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丽
一.独立意识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学中的定义和价值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定义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幼儿园的小班教学模式下,幼儿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实际需求,从而合理地规范出的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力。当幼儿能够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归纳出一些照顾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理自理行为时,如在没有外人帮助的情况下学会自己去刷牙洗脸、用筷子和勺子去喝汤吃饭或起床以后自己穿衣服等等,就能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概括出合适的处事思维与生理反应,从而促进幼儿建立独立意识,培养自信心奠定基础。
(二)独立意识的效果
独立意识,是幼儿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和指引方式,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日常管理教学的综合水平,而且也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质上而言,教师在指导学生建立独立意识时,就是在学校日常教学中,在有限的教学空间里,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反应效果,从而有效地协助学生自主地培养出独特的思考反应、冷静分析能力和理性解决角度等多种综合能力。
(三)独立意识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学中的意义
独立意识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学中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的、简单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中,要学会结合不同班级的教学氛围、学生处理生活问题时的思维习惯和整体兴趣趋势等,在课前有选择性地调节教学的课程框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态,通过带动少数学生去带动班级整体氛围,以共同合作的形式组合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在合作沟通的前提下构建合适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幼儿缺乏独立意识的原因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培训中,教师如果过分关注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发挥,就很可能会在繁忙的教学设计中无视了教学主体——学生。因此,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宠爱孩子,从而很容易陷入多种的误区。教学过程中,教师没能及时调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时,也容易让学生觉得自主动手学习的模式比较单一或过于重复。加之部分教师们,盲目地去总结出一些传统但也落后的思维模式,从而导致自己的教学形式陷入狭隘的经验理论里。
三.如何加强幼儿的独立意识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开拓学生的潜能
在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设计中,很多教师在关注学生时会首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反应能力。但是,由于惯性思维方式的局限,很多教师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的配合程度看成是点评学生好坏的潜在条件,从而忽视了幼儿在性格特征或行为举动等各方面的潜质或优势。因此,教师在安排生活自理能力培训时,应该端正好教学心态,多用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差别,定期进行合理的统计和规划,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意识或发展趋势,然后有针对性地把生活常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二)明确辅助性角色,增加师生交流互动
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合作交流在不知不觉间日益加强,而教师就成为了指引幼儿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更成为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学习和吸收效果而决定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幼儿作为主体的客观条件,把握好自己作为辅助性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跟家长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定期总结出小班幼儿的实际差异,从而安排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积极性,促进师生的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三)平衡“独立”与“合作”,加强幼儿的团队精神
在指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时,部分家长和学生可能会产生错觉,认为教师想要让自己独立,所以会有目的疏远其他同学或亲戚等。但实际上,“独立”与“合作”并不是对立的。团队的合作与互动,不仅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独立处理生活问题时结合实际需求,学会在恰当的时期进行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团队的合作,安排班级内部的相互督促检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好独立意识,不断强化生活自理技能,促进小班幼儿的集体发展。
四.总结
幼儿的独立意识在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教学体系中起到很大的指引作用。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合理地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关注学生的独立意识,突出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合适的时机向幼儿给予奖励,从而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带动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团结互动,推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策略的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东陈镇丁北幼儿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