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会展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被譽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成都明确提出,持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以“名展、名馆、名企、名业”为抓手做强会展产业链,全面提升成都会展影响力。今年,成都将力争举办重大展会活动1000场,会展业积蓄的能量逐步释放,将在稳定增长、助推产业、拉动消费、服务民生、扩大开放、营销城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强会展产业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办好一个会,撬动一座城。会展业具有技术集成度高、产业链长、经济带动作用明显等突出特点,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会展业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综合能级的重要抓手。会展业作为集聚配置资源要素的重要功能性平台,有利于提升成都高端要素运筹、创新策源转化、新兴产业集聚和国际门户枢纽等城市核心功能,增强成都对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和国际国内需求吸引力集聚力,带动成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大力发展会展业既是成都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也是成都加快建设“四中心一枢纽一名城”的重要抓手。因此,要通过搭建更多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大规模的展会交易平台,持续提升城市能级,不断拓展战略空间,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会展业是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和引领力的重要载体。会展活动涵盖采购、投资、交流、开放、合作等生产和服务环节,汇集展现行业发展前景、行业前沿动态、技术创新成果等海量产业信息,深层激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创新需求等市场多元需求,具有“一带九”的联动优势,是把展品变成商品的最短链路、将展商变为投资商的最强链接、用创新引领产业的最优链条。加快发展会展业,对于成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持续推动展产深度融合,以展促产、以产兴展,加快形成会展与产业优势互补、相互成就、协同共进的利益共同体。
会展业是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会展业具有品牌效应,高层次、国际性会展活动不仅促进经贸往来和经济增长,也是展现营城理念、城市形象、发展成果的对外窗口。正如奥运会、APEC会议之于北京,世博会、进博会之于上海,广交会之于广州,高能级会展活动极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彰显了开放包容活力创新的城市特质。因此,要积极推动会展品牌化,通过引进高端、新兴会展品牌项目,培育提升本土会展品牌,发挥高层次高能级会展活动对提升城市美誉度、扩大开放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国际会展之都”打造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
成都会展产业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近年来,成都大力推动国际会展之都建设,面向全球搭建投资贸易、资源配置、要素交易、交流交往和城市营销平台,会展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据《2021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成都稳居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总榜第4、副省级城市第2,连续两年跻身亚太十大会展城市,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会议国际化水平、会展人才竞争力指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规模化会展业蓬勃发展。围绕构建“一市两馆、全域多点”的会展空间功能布局,形成结构合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会展业体系,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成都会展业总收入5240.3亿元、直接收入533.3亿元、带动收入4707亿元,累计举办重大会展活动3572个、总面积4943.7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52.8%、35.4%。
品牌化会展活动快速增长。连续举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重大展览,成功举办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等重要会议活动,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览项目14个,符合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标准的会议项目33个,位列2022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总排行榜中国城市第5位,成为国内外重大会展活动在中西部布局的首选城市。
高能级会展平台密集建成。高标准建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品牌场馆,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是中西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展会一体”综合体,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淮州新城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投用拓展了展览空间,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融创国际会议中心等会展载体得到更新提升。
引领性会展主体集聚壮大。成功引进英国英富曼、瑞士迈氏、法国智奥集团等国际会展龙头企业,培育重点会展企业近700家,本土上市会展企业1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会展企业5家,领军人才18名,高级管理人才近200名,成立全球首个ICCA国际会议研究及培训中心,成为国际会展巨头抢滩登陆首选地。
全景式会展生态持续营造。出台《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关于促进会展业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培育展会新模式激发增长新动能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会展业发展工作网络体系,探索形成“会展+产业+功能区+投资贸易”创新发展模式,首创“成都会展新经济产业创新基地”和“成都绿色会展经济创新中心”,积极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会展产业能级如何持续提升?
