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漫话》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4-05-04

王文琴

内容摘要:绅士教育作为17世纪约翰·洛克《教育漫话》的经典思想,其思想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培养接班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度的差别,教育也在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诉求。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尝试着厘清《教育漫话》的内容结构及其思想本质,并结合我国当代教育的具体情况,为我们全面认识与借鉴绅士教育思想提供了思考。

关键词:《教育漫话》 当代教育 启示

17世纪末洛克的《教育漫话》问世,这是一部关于绅士教育培养方法和理念的著作。这便决定了绅士是资产阶级的接班人,就需要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发展的全才。他公然提出绅士教育的理念,与普通民众教育划清界限,体现出其教育权利的不平等性。家庭教育环境中,仆人的地位是不足为提的,表现出洛克思想的局限性。另外,洛克的教育思想还具有不彻底性,这与他生活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分不开。恩格斯曾评价洛克“是1688年资产阶级妥协的产儿”。这在他的著作中也可寻到斑迹,譬如他说“要把这种习俗改正过来恐怕是办不到的”。这种习俗是英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点点积累下来的文化以及约定俗成的东西,是被当时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认可的,并且根深蒂固地藏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影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而洛克说“是办不到的”,这让人很质疑。尽管深入人们思想中的部分很难撼动,不可能马上有所改观,但是假如这种习俗已经成为一种陋习的话,在大众的努力下力图改变这种陋习,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作为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洛克本人,并不想公然与传统习俗抗衡,这体现了他对传统习俗的妥协。而我国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阶级划分,教育是平等的,我们的文化中不乏良好德行。这可以在我国教育家孔子、孟子那里得到考证。鉴于绅士教育顺从习俗,我国在引荐西方教育经验的行动中,理应结合我国教育,扎根本土。传统文化毕竟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积淀,它的存在才有现在的存在。只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传统文化,并非一切照单接收,而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精选优秀文化为我们社会、教育、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保驾护航。总之,教育应当理性,不能向传统不良习俗妥协。

一.体育重于德育,德育重于智育

从医学转为家庭教师的洛克,非常重视儿童健康身体的养成,表现在教育内容上就是体育。叶澜教授在我国新课改时期开始呼吁教育界重视生命教育,近年来有所改观。教育培养的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成人”。这第一个人便是保有健康完整的身体,生命健康是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第二个人便是“成人”。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教育才有实施的可能性,教育对个体施加的影响才能得以生根发芽,教育才能以理性引导孩子形成良好德行及其品格。德行养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智力教育,这时候的教育能够使人朝着积极方面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健康的精神。用洛克的话来阐述,即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到了教育阶段也要考虑教育的顺序,洛克认为,德育要先于智育的培养。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接受的知识越多,对他自己及社会就越有害处。2016年12月14日科学网刊载的《基金委召开“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一文中,重点通报了2015年国际论文撤销事件。自2015年3月份开始,英国现代生物(BMC)、斯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自然(Nature)等国际出版集团4批集中撤稿,涉及到中国作者论文117篇。这样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术在国际上的声誉,而涉事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大多数还是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的学术道德低劣,做出这样的举动也着实令国人汗颜。坚守道德底线,维护自身尊严,这比知识的习得更为重要。所以,对于学生的培养,智育要在德育之后进行。洛克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发展却相对滞后的现状具有借鉴意义。教育关乎一国的整体发展,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谨慎而为。

二.重视体育德育智育,尊重美育

洛克的《教育漫话》主要从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集中表达他的教育理念,其中的学科门类与我们现代学校的学科分类大致相同。不过,他对于艺术教育是不重视的,其原因在于,他认为成为画家、音乐家、舞者等等,这些并不能使个体受到别人的称誉或尊重,而且这些艺术会浪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因此“我觉得他们花费时间与劳苦去学习的正经事情应该是那些最有用处、最有结果的事物,而且应该采用可以得到最容易最简洁的方法去学习”。在他看来只有体育、德育和智育是对他们有用的,此外的一切只能是当做娱乐的东西去了解。面对知识的无穷性和教育的有限性,这种教育主张对于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非常适用。从这个层面来说,它又是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与洛克时代非常不同的社会。在肯定体、德、智三育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美育的合理性。这样的觉悟早在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老先生就已经意识到了,他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主张,并一直沿用至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知识的要求、对生活的要求远不止于靠“知识改变命运”,更多的是用生命体验成长的岁月,感悟世间的美。于是,美育受到人们的欢迎,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的陶冶、身心的修养。洛克对于美育的贬低,似乎剥夺了人的个性发展和职业选择,是一种不人道、不循人性的强盗教育。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存在即合理”,那么美育作为一种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至于它到底对人的发展重要与否,应该根据主体的兴趣选择去定夺,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否定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洛克培养的是精英,是顺应世俗继承家庭传统大业的专业人才。致使他不得不为这种教育目标提供精细有效的思想蓝图,使之成为现实。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适当的舍棄方为明智之举。

