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法兰西的燕赵游子
高远·专栏
高远,旅法音乐家、艺术评论家、作家、教授。留学于法国国立音乐学院,获法国政府奖学金、法国亚洲中心奖学金,享有法国国际艺术城专家工作室。
大概是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故乡在国外的人并不多,巴黎也很少有河北人。
记得我初到巴黎的时候,在十三区中国城银行遇到一位老先生,熟悉的乡音听起来那么亲切。老先生姓宋,名守信,河北高阳县人。宋先生来法国已经将近70年了,老人说他每年都给老家寄钱写信,虽然现在很少回家了,但这份对家乡的感情还依然如故。
宋先生当年来法时学的是医科,本想学成回国为家乡父老寻疾治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却因战争爆发而未能如愿。当时法国政府规定不准外国人在法国行医,他便转学了现在也少有人涉及的理论物理,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言。
几年后宋先生获得了物理学博士,被法国一流的物理研究机构录用,一直到退休。宋先生讲起过去,乡音里带着惋惜:“我和钱三强在一个研究所,他回国以后是我接替的他的位子。我太太是瑞士人,因为那时候孩子小,我没能回去。后来国内请我去讲学,我真是高兴。严济慈跟我说,只能聘我当客座教授,杨振宁获过诺贝尔奖,他是名誉教授。我不在乎这些,只要能让我为家里做事,我从心底里高兴。”
耄耋之年的宋守信先生身体硬朗,看书时不用戴眼镜,遗憾的是两耳已近失聪。宋先生说他常想念故乡,说他的耳际常飘荡着家乡那醇厚的小曲和乡间小贩走街串巷的叫卖声。
钱直向先生是我在法国认识的第二个河北老乡。钱先生是法国侨界前辈名宿,保定徐水县人。钱先生青年来法,是李石曾先生的秘书,他先就读于里昂中法大学,后弃文经商,实业遍及整个法兰西。钱先生曾为家乡捐资办学,修井铺路,拳拳之心,一片赤诚。他遵循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务者有其业”的宗旨,在退休时把产业廉价让与下属,不问世事,颐养天年。
燕赵自古英才辈出。回首沧桑百年的海外华人创业史,前辈宿儒李石曾,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河北人,却很少有人知道。李石曾是清末帝师李鸿藻之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中国旅法第一人。1915年,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正式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组织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为大批中国青年提供了到欧洲学习西方文化,寻求救国真理的机会。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同是在近百年前,欧洲各国为了掠夺亚洲的人力资源,从中国沿海及内陆征集大批民工,其中人数最多的当属河北和山东。欧战期间,这些父老乡亲又被拉去充当炮灰,尸骨埋于异乡。而在战争中带着累累伤痕死里逃生的人们,在战后得不到任何抚恤和补偿,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作权力都没有,只好又去卖苦力,做劳工!
百年后的今天,经过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欧洲为在战争中死去的华工建起了一座墓地,前辈的英灵终得以告慰。墓地的青石墓碑上记载着在欧洲战争中死去的中国人的名字:直隶沧县赵寿臣、直隶安平刘耀宗、直隶河间冯伯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许许多多的故情往事都已随风而散,但身居海外的燕赵游子仍时时刻刻牵挂着故乡,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带着乡情,乡亲的音容笑貌都带着温暖。
人生天地常为客,乡关燕赵是我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