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满族先民居住形态

时间:2024-05-04

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满族早期的民居充分体现了对于地理环境的选择性和适应性,由于多居住在山区、林内,御寒防冷、通风防火的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实际问题。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各民族间的交往和学习,满族人的先民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居住习俗。

古书上记载,肃慎人“夏则巢居,冬则穴处”。巢居即树居,即在树上筑起居室。据满族有关的史诗和英雄传说的口碑记载,树居的房子并不都是“巢式”,有的已经出现了长方形的木建大屋。其造法是:选择一片狍鹿也难挤身的密林,砍去相邻的一排树木的上部,在离地一定距离的众多的树桩上,铺上一层木头当地板,然后在上面积木为屋,以木梯上下,很像现时东北还能见到的苞米楼。那时,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尚未最后形成,其俗仍是氏族集体居住,所以这种“树屋”往往盖得很大,甚至出现了二层或三层的树上“楼阁”。那时居室和仓库还集于一体,甚至人和家畜同居一室,但这种“树屋”离地较高,松油的天然香味可防蛇蟒,比起“洞居”的原始人,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这种“树屋”的致命弱点是怕火,所以满族先民的祭火礼仪是那样隆重、虔诚。在满族的长篇英雄传说《两世罕王传》中,建州女真的大罕王呆到东海窝集部时,看到这种巍峨奇特的“树屋”,为之惊叹不已,以为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挹娄人的地下“穴室”,以深为贵,酷似竖井,地面上没有隆起的建筑,只在穴居口处以木为梁,上覆干草等,出口在顶端,用梯子出入。这时的居住习俗仍是“大家”(即氏族)住在一起。据考古发现,其面积较大,最大的可达二百平方米左右,用细沙黄泥涂抹,熔烧,坚固又可防潮。有的居屋四壁用岩石垒砌,隔冷隔潮,又可防止坍塌,室中央有二至四个灶膛,以此来度过塞外漫长的严冬。挹娄人的“穴室”地面出口,常用石板、树木筑起一个平顶“凉亭”式的遮盖物,以挡雪防雨。

辽金时期女真人的居室,在满族住宅史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穴居变为地面居室。实现这一改革的关键是火炕的普遍使用。据史书记载:女真人的房屋依山而筑,用木头作墙和盖,用草拌泥抹在墙和棚上,冬天将窗户堵严。当时的屋门都背阴面阳,是为了取暖、采光,也寓意了当时人们崇拜太阳和光明的宗教心理。而这种住房最显著的特点是“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室起居其上”。人们在火炕上睡眠、休息、饮食。这种居室的出现,使女真人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定居生活,给后世满族的住宅奠定了基础,女真人以自豪的心情记载了他们这一划时代的进步。史书称:“献祖乃徙居海古水(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境内海沟河),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人呼其地为纳葛里。纳葛里,汉语居室也。”阿骨达的先人绥可因其创制、推广“纳葛里”而彪炳史册,这也成为完颜部崛起的一个原因。

当时,女真人居住习俗的另一个特点是“联木为栅”。原来勿吉、靺鞨人的泥石城墙——即村寨(氏族、部落)的边墙已由木墙取代,阖族而居的古俗仍延续着。当时,在氏族、部落的木城中已经标有族旗或其他族徽。

金代是女真经济、文化突飞猛进的时代。贵族和平民的居室已有很大差异,但有一点相同,即都用火炕,金初皇帝的殿宇:“绕壁尽置火炕,平时无事则锁之,或开之则与臣下杂坐于炕。”女真诗人完颜寿为此吟道“炕暖窗明有书册”。

金代的女真古城,一般城里住贵族,城外住平民,阶级分野鲜明。当时,女真人也有少数从契丹人中传来的“毡帐”,这是一种用皮毛制成的帐篷,多属用于战争和军事设防的临时性住宅。但是毡帐也称为“毡幕”、“毛幕”、“庐帐”、“穹帐”,颇似今天的蒙古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