深入实施会展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双核驱动引领、四大特色助力、全域协同发展”的“2+4+N”发展新格局,推动展产融合发展,实施“名展、名馆、名企、名业”培育行动,持续提升成都会展业能级。
打造“名展”。一是招引国际高能级展览,建立“会展部门+产业部门+产业功能区+企业+行业协会”展会招引机制,对接国际国内顶尖先进制造业展览主办方,建立重点引进展览项目库,通过永久落户、设立海外展区、策划系列展等形式,招引一批行业影响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际知名品牌展览。二是提升本土品牌展览,推动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展览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打造世界级品牌展览;支持成都国际口腔设备与材料展览会、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等自办展会加强与国际品牌展对接合作,打造国家级品牌展览;促进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创新成果交易会、安仁双年展等做强,打造区域级品牌展览。三是培育新兴展览,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策划一批文化旅游、体育装备、创意设计、时尚数字等领域的品牌消费展、品牌特展,助力城市发展。同时,加大重大知名会议招引力度,培育本土品牌会议,积极争取国家主场外交会议,努力实现进一步突破。
建设“名馆”。一是打造专业场馆体系,提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淮州新城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场馆的载体功能,推动场馆智慧化建设,提高场馆利用率。二是建设会议型酒店集群,鼓励世外桃源酒店、龙之梦大酒店等会议酒店加快完善酒店接待、翻译等会议服务功能,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能力与效率,持续增强成都举办国际化、专业化会议的承载力。三是拓宽会展展示新空间,复合利用城市绿道、公园、体育馆、产业园区等特色载体,举办特色会展活动、开展常态展示贸易、优质展品推介。比如,东安湖体育公园拥有4万座的甲级体育场、1.8万座的多功能馆和4万平方米的小球馆,可重点开发汽车等专业类展会、高新技术创交会、特色产品消费展,打造国际一流体育文化综合体。
引育“名企”。一是招引一批国际名企,精准招引国内外牵引性、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在蓉设立区域性总部和具有总部级职能的独立法人机构,通过链主企业吸引会展全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左右岸企业集聚,提升产业链主导能力。二是壮大一批本土名企,实施会展企业集聚行动,支持本土会展链主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组建大型国际会展集团,鼓励本地会展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与国际会展集团进行合作,冲刺全球会展50强和国内会展30强。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会展策展、组展等关键领域“补短板”,瞄准会展绿色化、数字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强攻关,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提能发展,提升创新支撑力和引领力。四是扶持一批中小微企业,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会展企业与展馆运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商协会等广泛开展合作,联合办展、办会,抱团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壮大“名业”。一是促进展产融合,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与资源特色,推进“会展+”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在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洛带古镇、安仁古镇等地举办成都旅游展会,深化会展与消费销售联动,形成上下游贯通、全产业价值链融合的发展格局。二是坚持数字赋能,推动传统线下展会核心功能的数字化、在线化,促进“云展览”“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加快会展场馆信息资源库、设施管理系统、展期安排系统、展销系统等智能化、信息化改造,不断拓展展会功能。三是推进绿色发展,做好绿色展馆、绿色展会认证,引导、推动各参展企业和搭建商采用可回收材料替代传统展材,加快构建绿色会展技术与创新体系,推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办展办会。
营造会展生态怎样“软硬兼修”?
会展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服务保障,要着眼提升城市会展业基础配套“硬实力”和服務管理“软实力”,在政策、资金、人才、服务、安全等方面加强保障,持续营造推动会展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完善政策体系。落实《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以企业诉求与产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分析会展业敏感要素需求,强化会展政策的协同统筹,差异化、精细化制定行业监管、模式创新、专业服务等产业政策,提升政策的可及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强化资金支持。探索设立会展业基金,规范各级会展专项资金使用,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展会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开发符合会展行业需求的商业保险产品,探索对会展企业以及符合会展新经济发展方向的技术平台给予支持。
健全人才梯队。整合市场需求和市场资源,采取“政策待遇+行业待遇”的支持方式吸引会展领军人才、优秀团队来蓉,以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培养储备会展后备力量,鼓励四川高校会展专业学生留蓉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于本地从事会展相关专业占全部毕业生总数的85%。
优化服务保障。研究出台会展服务、会展经营、展会评级等领域的地方标准,建立涵盖信息咨询、权益保障、技能培训等领域的优质中介服务资源库,推进成立会展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健全会展业统计、监测、分析体系,全面掌握产业发展动态。
做好安全防控。完善会展安全体系,健全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规范、方案预案,采取相应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对布展、撤展、用火、用电等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维护会展活动正常秩序。
(课题组成员:黄建华、刘燃、何双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