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家鸿
被灵气捕捉的风光——熊平祥摄影作品集《景随心动》阅读随感
■周家鸿
才经历一场痛彻心腑的伤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体重下滑,困倦、茫然及失忆一并袭来,似乎眼前的光芒都黯淡了,景色依然无常地幻化,却难于进入内心深处,任何兴趣好像都停在了某一刻。翻开熊平祥不久前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摄影作品集《景随心动——行走在三七花开的地方》,忆海某一旮旯处深藏的艺术品位,却豁然被唤醒。几天来,我静静地读、细细地品,那花色生香的风采、田园壮阔的秀色、时光难以停留却被捕获的印记,恰似迎面清新的凉风,撞击着我飘忽不定的思绪,知觉也就在这样的时候,欣然愿意让艺术陶冶,从而附上美妙的效用。
我在这精彩丰富的书页中,寻到了本真。
熊平祥与我本是同乡,三十多岁又成为同学,而认识之时竟是一种机缘——二十六年前的秋天,身为农业技术员的我刚从杂交稻制种的稻田走出来,衣袖和裤腿沾满泥土,汗液还流淌在胸背间,已经是《文山日报》摄影记者的熊平祥,与后来担任总编的袁兴国一起来采访西畴的杂交稻收成情况,恰好这年的生产我获得全省高产,就在这样的腼腆中,我们开始结识。以后时常看到他的作品在各种报刊发表,我自己也写点被称为文学的东西,算是同一条战线里的蚱蜢,东蹦蹦西撞撞,总有交集的时候,接触也就没有间断。后来我在文联工作,所办杂志摄影稿件奇缺,会经常打电话请他支持,他总是翻出最好的片子寄给我,一来一往,熊平祥精心构思的作品,就成了我们之间的纽带,而他儒雅的形象和大度的气质,油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迹。
更可贵的,当然是他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推出的作品,那种通过灵气构思而捕捉到的一闪即逝的美丽,往往能带给我一种心胸豁然开朗的享受,还有那藏在图画中的高尚意蕴,那种珍惜来到眼前的每一幅好景色、好风光、好时节、好人物的性情,一直那样从容地伴随着他,也鼓励着我在文字道路上的跋涉。如果不是有着多年来持之以恒的追求和雕琢,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如果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忠诚于摄影艺术的良心,不要说出版书籍,就是拍出一幅经典的作品,都是很难做到的。正如州委宣传部部长徐昌碧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说:“对艺术家而言,每创作一件作品,所代表的是一种凝聚、一种付出、一份精神力量、一杯百年窖藏的纯酿精华,而表现方式,或许是高贵的音质、舒畅的旋律,或许是优美的线条、昂扬的意境,或许是文字符号关于幽婉心灵和生命交响的倾诉,凡此种种,皆需要不朽的艺德来支撑。”正如是,关于艺术家对于艺术和艺德的追求和诠释,已经很到位,我再唠叨,便已经多余了!
黄色、红色、白色和绿色是熊平祥四季篇作品中的主打色调,而这些颜色的用心调和,让主色调和辅助色相互间融洽支持,不空泛、不虚化,还能让画面简洁而统一,这就是此书留给人心灵震撼的效果;风光篇用光的效果也恰如其分,部分作品青兰色调的穿插,与整体图片相互呼应,更加注重图片色彩的平衡性,使整本书让人读着不至于枯燥乏味。有的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出被作者有意识地虚化的远景,如《静》,淡化的效果使得读者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完全被摄物主体吸引住,而对于山间自然涌动的犹如旋律一般的雾气,在这本书中留给人的感觉,更是美好和大气的,那流动的姿态,往往可能因为作者有意注入的灵气,而使读者的心魄随之颤动。我于是开始羡慕:作为进入熊平祥视野的被摄物体,是幸运的——山野田园、树木轻舟、小桥流水、民族妇孺,沾染了无限风韵的花枝和庄重典雅的古树、清亮的阳光和执着的向日葵、朴实的农居和生态的飞鸟,甚至戏水的孩童和水珠的影子,仿佛都已经感应到了他的灵气,还有他手中犹如神器般的照相机,这些灵与器的升华,使被摄物所具有的生命力突然激发,呈现出了一场具有魔力的仪式!
