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与东盟合作对世界的五大贡献

时间:2024-04-23

江瑞平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今年迎来而立之年。在纪念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从双边视角审议其成果,也有必要为这一关系的发展进步确立全球视角,看看双方互利合作是怎样产生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因为,30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变化,也是与世界百年变局同步展开、并行推进的,两者高度关联、密切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在下个30年必将更加紧密,贡献更加巨大。为此,笔者梳理了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的五大“世界贡献”,希望以此为今后双方关系更加丰富、立体的统筹提供思路。

贡献一:引领新兴市场群体崛起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快速崛起,构成世界前所未有之百年大变局的最重要趋势。1990~2020年的30年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和增幅,总体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15倍,结果必然是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快速攀升。按名义汇率测算,这一比重在本世纪头20年翻了一番,由20%左右提升至40%左右;按购买力平价(PPP)测算,这一比重在2008年即已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全球占比更攀升至60%左右。在全球因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波动中,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又总体显现“衰退更轻,回升更劲”的特点。

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群体快速崛起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均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快速崛起,成为公认的首批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典型代表;70年代,印(尼)马泰菲即所谓“老东盟四国”也逐步成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崛起引领者;80年代,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90年代,越老柬缅“新东盟四国”逐步加入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的行列。

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进程的不同时期,中国与东盟国家均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中国与东盟关系更将肩负起携手合作、共同引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快速崛起的历史重任。着眼当下,中国与东盟应首先在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方面加强合作,为广大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形成更加迫切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后指出:“双方集中谋划了合作抗疫问题,达成扩大疫苗合作、对接疫后发展规划等诸多新共识,对外传递了共渡难关的积极信号,凝聚了战胜疫情的合力,提升了复苏经济的信心。”

贡献二:推动世界经济重心东移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快速向东亚转移,也是百年变局的重要趋向。在由美国、欧盟、东亚构成的“三极格局”中,东亚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一中心。21世纪头20年,“东盟+中日韩”这13国经济总量增长2.31倍,美国仅增长1.04倍。结果是,2000年东亚经济总量还只相当于美国的72.2%,2020年则已经是美国的1.17倍,新冠疫情明显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东亚的转移。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东亚的转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由日本引领的,之后是“亚洲四小龙”与日本共同推动,再后来越来越转向由中国和东盟来共同推动和支撑。在2000~2020年东亚13国(东盟+中日韩)的经济增长总量中,中国与东盟占到93.4%,中国与东盟在东亚13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5%攀升至2020年的72.7%,20年间增长47.7%。

未来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进一步向东亚转移更需中国和东盟共同引领。要看到,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经贸合作的快速推进,也是在东亚经济整体崛起、世界经济发展重心东移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中国与东盟各自对外经贸布局的重心也越来越转向东亚,从而才使彼此之间形成日趋密切的经贸关系,直至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贡献三:应对大国实力对比变化

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美中日“前三强”之间,其基本趋向主要表现为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地位不断提升,继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正日益逼近美国,同时把日本甩得越来越远。2000~2019年,中国相对于美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1.8%攀升至66.9%,相对于日本的比重由1/4攀升至2.8倍。疫情进一步加速了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中美日2020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3%、-3.5%和-4.8%,2021年预计分别为8.4%、6.4%和3.3%,结果是中国相对于美国经济总量的比重2020年攀升至70.3%,2021年预计攀升至73.4%;而相对于日本的比重2020年升至2.9倍,2021年预计升至3.1倍。

2021年2月28日,中国援助菲律宾的新冠疫苗运抵马尼拉维拉莫尔空军基地,菲总统杜特尔特、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等到场迎接。

大国实力对比的加速变化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产生了多重影响。一方面,中国取代美国牢固成为东盟最大经贸伙伴。另一方面,美国进一步加大了对东盟相关国家的安全控制和政治染指,加剧东盟“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二元困境”,成为妨碍中国与东盟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

贡献四:驱动全球治理变革

世界正遭遇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治理赤字,主要背景是全球化提速,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的需求空前增强,而以往担当全球治理主要职能的多边机制却深陷困境,越来越难满足这一需求。疫情进一步暴露出全球治理赤字问题,完善和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变得更加紧迫。

中国与东盟都是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的坚定支持者,并在相互之间形成稳定共识,过去30年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一重要共识来推动和支撑。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的历史重任,中国和东盟必须并肩担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完善,以此作为步入而立之年后的主要合作方向。关于这点,已在近期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的讲话和共同发布的重要文件中得到体现。2021年6月8日发布的《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共同主席声明》宣示:“重申致力于以《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国际法为基础的多边主义,维护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框架,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坚持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

贡献五:促进区域合作格局调整

在多边框架难以满足全球治理需求、全球治理赤字日趋加重的背景下,各种形式的区域框架开始全面展开、快速推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区域合作逐步形成“欧洲领先—北美跟进—东亚滞后”的格局,并长时间保持。但后来,欧洲(欧盟)遭遇英国脱欧冲击,北美也因特朗普执政出现倒退,东亚呈后来居上之势。疫情进一步加速了区域合作格局的这一调整态势。在欧洲和北美的区域框架面对疫情几乎无所作为的同时,东亚却在多个合作框架下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在共同防疫和促进复苏方面取得进展,比其他地区更有成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国迎难而进,在2020年11月15日签署了这个文件,宣告人口和经济规模占全球30%、贸易也占全球近29%的全球最大自贸区正式成立,随后相关各国加紧履行国内程序,力争早日全面实施。

東亚区域合作后来居上、甚至逆势而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与东盟密切合作、携手促进的结果。在东亚,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合作方面联手创造了多个“第一”,如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启动自贸谈判……对东亚区域合作产生了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2012年,东盟方面倡导在以其为中心的四对“10+1”和一对“10+2”基础上,启动RCEP谈判,得到中方响应和支持,双方协调行动,成为RCEP持续前行的“两大轮子”,尤其是到“临门一脚”阶段,更发挥了携手力排干扰、迎难而上的作用。2021年4月16日,中国驻东盟大使向东盟秘书长交存RCEP核准书,中国成为非东盟国家当中第一个正式完成核准程序的协议批准方。借助RCEP的全面实施,中国与东盟在携手推进东亚、亚洲和亚太地区的全方位合作方面还将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7月23日,老挝境内的中老铁路蓬洪站整体亮相。

(作者为外交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