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内容摘要:泰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外语教育起源较早但外语传播范围小,主要包括宫廷和寺庙中高棉语、巴利语和梵语的学习以及华人移民社区的华语教育传播,16世纪扩大到包括缅甸语、马来语和法语的教育。19世纪后泰国的外语教育开始规模化、平民化地发展,形成了如今最主要的英語和华语教育。进入新世纪后,泰国不断改革的外语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师资缺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泰国外语教育 英语教育 华语教育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由于宗教传播、文化交流和商业往来,现代泰语借用了大量的外来词汇,如华语、巴利语、柬埔寨语和英语。泰国长期以来使用“泰语”和“非泰语”来区分语言,因此可以将其语言分为泰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泰语和外语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泰语具有国家认同的功能,而外语主要用作交流工具[1]。17世纪,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地的建立、英国殖民势力对泰国的影响以及20世纪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而逐渐体现的实用价值使英语成为泰国最重要的外语,英语教育贯穿了整个教育体系,而中国与泰国交流、中国国力提高和全球华语热使华语教育成为泰国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两种外语在泰国的地位,本文中探讨的外语教育主要是对泰国英语教育和华语教育历史的回溯与现状的分析。其他被泰国政府正式列为学校教育选修课程的外语还包括日语、德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巴利语。
一.泰国外语教育历史
泰国最早出现的外语教育是在素可泰王朝时期,主要为高棉语、巴利语和梵语三种外语。由于当时泰语仍处于发展初期,高棉语成为许多书籍和手稿撰写的语言,也是周边少数民族交流使用的语言。另外,佛教和印度教的传播使寺院教育中包含了巴利语和梵语的教育。1656年到1688年间,暹罗王纳赖积极拓展外交,巴利语、梵语、高棉语、法语、缅甸语、华语、马来语在泰国均有教授。在大城时期,大量中国移民涌入泰国,华语成为泰国华人家庭和社区使用的重要语言并给泰国语言和文化带来重大影响。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先后入侵泰国。1684年,泰国和法国互派使节,法国传教士在泰国开设学校,使用拉丁语传授基督教[2]。这些国家的入侵虽然带来了一些外语词汇,但这些外语自身并没有在泰国传播开来。19世纪后,随着泰国王朝更迭和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英语地位逐渐上升。总体而言,因为泰国是东盟国家中唯一未被殖民占有过的国家,它的外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这些外语的政治意义、经济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一)英语教育历史
十九世纪,英国殖民势力的渗透使英语教育在泰国得到发展。1836年,第一所教授英语的学校建立,少数泰国精英开始学习英语,1888年西方传教士开设了英语学校和法语学校,发展成为今天的曼谷基督学院。拉玛五世(1868-1910)在位时允许传教士在泰国办学、鼓励外籍教师到泰国任职,欧洲的现代教育体制从此得以引入泰国。英语教育被纳入宫廷教学课程中,是上层社会精英学习西方文明、改革创新的主要渠道。
随着英语教育逐渐全民化,1921年英语成为四年级以上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当时的英语教育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具有现代思维的人才以及培养用英语授课的教师[3]。1960年泰国推行新学制,将英语列为中学核心课程,英语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政府资助的唯一外语。到70年代,英语成为大学必修课,还是部分学校科目的教学媒介语。1977-1981年间泰国实施第四个国家教育发展计划,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重申标准泰语学习的主要地位,因而英语和其他外语语种都被列为了中学选修课程。1989年新课程改革,英语又重获重视,成为小学开设的唯一一门外语,1996年成为小学必修课程[4]。
(二)华语教育历史
由于泰国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和贸易往来,在素可泰朝代就出现了各种华语方言教育。1782年泰国第一所华语学校在大城府阁良区建立,招收了200多名学生[5]。1851至1910年的60年可以说是泰国华语教育的创建阶段[6]。1908年中华会所成立并于第二年开办了华益学堂,同时,初步学堂和南英学校的建立使新式华语教育得到发展,到1920年,泰国的华语小学达到30多所,一部分使用方言授课。
华人对华语教育的热情以及泰国对中国政策的变化引起政府对华人的国家认同以及华人与其他民族关系的担心,泰国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强制泰语教育和限制华语教育的政策。1918年的《民校条例》和1921年颁布的《强迫教育条例》规定学生必修泰语以及泰语为学校教学媒介语。1932年泰国政体发生变化后规定华语只能作为一门外语教授, 并严格规定了每周教授华文的时间[7]。1937年,銮披汶政府开始推行“唯国主义”,强化民族思想、力图同化华人。其管制华校的法规使许多学校被停办,校董被逮捕,教师被赶出校门。少数保留的华校每天只能有两三个小时的华语学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泰国与日本结盟,从1938年至1940年先后封闭了242所华校,51所自动停办,华语教育陷入低谷。二战后部分华语学校得以恢复重建,1949年时全国约有450所华语学校,但随后政府与美国的密切关系和反共思潮使华语教育开始衰落,至1951年, 华校数量跌至230间,到1972年只存114间。1976年泰国发生政变,原本有望在中泰重新建交后得到恢复的华语教育进一步跌入低谷。
1989年泰国放宽了对华语教育的政策,随着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 华语教育获得了新生,汉语成为学校的选修课程,华语学校在各地均有建立,各种培训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也纷纷成立。1992年泰国教育部下发了公立学校汉语课程的新政策,允许学前和初高中等开设汉语课程,基础教育中5—6年级,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课程,汉语被列为中小学的外语选修课程内容。一些华语中小学先后成立,1994年3月华侨崇圣大学成立,1996年1月华文师范学院成立。1998年,泰国教育部批准汉语成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课程之一,从公立学校的汉语课到私立华校,形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泰国外语教育现状
新世纪的泰国将重心放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上,重视国际合作和交流,大力培养双语或多语高级知识分子,外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英语教育为主,在不断改革中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化、国际化的特点。
(一)不断改革的外语教育
