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部激荡荣光的进化史

时间:2024-05-04

杨吉

从普及到日常,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如同水、电、天然气一般的基础配套。虽然它的发展时间不长,倘若从其前身,也就是由美国军用阿帕网(ARPANET)算起,至今也不过五十来年。即便如此,要撰写一部有关互联网的历史,恐怕是一件费力而不见得讨好的事—

仅就一项事物而言,参与创造和革新互联网的主体就不计其数,从政府组织到国际机构,从科技企业到风险投资,呈现出分散性和多元化的特征;而单论一个主题看,它又是开放的、宽泛的,由技术、文化、思想、创业、资本等不同面向进入,就会有完全不同面貌的网络史。更何况,互联网应用的迭代创新,产业格局变化之快,使得任何一次写作都紧追其后,还不等出版,就或已过时。所以,布莱恩·麦卡洛(Brian McCullough)既是真诚的,也是聪明的。他的这本《互联网进化史—从地下室革命到上帝手机》(桂曙光译,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定位为记载“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并将书写年代限定为一九九三年到二○○八年的这二十五年;同时,麦卡洛又选择从一些伟大发明或产品切入,它们通常代表着互联网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应阶段,通过讲述它们是如何被想到、被提出、被生产以及被投放市场的,从而勾勒了一个相对逻辑自洽、精彩别致的科技简史。

不同于那些专业的科技商业作者,布莱恩·麦卡洛更像是一个关心互联网的兴趣达人,尽管他本人确实有着多年科技行业的创业经历。这本《互联网进化史》缘起于他业余主持的播客栏目“互联网历史”,这档原创栏目以当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下他们与互联网发展进程的故事。所以,就素材选择、内容呈现、叙事手法而论,很符合大众的口味。每个章节对应一家或数家极具阶段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记述它们从无到有、由小做大乃至做强的重要事件、重大时刻。文字铺陈有画面感,语言也晓畅明快,对一些当事人原话的引述、当年现场的还原,以及不时插入的旁白,让互联网的昨天与今天无缝地勾连,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也使得全书看起来像一本网络历史专题纪录片的剧本稿。

布莱恩·麦卡洛在书中写道:“这是一本关于卓越的技术、重大的困境和优秀的创业者的书。这是一本讲述我们如何让这些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书。”因此在这本书中,麦卡洛的书写对象基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在技术跃迁或“互联网进化”过程中是举足轻重的;其二,本身是一段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创业话本;其三,从品名到人名再到企业名,悉数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其中有些人事物已随着产业的变迁、潮流的更迭而消失于大众视野,也有的因为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不得不让位于更前端、更先进的新势力,但它们成功过、荣耀过,哪怕最终是以败局收场、遗憾收尾,但它们共同写就了互联网时代的不同篇章,其存在本身就有太多话题价值。

本书的叙述始于一九九三年,这意味着,对于互联网的前夜,也就是阿帕网尚未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资金支持的民用网完全分开,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设计的万维网的推出,等等,这段“背景交代”作者几乎是一笔带过的。麦卡洛在前言中指出:有一件事情发生在一家研究机构中,它的作用是将互联网和计算机从学术界的特权控制中解放出来,并把它们送入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用户的怀抱。

这指的便是Mosaic浏览器的上线及网景通信公司的出现。很明显,麦卡洛对这家公司,尤其对其创始人马克·安德森推崇有加。在书中,他这么写道:“现代互联网时代始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厄巴纳-香槟市。”因为在该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在计算研究领域举世闻名,与此同时,一九八五年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也在该校成立。之所以介绍这一背景,麦卡洛的意图在于突出两点。第一,强调伊利诺伊大学在互联网起初阶段,是作为“主干网”的关键组成部分的,从科研资源到行业机遇,该校的平台优势显著。对此,麦卡洛评价说“如果你想加入万维网的革命洪流,那么世界上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第二,则是因为彼时的马克·安德森以一名兼职学生程序员的身份加入NCSA,从事枯燥的编程工作。但正因有了这一契机,安德森能把梦想,那个被麦卡洛描述为“他想发布一款更简单、更便于使用的浏览器……希望有一天,一切皆有可能,图片、新闻、商业,甚至猫的可爱视频都能出现在网络上”的憧憬,最终借由Mosaic浏览器的上线而完美实现。

对曾经的“硅谷金童”安德森创业经历稍有了解的话,不会不知道此后他所要面对的风波与挑战。例如,当他和团队伙伴要完全商业化浏览器项目时,一度遭到了伊利诺伊大学指控涉嫌源代码侵权,无奈改为“网景公司”,并顺势推出新版的“网景导航者”程序;安德森联系到了吉姆·克拉克,正是后者让公司顺利度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艰苦奋斗的初期,而两人的通力合作也使网景成为第一家申请IPO的科技公司,此举不失为揭开了互联网“商业元年”的大幕;另外,安德森推出的部分免费部分收费的模式,也让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毕竟在当时,互联网上的一切都是免费的,而他要求用户为“专业版”或“升级版”付费。如果企业要使用,必须得支付更高数额的费用,才能许可网络在公司内部运行。这个思维显然很超前,但超前并不意味着对的时机。后来当他遇到比尔·盖茨采用的“捆绑+免费”推广策略时,网景在与微软的IE“浏览器之争”中就很快败下阵来。不过,这是后话了。

在安德森和网景的样本上,自然有正反利弊的两面,麦卡洛总体给出了较为客观、中肯的评述。此外,把它们置于全书正文的第一章,符合作者笔下“进化史”的开端年份,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三日,初代Mosaic内测和公测两个版本正式发布。网景公司在很大程度、诸多方面都为今后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打了样板,“它开辟了一条道路,并为现代的科技初创公司创立了一个模板。关于现代科技产业,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细节可以追溯到网景公司的故事,无论是偶然的还是有意为之的”。

麦卡洛在创作《互联网进化史》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史料,但他又不是简单地进行资料堆砌。对于人物刻画的浓淡、事情记录的繁简,作者都做了精心设计;其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高超的故事叙述本领,都在书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另一点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有着大量、丰富的细节描写。例如,在介绍网络杂志《评论》(Slate)创办时,文中写到其创始人、记者兼评论员的迈克尔·金斯利仍然渴望这个网络出版物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杂志”,拥有发行刊号和出版日期。又如,在讲到苹果推出iPod播放器以及耳机时,透露“耳机不完全是白色,因为史蒂夫·乔布斯讨厌白色。因此,耳机从技术上来说是一种叫作‘月亮灰的灰色。这种颜色非常淡,看起来就像是白色”……这些生动、细致的刻画让互联网时代的最初二十五年显得逼真而生机盎然,从另个角度,也让人们再次深度领略硅谷过去有过的激荡与荣光,并受之情绪感染、认知启迪。

这本书注定会成为互联网史论类图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它不仅仅因为有着翔实的资料、全景的展现以及精湛的笔法,而且还经常冒出一些精到、睿智的点评。譬如在讲到网飞案例时议论“就像易贝的佩兹糖果盒故事一样,无论如何,因滞纳金而产生创业灵感只是一个為了宣传虚构的创始故事”“网飞吸取了互联网时代零售业的重要教训:无限的选择和(近乎)即时的满足”。如果说我们相信以史为鉴真的可以知兴替,至少面对变化周期会变得淡定从容,那么翻阅这本书的最大获益便在于此了。

二○二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