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识字写字过程中如何育人

时间:2024-05-04

晁化颖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道家的风来儒家的雨,秦朝的砖来汉代的瓦,正正方方方方正正写了五千年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风流一幅画。中华汉字中华汉字,横竖扛起一个——一个智慧的民族,撇捺支撑咱们——咱们强盛的中华。”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总会想到我们中华汉字的悠久历史,翻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卷,当一种文字获得垄断地位后,它就不仅仅单纯是记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所当然成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的象征。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建立后,首先就将“书同文”列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宝岛台湾时,就曾下令强迫台湾中小学生不准学习中文,而只能将日语作为必修课程……“这些历史告诫我们,语言文字是统一民族情感与意志的纽带,它的兴衰往往折射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沧桑。作为一名中国人,认识汉字,学写汉字,学好中文,是炎黄子孙接受民族文化传承,统一民族情感与意志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我是一位基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被这枯燥的汉字符号搞得手足无措,我感到非常心痛,因而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识字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

入学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况且入学后,也已经熟练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品读。对每个汉字我们不是都由结构、部首、笔顺、组词入手,从零出发,重复操作,讲得过多、过细,那样,学生就感觉乏味,束缚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挫伤了他们识字的兴趣。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坚持识字教学做到“多认少写,先自学而后教“,必要时,我会组织学生讨论或讲解一些“不会、不理解、相对薄弱”的环节。这样,能使学生对整堂课的认知过程始终保持新鲜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设点布线,课外全面开花。

设点,即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的形象思维,好奇心理,创设情趣盎然的识字环境,让孩子能一一对应认识汉字。步骤如下:谁能找到“小淘气“——在课文或儿歌中圈出所学的汉字;请认出它的名字——借拼音读准字音;它太寂寞了,给它找个朋友——组词、说句子;与它做游戏——如找朋友,分组打自制的汉字扑克牌。

布线,即把生字放在图文并茂的情境当中,将字串成有机的富有语境的线,并以表象存在与孩子的头脑当中。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利用书中插图编儿歌、故事,将汉字编入其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二是将所学汉字整合到一两句短语或句子中去识记。总之,一定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全面开花,即为巩固学生所学字,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我设计了每天的亲子导读,即让家长与学生每天共同阅读童话、寓言故事或小短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事该做,并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用好所学汉字。还可以从中指出应识记的汉字来考察孩子,这样将汉字融入文章这个大面来学习,既达到了巩固识字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利用汉字构字特点,教给孩子符合字理的识字方法。

1、按象形、会意规律教孩子识字。如:学习象形字时,先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让学生知道汉字有不同的形态,知道有些汉字的字形和事物的形状有关,从而感受到汉字王国的奇妙和有趣。对会意字的教学,我适当点拨,让学生发现图画——字形——字义的内在相似联系,领会生字词的意思,同时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不正为歪,上小下大为尖,三口为品,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便为自学打下基础。

2、按形声字规律教孩子识字。 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有一定的规律。我在指导学生把形声字拆成形旁、声旁的同时,也为学生建起了偏旁的概念。伴随着学生对声旁和形旁概念的意会,回头再来认识与把握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形声字的组成方式以及推测他们的大概意思就比较容易了。同时也为学生学习部首查字法有了一个必要的铺垫。

3、采用图画、实物、动作等直观演示法、字谜法、歌诀法、“评识字大王”等多种方式教孩子认字。这样,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效率,使学生能尽快投入到阅读当中,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站在这个高度来开展识字写字教学,我相信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论走到天涯海角,他们都会高唱一曲:“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国心……”。

(作者单位: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城关镇红楼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