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文化传统于当代电视策划发微

时间:2024-05-04

□沈皛

“太息风流衰歇后,传薪翻是读书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中西方文化冲击与革命后,陈寅恪先生于1952年写下这首令人心酸而又振奋的咏京剧七言《男旦》。虽说诗关戏曲,但戏曲史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一条源远流长的暗流。时至今日,末句“传薪翻是读书人”对于当今知识分子不仅没有消减的意味,反而更显急切。韩愈公曾云:“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也。”标题中,笔者并未使用“传统文化”,而是使用了“文化传统”一词,即暗含此一文化在当下的时效性,意在避免读者专认为“传统”二字乃一古物,与当今科技当道的电视行业绝少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传统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也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电视策划人。中国历史本贵于有传统一说,一事成传统,非经千年洗涤,人人奉其为经典,凝聚成统,方可相传。此为精神相传,历久弥香。对于具体的电视策划工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不能如某一项新科技一样,能迅速地让自己节目的面貌焕然一新。要知道,知识并不等于文化。知识的积累可以立竿见影,而文化则非日积月累不能行。但某一项策划案一旦被赋予了某一种文化传统的精神境界,那其价值就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常言电视策划是一个比较空洞的工作,其实不然。电视策划不是空,而是我们把它学空了,并没有学到真学问。就如《亮剑》中所提倡的那一种“亮剑精神”一样,其实这种精神并非某种实际战术,可是若没有了这种精神,楚云飞和李云龙自然也就没有了区别。

自从有电视开始,即有电视策划这个工种。任何一个节目、一部影片都不可能脱离于主观的策划而绝对客观存在。从开始的导演、制片人兼职,到如今的独立策划人,中国电视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策划专业已不仅仅是一个具体工种,而是于导演之上更设置的一思想灵魂。所以,一名好的策划不仅是一个好的导演,一定也是一个知识分子,更是一个文人雅士。《后汉书》中有云:“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复得。”画通划,意为谋略、计划。任何一种策划谋略方案都不可能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而是需要借鉴前人的智慧。旧说:“学,觉也,效也,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谓之学。”可于现今电视策划已有的专业书籍里,我们尚未发现一种定式,规定策划案必须怎么写,也不可能有这么一种定式,否则天下文章皆照此而来,岂不又成了现代八股?所以,仅知逐事效学,则终于见事不见通。而如何能见通?此即我们常言的万变不离其宗。老子言本立而道生,中国文化传统历来重教、重学。学者,即以此心学他心,教者,亦即以此心教他心。形式上确实不模仿古人,但思想上若没有古人的根基,又以何谈发展。当代中国电视策划人应意识到,文化传统的内容贵于形式。形式可全盘丢弃,而内容却只有奋发精进。孔子平常教人所重者曰道。道是活的,只指由此到彼的一条路,孔子理想中的人生中,该有一段由此而至彼的过程那也就是学。一贯仍积累既久,豁然贯通,向之多学而得之者,始有以知其一无二。北宋赵普有言“彼曾以半部论语佐宋祖得天下,又将以半部论语佐宋祖治天下。”人生当分两方面:一曰生活,一曰生命,策划也似如此。生活仅是其手段,而背后的精神才是其目的。 若说孔子是一佛,《论语》是一套法,那么策划一个布局,首先就应站于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以观下达,不可否认,电视策划专业需要的知识背景十分复杂。从电视节目类型分析、广播电视受众分析、影视赏析、视听语言分析,乃至于市场营销、社会学都需广泛涉猎。并且,脱离了实践的理论策划并不能真正独立存在。一个好的策划案必须考虑其可行性。这就要求策划人对摄影、灯光、舞美、录音等各工种均需有一定认识,保证写出的策划案能得到最终的执行。但反之以观上达,电视电影中的各门工种本已为一门技术,对于一个策划人,其最终目的只是将各门工种融会贯通于笔上,应将电影电视视为一整体,视不同工种为策划不同之面,要在整合的基础上求义理,即应往上走,不应往下走。中国传媒大学游洁教授在其著作《电视媒体策划新论》后记中写了这么一段话:“电视策划不是学校能够直接培养出来的,其能力实在是需要以丰富的社会、人生经验作基础,要以各类节目创作经验、对行业的洞察力、对未来的判断力为支撑。”这就意味着电视策划的最终归宿仍旧在于以人化文。

