招待所住下,并不忘做好釆访的侧面佐证,不少人感叹,就张老师为了孩子山上山下地跑,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这些年洒下的汗珠可也滋润了路边的山花。张老师的劳模,完全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次天一早,我们匆匆用过早饭,便踏上了山路。刚走过第一道山梁,我们就开始停停歇歇的,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攀上第二道山梁时,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万丈悬崖,我们已是屏声敛气,心悬到了半空。爬进第三道山梁了,我们出了一身热汗都顾不上擦,备用的水几乎喝完了。到达半山腰时,老林领在前头,看到远远的雾地里,晃动着一个人影,喊了声:“喂,谁在那呀?”那边粗着喉咙答话过来:“我呀,乡小学的老张。” 老林一阵欢喜,紧跑着步子迎上去。
我们气喘吁吁松了一口气,走近才看清是一个老农模样的人在地里忙着活。大家都想不到这个人就是带出了二十个大学生的教师劳模张永光。从他的身上,唯一能嗅到教师味道的是一双闪着智慧的眼睛和一件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的旧皱的白衬衣。
老林介绍说:“县电视台的同志来采访你,给你拍录像,要上电视呢!”
张老师眼里闪过一丝亮光,嘿嘿笑了几下,搓着手说:“辛苦你们了,到屋里去坐。”
张老师的家陈设简陋,是一个典型的山里农家,屋门口的一个土篱笆围成的小院里,一个老太太就是张老师的母亲,正在抛谷子喂小鸡。老林还告诉我们,张老师的妻子前些年得了急病,来不及送医院,早走了。他的一个儿子在外面城里打工,一个女儿还在读高中。家里的一切都要张老师一个人撑着。
在文字记者采访张老师后,我们便把场面稍微布置了一下,让张老师坐到墙边的桌子旁,手里捏着一支钢笔,做成批改作业的状态。这时候摄像师的镜头对准了他,灯光打开了,满屋子照得白晃晃的,摄像师说了一声:“准备,开始。”打开了镜头。张老师忽然一下子跳起来,满脸尴尬相:“我拍不好的,我拍不好的。”我们便劝张老师放松一点,尽量做到跟平时一样,接着,让他重复来一次。可当灯光一打开,他又说:“我拍不好的,我拍不好的。”他伸出一双粗糙的手连连摇摆。我们只好停了下来,让老林去做工作。老林脸涨得通红,满头汗水地把张老师拉到一边,做了半天思想工作,张老师总算配合了一次,可是最终拍下来的他还是一脸拘束不自在的样子。
回到县城,我们忙碌了三天,“劳模风采”专题节目制作终于接近尾声,我们谈起采访张老师拍录像的模样,不禁感慨了一番:难得一辈子扎根山村!可等到取舍张老师这一节镜头时有些为难了,台里领导说:“不好取舍的镜头都剪掉吧,只要有他一个镜头就行了。”
当我们完成剪掉张老师的那些难堪镜头时,忽然接到一个从鸡嘴岭政府打来的电话:张老师去世了。
我们惊骇得说不出话来。怎么会?……我们离开时,张老师他不是还好好的吗?
老林电话里悲痛地告诉了事情的原委: 那天,我们采访组走后,张老师的老母亲吵着要看看电视里的儿子。张老师上了电视,他心里也很激动,便盘算着购买一台电视机。昨天,他到附近的镇上办事,顺便捎带了一台电视机回来,路上搭了一辆拖拉机回家。不料在这條山岭上,九曲十八弯,拖拉机翻落进几十米的山沟里。在救出两个小孩后,张老师却再也上不来了。
采访组的人全流了泪。我们坐到机房里,拿出那盒录像带,看了一遍又一遍……电视里张老师一双粗糙的手挡在胸前,他说:“我拍不好的,我拍不好的。” 静得出奇,谁也不再说话。
【作者简介】 符浩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银行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人民文学》《当代》《小说界》《天涯》等文学报刊发表小说600余篇。著有长篇小说《四英岭人家》,小说集《不懂哭你就瞎了》 《你独自怎可温暖》等18部。曾获海南省南海文艺(文学)奖、第六届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和《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