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

时间:2024-05-04

李璟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愈发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而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不健全、考评体系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因此,结合工作过程理论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化课程,完善教学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工作过程 商务英语 课程体系 研究开发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就业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大模块,本文将从工作过程理论为基础,并将能力为本的指导思想作为培养方向,围绕外贸市场人才需求,建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时,需将其与岗位相融,设置与岗位对接的模块,并结合岗位确定学习单元。同时,将“工学结合”作为培养目标,为学生创造真实职业环境,在教育中引入行业标准,真正将学生看作外贸企业工作人员,培养其广文职能与综合素养,使学生可在毕业后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岗位工作。因此,结合工作过程,对商务英语课程开发与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基础

工作过程理论主要指在教育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最初由上世纪末德国著名教育学家Rauner教授及其团队所提出,旨在改善传统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脱离的弊端。工作过程理论将现代职业工作进行整体化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设计系统化专业课程,也将其称作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在以工作过程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将具体的工作内容作为教育基础,将完整的工作过程分为部分模块或任务,使学生学会探寻工作各模块之间的衔接过程,引导其注重各任务之间的关系,并使其具备处理关系的能力。而对于课程而言,其具有一些特征。首先,课程设计需将工作过程作为教育导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融入其中。其次,教学内容需要来源于真正的职业环境,才能保障学生在实践中接触所学职业。此外,教学内容应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将工作任务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缺乏职业岗位针对性

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商务也得到了持续发展,同时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当前从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以及课程体系的建构者大多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商务背景与实践能力,也很少参与商务活动。因此,在教学时,教学重点趋向于语言能力、商务运作知识等。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也以理论课程为主,即使有部分院校开设实践课程,但大多针对理论课程所进行的模拟实践练习,实践场所仅限于校园内,与实际职业环境相差甚远。

(二)课程设置不够健全

当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大多仅停留在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相结合的模式上,过于重视语言技能掌握模块,因此在设置课程上大多设置为英语基本技能课程,而忽视商务交流、谈判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两个模块。大多院校没有开设类似《跨文化交流》、《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等课程。部分院校虽然在理论上开设了语言、商务、文化、沟通等课程,但在实践中仍然忽视商务交流技能的培养,重视语言技能训练,由此可见,不健全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职业水平的提升。

(三)考评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有独立的商务接待、谈判、商务英语翻译等外贸类职业技能,且需要具有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同时还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手段,从而针对职业信息安排工作内容。这些能力的体现需要加强学生交流的技能与自信心,但当前课程体系不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结构上看,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考核形式上来看,更能体现出职业院校的教学重点。大多院校将笔试作为考核形式,忽略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等考核与评价,此外,还缺乏对学生心理能力及其发展程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开发思路及作用

开发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首先要将就业作为培养导向,面向职业岗位群,以职业任务设计教育课程,并将职业流程作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体现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然后,还需设置“仿真式”课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便利性特点,安装商务英语专业软件,设置虚拟学习空间,进行仿真式训练,同时聘请专业职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定期开展讲座,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此外,还需有效突出课程的应用性與实践性特点,以解决问题为教学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学生职业基础,加强其能力培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职业中需要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有效为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水平打下见识的基础。同时,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革,还可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此外在进行“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商务英语课程开发时,企业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经济目标,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保障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了解职业岗位需求,确立培养目标

鉴于当前经济的发展方向,需有效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秉承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对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重新定位,从而有效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为了明确我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笔者针对河南的外贸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到商务英语人才在河南地区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只不过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培养更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经验,可在涉外商务中完成文秘工作任务、涉外交流任务。在经过实际论证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确立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层面。立足河南地区,面向长三角地区,了解其市场需求变化,培养具有搞英语水平的商务人才,并将实践能力提升作为培养目标,为提高商务英语水平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将对外贸易工作任务作为培养核心,利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独立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与谈判,并有效处理外贸信息,整理商务单据等,同时还能独立办理商务业务。

(二)定位学生角色,明确培养任务

经过我校开发组的实际调研,可知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要将学生角色准确定位,并严格按照学生水平、学习阶段等为其设立针对化培养任务。首先,在学生刚入学时,商务英语知识水平较弱,需要为学生安排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以奠定良好基础。而后,可逐渐开设实践性课程,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模拟实践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则从职业生涯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逐步学习。分别是“新手”、“上手”、“主办”、“主管”,并结合不同阶段安排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实例。例如“新手”阶段主要为办公设备的操练、企业运作模式的了解等内容。“上手”阶段主要为商务阶段、客户交流、外贸活动参与等内容。“主办”阶段主要为商务英语翻译、营销策划等内容。而“主管”阶段则与学生各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关,可通过学生需求设置相关选修课程。

(三)构建专业课程,完善教学内容

针对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可将商务英语课程内容设置为六门工学结合的主修课程。分别是外贸企业认知、涉外商务(接待与谈判)、营销策划、涉外业务实务、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单证制作等。但同时,对外商务对学生英语要求较高,因此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也迫在眉睫。首先,可依据工作过程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满足学生对商务环境、商务实际工作的需求。使学生真正利用英语来完成商务工作中的各类任务,实现实践化教学目标。还需利用双语教学策略,从语言习得的层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此外,综合英语、视听说、写作、文化等商务英语基础课程不可缺少,并针对英语等级证书要求开设职场准入课程,以确保学生可顺利通过人職要求的各类等级考试。

(四)确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

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分析工作要求与内容,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形成课程标准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课程标准需要体现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还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以便于教材的编写,教学的考评。在设计课程标准后,应开发学习课程,利用项目与任务开设学习情境,编撰教材内容,开发教学课件与教学资源,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并重进行。实现教学、学习、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将任务的完成分为计划、决策、实施、评估四个阶段,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也可利用这四个阶段,创设完整的行动模式,即“3P”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将实践、原理与产品即为一体,并贯穿人教学、学习、实践中,学生在学习后需结合核心知识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体现学用一致性特点。并完善考评模式,将学生商务能力、英语水平、心理等纳入考评标准中,以保证学生形成系统的商务业务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开发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水平,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要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培养目标,并将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教育导向,利用实际工作任务构建专业化课程体系,从而利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出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