以此观当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影视创作正面临这样的一个局面:从指导未来文化发展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中,我们清楚地看见了“文化强国”这一口号。从和谐社会到文化强国,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见一条中国领导人执政立国的意图。和谐是理顺一个国家抽象基础的最高要求,而再往上走,就要进入一个国家灵魂灌注的范畴。十六世纪西方之文艺复兴的成功,在于其不仅是技艺上的飞跃,更是自己国家人文精神的又一次抬头。纵观中国历史,宋代经五胡之乱,历时六七十年重整,方谈文化复兴。从1949年始,至今又是六七十年,文化复兴正是当时。但就实际层面来讲,现今大多数广电影视系统从业人员接受的均是西方教育。钱穆先生曾讲,“最高的教育思想,不专在教其人之所不知不能,更要乃在教其人之本所知本所能。”于西方文化,我们的教育体系终止在了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柏拉图、黑格尔并非人人皆学。我们仅能从西方文艺创作中学到表层的东西,而始终无法渗透别人的创作灵魂,更无从谈及中西方所共有的一些人类所共有的通性。观众的喜好确实决定了我们策划的方向,但这种影响是相互的。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好莱坞大片靠着美式视听语言与叙事手段赚得如此巨大票房的同时,欧洲文艺电影仍然坚持着自己非全球化的民族风格。这里就涉及到了东方学理论范畴,顺着西方人思维去研究中国文化或许从根本上即是一个伪命题。我们要知道文化是人生的源合体,因此要对中西文化加以策划,必先注意到每一个文化中所包括人生之各方面,又必注意到此各方面人生之如何配合协调,而始形成为两者文化之整体。中国传统文化不似西方哲学,可以单独于生活而存哲学,而是重知行合一,讲究言行不偏不倚。其特别伟大处,并不在推翻了旧的,再来一套新的。以前新的不仅不需推翻,而且也不能推翻。可是,从二十世纪初叶开始,中国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文化冲击,时至今日,国学大师已罕寻所冠,我们更应该急切地意识到策划人所需传薪翻是之处并非现行教育体制下所授知识,而是文化。

这就涉及到了本文标题:如何由中国传统文化发微于当今中国电视策划。横渠曾云:“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开万世太平。”程子亦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长己。”在提笔进行策划之时,我们首先应该负有一种天下社会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并不代表一味地空谈文化高义。吴梅村诗云:“饱食终须用,难全不朽名。”阳明提孟子之说良知,流之所及,乃谓满街都是圣人,端茶童子亦是圣人,使孔子来端茶,亦无以胜此童子,是不谓十室之邑之忠信皆已是孔子,孔子纵博学,亦无以喻,此为以文胜质;但圣贤论行,固以忠信为重,苟学不足,虽其心忠信,害通多矣,此为以质胜文。电视策划人应知,中国文化自孔子之后展衍,有两条路:一条是简易、直捷的,三言两语,可以当下指点,亦可以终身奉行,这一条路,发展于象山与阳明;另一条路是细密的、笃变的,学者循序渐进,千门万户,阶级层次井然,这一条路发展于周敦颐、二程。前一条路可以普遍大众化,后一条路可以特殊学术化。但两者本之于人类之心性,本之于社会,本之于历史经验而归于道德中心,则是并无二致的。

