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东南亚经济复苏:在艰难平衡中开辟第三条道路

时间:2024-04-23

原瑞辰 翟崑

随着疫苗的普及和防疫措施的松动,东南亚大多数经济体出现较强的复苏势头。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东南亚国家2022年总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为约5.2%。东南亚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最多元化的地区,预计东盟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随着东南亚价值链地位凸显,其内部增加值份额持续上升,全球价值链重心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但是东南亚经济具有开放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历经从衰退到复苏,再到二次衰退的往复。为扭转40年不遇的恶性通胀,西方国家主要央行如美联储等启动激进加息,这或将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衰退之势向更多发达和新兴经济体蔓延。东南亚各国在复苏中即先后遭遇输入型通胀危机和再次衰退,面临在保障民生和维持复苏之间保持平衡的任务,因而亟需开辟第三条道路。

东南亚经济面临的形势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广泛深度冲击,叠加美欧超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额外、非正常扰动。实体经济方面,域内外国家严格限制人员和商品流动,且部分国家持续至今,导致供应链中断和需求受挫。虚拟经济方面,疫情迅速蔓延增加投资不确定性,东南亚金融和资本市场大幅震荡。为应对重大系统性风险,美欧于2020年初启动规模空前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在支持企业、稳定就业、提振消费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力度过大、持续过久,导致货币泛滥和经济过热。东南亚供给复苏跟不上外需的步伐,全球性通胀压力输入,反而拖累地区实际需求,对东南亚经济产生额外的非正常扰动。

二是乌克兰危机升级导致能源和粮食价格急剧上涨,并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版图特别是产业分工格局的重组和再平衡。乌克兰危机升级不仅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同时冲击俄罗斯的小麦、油气和化肥出口以及乌克兰的小麦生产。美欧对俄制裁进一步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东南亚石油进口国的经常账户受到最大影响,且地区国家普遍面临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此外,世界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局势高度关联,乌克兰危机升级推动形成新的东西方对峙格局,引发世界经济特别是能源供需结构的重组和再平衡。国家安全和价值观因素的影响力上升,使东南亚融入和推动全球化面临更高的摩擦成本。

三是美欧央行出台空前的紧缩政策,可能引发地区甚至全球性的衰退。今年以来美欧通胀水平不断攀升,触及近40年来的高点。3月,美联储紧急启动加息周期,至今已累计加息300个基点,创下自1981年以来最大的密集加息幅度。欧洲央行也一改年内不加息的表态,欧洲存款便利利率10年来首次为正。美欧国家央行为抑制通胀不惜冒衰退风险,借贷成本的提高抑制了投资和消费支出。世界经济同步放缓,复苏前景堪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已三次下调世界增长预测,预计从现在到2026年全球产出损失可能高达4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个德国的经济规模。东南亚经济面临资本外流和外需不振的双重影响,地区财富再遭美元收割,复苏进程持续延缓。

进入2022年以来,东南亚陷入严重通胀危机,人们不得不在日常支出上勒紧腰带。新加坡9月的通胀率继续维持在7.5%,是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食品、住房、交通、娱乐成本涨幅居前。老挝9月的通胀率已飙升至34%,为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压力来自食品、药品和燃料价格。本轮通胀的直接原因是疫情继续扰乱全球供应链,以及乌克兰危机升级加剧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根本原因则是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输出通胀和泡沫压力,随后大幅加息,引起东南亚国家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引发二次输入型通胀。

通胀反复恶化导致东南亚家庭债务压力激增,消费者大幅缩减非必要开支,企业利润承受巨大压力。地区通胀叠加外部加息,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持续增大。各国被迫在避免通胀影响社会稳定和保持经济复苏之间艰难寻求平衡。9月22日,越南国家银行意外宣布将再融资和存款利率大幅上调100个基点。越南在过去10年间一直在放松货币政策,以为本国增长提供充足动力,并一度努力对美联储本轮加息保持按兵不动。但随着越南盾汇率跌至1993年以来的新低,越南央行不得不出手支撑汇率以遏制通胀。目前,东南亚多数国家均已进入加息通道。除了扭转通胀势头外,考虑到此前持续的宽松政策可能导致资金流向低效部门和企业,加息亦有助于减轻资源错配和经济扭曲,巩固长期增长基础。

然而,在外部需求增长停滞、衰退风险上升的不利形势下,加息可能进一步削弱商品和服务的国内需求,动摇东南亚脆弱的复苏基础。尽管东南亚此前相对较好的复苏表现令人振奋,但大宗商品和制成品出口需求已出现转弱迹象。特别是进入第三季度以来,欧美制造业加速下滑,衰退风险可能通过价值链向东南亚传导。东南亚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复苏,还要取决于美联储加息外溢效应、地缘政治冲突和疫情影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因素在短期内均难出现明显改善,加之多国央行各自为政、集体加息用力过猛,世界经济保持低位波动的概率较大。东南亚经济的复苏—物价平衡已开始向右侧倾斜,锚定可持续复苏目标愈发艰难,亟需找到第三条道路。

泰国首都曼谷湄南河岸风光。2022年11月18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2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曼谷开幕。

历史经验表明,合作是人类应对重大危机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正是基于该原则构建起来的。当前防范世界经济衰退、通胀高企、金融市场动荡等风险,需要各国加强合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认识到加强地区合作的重要性,催生了东盟—中日韩(10+3)合作,通过加强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对话提升地区风险管控和危机应对能力,帮助东南亚相对成功地规避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

笔者认为,为跨越现阶段维持复苏与保障民生的艰难平衡,东南亚可采取合作赋能的复苏模式,通过推进区域一体化全面提升地区经济韧性,包括各国经济转型和抗风险能力。其中加强同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随着中国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东南亚开始承担“世界工厂”的部分功能,同时在产业分工和出口价值增值方面更加依赖中国,推动形成基于中國的扩大版“世界工厂”。东南亚顺势而为深化同中国合作,既能在短期内平抑物价和推动增长,又能在长期方面提升地区内部市场的韧性和安全性。这正是东南亚经济走上稳定、可预期复苏的第三条道路。

一是深化开放合作,互为发展动力。这包括:激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启动的叠加效应,适时启动RCEP升级进程;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重要平台机制,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高质量合作,作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国际陆海新通道的潜力,以多式联运渠道带动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增强地区供应链韧性。

二是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把控政策外溢效应。包括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共享,协调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力度、节奏,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共同维护地区金融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扩展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机构功能,凝聚国际共识推进地区经济金融治理;与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协作,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是促进均衡普惠发展,充分激发增长潜力。首先是加快中国—东盟国际发展合作协议谈判,关注东南亚国家紧迫需求,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其次是大力发展中国—东盟发展知识网络,针对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发展问题开展联合研究、交流研讨和能力建设,充分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实践。

2022年7月,马来西亚吉隆坡,118层、678.9米高的世界第二高楼“默迪卡118”正在建设中。

***总书记强调,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中国和东南亚同舟共济,方能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