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刘鹏
2022年8月31日,印度裔出身的英国首相候选人苏纳克在该国首都伦敦举行最后一次竞选集会。
2022年7月8日,就在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发表辞职声明的第二日,印度裔出身的英国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宣布竞选下任首相,英国执政党保守党党首竞选也随即拉开序幕,通过几轮投票,候选人名单被缩短到仅剩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和苏纳克两人。一时间,“印度裔是否将创造历史成为英国首相”的话题走在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虽然特拉斯最终获胜并就任英国第56任首相,但苏纳克的参选将近些年印度海外移民在欧美政商界的突出表现又一次拉到台前。此前的2021年1月,拥有印度血统的卡玛拉·哈里斯就任美国副总统,印度民众欢呼雀跃,印度总理莫迪也宣称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与此同时,微软、谷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百事、万事达、星巴克等世界著名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在近些年也纷纷由印裔接任。那么,海外印度移民是如何成为一种“现象级”景观的?
印度海外移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移民群体之一。据印度政府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统计,目前印度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印侨、印裔总计约有2500万人。印度海外移民主要是两个移民潮交织的结果:在英国殖民者占领南亚次大陆后100多年间大量移民海外的契约劳工及其后裔,以及1947年印度独立后、特别是1991年印度实施市场化改革后出现的新移民。
英国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为印度人在英帝国全球殖民地的主动或被迫流动创造了条件。19世纪初,英国和欧洲大陆兴起废奴运动,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禁止奴隶贩卖。这意味着英国殖民者和庄园主亟需可替代非洲奴隶的廉价劳动力,在这一需求驱使下,印度第一次移民潮开启,大量破产的印度农民以契约劳工的身份被英国殖民者运往英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地的殖民地。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运载印度契约劳工的船只也驶向了法国、丹麦及荷兰的殖民地。不少印度劳工定居在了当地,当地印度社群也因此逐渐形成。据印度学者估算,到1933年该群体人数已有约250万,广泛分布在东南亚、非洲、加勒比群岛和南太平洋群岛等地。
该群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印度历史。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圣雄甘地正是在南非的印度移民斗争中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甘地在南非所取得的威望也使其成为印度本土反英斗争领袖。在甘地撰写的《非暴力抵抗的诞生: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中,他指出“1860年11月16日,第一批印度契约劳工从印度抵達南非纳塔尔是非暴力抵抗运动史上关键的一刻”。在南非印度社群中,甘地实现了从一个普通律师到民族领袖的转型,这也反衬出当时在英国的一些殖民地,印度人海外社群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事实。
到1947年印度独立时,已有约400万印度人散布在各个英国殖民地。印度独立后,该国移民情况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一是此时大多是自愿选择移民,而独立前则是被迫或被骗前往他国。二是多前往中东海湾地区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而独立前则大多前往英国在第三世界的殖民地。印度在海湾地区的劳工通常仍保留印度公民身份,被称为印侨,他们通常在印度和海湾地区国家间进行季节性迁徙,每年为印度带来大量侨汇,进入21世纪,印度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侨汇接收国之一。
而目前身处欧美国家的印度海外移民成分则较为复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第一代移民,主要由在当地高校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后留下工作的印度人、在印度接受高等教育后的技术移民及来自第三国的二次移民组成。二是第二代及以上的印裔。当前在欧美政商界活跃的群体不少是第二代及以上的印裔。从法律意义上讲,这部分人多已成为当地公民,因而也只能称为印裔。
2021年9月23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与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晤。
