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由来紫檀看不清

时间:2024-05-04

三和君

要说紫檀,需要从根儿上捋清楚了—虽然现在它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泡沫的商业水洼,但是如果能剔除那些神话、广告和一知半解,这也算是中国一个小而有趣的名物史了。

最早关于“檀”的记录出现在《诗经》和民歌中。《说文解字》引齐人谚语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殚。”《诗经·伐檀》则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后又说:“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从《诗经》上下互文来看,这里的檀木是用来做车辐和车轮的。这与《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檀,强刃(韧)之木”一致。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檀木为一种坚硬而有韧性的木料。

中国常见乔木里名字带有“檀”的主要有两种,榆科的青檀和豆科黄檀属的黄檀。这两种木料都很致密坚韧,没有特别的气味,分布很广—青檀在黄河中下游,黄檀在长江中下游。

“檀”慢慢成为某种带有香气的材料的称谓,是从南北朝开始的。这时佛教已经偕同大量异域新物传入中原,高僧大德没有创造新字表示这些新物品,直接取别的物品的称谓代之,结果造成了后人的认识混乱。庾信在《镜赋》中谈到化妆品的制作,有“朱开锦蹹,黛蘸油檀,脂和甲煎,泽渍香兰”之句,“檀”与“甲”(甲香,一种从海螺上提取的香料)、“香兰”并列,可见也是一种香料,而非木料。《镜赋》中的檀是檀香科檀香属的一种半寄生性常绿小乔木,在梵语里称为“candana”,直译“栴檀那”,简称“栴檀”、“旃檀”或者“檀”。从此此“檀”喧宾夺主,成为所有檀木的代表,直到现在,我们一谈起檀木,仿佛都必须要闻到一股香气。

说到紫檀,不能不提当时和紫檀一样流行的降香黄檀,即黄花梨。这是豆科黄檀属的一种乔木,它与紫檀同属于黄檀族,这个族内的许多植物的木料都带有香气。除了檀香紫檀和降香黄檀因为使用历史悠久而有自己的名字之外,这个属内的植物统称为酸枝木(因为木材切开之后特有的酸香味)。我们也称这些贵重木材为红木,是因为包括小叶紫檀、降香黄檀在内的大部分酸枝木材芯都是红色或红褐色的—这些称呼统包了黄檀族下面的各种昂贵木材,但是因为来源、质地不同,价格有极大差别。随着几个世纪的砍伐,小叶紫檀和降香黄檀越发稀少,其他黄檀族乔木因此被开发出来作为小叶紫檀的替代品。其中常见的有阔叶黄檀、非洲黄檀(又叫巴罗尼黄檀)、卢氏黑黄檀等,有三四十种树木可以称为“檀”,如果再算上各类柿树种和其他种的各色“乌檀”,那就更多了。这些“紫檀”之间价格差别极大,市场也非常混乱,除了复杂得连专家都未必弄得清楚的木材,还有各种说不清来源的神话,不仅要分出其他紫檀和小叶紫檀,小叶紫檀里面还有所谓的“老种”和“新种”之分,就好像在印度的某块地方还种着几百年的老紫檀,等着冤大头去砍一刀一样。至于夸大某些形貌,创造出诸如“金星紫檀”、“牛毛紫檀”、“鸡血紫檀”等名目,更是商人的伎俩,蒙骗一些新手罢了。目前看来,似乎有一种趋势,把小叶紫檀当成真正的紫檀,而把其他酸枝木称为红木。可是从英国殖民东南亚开始,大量红木被输入中国,一部分内销,大部分出口,这些家具也会被冠以紫檀之名。由此可见,紫檀并不仅仅是对某一种植物的专称,而是可以指代这段历史里所有使用过的红木木材。

虽然在晋朝就有“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的记录,但紫檀真正作为家具木料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当晚。至少在明朝中期,李时珍还不能分辨白檀(檀香)和紫檀。在《本草纲目·木部一》“檀香”里说:“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其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在他看来,白檀紫檀不过是颜色有差别的同种树木而已。不过,他把中国传统的“檀木”单独分出去了。奇怪的是,他在书中记录的似乎是并不太常用的黄檀,而非青檀。

有明一代,紫檀并非宫廷主要用材。明代宫廷营造、家具制造主要使用杉木,其次是松木、楠木、樟木和榆木。它们如此流行除了易得的原因之外,还因为易被制作灰麻底大漆髹饰家具底胎。明代漆器发达,皇帝宫廷所使用各种家具也以大红髹漆为主。对于髹漆家具来说,木材本身的纹路色泽并不重要。明代宫廷使用的红木(细木)基本来自进贡,主要被用来制作玩器和佛像。现代商人为了托市抬价颇多夸饰,恨不得把红木家具历史推到明朝早期或更早,甚至写出“截至清初,全世界大部分红木为中国所用”,“明代宫廷遗留大量红木木料,为清廷所用”之类的神话。

紫檀开始在中国流行是在万历中后期。当时家具审美截然分为两种,代表宫廷口味的漆木家具和代表文人口味的细木家具。在当时江南文人看来,漆饰家具固然繁杂端正,但是极其蠢重、丑陋,从广东传入的用各种硬木制作的“细木家具”,以其天然的颜色、花纹以及优雅闲适的文人趣味,在江南流行开来。细木家具制作最早使用的木料为榉木,隆庆初年开放海禁,色泽、质地更好的花梨和紫檀立刻成为高档家具的主要用材。这里所说的紫檀,主要是豆科紫檀属的小叶紫檀(檀香紫檀)。虽然紫檀和檀香形貌差别很大,但是在印度,有香气的紫檀会作为檀香的廉价替代品来制作香料和药品,所以印度人称小叶紫檀为Red Sandalwood,也因此被中国的外贸商人称为紫檀。

现在说到家具动辄“明清”一起称呼,其实由明到清,紫檀家具风格差别很大。由于明代宫廷少用红木,所以明代紫檀家具少有恢宏庄严之器;而江南官宦人家日常家具设计以文人品位为主,崇尚洗练、清雅、含蓄、悠闲,多为文人起居清谈赏玩之器。明季鼎革,清随明制,在清朝早期,宫廷所用还是大红髹漆家具。这时候江南民间所用家具,依旧是模仿明代家具不变。直到清中叶,国力富强,红木才真正进入宫廷成为御用器具制造所用木材。这时候一方面明式家具的清雅妍秀得到皇帝的喜爱;另一方面,它们又更为推崇富丽堂皇、庄重雄伟。这两种取向差别极大的审美,导致清代家具出现了非常怪异的情况—王世襄所总结的八病,如“繁琐”、“臃肿”、“滞郁”、“俚俗”等统统都出现在红木家具上。制作者不以木色、木纹为主,而夸耀重量、雕工;名贵木料还不够炫,还要饰以螺钿、珠宝、金银、玉石,甚至漆饰,使得作品蠢重丑陋,由此可以窥见晚清帝国尾大不掉、臃肿糜烂的状况。近来所谓紫檀博物馆之类的,没有明季的清新雅致的山林气质,反而把清末的虚张声势、夸耀豪富的腐朽气息学得神气十足,动辄制作宝座、罗汉床、屏风、太师椅,边角必用透雕花牙,俗不可耐—如果进口这么多名贵红木都是用来制作这种丑陋之极、只堪摆设以炫富而无一点可以实用赏玩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浪费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