对外语教育的重视使政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就对英语教育和华语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力图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培养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英语教育的改革是泰国外语教育的重中之重。从1996年到2007年,泰国对学校、课程、教师和教育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8]。1997-2001年的第八个《国家教育发展计划》指出,英语是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1997年出台的《国家教育法案》对各个阶段的英语课程做了调整,指出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以“4C”(即culture,communication,connection和community)为基础,并对这四项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详细标准[3]。英语成为一年级到九年级唯一一门外语课程。2000年泰国大学英语相关课程的学分从原来的每科6分增加到12分,并把重点放在自主学习、创新、英语教学的新技术及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方面。2005年,泰国成立了质量确保办公室,从课程设置、大纲修订、教师发展、教学方法改进以及教育技术的革新方面入手进行改革。2007年,东盟明确英语作为东盟官方用语后,政府出台了“2008基础教育核心课程”,英语成为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程。2014年,教育部又对英语教学的教学标准、教学方法、建立英语学习项目、教师技能、ICT媒介使用等方面进行改革。
为了提高华语教育质量、鼓励人民学习汉语,2005年泰国教育部发布了《泰国促进华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2006—2010年)》,其目标是让更多泰国人能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学习并有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规划覆盖了5个方面:广泛支持华语教育,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理清教学思路,支持修订适合的优质教材并改良教具,制定教师能力培养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以及建立泰国华语教学互助网[9]。泰国教育部还成立了华语新课文编委会,负责编写华语小学课程。2010年,泰国华校约达160所左右,学生人数约2万2千人[10]。到2017年,泰国学习华语人数已经接近一百万人。
近些年泰国政府出台的一些列政策和规划,包括国家语言政策、教育部2012-2017年策略规划、第二个高等教育15年长期规划、第十一个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都突出了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双语或多语教育。
(二)多元化的外语教育
从19世纪开始,泰国外语教育逐渐变化,到了21世纪,传统的外语语种除了巴利语之外都已逐渐淡出,外语语种从素可泰王朝时期的3种发展到9种,即英语、华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巴利语。语种类型从区域性过渡到国际性,是政府综合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全球化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泰国政府在泰国皇家学院成立了全国语言政策委员会,该委员会在2011年泰国国家语言政策提案中明确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泰国除了泰语和民族语言教育之外还必须加强“交际范围更广的语言”的教育,充分发展国民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次制定的国家语言政策,确立了泰国的“三语+ ”语言政策,指的是“泰语+英语+华语+其他语言”[7]。
2015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政府加大力度投资英语教育,同时华语的经济价值使泰国民众华语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随着泰日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学习日语的人数与日俱增。1998年泰国开设日语水平考试,2010年考生人数增加了近7倍,占日本海外考生的13%[4]。
(三)全方位的外语教育
泰国的外语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内开展,数量众多的各种培训机构、合作项目和语言中心以及网络媒体为各个阶层民众进行外语学习提供了便利,泰国的皇室、企业和媒体也积极号召和推广外语教育。
1995年,泰国只有三所私立学校有英语项目,随后,泰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尝试在一些学校開设英语项目,然后推广到全国。2002年泰国教育部创办了双语学校,高等教育机构也走向国际化,不光建立了多个英语类研究和教学项目,学校主要使用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英语。2007年英语确定为东盟官方语言和通用语后,在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私立双语学校或英语学校纷纷破土而出。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英语语言机构,通过和其他机构的合作来推动学生和教师的英语学习过程。2016年教育部和私人企业联合退出了英语软件“Echo English”,面向大众,主要在学校推广。
泰国的华语培训机构也是遍布全国。截止2004年,向教育部申请立案、较大规模的华语培训中心已达6l所,目前数量已经大大增加。曼谷为规模较大培训机构的所在地,有42个正式的培训中心,加上私人补习班,总数多达160多个。自2006年8月第一家孔子学院在泰国孔敬大学挂牌成立以来, 泰国的孔子学院数量达到了12所,居东盟各国之首。2008年,学习华语的泰国人约有56.7万,属正规教育系统在校就读的学生人数约有40.6万,非正规教育系统就读的学生人数也达16.1万人1。华语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华语报纸的发行,如《世界日报》、《中华日报》、《新中日报》等。
泰国皇室对外语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视,带动了民众的学习热情。2006年诗琳通公主成立了个人英文博客,鼓励国人学习英语,另外,诗琳通公主获得了中文博士学位,并将我国著名作家王蒙的作品《蝴蝶》成功地译为泰文。2008年1月12日,由王宫秘书处发起的泰国王宫官员首期华语培训班正式开课,学员分别来自为泰国王室工作的王宫秘书处和王宫事务处下属的各个部门,显示了皇室和王宫官员对华语的重视。其他行业也积极推动外语的学习和使用。如泰国旅游局提出利用外语对本国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等国情知识进行对外宣传。
(四)国际化的外语教育
教育国际化使泰国政府积极与其他国家教育组织和国际组织合作,通过建立项目、派遣留学生和聘请外籍教师来推广和深化外语教育。
