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路径

时间:2024-05-04

王娜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成果,针对文化因素导入的现状所反映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让文化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实施,以期更好的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精读 文化因素 文化导入

1.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意义

文化因素是当今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人们普遍认同文化因素应是外语教学的重要成分。文化因素导人是指在外语教学中、在传授语言的同时结合素材传授文化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多元性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与反省,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自觉地吸收,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文化因素导人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如下:

首先,时代需要大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交流与合作日趋便捷与频繁。特别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开放发展的中国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英语为中介语的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了不可回避的事实。时代迫切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而大学生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占绝大多数。

其次,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一直以来,大学英语都作为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学生和教师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得体的与外国人交流,常犯这样或那样的文化错误,其社会文化能力远远低于语言能力,而社会文化知识的缺乏也会成为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发展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我们长期以语言形式为教学重点,以应试为教学目的,而忽视了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人。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美国,外语教学对于文化因素导人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外语学界的认可。随后三四十年关于文化因素导入的研究快速发展,研究者致力于回答文化的定义,哪些文化内容是外语教学应包括的,如何将这些文化内容置于外语教学大纲,如何将文化因素导入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如何对文化因素导入进行评估和测试等问题,出现了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者及成果,如Robert Lado,Nelson Brooks.Howard LNostrand.Gaff L.N.Robin-son,等。近年来许多学者又认为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Robinson认为文化因素导人不应只将文化作为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语言与文化进行意義创造与协商,达到相互理解。在欧洲,关于文化因素导人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欧盟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加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进行了大规模的语言教学改革和文化因素研究,出现了G.Zarate,M.Byram,H.Widdowson等学者,他们研究的主题包括: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及价值,适合学习者心理、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的文化因素导入的框架,文化因素导入的方法与手段,文化因素的评估和学习测试等。总之,国外学者在该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与外国研究相比,很显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是滞后的。尽管罗常培先生早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出版了《语言与文化》一书,在其中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但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引起外语教学届对于文化因素的关注。直至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股“文化热”,在外语教学届,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人的文章与书籍,如许国璋的Cuhur-any Loaded Work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邓炎昌的Language and Cilltllre Series等。这些著作试图说明文化对于外语的形式与使用以及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强调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国际交流的加强,人们发现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在与英美人士的交流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化冲击,这使我们意识到在外语教学中单纯的语言形式的教学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起,外语教学届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出现了一系列的著作,如邓炎昌与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与英美人交往指南》,等。从以上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者们关注了以下话题:从人类学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中外文化比较,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如何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等。毫无疑问,这些著作对于文化因素的导入及外语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教师依旧把精力放在讲解语言点及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上,文化因素导入并没有得到相应得重视。

3.文化因素导人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路径

3.1提高教师在文化因素导入方面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提高教师在文化因素导入方面的素质。同时,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也应不断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若有条件应该有计划的给教师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加强教师对于目标文化的直接体验,以更好的进行文化因素导入。

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充分意识到文化因素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其次,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掌握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要广泛阅读,除文学外还要学习社会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语言教学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理智地对待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在吸取两种文化精华的同时学习外语,并且克服对于外国文化的偏见;第三,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培训,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恰当使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等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四,开展文化因素导入相关的课题研究,为文化因素导入寻求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3.2在实践教学中促进文化导入

精读课也被称作综合课,它以阅读材料为基础,是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全面掌握各项英语技能、丰富欧美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为目的,遵循既强化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又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些目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讲解外还应重视文化因素的导入,找到具体导入的方法,真正指导教学实践。

3.2.1文化讲座

文化讲座是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手段。举办每场讲座应关注某一话题,如外国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通过系列讲座,能使学习者对于外国及其人民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我们可以邀请外教或外国专家举办讲座。讲座之前可以先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讲座结束后,应展开讨论、辩论、及文化比较等,鼓励学生提问以避免留下疑问或误解。

3.2.2文化讨论

文化讨论是“以教师为组织者,调动全班的个体或群体,就某个文化专题开展有序的、面对面的讨论”。其目的在于解决一个实际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解答特定的交化课题,加深对某一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文化讲座相比,文化讨论更加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更有帮助。首先,教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既能引起争论,又不过难过易。其次,教师能控制讨论的进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并且鼓励内向的学生发言,避免成为少数几个学生的演讲。

3.2.3英语话剧表演

英语话剧可以是幽默短剧、英语故事、英文小说等,学生也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改编。文化意识在话剧的准备阶段就能得到锻炼,因为参与者需要写剧本、设计服装与舞台背景,这些都是受到文化限制的。每次表演结束后,教师应该就某些语言或动作提出问题,并组织相关讨论。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还能加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3.2.4观看英文电影

电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使其进入一个电影所构造的世界。这对于学习目的语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有些电影本身就是讲述外国历史、政治、文化及真实生活的。此外,报刊、杂志对于文化导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真实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总之,这些真实材料的使用,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感触外国真实的文化情境,使学习者了解外国人真实的日常生活。

3.2.5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人交流,是我们熟悉外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个人交流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度,使其深切感受到由文化差異所引起的误解及交际失误,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很少有机会接触外国人的学生来说,参加英语角是不错的选择,除了练习口语的目的之外,学生应及时提出与文化相关的问题。除此之外,通过微信、QQ、MSN等互联网形式结交外国朋友与之交流也是便捷可行的方式。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文化因素导入是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在保证学生学会英语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文化导人是从英语知识层面过渡到语言艺术层面,让大学英语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