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文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4-05-04

邹永红

内容摘要:梯玛仪式音乐文化为湘西土家族所特有,其中文化内涵丰厚,包括文学、舞蹈、信仰与音乐等多方面的内容。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文化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所属类别为民间文学。本文针对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做了重点研究,分析了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土家族 梯玛仪式音乐 文化发展 分布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消费语境的深入,湘西土家族梯玛音乐在表演形式上,逐渐开始向群众参与以及舞台转移。而作为音乐的传唱及表演者,梯玛的职业也开始由传统的“巫师”向“巫师”和“演员”双重身份转变。土家梯玛音乐的存在形式正在向着原始宗教特色仪式与现代舞台表演融合的方向发展,不同展演形式的视觉表达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内容丰富的梯玛唱词是对土家儿女精神面貌的展示。梯玛法事进行之前以及进行过程中,都包含对各神灵的祭拜,这是由于神灵具备“驱邪”、“祈福”等能力,这充分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在精神上对神灵的寄托。梯玛歌词中有关土家族的迁徙活动和民俗生活的描写,是土家族人民坚强、豁达特性的展示。

2.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的地域分布

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是土家族所特有的仪式歌谣,其内容与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信仰以及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丰富的唱词是原始巫楚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现代人们研究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突破点,是湘西土家族民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古代时期的巴楚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沅湘五溪,湘西山地,居民多为土家族、苗族以及侗族等。早在楚国时期,地处沅江和湘江之间的南郢等地,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生存条件极差,人们在历经多次自然灾害的冲击以后,开始逐渐放弃与大自然的争斗,把生存的希望转移到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之上,期盼得到神灵的庇护,以此獲得安定、和谐的生活。长此以往,人们开始相信鬼神的存在,并建造了很多祠堂,专门用于取悦鬼神,从而希望获得风调雨顺的日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西北、云贵高原东侧,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湖南省唯一的地级市。特定的山区环境、自然条件、民族信仰等,使得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文华的传承与发展具备了优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3.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文化发展

3.1语言表达口头化

人们在需要进行情感表达及交际时,语言是最主要的工具。与其他民族不同,湘西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梯玛仪式音乐在传承与表达时只能通过语言进行,这就使得歌曲只能以视觉及听觉的形式进行交流,这也造就了梯玛仪式音乐的独特表现力及特色。

首先是形象美。在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中,语言是最为神奇、丰富的表达方式,对于完成人们之间的交流、区分人类和其他物种有着极大的帮助。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具有语言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立体感极强,例如在“宋姆妥”仪式中,梯玛身穿主人家过世长者的服装,一人分饰多角,以土家族独特的方言来表现主人家对过世长者的怀念。通过这种表演形式,能够对百姓口头表达中真实情感的流露进行真实再现,在视觉上传递出美感。

其次是动态美。前文已经提及,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属于一种口头文学,靠梯玛在仪式中的唱、演、听进行传达,具备生动活泼的美感。具有明确的传唱对象,根据不同的法事作出相应的表演,例如,在“服思妥”仪式中,梯玛诉诸的对象是向主人家曾许愿的神灵进行还愿,在“杰洛方”仪式中,梯玛要表达的诉求则是帮助不顺遂的主人驱邪,梯玛在舞台表演时,诉诸对象则是在场欣赏者。不管梯玛是在哪种仪式下进行仪式符号传达,过程动态都开始于欣赏者听觉与视觉的接受。以快速的形式推动观众视觉与听觉的融合,使其情感产生波动,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梯玛仪式中,都能够表现出一种动态性与唯美性。

再次是诙谐美。梯玛除了牢记神歌的歌词,还能够根据不同的表演场景变换歌词。在真正的梯玛仪式中,其歌词中也包含了一部分俏皮调侃的语言,和现实的生活场景更加贴近。

3.2内容表达生活化

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起源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尽管梯玛传唱的歌曲内容基本固定,但是从中也能够看出这是为了生存及生活。

首先,根植环境的生活化。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的产生及传承,和当地的生活及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以龙山县内溪乡双坪村为例,该村平均海拔五百米左右,住房一般环绕于山脚下,村民主要以养殖、劳务输出以及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该村年老的村民主要在家务农(养殖和种植),年轻的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可以说双坪村的原始风貌保存良好。由于双坪村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梯玛仪式音乐受外界干扰与破坏的机会大大降低,梯玛仪式音乐以本质状态得以保留下来。

其次,传递信息的习俗化。不管是规模较大的舍巴日仪式,还是小型的替他人还愿、解结仪式,梯玛音乐所表达的信息都处处体现着当地的生活习俗。土家族的多个支系都具备自身独特的民族谱系及祖先神。这里提到的民族谱系,指的是以文字或者口碑流传形式记录的民族起源、发展就变迁的过程。在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中,故事内容丰富,例如土家族的起源、面对外来侵略表现出的无畏精神传说、土家儿女的情怀及对祖先的尊敬等。在梯玛仪式活动中,梯玛演唱的歌词也具备了丰富的生活化气息,体现了土家儿女对于生活的热爱。此外,在梯玛仪式中,对于各路神袛的尊重与崇拜也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在梯玛仪式之前的请神以及仪式过程中的敬神,一般都是将神灵和自身生活相联系,以期盼得到神灵庇护。

再次,表达诉求的生活化。许愿对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顺遂的事情,为了“辟邪”、“祛灾”,他们往往会寻求梯玛的帮助,向其表达自身诉求,这也是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的主要表达方式。只有在梯玛全面了解诉求者的需求后,才能够根据法事规定展开下一步的工作,帮助还愿者或者诉求者达到诉求目的。一般而言,生活化特质除了能够通过诉求者的诉求来表现,还可以在梯玛表达唱词的出处表现出来。倘若我们想要采集到完整的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必须和梯玛进行详细交流,或者是深入梯玛仪式现场采录,而这些采录形式,极具生活化色彩。在长期的实地调查过程中,所采集到的一手资料普遍能够反映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而这种实地调查的形式也是一个动态过程[3]。要想获得真实的梯玛信息,一般需要调查者以形式分类及内容分析方面深入生活。

3.3修辞表达多样化

作为思想表达、以及信息传递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修辞属于语言艺术的有效表达,通过对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的细致探究发现,其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是押韵。现代文学作品中,运用押韵修辞由于能够为作品增加艺术效果,因此能够充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梯玛在仪式过程中,在音乐演唱时采用的是土家语,即便是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的继承人保留了其原始特征,为了对语句进行修饰,也会尽可能添加一些相同尾音的后缀感叹词,从而确保听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艺术体验。

二是反复。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在梯玛仪式音乐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反复这一修辞能起到强调重点的作用。在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中,往往为了突出感情、强调思想而利用反复的表达手法。通过反复的吟唱,听众对梯玛所要表达的神袛对向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读者对于唱词的印象也更加深刻,除了能够让人感受到梯玛仪式对于祖先的敬重,还能够使语句更加通顺。

三是夸张。

为了更好地表达事实,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中也会采用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语言降低了语言交际中的模糊性,提升了认知效果,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涵义。

参考文献

[1]向清全.沟通人神的歌唱——湘西州茶林村土家族周氏梯玛仪式中的神歌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15):25-28.

[2]谭建斌.梯玛神歌巫舞--土家族八宝铜铃舞艺术形态解析[J].艺海,2013,(7):118-120.

[3]陈杰.湘西土家梯玛文化变迁研究——以湘西龙山县双坪村和彭继龙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10.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明清时期土家族梯玛说唱研究”(项目编号:14YBA313)]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