这一切都像梦中的景象。
每当一个陷入俗事的人,在生活造就的困惑及其亲人逝去的哀伤中,难以自拔,反应力呈现迟钝和冷漠,心性黯然,对所有景色赋予的生机和浩气渐渐地漠不关心,经常为一些晃动不清的剪影或轮廓叹息,面对无生命的建筑、有生命的微小的动物,都进入自卑不已的心态,或者愿意完全将自己置放于一个封闭世界,意欲听天由命、就此度过余生算球了,比如我之前一段时间就是这样。而熊老八不同,他孜孜不倦,善于发现事物生机勃勃的一面,行走或沉思间,总是渴望经过对于影像的猎取而超越自身形象。是的,他在家中排行第八,我早已经将这种称呼,认为是一种更加亲切如亲戚似的昵称,在这种称呼里,更多的意思是欲将自己的孤独,注入那浩大的、有气质的人群之中,让自己不至于退后得太过恐怖,不然,老是迟缓、冷漠,委身于沉寂、偶然、暗昧的现实,那生活的意义还从哪里寻觅?读熊平祥的作品,也正是渴望在色彩和灵气的启发中,减轻压制自身的沉重负荷。
他是以写实进入摄影行当的,而当他走进摄影这个行业,就注定了可以用按下快门的力量,将疏离与自闭远远地驱逐出身体,由是,我在读熊平祥作品、并进入他的灵感的时候,慢慢地就发现,与其说我喜爱这些画面,不如说是被那些快乐时光的记录所折服。你看,《柿子红了》《红草滩》,你再看《高山流水》《田野》,当那些喜庆场面被一道强烈光线照亮,这光线显示了地平线上无限风光的同时,那云朵的秀美丰饶,那些花朵的宁静与美及其庄严,无一不在某种神秘光线临来的那刻,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光线往往来自画面之外,正如一枚强烈浓厚的音符昂然奏响,或许是隐没于帷幕却照亮舞台的聚光灯忽然闪亮,不管怎样的原因,却是它,赋予了影像一种戏剧性,这缕光芒,或许正是熊平祥执着的灵气的显露。再读,就让人想到,这位摄影者必然是一位心思深沉感觉敏锐的观察者,那灵气的爆发,能在流转不息的世事中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为其赋予生命的情感。
尽管早就是《文山日报》首席记者,文山州屈指可数的摄影骨干,但熊平祥为人低调,认为自傲和炫耀皆不可取,学术讨论或生活工作中,一点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学究气,本书中的图片更是平实平易。于他而言,人生最难能可贵的是对摄影艺术充满的热爱,这种爱延伸于生活,却能让人感动和尊重。有的人爱以摄影器材比高低、论水平,喜欢让被拍摄者或身边的影友欣赏自己的“杰作”,而熊平祥收放有度的修养和内涵,很能得到文艺圈的人认同。对于摄影,他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更有着长期体验社会,能进能出、拿得起放得下的情感元素,那些定格的碧水与雪域、旷远天空下的向日葵、山坡上静谧的村庄、日照和丰收,无一不是作者思想灵气在其中的表现,作品的特色和作者的个性、情感的双重特征,是如此的真实,当你透过镜头,那种最容易感动的遥远和陌生的事物,那些跳跃和流动的景观,唤起的不再是单一、常规、沮丧的情绪,它们还可以让人感到缤纷和缭绕,仿佛那其中有一种博大深远的情怀,揉情于意的敏锐纤巧,让图画回荡着诗意却不过分,将我的忧郁淡化,将我的感伤消除。
我也有同熊平祥一起采风的日子,那稍纵即逝的云霞,那炎夏里冒着烟气的绿荫,总能留存在他的摄影镜头下。每一束强烈光柱,或者每一分暗淡景色下藏着的韵律,都可能被熊老八捕捉,让你觉得不经意的东西,经过他的灵气孕育,景色将人物的命运照耀得鲜明。作为写实派的摄影大师,与我这样写些低档文章都还偶显生涩、似乎处于边缘状态的人,却能完好地相处,那或许也是他沉浸于山水的浪漫使然,当很多人都已经将浪漫与风雅挂成一个词的时候,我更愿意把熊平祥在儒雅庄重中默默耕耘的姿态,当成真正的浪漫风雅。
科技进步带来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时刻陪伴人们的网络,造就了一个人人都会拍照的时代,产生了大量摄影次(亚)艺术类的作品,真正的摄影艺术家同一般的摄影爱好者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真正具有思想内容,又表现了作者情感,并在摄影语言的运用上具有形式美的作品,依然大大欠缺。如今,摄影作品美与不美已经不是惟一标准,具有一定思想内容、贴近生活并表现个人情趣、能引发人感悟的作品,才能得到人们的亲睐,也更具有艺术价值。认真阅读熊平祥的作品,我们便能发现,他正在力图用照片来解释环境、解释生存、解释自然、解释自己,解释可以使人高尚也纯洁的状态。也正是这些作品,可以让他真正释放出自己的灵气,让人了解他豁达大度的心灵空间,这不就是一个艺术家眼中的独特世界么?他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动时,也感动了别人,那些元素是可以从画面中读到的丰富多彩,而不是简单的某种颜色的说教。
源于多年追求摄影艺术的执着,我们看到,熊平祥不仅拍摄了一大批叙事性影像,也拍摄了一些自己认为属于抽象的图片,他似乎在有意地让读者和自己一起去感受和挖掘其中的含义,比如那由光线折射雪峰而诞生的《睡美人》,那古老房屋和古老织机衬托下的民族妇女的《织》,这些影像,让人产生的思绪连绵不绝、浮想联翩。这就是照片本身艺术提升带来的意义,它可以让照片反映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刻、更具有思想性,也更具有艺术价值,这也是在不断摸索过程中,他走出“纪实”那无形的束缚而解放了思想,继而走出传统,用灵气构筑的摄影空间;由于这样多彩的迸发,他才能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为我们创作了有活力的作品,也让作品传于世间。作为文艺作品,只要是情感的自由抒发,是个性的具体表现,带给我们予丰富多彩的信息、感受和教益,那就会比简单说教和平白的纪实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短短二十余年,熊平祥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仅在《文山日报》就刊发摄影作品一万余幅(组),海量的作品,占据了他大大小小的书橱,占据了他数不胜数的磁盘,而这本书中的一百多幅图片,不过是他集中选出的一小部分,窥一斑而见全豹,熊平祥更多的艺术精品,在时光的不断流逝中,更显其珍贵。
当历史进入了一个更加实际、更加需要艺术衬托生活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读图盛世,就更需要熊平祥这样年富力强、具有不俗功夫的摄影人,创作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让时代快速节律的每一个瞬间,更加诱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