自1957年开始,泰国政府允许开设国际学校。最初,国际学校只接收非泰国国籍的学生或旅居国外的泰国人的子女,而今国内学生的比例已超过了50%。国际学校从国外聘请教师,用英语授课,并采用英国、美国或加拿大教育体制。许多大学如泰国国立政法大学、曼谷大学、泰国商业大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国际合作项目。另外,国际英语组织也对泰国英语教育起了促进作用,如成立于1980年的Thai TESOL和成立于1994年的ISAT。英国文化委员会很早就与泰国建立了合作,在曼谷建立了三个中心,清迈一个,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英语课程、教师培训项目、公司技能培训等。
泰国与中国在语言和教育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共建了12所孔子学院和11家孔子课堂,双方各有1万多名留学生在对方国家留学。以华语教学和留学生项目为代表的中泰教育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双边关系的亮点。泰国不少大学与中国的大学还建有一些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另外,聘请中国大陆教师来教授华语成为泰国解决华语师资的一个途径,如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和私立职业技术协会与湖南省教育厅签订了协议,每年从湖南省高校选拔一批中青年教师赴泰国从事华语教学,泰方还要每年选送几名学生到湖南师大对外华语教学中心进行强化培训,学生培训合格后回国从事华语教学。
三.泰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但外语教育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外语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
就英语教育而言,据英孚教育2014年英语熟练程度报告,泰国在63个国家中排名48,熟练度水平被界定为“极低”。导致英语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的因素主要为各地区教育不平衡、教育政策实施效果差、教师数量和质量的不足、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等方面。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政策未能考虑各地具体情况、教师未能得到足够的培训和帮助[11];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虽要满足学校要求使用英语完成一些学习和工作,但主要针对英语的考试仍是以客观题为主,学生主要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华语教育的主要问题包括:华语教育经历了漫长的严冬后短期内的规模型扩张引发了华语教师需求上的结构性失衡、缺乏标准化的华语教学大纲、适合泰国学校进行华语教学的基础教材目前还十分匮乏、华文使用中繁体字和简体字混杂以及其他方言对标准华语的影响。因此泰国的华语教育需要进一步发展本体规划、语言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测试等,在引导政府对华语教育重视、积极发展孔子学院规模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各地情况培养本土师资、调动多方资源支持[12]184。
另外,尽管政府致力于发展多语教育,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重要性使国家对其他语言教育的投入有限,选择其他语言学习的学生人数很少。
四.结语
从古代宫廷、寺院教育到今天的现代化教育,泰国外语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中英语教育成为最主要的外语教育,华语教育在多年的沉寂后发展迅速。目前的外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政府的深入调查、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合适、正确、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赵燕.泰国语言政策初探[J].东南亚纵横,2012(7):42-45.
[2]Chirasombutti, Voravudhi. Histor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ailand until World War II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2007(186): 5–12.
[3]Wongsothorn, A., Hiranburana, K., & Chinnawongs, S. .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hailand Toda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2(22): 107-116.
[4]王进军.泰国多元化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特征及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 2011(9): 69-72.
[5]Worrachaiyut, Siriwan.浅析泰国语言政策与汉语教育政策[J].海外华文教育,2012(1):105-110.
[6]崔晓霞,彭妍玲.东盟国家汉语教学概况及汉语推广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9):66-75.
[7]Brudhiprabha, Prapart. Language Policy & Planning: A Road Map for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Language Policy of Thailand. HED Journal, 2015(6): 6-8.
[8]Wiriyachitra, Arunee.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in this Decade. Thai TESOL FOCUS, 2002, 15(1):4–9.
[9]吳应辉,龙伟华(泰),冯忠芳(泰),潘素英(泰).泰国促进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J].国际汉语教育,2009(1):45-53.
[10]郑通涛,蒋有经,陈荣岚.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三[J].海外华文教育,2014(3): 227-233.
[11]Dili, Ramces M. An Assess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2008 Thai English Language Policyat the Basic Education Level. Proceedings of Research fora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hiang Mai, Thailand, 11th -12th September 2017.
[12]陈艳艺.泰国汉语教育现状及规划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6.
注 释
1.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发表“泰国中文教学问题”调研报告.国际在线.2008年10月9日.http://gb.cri.cn/19224/2008/10/09/2225s2275565.htm.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JS353)。
(作者介绍:施黎辉,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英语教育和语言政策方面的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