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CC+N”结构意义获得的认知研究①

时间:2024-05-04

刘艳茹 马 翔

量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表计量的词类,量词重叠丰富了汉语量范畴的表达。汉语量词的重叠分为三种基本类型:CC式,一CC式和一C一C式。在量词重叠的意义问题上,学界把CC式、一CC式、一C一C式三种量词重叠形式从整体上进行研究的较多,如赵元任(2010)、朱德熙(1982)、石毓智(1996)、李宇明(1998 )、华玉明(1994)、侯友兰(1998)、郭继懋(1999 )、孙文统(2017)等。在这些研究中,主要观点认为汉语量词重叠可以表示“每一”“每个”;“周遍”“遍指”;“连绵”“相继”;量“多”等意义。这些意义往往相互交织,互为作用。目前,单独对“一CC”类量词重叠的语义问题进行研究的比较少,多数体现在对量词重叠的整体研究中。总的来说,“一CC”类量词重叠表示的意义有“逐指”“周遍”“多”等。我们认为单纯从“一+CC+N”结构来看,数量词“一”加在量词重叠的前面,改变了量词重叠的意义连续统。“一+CC+N”结构首先表现为逐指性,由逐指性生发出周遍义,进而引申出“多”之义。这个意义的连续统,不仅是由量词重叠造成的,也与其搭配的名词的特点有直接关系。本文基于“一+CC+N”结构,对这一框架内量词重叠的准入条件、名词特点进行研究,并从认知的视角进行意义解读。

一、量词进入“一+CC+N”结构的准入条件

本文以《汉语量词大词典》和《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两部量词词典作为统计来源,经过筛选,我们共获取536个量词,其中能进入“一+CC+N”结构的量词为215个(见图1)

图1

从大类上来看,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动量词不能进入“一+CC+N”结构,名量词进入“一+CC+N”结构的条件如下

(一)能够进入“一+CC+N”结构的量词

1.个体量词可以进入“一+CC+N”结构。

个体量词表示人或者事物单个的数量,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大多数与固定名词搭配,比如“一匹马”,我们不说“一匹牛”;“一条鱼”、“一条蛇”合乎量名组合规则,但“一尾蛇”却不符合量名组合规则。有的个体量词具有“感情色彩”,如“一位伟人”,不说“一位坏蛋”,说“一股恶势力”不说“一股好势力”等等。个体量词的重叠能力较强,绝大多数都可以进入“一+CC+N”结构。例如:

一匹马/一匹匹马 一件衣服/一件件衣服

一头牛/一头头牛 一条鱼/一条条鱼

2.集合量词修饰具体名词时可以进入“一+CC+N”结构。

集合量词可以分为有定量意义的量词和没有定量意义的量词,前者如“对”“副1”、“双”表示成对的东西,“打”表示十二个。后者如“簇”、“捆”等,不表示固定的数量。

有定量意义的量词:对1、副1、副2、双2、双3、双4、打、刀、箩、令等;

没有定量意义的量词:把、帮、拨、波、茬3、丛、层、簇、串、点、队、番4、份2、份3、份4、幅2、付2、服、股5、行、户1、伙1、捆、辑、家3、联2、溜、绺、路2、列、排、批1、批2、片、群2、束、套1、团、些1、组等;

大多数集合量词都不表示具体的量。无论表示定量意义的集合量词还是表示不定量意义的集合量词,如果后面修饰的是具体名词,可以进入“一+CC+N”结构。如:

表双数的有定量意义的量词:

对:一对鸳鸯/一对对鸳鸯 一对情侣/ 一对对情侣

副1:一副手套/一副副手套 一副对联/一副副对联

表多数的有定量意义量词:

副2:一副扑克/一副副扑克 一副麻将/一副副麻将

打:一打盒饭/一打打盒饭 一刀宣纸/一刀刀宣纸

无定量意义的集合量词:

捆:一捆柴火/一捆捆柴火 一捆秸秆/一捆捆秸秆

束:一束鲜花/一束束鲜花 一束稻草/一束束稻草

可见,无论是表示定量的集合量词还是表示非定量的集合量词,如果修饰的是具体名词,量词都可以重叠。

3.容载量词一般能够进入“一+CC+N”结构。

容载量词又称为借用量词,它们借自名词,与数词或者代词连用表示数量意义。如:“杯”本义是盛载液体的容器,但是在“我给你倒一杯水”这句话中,“杯”的功能是量词。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汇总容载量词如下:

容量量词:包、杯、钵、袋1、碟、兜1、度2、驮duò/、罐、盒、壶、筐、篮、篓、炉、箩、盘1、盆2、瓶、坛2、屉1、桶1、筒1、碗1、屋、匣、箱1、盏1、盅、钟1

