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04

王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的管理理念也不断更新。传统模式下服从与被服从的落后理念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它以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为基础,运用非强制手段,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组织意识逐渐转换为自觉行动。柔性管理主要采用暗示、教育、引导和激励方式,充分增加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接受规范化管理。进而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提高学生的行为管理、形象管理、心理管理和环境管理能力。

一、柔性管理的特征

1、驱动性

柔性管理主要是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创造精神,它不受外界权力影响,更多地是依靠个体自身,最终使个体在心情舒畅的情绪中自觉的完成既定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要实现柔性管理的约束力和内驱力,必须将组织目标转化成成员的自发行动,把组织规范转化为成员的自觉意识。

2、情感性

柔性管理主张在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前提下,最终用好人、管好人,提倡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不断引导和激励人。并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凝聚人、感化人。进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可见,在柔性管理中用情感、价值文化、精神代替了权力,以感化、引导、凝聚、影响代替了强制管理的方法,这充分展现了柔性管理的情感性。

3、灵活性

柔性管理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不断转变,是一种非模式化、艺术化和权变化的管理模式,具备鲜明的灵活性。柔性管理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目标、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的复杂化与多元化发展,并提倡不断增强管理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这也是柔性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4、人本性

以人为本是柔性管理的基本理念,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人不仅是管理的客体,还是管理主体,是管理工作的主要动力。柔性管理始终坚持发展人、为了人、依靠人的精神理念,主张通过民主管理、广泛参与和自我管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全民、协调发展。

二、柔性管理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建立柔性管理评价体系

对管理效果的评价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管理评价的方法和结论将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表现受到表扬和肯定。另一方面,每个大学生都有阳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阴暗的一面。因此,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评价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对学生的评价往往过于量化,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柔性管理理念提倡进行“模糊性”评价。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行为和思想没有明确的数字界限,因此,模糊性评价可以进一步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检查和自我分析能力,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和改进自我。此外,柔性管理模式下还关注对过程的动态评估,这不仅可以促使辅导员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当行为,还能够引导辅导员及时发现大学生的优点。并督促辅导员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进而完善和革新评价体系,调整评价模式。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柔性管理的中心,而高校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育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才为本,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贯彻者,为大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和服务。因此,高校若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将这种观念渗透到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在日常管理中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好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并采取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在管理工作中要以引导和教育为主,避免使用强制性、惩罚性手段,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性格、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特点,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方法,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3、与刚性管理有机结合

倡导柔性管理并非全盘否定规范化、制度化的刚性管理。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基础,它为辅导员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规定了辅导员工作的规程、目标和内容,增强了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有序性。缺乏刚性管理,高校辅导员工作将会混乱无序,柔性管理也成为无本之源。但另一方面,刚性管理也必须依靠柔性管理,否则将失去自身的发展活力,影响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要刚柔并济,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