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与归因方式的关系

时间:2024-05-04

洪帅

内容摘要:本研究探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归因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208名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表明:①学业成绩与内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内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及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外归因与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③内归因在青年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归因方式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关键词:学业自我效能感 归因方式 学业成绩 青少年

一.问题提出

学习是青少年时期全部生活的重心,衡量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即学业成绩,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关心和努力提升的重点。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先提出來的概念,它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推测和推断[1]。在个体执行某项心理活动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它是个体对自己控制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用以评价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2]。归因是指个体分析自己及他人的行为,发现行为产生的原因、推断行为具有何种性质的过程,即对行为的原因给予解释和推断的过程[3]。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将影响归因的主要因素划分为能力、努力、情景和运气四个因素,根据这四因素的属性提出归因的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内归因方式指依靠能力、努力因素进行归因,外归因方式指依靠情景、运气因素进行归因。

目前研究者对三个变量的研究多集中与两两之间的关系探讨以及各自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少。仅有的几个研究是以大学生为被试,缺乏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探讨。此外,很少有研究者将归因方式作为中介变量来考查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否通过影响归因方式从而间接作用于学业成绩呢?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调查探讨归因方式的中介作用。这对初、高中等教育机构引导青少年在学业成绩方面培育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间接提高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法对山东省威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问卷回收率80%。其中男生93人,占比44.7%,女生115人,占比55.3%。

2.研究方法

(1)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梁宇颂、周宗奎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4],包含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6和0.78。量表共22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形式,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赋值1~5分。

(2)归因方式

采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5]。该量表包含学业成就归因和人际关系归因两个分量表,本研究仅选用成就归因分量表,包含24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赋值1~5分,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1。

(3)学业成绩

采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各学科总成绩的标准分数作为学业成绩的分数。

3.统计处理

所有原始数据录入到SPSS 22.0中,进行描述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

三.结果

1.学业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两两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业成绩与内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维度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86,0.644,0.348,0.629;P<0.01),内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维度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84,0.202,0.360;P<0.05),外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的相关不显著,但与能力效能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31;P<0.01)(详见表1)。

表1 学业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r)

注:*P<0.05,** P<0.01,*** P<0.001,下同

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业自我效能感中的行为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有正向的预测作用(t=2.223,P<0.05),能力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也有正向预测作用(t=8.434,P<0.001)(详见表2)。

表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3.归因方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由表1相关分析的结果可知,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了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的条件,依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新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进行依次检验[6],结果显示,内归因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为部分中介作用。

表3 归因方式(内归因)的中介作用

四.讨论

1.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研究显示,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这与Zimmerman[7]和Thomas John[8]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他们的研究均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不但乐于学习、有信心学好,而且善于学习,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归因方式中的内归因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自我效能感不仅能直接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内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来影响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归因方式上倾向于采用内归因,在取得好成绩的情况下,倾向于做出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的归因,增强对成功的预期,在成绩不好的情况下,倾向于做出心境、不够努力等不稳定的原因归因,不产生负面情绪,对学业成绩无不良影响。

2.通过归因训练提高青少年学业成绩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归因方式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者也认为,归因对后继行为有着强大的动力作用,这提示了一种教育方向,即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业成绩归因方式,进而改变其学业行为,提升学业成绩。

借鉴韩仁生提出的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的目标[9],提倡在学校开展相应的归因训练活动:在成功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做出能力、持久努力等内部的、稳定的归因,增强其对成功的期望,增强成功与积极情感的联系;在失败情境下做出心境、临时努力等不稳定的原因归因,使其维持高水平的成功期望,不产生消极情感,并坚持、趋向成就任务。通过干预和培养青少年的归因方式,帮助青少年形成内归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Duan Brown.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M]. San Franoisco,2002.

[2]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3]郭振芳.歸因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4]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D],2000.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85.

[6]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7]Zimmerman BJ,Martinez-Pons M.Students differences in self-regulated learing:relating grade,sex,and gift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51-59.

[8]韩仁生.中小学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30(4):442-451.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