运载工具:车、船

其他工具:铲、匙、尺1、床2、箪、担3、杆1、架3、锹、席1、轴3、桌1

这类量词都可以进入“一+CC+N”结构,如:

一包火柴/ 一包包火柴 一车盐/一车车盐

一盒牛奶/一盒盒牛奶 一桌菜/一桌桌菜

(二)不能进入“一+CC+N”结构的量词

1.集合量词修饰抽象名词时,不能进入“一+CC+N”结构

前面说过,集合量词修饰具体名词时可以进入“一+CC+N”结构,但是如果中心词是抽象名词时,量词一般不能进入这个结构,如:

一片新气象/ 一片片新气象(*)一片混乱/一片片混乱(*)

一团和气/ 一团团和气(*) 一派风光/一派派风光(*)

2.临时名量词不能进入“一+CC+N”结构。

临时名量词多是从人的身体或者身边事物临时借用的量词,这些量词与容载名量词一样,只有与数词结合才具有量词意义。这类量词有(不完全统计):

头(一头汗)、脸(一脸无奈)、眼(一眼荒凉)、鼻子(一鼻子灰)、

嘴(一嘴瞎话)、口(一口方言)、身(一身泥)、手(一手油)

脚(一脚泥)、腿(一腿泥)、肚子(一肚子坏水)、腔(一腔热血)、

屁股(一屁股债)、

这类量词不能进入“一+CC+N”结构中。如:

一头汗/一头头汗(*)一脚泥/一脚脚泥(*)

一嘴瞎话/一嘴嘴瞎话(*)一口方言/一口口方言(*)

我们可以说“一头汗”,不能说“一头头汗”,可以说“ 一脚泥”,不能说“一脚脚泥。”以此类推。

3.其他不能进入“一+CC+N”结构的量词。

(1)度量词包括度量长度、容量、重量、面积、体积等的量词,这一类量词除了“亩”,可以说“一亩亩地”之外,都不能进入“一+CC+N”结构。

(2)不定量词“些”和“点儿”不能进入“一+CC+N”结构。如:

一些事情/一些些事情(*),一点儿苹果/一点儿点儿苹果(*)

我们不能说“一些些事情”“一点儿点儿苹果”。

(三)量词的计量功能虚化

在“一+CC+N”结构的基式“一+C+N”中,量词的主要作用是对其后的名词进行计量。如“一把刀”“一棵树”“一双鞋”“一副扑克”。但是量词重叠之后,其计量作用就虚化了。

我们以“把”为例。“把”字作为名量词共有5个义项,见表1:

表1 量词“把”的义项

从上表可以看出,“把”的五个义项中,两个义项可以进入“一+CC+N”结构,三个义项不能进入。在量词不重叠的时候,我们说“一把面”“一把刀”“一把鼻涕一把泪”“一把力气”都能够表示相对确切的量。但是即使“把”能够重叠,如“一把把面”“一把把刀”“一把把细沙”等都不能表示确定的量,从语义上来看,量词重叠以后,计量功能都会弱化。我们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今年夏天,到盘山游览的客人突遇暴雨,正在着急的时候,一把把雨伞递了过来。(当代报刊市场报市场报1994年B)

②因为大夫护士们不收红包,所以病人们送来一把把的鲜花,让大夫们却之不忍。(当代报刊新华社新华社2001年9月份新闻报道)

在这两个例子中,无论是“伞”还是“鲜花”,我们只能理解为数量较多的“伞”或者数量较多的“鲜花”,无法得知这些事物确切的数量,因而量词重叠以后,量词的计量功能弱化,表量多的意义凸显出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能够进入“一+CC+N”结构的量词,其基本式对后面的名词不仅具有计量功能,而且具有界化和离散功能,量词重叠后计量功能弱化,界化和离散之物成为一个内部有界性整体。

二、“一+CC+N”结构中名词的特点

在“一+CC+N”结构中,量词重叠修饰的名词(N)具有以下特点:

1.名词所指具有同质性

所谓同质性指的是整体和部分在性质上具有统一性。在“一+CC+N”结构中,名词的所指具有同质性的特点,如:

一匹匹马 一头头牛 一双双鞋

一副副扑克 一车车大米 一坛坛酒

这里的“一匹匹马”中量词重叠所修饰的都是“马”,其整体意义表示的很多马和其中的一匹马具有同质性。如果几匹马和几头牛放在一起就不能用量词重叠的形式表示。同样,集合量词“双”修饰的鞋、“副”修饰的扑克,容载量词“车”修饰的“大米”、“坛”修饰的“酒”都具有同质性。