三.整合导师职责,培育学生成人

现代大学教育采用的导师制可以追溯到英国时期,但是如今高校普遍实行导师制,却与洛克所说的导师职务不同。其一,英国导师在儿童教育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但是导师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授知识的人。在这里导师的职责更重要的体现在培育儿童德行,教导儿童行事处世,塑造良好的绅士形象。其二,依照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模式,导师身份地位高贵,科研水平高,他的主要责任是关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其次才是在生活中给予适当关心。基于导师科研任务繁重的事实,如果他们顾及太多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科研。其三,就我国来说,《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导师”的定义是“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员”用,也就是“论文指导老师”。但是现在很普遍的现象是“导师不导”,不能履行他自身的责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就很难得到发展,这对学生“成人”是不完善的。

两相比较,从纵向来看,洛克时代的导师非常重视德行,而现在的导师注重的则是自身的科研成绩。从横向来看,英国的导师制比我国更加完善,不仅重视学术的科研能力的发展,也重视学生生活情操的陶冶。而我国则更多的只看到科研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道德的培养。从学生的内在需求以及社会化的角度来说,他们更需要懂得人情世故,培养情商。然而教育在这方面关注的还不够,21世纪已经是知识教育转变为智识教育的时代,关注更多的是人的素养。可是青年们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教导他,遇到事情时如何行动更能利人利己,他们缺乏一个人生导师。现代大学的导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术造诣发展的人,更应该是引导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人。教育是要把有血有肉的人培养“成人”——一个有着自我判断的人。

四.理性审视教育,拒绝“标配”人生

洛克培育绅士主张运用理性的原则,当青年16岁或者18岁出国时,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但是“习俗是要他们在人生其中的最不好的时候去旅行的,为的并不是他们的长进”并且“他必须在21岁的时候回国,以便结婚生子”。人生中的事情有哪一件比成长进步更重要的吗?可是洛克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青年的他们到了年龄就必须结婚,那才是他们当时最重要的事。这听起来很讽刺,似乎每一个绅士的人生差不多都可以预见了,幼时成长——青年结婚——老年等待。作为在教育方面有着独到见解的洛克,他显然很清楚地知道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才能使他“成人”。而身为教育的同行者,毫无疑问地会用教育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发展,并认为这才是可靠的行为。但是洛克也无法抗衡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气息,而向习俗妥协。人们很容易被社会和时代麻痹,这种明知不可为而默认的状态,在现在的教育中也时有发生。因此,需要保持教育的高度理性和自由,客观地分析教育所处的环境,做真教育。

时至今日,“标配”的人生观已不足为奇。可喜的是,已经有人开始反抗这种“标配”的人生观。也许只有勇敢地做自己,忠于自己,也才能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拒绝“标配”的成长方式,是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心理诉求。成长的脚步只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切不可浅尝辄止或者拔苗助长。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和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不趕着过所谓“标配”的人生。教育教给人的不单单是遵循传统的美德,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向前看。再者,每个人的成长频率不一样,所以有的事情是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能用固有的模式去套。杜威曾说“人受了教育以后会有能力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相信教育使人活在当下,不急不躁,顺应着知识能力的水平在接受教育的历程中继续前行。正因为受了教育,所以足以运用教育的理性去选择、去生活。

对一位教育家及其教育名著的透彻认识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里对洛克的教育漫话做了一些主要思想内容的陈述,并且结合时代背景所做的几点思考。而事实上,他的教育思想精华还不止这些。有学者在探索其教育思想中的休闲教育,也有学者在追问是否洛克的绅士教育不重视美育?以及当时的导师与现在大学的导师职责是否可以调和?以期对当代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要扎根于当代教育的土壤中,客观、理智地认识名著所饱含的思想以及它的适用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