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对学生的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时间:2024-05-04

文/朱启发

谈对学生的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文/朱启发

学校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围绕教育、培养学生这个中心进行。以人为本和服务为宗旨理念的确立,使人文管理、亲情服务成为学校管理的内在要求。学校管理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善待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把握“人本”内涵,必须关爱学生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所谓“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把人和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体现在学生管理中就是管理者要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着重转变教学过程中的不和谐,帮助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促使和谐的良性循环形成。

要管理学生必须热爱学生,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学生中树立起管理他们的“威”,这是学生服从管理的最重要的因素。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学生,从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加大感情投资,增强自己的凝聚力,把学生聚集在自己周围。对学生要求突出原则,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有针对性地调适深造不良情绪,善于疏导,消除其对知识的恐惧心理和对抗情绪。

二、尊重信任学生,搞好班级管理

学生管理依托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柱。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是依靠班级管理这一渠道实现的。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做到: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是基础,信任学生是表现。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现。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信任学生,是师爱的具体表现。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时,他们便涌起一种自豪感和喜悦,便会对老师产生更强烈的信任,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品行端正,学业上进的学生,或者对于那些犯过错误,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老师,更加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于主体性的理论探讨有许多内容,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解决主体作用发挥的动力问题。没有动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就不会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期待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它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

2.民主管理,促进和谐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设计者、教育过程的主调控者何教育成败的主要责任者。所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品质。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朋友,从观念上改变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把学生置于师生交往的主体地位,放下教师的架子。

其次,要有民主的领导方式。有人对教师领导方式进行研究分类,分成强制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认为民主型领导方式较优。以民主型领导方式为指导的班主任在班干部选举、评优选模绝不包办代替,而是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在班级体计划的制定和班级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征求同学的意见,这样学生才愿意同老师一起工作,他们会相互鼓励,独立承担自己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教师不在时,他们能自觉地学习、工作。

3.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中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确保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主权利。二是要对所有学生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工作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保证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的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积极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改进学生工作,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空间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些年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它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

三、尊重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我们提倡的个性教育是在重视人的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并从而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个性,主要是指个体心理或人格心理的属性;个性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教育发展个性,说到底,是积极发展和展现真实的人的价值,把学生当人并培养成堂堂正正的好人或强者,教育的价值正在于此。但是由于先天生理素质的差异,后天家庭、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铸造了每一个学生的千差万别的个性。长期以来,我们只承认教育的主导作用,完全否定天赋的区别,否定个体个性差异性,因而使教育失去了个性依据。

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强制把学生困在教室里,无休止的“题海战”。这样,不但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反而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极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因而一所好的学校,在抓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的同时,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创立各种兴趣小组,级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展示才能的空间。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王家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