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现状与德育价值探析

时间:2024-05-04

黄来锦

虽然志愿服务在我国开展的较晚,但是发展势头的非常迅猛。近些年,全国高校都积极倡导开展志愿服务,而大学生也成为了志愿者的重要群体之一。大学生们秉承“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自己的空闲时间里,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提升了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因此,志愿服务作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形式,为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一、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现状

1、高校志愿服务取得的成绩

首先,志愿者服务内容逐步丰富,服务范围逐步扩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各式各样的政治活动、文娱表演、体育赛事等在我国举行,而多数活动都需要志愿者的协助,这为志愿者们提高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随着志愿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志愿服务的范围就不再局限在某些特定的服务工作上,而是可以拓展到更精细、更专业的方面。其次,志愿者服务人数逐步增加、服务时间逐渐增长。由于志愿服务的内容的逐步丰富,加入到志愿者队伍的大学生也逐渐的增多,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几乎都参加过一些志愿服务。同时,志愿服务的时间也在渐渐增长,从过去每次两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到现在自愿增长到三小时左右的时间,这其中体现的是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提高。

2、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首先,志愿服务专业性不够。据调查,大学生目前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往往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是因为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用于学习方面,缺乏生活实践的机会和能力,因此就无法参加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活动。比如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担任的志愿工作都比较简单,既无法真正满足受助人群的需求,又无法起到锻炼自身综合能力的作用。这样就不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其次,志愿服务动机不纯。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给校内的综合测评、三好学生等加分,而不是心甘情愿的进行志愿服务,有着很强的功利性;还有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可以说是掺杂这许多的功利色彩。因此,虽然现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人数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本质是无私的奉献。所以说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道德品质。

二、高校志愿服务的德育价值

1、丰富了德育的模式

志愿服务为高校开辟了新的德育模式,使大学生能主动的接受德育教育,并把德育教育从理论教育转化为实践教育。首先,自愿是志愿服务工作最大的特点,参与志愿服务是每个人完全自愿的行为,不会受到任何外力的强迫。这种特点使得参与的大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德育教育转变为主动的实践德育教育,这样就有效的培养了大学生的德育品质,提高了高校的德育水平。其次,志愿服务为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模式,使理论教育转变为实践教育。一直以来,高校的德育模式都显得内容单一、呆板无趣,往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志愿服务则改变了这种局面,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广泛而深入的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把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2、优化了德育环境

志愿服务创设了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现今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之一,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还用自己的志愿行为教育和影响了周围的人群,在高校内传播了“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创设了更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通过树立大学生志愿者的榜样,以及积极倡导和宣扬志愿服务精神,大部分学生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校园内也会逐步形成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积极的文化环境。此外,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促进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多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一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成员之间良好的配合和协作。因此,大学生志愿者之间要深入了解、加强交流,为了圆满完成志愿服务的任务而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