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巨元如
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的特殊性致使这种综合能力有隐性和显性的特征,它既是心理品质,比如“热爱祖国语文”,又是行动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这种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有侧重点的训练,又需要综合各相关因素整体推进。这种推进的最佳方式就是综合性学习,即把相关要素集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让各要素在和谐相处中整体推进的学习。
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的特殊性致使这种综合能力有隐性和显性的特征,它既是心理品质,比如“热爱祖国语文”,又是行动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这种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有侧重点的训练,又需要综合各相关因素整体推进。这种推进的最佳方式就是综合性学习,即把相关要素集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让各要素在和谐相处中整体推进的学习。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阐述,我们可以将语文素养界定为:学生在语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性能力。这种综合性能力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1、热爱之情。用课程标准的话说就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热爱不仅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外在表现,比如,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了祖国语文在生活中无可替代的作用,感受到了祖国语文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用母语交际的自豪,从而非常喜欢读母语写成的语文书籍,喜欢读母语写成的历史的、地理的、科技的著作,喜欢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将来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能用母语传播祖国文化,等等,这就是对祖国语文的热爱,这种热爱既是内隐的,更是外显的,是思想,也是行动。热爱不是大而空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热爱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热爱,就没有学习,就不可能获得语文素养,所以,语文素养教育,一定要高度重视隐藏在标准中的这个“热爱”词眼,要把它作为第一要素抓实。
2、语言积累。语文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没有语言,就没有一切。语文学习最根本性的任务就是语言学习,其它的所有要素,都是在语言中派生出来的,包括最基本的“热爱之情”。试想,如果学生和语言不接触,能生发出情感来吗?答案是否定的。要在具体的语言学习中,感受语文的一切,比如,学习汉语,要通过每一个汉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先在创造汉字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穷智慧,感受汉字的形象美、音韵美、意义美。要感受用汉字表情达意的快乐,这样才能产生对汉字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逐步地积淀热爱之情。比如,语文中所体现的文化,它也依附在语言之中,没有语言的学习,就无法理解这些文化。比如,思维,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的发展。比如,审美情趣,它也是透过语言感受出来的。一言以蔽之,语言是语文学习与语文素养的最直接表现。
3、思维。语言和思维就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是同时存在的。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应,思维是语言反应的生理机能。人类发音交流,表达的是自己的某种思维,古人创造汉字,表达的也是自己的思维,而且是思维的具象,即把自己的抽象思维用形象的符号展现了出来。思维既是先天的,更是后天发展起来的,所以,语文学习,既要靠思维做物质基础,又要靠语言来推进发展。只有思维发展了,才能提升语言的学习力度,因此,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4、方法和习惯。任何学习都需要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没有方法,问题就解决不了,所以,语文学习要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方法。语文学习方法首先要从汉字的特点切入,从古人创造汉字的方法学起,然后借助古人的学习经验,再创造适宜学生年龄特征的方法。我国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出了许多经典方法,教学改革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方法,其效果就不一样,语文素养强调方法,就是为了提高科学性与高效性。语文和生活一样,需要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提高了,学生一旦能够自觉学习了,语文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5、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学习划分为五个板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是生活的需要,语文素养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这五个方面。就这五个板块来说,识字与写字当然是基础了。要使用语言,就要掌握语言,积累语言。一个人的识字量决定他的阅读与写作水平,而阅读与写作又是提高识字量的重要方式,它们总是成为一个整体,拧成一股绳或者说滚动发展的。阅读量大,就“见识”广,积淀丰富,视野开阔,与人交流就有“谈资”,能说古论今,头头是道。写作更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它更能清晰、深刻的向别人表情达意。口语交际更是日常生活中最频繁应用的语文方式了,表达语言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楚,语境是否得体等直接反映中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6、审美情趣。语文学习中充满着审美情趣,比如学习汉字,汉字就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本身就充满美学,文章更是作者审美价值的体现,所以,语文学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在审美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审美,既可以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又能提升道德修养,知道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邪恶的,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能做。
7、文化。语文也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繁杂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是生存的方式,也是文明的传递。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就会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文明的多元,所以,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是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指把相关要素集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让各要素在和谐相处中整体推进的学习。语文本身就是字詞句篇的整合,语文教学又是听说读写的整合,语文更是社会生活的综合反映,单就语文课程的内容来说,就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科学技术等等,几乎包罗万象,是一部百科全书。况且,这些学科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是语文的具体应用,因此,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综合性学习,即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语文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还要与其他课程相互兼容,互为沟通,并将语文课程的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1、注重字词句篇的整合。语文教学首先要学习生字,但生字的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低年级的重点,又要贯穿整个义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低年级的生字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个时候,生字就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综合,比如,学生学习象形字“日月水火”,既靠图画感知,又靠生活经验来感知。而且学习这些生字的时候,又是字词句篇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让学生用这几个字说话或者造句。阅读教学中,也要教学生字与写字,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随文识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熟悉语言情境,然后整篇感知文本意思,再在一段一段地阅读中找出生字,在句子的意境中读准字音、认识字形、理解字义。写作就更是字词句篇的综合了,文章是字词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段落、段落组成篇章的,所以,由写话到写片段再到成篇,是一个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如果说字词句篇的整合是内容,那么,听说读写就是形式。用词语说话,复述课文、交谈感想、发表意见等等,看起来是“说”,实际上也是听与读的训练。作文看來只是写的训练,实际上是识字、阅读、写作各因素的作用,哪一个环节薄弱了,都影响作文的质量。
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课程标准将这三个方面称之为“三维目标”。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三个维度,不是截然分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时候,既要有所侧重,又要整体合一。比如,我们在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时,主要着眼点在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上,但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没有科学合理的过程和灵活巧妙的方法,知识的掌握就有困难,能力的提高有就障碍,教学效果就难能高效。我们把聚焦点放在知识与能力上,说明此处的知识与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很重要,这里的知识学不好,严重影响后面的理解,或者后面的知识就出现“断链子”的现象,我们在此处绝不能轻视。比如,我们注重设计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说明这个过程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它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掌握了它,就可以触类旁通,说明我们需要向学生传授一种或几种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自主应用,而这里的过程和方法是借助知识的学习来实践应用的,没有知识做载体,它也是一种设想而已,纸上谈兵。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之所以要在“此处”强调,是因为它是作者要特意表达的东西,也是我们要引起学生高度认知的,它对学生的健全人格有重大影响。但它必须依附在知识之中,通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渗透出来。因此,我们说,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要综合推进。
4、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任何课程的呈现都以教材为主要载体,而教材的呈现,就是语文的运用方式。我们在思想品德与法制学科里,可以用语文的视角看待教材,从中学到提观点、讲道理、摆事实的写作技巧,我们从自然课程里可以学到说明的表达方式,我们从历史课程中可以学到详略得当的叙事方式,我们从数学课程中可以感知语言的精准性、思维的严密性,我们从音乐课程里可以深刻感知语言的音韵美,从美术课程里可以感受形象的逼真性与生动性。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学的是语文,而不是借助语文学其他。
5、语文课程与生活的综合。语文是生活的反映,也是生活的必须,教材的知识必须与生活结合。要学以致用,就要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把教材知识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语文素养才能有效提升。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文素养提升的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20】GHB09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河畔镇下中滩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