所以在进行策划的时候,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亦不能井底窥天,应把策划看作一种格物的实践,其最终目的仍是致知,达到自己气质变化,也即是要知行合一。那一种社会责任正是建立在知行之上的又一层境界,也即是达己达人。可是,中国近代经历了千年未有的国体变化,大多数人都失去了精神上的倚靠,已经形成了以文胜质的浮躁之风。故在谈论到当今电视策划时,我们不得不对文化精神有所侧重。苏辙《古史》曾云:“孔子自谓下学而上达者,洒扫应对,诗书礼乐,皆所从学也,而君子由是以达其道,小人由是以得其器。”下学也即是策划的具体文案。这一下学之上,须有一个“道”字一以贯之。由尊德性而继之以道问学,只此是一条唯一不变之大道。中国与西方不同之处,正在于家国之上还有天下大同,社会之中知识分子能有一相同抱负的阶层。故学者追求目标更为深远,总求毕生智慧对社会人生可有更广泛贡献。若从家国层面上讲,技艺本是可贵,可较之天下,只能成为一种人文修养手段,只能停留于一技一艺,自不能有深层远至之望。庄周之于孔孟,孔孟之于张仪、公孙衍,因上者皆以人文着眼,视其实践脱离人文中心,而能藐其下者为一工具。没有了精神,中国知识分子们也就失去了自己立足于社会中最重要的士一阶层。人人思想逐渐归于俗学,仅求物质温饱,不求真学问真知识,亦不求所作所为能对家国天下有正面作用。昔之求文法者,神而明之,故难,今之求文法者,器而习之,故易。对于电视专业的很多技术工种来说,这种风气对其影响并不明显。陆象山曾云:“纵使不识一字,亦不妨我做一圣人。”于具体工种而言,德只在一个技术上的熟练,志于道的程度不同,熟练程度亦可不同。具体工种的重点不在于布局之上达,而在实际之下达。但策划工作则刚好相反。知识题材不同,技艺也就不同。策划人纵是有一具体专业所长,也只是一种启发与优势,并不能成其倚仗。有德者,必有辞。策划之支撑点,若并不在策划人文化本身之内,而安放在文化之外,终究会造成一种不可救药的致命伤。无一主观思想介入,而仅凭东拼西凑地四处模仿,终究只能停留于表面。更何况西方国家与中国的立国之本已有不同,纵使能从他人具体方案中找到一个哲思系统,归根结底,也只是依附于西方思想之上的一叶扁舟。

故类比于西方哲学,中国的儒释道精神在当今中国影视创作中的作用,并非具体的,而是全通的。策划人应视其为一种精神上的文化传统加以吸收。孔子门下开授四门,德科居首。名虽德科,但文章、政事、言辞却需专通,也即是在一通才的基础上更成一专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先后顺序只将六艺排在了最后。学艺的目的不仅在于一门技巧,而是从此技巧中悟得更大的道理,也即《大学》所说“纯亦不已”。于当今,电影、电视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多了一种刺激人感观的手段,而应该视为人类精神世界外化的新载体。仅有故事而无思想的影片无法成为真正的经典。而借鉴西方的影视创作,中国当今的影视创作中,缺少最多的就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真正认识。不同时代的中国艺术创作中,孔孟老庄的精神是不变的,而只是以郑玄、朱熹、王阳明的思想面目出现。离开了中国文化传统,也就离开了我们策划人看世界的所依所靠。

笔者着手此文,非自诩于中国文化有何独见,只不过是一种呐喊,在这个中国文化小传统竭尽消亡,大传统仍旧没落的时代,尽自己能尽之力。胡适先生要人读书先找到自己学问中的金字塔,而中国电视策划人的金字塔不在西方,不是科学而是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上溯千年,以文化载体来说,儒释道三者均可作为其精神之寄托。虽然佛家不似儒道发源于本土,但自唐朝东渡以后,禅宗兴起,也逐渐归于了中土。所以言中国文化传统,即兼包三者,亦可见出要真正做好电视策划所需用功之深、之勤,非皓首一生不能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