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大学生道德重构的必要性和途径

时间:2024-05-04

马亚丽 王亚荣

内容摘要:本文从大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大学生道德重构的必要性以及途径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道德重构 必要性 途径

1.引言

温家宝曾指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要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历史调节机制作用。道德作为一种文化规范着现在乃至影响着未来。”[1]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其道德重构至关重要。

2.大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长远的理想和目标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1]但是,当代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觉得自己高枕无忧了,具体表现为不重视大学阶段的学习,浑浑噩噩在大学混日子,迟到、早退、逃课现象屡屡可见。甚至一学期好几门科目的考试不过关,且对此也无所谓。另外,某些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念和错误思想在大学生中时有存在,部分大学生缺乏长远的理想和目标。例如,学生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学习、择业、工作、生活中都有明显的功利趋向,就笔者所带的大学英语课程来说,好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觉得英语将来工作后派不上用场,随便应付大学英语科目,得过且过。再比如,对于每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真正愿意报名参加的学生时少之又少,学生功利地认为这些竞赛和他们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就业关系不大。

2.2道德修养欠缺

在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修养严重缺失,甚至有些言行与大学生的身份严重不符。比如有的学生言语粗鲁,不尊重师生,不关心爱护他人,自我中心主义倾向明显。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不服老师说教,甚至与老师反着来。另外,大学生中间也存在铺张浪费现象,这一点在学校餐厅最为明显,生活中也不乏铺张浪费的现象,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学生对道德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缺乏良好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部分学生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把个人的想法凌驾于他人之上,无视他人的感受等。

2.3道德誠信缺失

诚信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和处事准则,但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诚信缺失现象。[1]如上课经常会遇到部分大学生为自己上课迟到、请假、逃课等编造理由欺骗班主任、代课老师和班干部,对于自己在学校的表现不如实向家长汇报,给学校留假地址、假电话,为获取奖助学金,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等[1]。尤其是大学生中存在期末考试作弊的现象,虽然在考试前学校会召开诚信考试动员大会,班主任也会再三强调,考场上也会让让学生诚信签名,但这些并没有让一部分学生打消考试作弊的念头,对考试作弊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结果最终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2.4.缺乏生命敬畏意识

进入大学校园,有些学生迷失了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个别大学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漠视生命、游戏生命、践踏生命等。比如有的大学生和同学酗酒、飙车的现象导致失去生命的,甚至动辙自杀,有的学生和同学室友等有矛盾的时候,选择大打出手,伤害他人导致他人生命危险等现象,这一切都归根到底是大学生人格缺陷,道德缺失的具体表现。[1]

3.大学生道德重构的途径

3.1发挥高校德育课程的教育功能

高校德育课程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分。显性课程是指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隐性课程是通过各专业教学和学习,通过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2]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既要做到重视直接的显性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也要注重隐性课程的潜在的德育教育渗透功能。高校的德育教育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其目的都是要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潜能,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关注大学生能力及素养等的培养和开发,引导大学生道德价值的自我实现。

高校显性课程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直接载体,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中要激发大学生主动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道德意识,用实际案例引导教育学生,鼓励大学生将道德知识的理解与具体的道德案例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无论在显性课堂还是在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将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典型的真实案例渗透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去。

3.2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和德育教育

***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除过上面提到的显性课程,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隐性课程,也是作为高校的必修课和公共基础课之一,很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是新形势下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课程思政”的观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中,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等多种形式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选取有教育意义的英语视频、音频、文字材料等,在语言输入的同时进行思想品格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信念。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也可适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使其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在思想引领、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思考如何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递语言技能,还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等。

3.3切实发挥高校班主任的教育角色

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高校教师在大学生道德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价值观念和教学方法及态度等都会影响大学生道德的重构,教师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风向标,教师的一言一行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班主任作为高校教师的成员也应该加强自身师德师风修养,关爱宽容学生,尊重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提高自己洞察学生、预知学生发生事件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全班形成团结友爱、互助融洽的班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努力使自己具备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勤于学习,不断反思。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以德育人,以理服人。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确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4] 作为高校班主任,应该把履行好班主任职责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起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担,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不应该徒有班主任的虚名。

3.4加强道德社会实践

大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仅仅通过书本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学校以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道德社会实践,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惑和问题也应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社会实践是高校隐性德育的主要载体,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大学生的认知经验一般来源于实践。因此要重视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道德认知的自我建构,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在德育实践中积极引导大学生从实际出发,观察、接触社会,鼓励学生发挥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用已具备的道德认知去认识问题。强化示范,增进大学生道德情感,使大学生道德情感由自发走向自觉,由被动走向主动,培养大学生道德意志的自觉性。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既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实践中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实现对道德内涵的认识,也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提倡用社会道德实践来取代传统说教式的道德环节,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4.結语

如果高校德育中的各种载体都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就能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道德建设,高校大学生道德重构就能够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伟忠.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6

[2]王伟忠.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03

[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

[4]杨连山.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自我修养[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2-3

(作者介绍:马亚丽,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翻译;王亚荣,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