印度独立后,联邦政府在侨务问题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印度海外移民的法律身份问题。1957年,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宣布其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要求在海外的印度移民要么申请获得印度公民身份,要么成为居住国公民,但鼓励他们选择成为居住国公民。曾经为印度独立运动出钱出力的海外印度移民发现独立后的印度给他们出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由于印度独立初期的这些移民主要分布在仍属于英国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国家,且其经济状况大多好于当地居民,尼赫鲁政府从支持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角度出发,选择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经济自主并逐步消灭剥削,因此对海外印度移民的呼吁并未给予积极回应。因而,当在缅甸的印裔商人和地主抗议缅甸政府的国有化政策,并呼吁印度政府向缅甸政府施压时,尼赫鲁政府给出的回答是“该政策不存在种族歧视,印裔没有理由对此提出反对”,为成为合格的缅甸公民,印裔有责任“尽可能地与缅甸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而不应在当地成为“剥削者”。
20世纪80年代,因为部分海外印度移民支持分裂印度的势力,印度政府维持了较为冷淡的侨务政策,其对海外锡克人群体的态度最为典型。在这一时期,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地的部分锡克人群体支持印度旁遮普邦独立,并积极为旁遮普独立运动提供舆论和资金支持,还建立了支持该邦独立的专门组织“巴巴尔·卡尔萨”。1984年,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发起代号为“蓝星”的作战行动,攻占位于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后,身在加拿大的锡克人还制造了自加拿大蒙特利尔飞往印度孟买的印度航空182号航班的空难事件,造成329人遇难。
1991年后,印度政府开始调整侨务政策,从经济政策、政府架构、法律体系等多个方面拉拢印侨、印裔。彼时的印度国民大会党纳拉辛哈·拉奥政府为使印度走出严峻的经济危机,提出向来自印侨的投资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并允许印侨投资部分新兴行业。与此同时,海外印度移民群体的势力也逐步壮大,并试图影响印度国内政策。在美国的海外印度移民于1989年成立了“全球印裔組织”(GOPIO),该组织成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印度政府代表会晤时曾提出创办“印裔证”的想法,力图使印度政府承认国外侨民的特殊地位。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美国对印度实施经济制裁,印裔团体公开表态希望减少制裁,并积极购买此后印度政府发行的“复兴印度”债券。
进入21世纪后,印度政府的侨务政策正式出现制度性调整。2000年8月,当时执政的印度人民党瓦杰帕伊政府成立了“印度侨民问题高级别委员会”,该委员会全权负责与印度所有侨民群体接触,并向政府提交侨务政策建议。该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包括:创办“印裔证”、为拥有印度血统的人实行免签证制度、设立“海外印度人奖”、庆祝“海外印度人日”等。2003年1月9日,印度政府在圣雄甘地从南非回归印度的纪念日举办了首次海外印度人日。此后,印度政府还在2004年成立印度侨民事务部,该部随后更名为海外印度人事务部。2005年8月,印度议会还通过了《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允许印裔部分群体获得特定类型的公民权,给予部分印裔终身签证,并且给予印裔在经济、金融和教育领域与印侨的同等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崛起中的印侨和印裔成为了印度在全球软实力的有益构成部分。就美国而言,印裔在美国的对印政策中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自1991年以来,美国印裔医生协会、印美友好理事会、亚裔美国酒店业主协会和美印政治行动委员会等印裔美国游说团体在推动美国对印政策转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例如,促成了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2000年访问印度、游说美国参议院设立“印度之友核心小组”、推动2001年印度议会遭遇恐怖袭击后美国对巴基斯坦援助计划的修订,助力美印在2005年达成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意向等。有美国学者称,印度游说团体在美国是唯一有可能与以色列游说团体比肩的团体。在英国,印裔势力也颇为可观。印裔是英国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约占英国人口的1.8%,但其对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却达6%。此外,目前英国议会下议院有15位印裔议员,上议院则有25位印裔议员,他们在推动英国与印度经贸合作方面有显著作用。例如,经多轮谈判,英印自贸协定预计于2022年底签订。
然而,印度第一代海外移民或许对印度有较高认同和情感依附,但印裔却未必如此。例如,身为印裔的现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就多次批评印度“糟糕的人权状况”;2020~2021年,英国印裔群体对印度国内由莫迪政府颁布的农业改革法案引发的持续一年多的大规模农民抗议的态度也存在显著分歧,不少人对莫迪政府提出了尖锐批评。近年来,莫迪政府在宗教上越发欠缺宽容度的政策、印度种姓制度的扩散和固化、政商关系不清不楚的印度大财团的不断扩张等,都招致部分印侨、印裔的严厉批评。
虽然印裔在欧美国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但目前他们在印美、印英等双边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仅是促进性的,这些双边关系转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英等国和印度国家利益的接近及政府间的推动。总之,在印度外交方面,印侨与印裔虽可在特定议题和特定国家发挥桥梁作用,但这不稳定也不连续,而且也并非总是有利于印度政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