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影响

时间:2024-05-04

杨泉焱 白金龙 王叶莲

内容摘要:人格的好坏、涵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是受人文素养的影响。而大学中文学教育的培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有一些的影响。目前,在大学生中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鉴于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之间的联系。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文学知识掌握程度越好,文学作品阅读量越大,人文素养也越高,这说明文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目前国内高校的文学教育相对不足,今后需要普及和充实大学校园的文学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文学教育 人文素养 大学生

一.引言

人在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及研究的能力称为人文素养,它体现的是将人作为对象和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都被其包含在内。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是人文行为中展现的“技巧”和“能力”(陈曦,杨艳萍,2008)。人文素养与人格、涵养、思维、才能、民族存亡、国家兴盛、人类祸福密切相关。但是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科生)缺乏人文知识且缺少相关的学习兴趣,对国家及民族的历史认识充分,缺乏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民族认同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赵磊,2002)。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龚光军,2007)。

文学教育即以文学为媒介来培养人的活动,它涵盖古今中外知识,不只是纯粹的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文学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吴伟,2014)。文学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中,除了能够传授文学知识、提高读写水平、增强审美能力、讲解文学作品,还可以传承民族经典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净化心灵(李卉,2016)。但是,随着社会实用风气影响的加重,教育日渐呈现出工具性以及功利性的特点,文学视野狭窄、文学素养不高的迹象在當代大学生中频频显露(周寻,2015)。当前的实际现状为,许多学校文学教育课程设置极其不充分,导致对人文素养的培育不足,学校的教学重点偏重在传授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上,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林志坚,2018)。高校文学教育使用的教材史学资料丰富、学术及研究价值高、但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掌握。因课时紧迫,教师只能选择将课程与考试相关,文学教育呈现边缘化倾向。

因此,加强文学教育以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让大学生学习并传承文化中的精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应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数据、变量与分析方法

1.数据与变量

本文采取网上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问卷填写范围遍布中国十多个省的高校,涉及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发放的问卷回收201份,其中有效问卷201份,样本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要求。

本文中的因变量为大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人文知识、人文技能、人文精神(朱昱熹,2015),在这里的“人文”指的是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科学;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人的内在修养(武惠营,2011)。根据以上定义,本文采用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作为人文素养的测量指标。自我评价备选答案为“1=非常好、2=比较好、3=一般、4=不太好、5=非常不好”。

本文的自变量为大学生文学知识掌握程度。大学文学教育学习的态度会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而在大学文学教育课程中取得的成绩直接反映了在该门课程中取得的成效,而成效会直接后期的应用,因此学习成绩也可能会影响文学知识掌握程度;大学生在文学教育课程中的学习时长及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是有限的,因此也需要在课堂外进行较多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频率会较大地影响个人的文学积累,因此可能也会会影响文学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说来,对文学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越高,学习的付出也就越多,学习绩效也与之成正比,反之也是,因此满意程度也可能会也影响文学知识掌握程度;各个大学生对大学文学教育的的必要程度的评价同时也会反映出他们对其的重视程度,这会影响他们在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根据以上论述,本文采用大学生对文学课程的态度、满意度,课程成绩、阅读文学作品的频率、对文学教育必要性的认知、对文学教育充分程度的认知等6个变量作为文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测量指标。6个变量的备选答案均为五个层次的李克特量表。

2.分析方法

首先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测量中,设计4个测量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根据Kaiser正交规则,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四个方面的陈述句中提取1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74%。其中,在因子分析中投入的四个变量分别为语言表达能、文字表能力、历史知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等,命名为人文素养。其次,把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大学生文学知识掌握程度指标的6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自变量‘文学教育成绩‘对文学教育的满意度和‘文学作品阅读的频率‘文学教育必要性的认知等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P<0.1)。表1显示上述三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这表明三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具有正的因果关系。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文学教育的态度越认真,成绩越好,认为文学教育非常必要,人文素养也越高。

三.结果讨论

本文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文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学教育对人文素养的影响显著。并总结出以下几点:

1.文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近98.2%的人认为文学教育对自身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对自身价值观、人生观、艺术感染力、想象力、优秀的人格、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些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学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待文学教育课程认真的人,能够深刻认识到文学教育的作用,所以人文素养也越高。对文学教育的态度决定了学生能否认真有效地学习文学,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自己主动阅读文学类书籍的大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学习文学,人文素养也将更高。学生对文学教育的态度,也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学生成绩优异说明文学水平高,对待文学教育的态度也认真。所以,对学校来说,培养大学生对文学课程的重视很重要。学生提高对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文学类课程,才能积极主动地自我提高文学水平,进而才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大学的文学教育越充分,人文素养越高。文学类课程成绩良好,满意度高,且积极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更深。但当下高校文学教育并不充分,学生自身对文学教育也不够重视,人文素养普遍较低。学生人文素养的不足的主要表现有:学生人文知识面偏窄,对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都不够了解,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能力层面上,当下大学生书面和口头的逻辑表达能力都有所下降。

2.目前国内高校的文学教育相对不足

本文调查了高校文学教育开展的一些课程,目前在我国高校主要的文学教育课程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化要略》、《外国文学名著欣赏》、《国学基础研究》、《中华文明简史》、《文学通论》、《杂文写作》等总共十六个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归类为中外文学作品欣赏、中外历史研究鉴赏、中外文学与文化比较、应用写作等四个方面。目前在国内的大学中,文学教育所开展的课程大都是基础课程,如大学语文、中国文化要略,而深层次的课程并没有广泛开展。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文学教育课程设置较少,高校文学教育并不充分。这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因为学校开展文学教育的课程种类少,层次浅,导致学生不重视文学教育,从而缺乏该有的人文素养。

为了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的管理者深刻地意识到文学教育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非常重要,要突破专业和课程的边缘化限制,让文科和理科专业能够一起学习文学教育课程。其次,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学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文学教育模式的多样性,为学生选课提供更多的选择。另外,重建校园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校园文化也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校园的优秀文化了解不深,甚至还通过自己不务正业、沉迷网络消极地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教师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自身具备较高人文素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只要求文科教师的人文素质良好,也要求师资队伍的整体人文素养能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在完成基础教学的任务上,教师也可以适当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扩展知识。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仅是学校与教师,学生自身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教育水平。首先要摆正态度,摒弃文学教育无用的说法,正确认识到文学教育对人文素养的有益之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发挥能动性,主动接受大学开展的文学教育。在课外,多加阅读文学作品,将其作为一项课外爱好,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历史。在与人的交往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大学生还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现、增进人文素养。

四.结语

文学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下国内高校中,文学边缘化的现象却越来越明显,许多理科生缺乏文学教育的培養,因而人文素养与文科生相比较低。虽然当今的教育越来越工具性和功利性,但文学教育必不可少,因此大学生不能舍本逐末,在相当轻松的大学生活中忽视对文学教育的学习,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曦,杨艳萍.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1):57-59.

2.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2003,9(2):156-158.

3.龚光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16(2):37-40.

4.吴伟.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学教育的现实意义[J].大庆社会科学,2014(5):357-356.

5.李卉.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简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8):60-61.

6.周寻.加强文学教育 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86-88.

7.林志坚.古典文学教育对当代人文素养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8(13):179-179.

8.武惠营.论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3):99-101+118.

9.朱昱熹.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原则及路径选择[J].才智,2015(33):150-151.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