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潘国红
我是从教育岗位调入人大工作的,想当年离开从事了15年的教育岗位真是心有不舍,因为教书育人、专业成长很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后来身在人大,也逐渐把人大工作当作学问来研究且感到乐此不疲、兴味无穷。10多年来,发表人大理论研究论文80多篇、人大短评短论200多篇,出版《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大权力行使》《人大履职观察》。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人大研究》的激励和指引。
一
人大工作务虚成分多,常常是“听听报告举举手”,实际功效与人大制度设计存有一定差距。许多在人大工作的同志认为人大工作简单易做,没有多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空间与必要。这些对于刚步入人大工作的我来说,一时感到迷茫无措。为师之道,需要以教育科研提升教育理念,使教育实践走出盲从和蛮干的困境;做人大工作,也需要反思和钻研,以专业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成效,提升人大权威和形象。之前,我在学校和教育局工作时,发表过数十篇教学研究、学校管理的论文和文学作品,还编写过几本教学类畅销书。耕耘讲坛、孜孜研究的习惯,促使我学习人大理论知识,寻找破解人大工作困境的思路和办法。我遍阅各地人大报刊,《人大研究》令我眼睛一亮,与其他人大报刊要么是本机关的大事记,要么是各级人大领导讲话汇编不同,《人大研究》集理论性、实践性、探讨性于一体,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研究,也有鞭辟入里的微观阐述,既有学术性的理论研究,又有创新性的实践探讨,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我订阅了2008—2012年《人大研究》合订本,如饥似渴地通读学习。每月下旬我都急切盼望新一期《人大研究》的到来,常常是一口气读完,感到受益无穷、余兴未尽,带回家再细细咀嚼揣摩。
《人大研究》提升了我研究人大制度和民主政治理论的兴趣。我大量购买相关著作和刊物进行阅读,持续深入的专业阅读,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见解,深化了我的职业认知,推动了我的工作创新。人大的制度设计与功能定位是议事决策,其法定职能作用无可替代;人大履职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的大舞台。人大工作者必须摒弃“二线”思维,保持职业操守,积极履职作为。我勤勉地工作,不懈地思考,在分管工作领域推出创新举措,收获并感受着快乐和幸福。2013年,我撰写了《人大制度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向《人大研究》投稿,不久在第4期登载。这是我“跨界”后第一篇有质量的研究论文,而且在人大理论研究权威期刊发表,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一遍又一遍读着铅印文字,不时嗅闻刊物所散发的油墨香味,尽情享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二
理论的锋芒和力量不在于它的宏大,而在于它真正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真正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人大理论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回答人大制度和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难点和疑点问题,以回应社会关切,“说服”读者群众。当前,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人大制度和人大处在发展完善之中,热点难点疑点和焦点多。《人大研究》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结合,不回避敏感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民主政治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存在的不完善问题,组织开展理论探讨,以解疑释惑、廓清迷雾。批判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切仅仅停留在批判上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人大研究》致力营造研究探讨氛围,先后策划了多个人大工作和建设的专题讨论,推动人大理论研究者勇于直面问题,打开思维空间,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2015年,我撰写了《地方人大履职中的形式主义及其矫治》,文章从人大代表选举、立法工作、重大事项决定、监督工作、人事任免工作等5个方面列举了人大履职中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人大履职中形式主义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广大选民对民主政治的参与热情,影响了人大形象和公众对人大制度的认同与自信,提出了增强人大履职自主性、加强公众对人大监督等办法和途径。同事看后觉得文章言辞尖锐,内容比较敏感,可能难以被刊物采用。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人大研究》投稿,出乎我意料,不到两个月,《人大研究》完整刊出,引起同事们的热议。《人大研究》編辑们的担当、勇气和胸怀,展示的正是我们人大工作者应有的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实践的自信和挚爱。
思想需要思想引领,热情需要热情点燃,激情需要激情带动。《人大研究》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了我研究问题、探究理论的信心。几年来,我直面问题和不足,先后撰写了《人大监督刚性的缺失与提升途径》《乡镇人大“边缘化”问题与改革路径》等多篇研究论文,在社科类报刊发表。我围绕人大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代表选举公信力实现途径研究》《人大组织形象:内涵、定位与提升》等调研报告,“工作成绩、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各占1/3,分获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江苏省人大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一等奖。人大工作和人大理论研究,让我充满激情,让我充实有为,让我富有快乐,让我骄傲自豪。
三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和支持实践,人大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人大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刊发的研究文章,更多的是对人大实践的探讨和总结,特别是基层人大工作创新的研究,促进人大理论在实际领域的应用,推进人大探索创新成为有思想的实践,推进人大理论研究成为有实践的思想。
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是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的创新举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监督法没有提到地方人大的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于是有人理解为叫停了,有人理解为规范了。理论有多远,实践就有多远。我们认真研读监督法,研读《人大研究》中《关于对专项工作评议若干问题的探讨》等相关篇目,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出台部门工作评议和人大选举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报告履职情况办法,在发动人大代表和公众参与、加强监督结果运用方面推出务实举措,提高了监督实效,提升了人大权威和社会影响力,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和社会效应。我深入分析实践探索中的问题和不足,思考改进办法和措施,写成了《规范和实效:人大工作评议的目标取向》《任后监督:提升人大任免和监督质量的有效举措》,并相继在《人大研究》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许多外地同行前来考察学习。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几年来,我积极吸收人大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创新提升人大工作实效的办法和措施,形成的《绩效评价:推动人大职权有效行使——江苏省启东市开展乡镇人大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思考》《提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实效性——江苏省启东市人大以“三张清单”促进人大代表履职的探索和思考》等研究论文相继在《人大研究》发表。近几年来,我立足工作实践,用简明的道理和朴实的文风,书写我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理解,就事说理、以理说事,形成了200多篇人大短评短论,并在媒体发表,以此启迪人大履职思考,推进人大实践发展,推动人大理论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坚持必有奇迹。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人大研究》30年的坚持和坚守,成就了其探究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为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所厚待和热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要求,为人大制度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拓了广阔空间。守望初心,砥砺前行,方能行稳致远。期望《人大研究》继续弘扬务实、求真、大胆的探索精神,引领和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人大制度发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不断挥写精彩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开发区人大研究会副会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