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高中开展好语文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4-05-04

王富海

随着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快速地渗透到了语文学科领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以为首先必须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其次要能够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及时地适应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化,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引导学生灵活多样地理解课文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尝试引导学生灵活多样地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学习过程的单调枯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理解一些散文时,我常常从电视综艺类节目中汲取智慧,巧作设计。反映某地地域风情和文化传统的散文,让学生在研读课文和地理历史课本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个节目,用自己认为的最好方式向大家介绍本地独特的山水分光,风土人情。这种实践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创新能力,增厚文化积淀,学生在学习中热情很高,点子很多。对于优美的古代诗歌,我引导学生运用诗化的语言,设计电视诗歌散文式的片断,充分把握主题思想,营造诗一般的意境;有的则召开一次诗歌赏析交流课,让大家畅说自己的赏析所得,交流借鉴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在这样的学习实践中提高了很多。

2.引导学生有趣有效地训练写作

教育家叶圣陶提出:中学生作文应当写出“真实的自我的感受”。事实上,很多学生的作文“真我”隐匿无踪,“假我”随处可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进行话题类“实话实说”的演说作文课。精心设计开场白,以亲身经历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回忆,之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课后让学生把自己讲述的内容进行加工写成作文。学生往往轻松愉悦地完成了作文,篇篇真切自然,可读性很强。为了避免过于抽象的概念造成學生的抵触情绪,我曾尝试过通过歌曲引发学生的灵感,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赏歌——学歌——比较——思考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思维方式,为写作时立意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进行阅读学习时,我发现一些学生也会尝试着用这些思维方式去审视文章,拓宽了思路。

3.引导学生扎实广泛地积累拓展。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侧重在课余时间经常引导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有时偶尔占用一点课堂时间进行方法的讲解和结论的总结。这样的实践有时随着课程的进度展开,及时地增加了教材内容的厚度,拓宽了课本知识的领域。

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数量很大,仅让学生学几首诗,不应该是教学目的,我的实践措施意在引导学生掀起古诗鉴赏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古诗发展概况,诗歌流派风格,相关时代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这些知识都有助于学生鉴赏古诗,都应让学生有所了解。与此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题目,抓住诗眼,看作者,注意创作时间背景等方法,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主题思想;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古诗中找到与现实的关联点,升华思想节操,端正人生态度。学习《赤壁赋》时,学生对苏轼很感兴趣,我建议学生研究研究苏轼。给他们提供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周国平的《诗人的执著和超脱》两篇文章,给他们介绍了苏轼在官场上浮浮沉沉的经历,为他们提供了苏轼不同阶段的代表诗词,让学生从历史书籍和地理书籍中找一些资料,了解苏轼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后分析研究,加深对苏轼的认识;感受到了来自苏轼的人格魅力:乐观豁达,直面人生挫折。这是一笔很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课文理解型、作文训练型、积累拓展型三种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尽量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语文课堂的主人,做语文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进一步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市堡子村临夏回民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