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时间:2024-05-04

胡景全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呢?

一.是要给学生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要精研教材,善于挖掘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应树立“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外出到山林间旅游时的情景来创设问题,让学生说说所见到的森林有什么特点,最后强调如果要让学生自己来写一篇描写浓荫覆盖的森林,百鸟鸣唱于其间的情景文章的时候,应如何动笔来写?这样学生就会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奇思妙想也会曾出不穷。

四是要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計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在学了《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当然创新教育的实现需要改革的因素还很多。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我相信通过实施创新教学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丽娟主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