2.名词所指边界清晰。

在“一+CC+N”结构中,名词的所指具有边界清晰的特点。个体量词修饰的名词本来是可数的,可数名词的所指都具有边界清晰性,如“一匹匹马”,“一条条裤子中”的“马”“裤子”本来就是边界清晰的事物。集合量词中有定量意义的量词修饰的名词本身也是界限清晰的,如“一双双鞋”,“一副副麻将”中的“鞋”和“麻将”边界清晰。集合量词中的具有不定量意义的量词修饰的具体名词界限清晰,如“一帮帮人”“一串串糖葫芦”中的“人”和“糖葫芦”都是界限清晰的。容载量词修饰的名词作为一个整体本来界限不清,如“水”“大米”“牛奶”等。但是这类名词被数量结构修饰之后,数量结构对其具有界化作用,如“一瓶瓶水”“一车车大米”中的“水”和“大米”通过量词“瓶”和“车”进行界化之后有了量的边界。然而集合量词中的具有不定量意义的量词修饰抽象名词时,其名词的所指边界不清,而且量词也无法对其进行界化,所以集合量词中不定量量词修饰抽象名词时量词不能重叠。如“新气象”的边界不清,而且量词对其不能进行界化,所以“一片新气象”不能重叠为“一片片新气象”。

3.名词所指具有可复制性。

名词所指的同质性和边界清晰性,为名词所指的可复制性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③底部的石灰岩层便慢慢地溶蚀、“掏空”,形成了一个个空洞,而上部坚硬的沙质岩层却不易被侵蚀。(当代应用文自然科学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④一批批志愿者赶赴灾区进行救援。(自省)

⑤老乡们为新来的老师们送去了一壶壶热水。(自省)

句③是个体量词的重叠,句④是定量集合量词的重叠,句⑤是容载量词的重叠。每个结构通过量词的重叠而具有了逐指义,从而实现了“多”的语法语义。句③中的“一个个空洞”通过逐指一个一个的“空洞”实现了多之义。句④中的“志愿者”是通过“一批批”的的逐指而获得了“多”之义,句⑤中的“热水”是通过“一壶壶”的逐指而获得“多”之义。

“一+CC+N”结构之所以能够通过逐指义来实现量多的表达,是因为这一结构使得量词修饰的名词所指具有可复制性。不同类型的量词修饰的名词复制的方式不同。句③中个体量词修饰的名词“一个空洞”可以复制成“两个空洞”,再复制成“三个空洞”,直到“一个个空洞”。句④中集合量词“批”修饰的名词是通过量词“批”对“志愿者”进行界化从而进行复制的,句⑤中的“热水”本身不能复制,但是通过量词“壶”的界化在量的基础上可进行复制。可见,集合量词和容载量词修饰的名词复制是在量词和名词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的。

名词所指的可复制性是由名词的同质性和边界清晰性作为前提的。具有不定量意义的量词修饰抽象名词时,抽象名词不具有同质性,如“一片新气象”中的“片”具有不定量的意义,“新气象”是抽象名词,没有边界性,不可计量,没有可复制性。“一片新气象”不能变换成“一片片新气象”。临时量词不能重叠进入“一+CC+N”结构的原因除了其中的名词没有边界不可复制外,还由临时量词的来源特点决定的。临时名量词多借自人的身体,人身体每一部分的数量有限,我们只有一个“头”,一双“手”,一双“脚”等,不可能复制,达不到量词重叠语法意义中的逐指与量多之义。如“一头汗”不能变幻为“一头头汗”,“一脚泥”不能变换为“一脚脚泥”。

4.名词所指由离散计量变为整体计量

在量词重叠之前,数量结构修饰的名词是离散计量的,如“一条鱼”,“一件衣服”,“一杯水”,“一壶酒”等,但是量词重叠之后就从离散计量变为整体计量,如,“一条条鱼”指的不是对一条一条鱼的计量,而是对这些鱼的整体计量,这个计量的目的不是要计算量,而是表示“多”之义。

个体量词修饰的名词本身具有离散性,具有定量意义的量词具有量的辨识度,此两种量词重叠后名词所指由离散计量变为整体计量比较好理解。具有不定量意义的集合量词与容载量词计量方式的改变可以分析如下。这两类量词所修饰的名词一般没有离散性,其计量的离散性由量词界化而成。量词重叠后计量方式的改变不是由其修饰的名词本身的离散性决定的,而是由量词界化的结果。如图2:

图2 量词“片、双、副、批”重叠前后图示

三、“一+CC+N”结构意义获得的认知解读

(一)感觉扫描的序列性与知觉整合

从认知的角度看,人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建立起来的,人通过感觉器官与世界接触,运用人体的感应器感觉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再通过知觉的整合获得意向图式。感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直接的方式,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等。“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是一种生物学中的换能器,它们将外部世界的各种能转化为神经冲动,进而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关于外部信息的代码。”人的感觉有各种方式,其中感觉扫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langacker指出,人类对世界的观察采取两种方式:“渐次扫描”和“简括扫描”,“渐次扫描对事件在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状态做连续性观察,注重事件在不同时间阶段的渐进性,关注事件在时间进程中的数量变化。”王世凯(2011)把渐次扫描进行了细化,认为渐次扫描分为连续性扫描和离散性扫描。其中每个扫描方式还分为同质性渐次扫描和异质性渐次扫描。

