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旺红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朗读 激发 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一.巧设情境,激发情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刻意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来,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饱含浓烈感情的知识,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化疲劳为轻松,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为目标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即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境氛围可以感受,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情境教学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圍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就会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热情得到高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最有效的情境创设的方式。基于这一点,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当学生读懂青蛙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后,我创设丰富、多元的对话情境,对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帮助同学们说小鸟是对的,现在我们来小鸟找一找他为什么说对的原因。学生自由讨论后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理解回答了,接着,我又说你们眼中的小鸟不仅会飞、会看,还会思考呢。不错,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根据小朋友说的,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鸟去过的地方。那青蛙为什么又会错呢?播放动画片,再引导学生读一读青蛙说的话,学生讨论青蛙为什么错。老师与学生学习中,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从而触及深的学习层次,我再作适当小结,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创设图画情境练习说话。
二.因文而异,指导得法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指导朗读,要因文而异,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点,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会读。
1.重视范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2.重点段落,重点指导
重点段落有重点词语,含义深刻,应指导学生读好。
3.熟读成诵
朗读是活的,讲读是死的,朗读让人有更深感受。可以感受思想美、情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朗读习惯增强学生语感,你只要一如既往的做好,你将收获果实。
三.利用媒体,激发朗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画片,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学习三年级下册《荷花》时,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荷花吧。课件出示生机勃勃随风摇曳的一池白荷花,配上背景音乐《采莲》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四.长期坚持,扎实训练
朗读训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扎实的训练。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步骤,秩序渐进。首先要读准字音,尤其是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对有些地方方言影响的学生,教师要反复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不断纠正,从而达到读准字音的目的。其次是读对字音、停顿等。要求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进行。最后,要求学生读课文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感受。在此处指导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五.设计层递性的朗读目标
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时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朗读目标,盲目地让学生进行朗读,这并不能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目标进行朗读,可以给学生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朗读目标,指导学生的朗读过程更加合理地进行。朗读前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文本,让学生明确文章基本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或者是向我们传达一个怎样的道理。朗读既可以是加深学生文本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是帮助学生获知文本含义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时一定要给大家设置清晰明确的目标,层递性的教学目标不仅易于小学生理解与执行,也更有助于朗读教学效果的实现。
教师应当注意,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4个朗读层次:(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2)课文读得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线,循序渐进,读识结合、讀想结合、读诵结合、读演结合,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真正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由浅入深的学习目标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体验文本时的一种有效引导,这也会让学生慢慢加深对于文本的体会,会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和作者展开对话,并且辅助学生更准确地获知文意,感受文章传达的思想情感与内涵。想要让朗读教学的积极功效充分得以发挥,首先需要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收获。
六.对于重点段落进行重点朗读
朗读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意,并且加强学生对于文章情感及内涵体验的一个教学过程。想要充分实践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于重点段落进行重点朗读。很多文章的核心意思往往会包含在一些重点段落中,对于一些核心段落的剖析会引导学生慢慢挖掘文意,逐渐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很有必要指导大家对于文本中的核心段落进行重点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朗读,并且慢慢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思考从这一段的朗读中给自己带来的一些感受与触动。这会增强学生从朗读过程中的收获,并且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体验。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教师要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使学生想读。制定长期可行的计划进行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朗读能力一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秀芸.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23)
[2]曹光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的整合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6(01)
[3]张晓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山海经.2016(02)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九年制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