“一+CC+N”结构意义的形成与人类感觉扫描中的渐次扫描具有直接的关联,这种渐次性体现为感觉扫描的序列性。所谓感觉扫描的序列性指的是人类在感觉外在事物时,通过逐一扫描的方式进行感知。渐次扫描和简括扫描的区别可以理解如下:当我们看到很多树叶时,通过视觉简括扫描得到的结果是树叶的无规律聚集,反映到大脑中是一个整体计量,内部没有边界差异,用语言表达是“一堆树叶”或“很多树叶”等。而通过渐次扫描的方式,人类的感觉就如同扫描仪一样,对边界清晰的事物进行逐一扫描,能够看清整体事物中边界清晰的个体,反映到语言中就是“一片片树叶”。而在“一+CC+N”结构中,名词所指的同质性非常重要,决定了整个“一+CC+N”的语义特征。

在认知扫描的过程中,感觉上的渐次扫描只是认知的初级阶段,人类依靠感觉器官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构成部分、构成关系的感觉后,需要知觉过程进行整合,然后形成关于事物或现象的意向图式。知觉不是对感觉的简单堆砌,而是对感觉到的成分和关系进行整体构建,从而形成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整体结构。对于“一片树叶”来说,如果感觉扫描只扫描一片树叶,则知觉整合后形成的是关于一片树叶的各个构成部分的图式。如果按照序列扫描一系列树叶后,知觉整合后会形成一个有序列的很多树叶的整体图式。

(二)“一+CC+N”意义实现的认知路径

意象是人们在经验基础上,通过感觉、知觉过程而形成的对现实事物、事件的一种心理表征,图式是用抽象的形式把各种信息结构组织起来形成的认知表征方式。意象图式是人们在与世界的互动体验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事件或某一场景进行高度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心理表征模式,是人们对世界进行的认知抽象。我们对所描述对象概念化后意象图式的扫描方式,决定着“一+CC+名词”结构的意义获得路径。

以“一片树叶”与“一片新气象”为例。从静态的角度看,量词“片”用于成片的东西或者成片的空间,我们可以用图3.1-2表示“一片树叶”、“一片片树叶”的意向图式:

图3 量词“片”“片”的重叠形式及其与名词组合后图示

上图3-1中是“一片树叶”的意向图式,树叶是具体名词,可以量化,边界清晰,可以离散;图3-2是“一片片树叶”的意向图式,通过对排列整齐的一片片树叶的感觉、知觉等一系列认知加工,实现了对“一片片树叶”的整体认知,形成了相应的意向图式。这个意向图式可以用图4加以表征。

图3-1 一片树叶

图3-2 一片片树叶

图4 “一片片树叶”的整体性

那么这个图式是怎么来的,这直接决定于人类感觉的扫描方式。我们前面说过,人类的感觉扫描方式有渐次扫描与概括扫描,“一+CC”式量词重叠来自人类感觉经验中渐次扫描的心理体验。“一片片树叶”的扫描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图5 “一+CC+N”结构扫描方式

首先人们通过视觉的渐次扫描得到第一个图式,“一片片树叶”呈现出一个个体到另一个个体的逐渐过渡状态,具有“逐指”意义;第二个图式是人类具有的认知整合能力,在逐一扫描后,对整体有一个知觉整合,使“一片片树叶”具有“周遍”的意义,从周遍义引申出“多”之义 。这样,“一片片树叶”通过渐次扫描后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图式。所有能够进入“一+CC+名词”结构的量词重叠意义获得都经历了这样的认知路径。

而就“一片新气象”来说,我们假定A、B、C三处各有一片新气象,但是不同之处的新气象没有办法利用感觉的渐次扫描进行整合,如果A、B、C三处新气象不处于离散状态,那就只能说是“一片新气象”,如果处于离散状态,那么就是离散的三个“一片新气象”,三者没有任何关系,无法整合为一,所以我们无法说“一片片新气象(*)”如图6。

图6 “一片新气象”的扫描情况

结语

“一CC”式量词重叠是汉语量词重叠的类型之一。“一+CC+N”结构的意义获得受到量词特点和名词所指特点的共同制约。人类感觉扫描的渐次性和序列性是“一+CC+N”结构意义获得的认知基础,通过渐次扫描的认知加工,人们从量词重叠的逐次性意义获得“多”之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